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湧現,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簡稱IP)制度的價值和作用日益凸顯。不過,當未來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技術達到一定高度時,以智慧財產權為代表的制度以及倫理、法律等,會否面臨全新的挑戰。
輸贏真的重要嗎?人自出生以來,就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不同的選擇會出現的不同的結果,但按照一定的標準予以評判,每種結果總能分出個「輸或贏」。
但老話常說,誰能笑到最後才是真正的贏家。在此處,所謂「真正的贏家」已經超出了大眾認知的「輸或贏」。如今,輸贏對決的雙方變成了機器與人,這個對決自然會引發更多的人關注。
3月9日,谷歌人工智慧AlphaGo機器將與圍棋高手李世石對決。有人說,這場對決不亞於1997年那場深藍擊敗西洋棋大師卡斯帕羅夫的世紀之戰。也有人說,即使這次機器會輸,但在將來一定贏。
其實,這場一定會有「輸贏」的對決,不論誰輸誰贏,都將成為話題,也必將吸引更多人的關注人工智慧(AI)。
眾所周知,谷歌是近來對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領域研究投入較大的科技公司之一,是語言識別、圖像識別以及大數據等各類技術日趨完善的背景下,通過系統實現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越來越觸手可及。
而這應該才是谷歌設定這場對決的關注所在,如果說,《非誠勿擾》等電視徵婚或交友欄目是「真人秀」,那麼,這次AlphaGo機器對決圍棋高手李世石的較量,則屬於「人工智慧秀」。比如,在回答有關媒體提出的「你和谷歌團隊,是不是有其他約束性的協議?」的問題時,李世石表示,「即使有這個協議條款,我也不會說出來吧?實際並沒有其他附加的協議。」
由此可見,這場看似挑戰人類意識或思維的「人機大戰」,首先是一場商業秀,其次,才是一次關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測試。
不過,在前腳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發生交通事故需擔責的背景下,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種飽含濃濃商業氣息的「圍棋人機大戰」呢?
把這場圍棋「人機大戰」與綜藝節目《最強大腦》或某個明星吸毒嫖娼的娛樂八卦等同視之,只是圖個樂呵,最多作為飯後談資,然後一周後就不再提起,相信這會是大多數人的心態,可能會佔到觀看人數的99%。
除去看熱鬧,更重要的是看應用場景或前景。如果AlphaGo機器在此次圍棋對決中贏了李世石,就意味著在人工智慧的技術研究中已經取得新的突破。
一方面,與西洋棋相比,圍棋規則的複雜性更大,每一步的調整,都會產生更多的可能,相應的對機器的計算能力要求較高,另一方面,即使機器中存儲了足夠多的已有圍棋大戰數據,由於圍棋規則的複雜程度和棋手的不按常規落子,對機器的應變或學習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根據此次AlphaGo機器與李世石的圍棋對弈安排,3月9日是第一場對弈,隨後在3月10日、12日、13日和15日還有4場對弈。
換言之,如果AlphaGo每輸一場,都會在系統中增加一套全新的圍棋對弈數據,更重要的是,因為它是機器,所以,可以完全複製。 這意味著,自第二場起,李世石實際上是在與「自己」對弈,這對人和機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世石如何超越自己,機器又如何通過對弈學習到更多的技巧並在較量中予以施展。
更重要的是,如果最後一場較量,AlphaGo完勝李世石的話,足以說明當面人工智慧的技術研究已經達到新高度。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些人工智慧還可以應用在那些領域之中?比如投資理財方面,「炒股」或「彩票下注」;兒童教育方面,幼兒陪伴及教育;行政執法方面;交通違章執法以及家庭衛生處理等等。
簡單說,這裡面將蘊藏著無限的商機,自然會成為各類廠商爭相追逐的焦點。而這類人群大概會佔到觀看人數的1%左右。
如果人能做的事兒,機器都給做了,那麼,人還能做什麼? 「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是哲學的三大終極問題。一旦機器能像人一樣學習、思考、交流和工作,那麼,人類存在的意義或價值何在?
很多在科幻電影中才有的場景或問題,也會隨之而來,機器與人之間是平等關係,還是隸屬關係?這背後會引發一系列倫理及法律問題。人類會因想不開自殺,機器到時候會不會也因孤獨而自殺?當然,只有極少數的人會陷入這種「胡思亂想」或「杞人憂天」之中。估計這類人群大概只會佔到觀看人數的0.1%左右。
回到現實問題,對於這次備受的「人機大戰」,也許,人工智慧的技術還遠未成熟到令人「擔心」的地步。就像此前令人拍案叫絕的谷歌無人駕駛一樣,按照此前大多數人的想法,無人駕駛應該比人「更可靠」,對風險的預估及規避能力也應該比人更強,但實際的情況是並非如此。
2月中旬,谷歌無人駕駛汽車與一輛公交巴士發生輕微碰擦事故,對此,谷歌表示,無人駕駛汽車應當「承擔部分責任」。谷歌表示,無人駕駛汽車和乘坐汽車的司機都認為,「公交車將會減速,讓無人駕駛汽車先通過」。然而在3秒鐘之後,當谷歌無人駕駛汽車併線時,與公交車的側方發生碰擦,導致左前翼子板、前輪,和司機側傳感器受損。雙方車輛中沒有乘員受傷。
要知道,谷歌此前曾表示,在發生的所有事故中,無人駕駛汽車從來都不是承擔責任的一方。顯然,一如看似「完美的」無人駕駛汽車一樣,人工智慧AlphaGo機器即使贏了李世石,也不代表此項技術已經完美至極,對於「人性」的突破或顛覆,對於新技術的駕馭和把控,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鈦媒體作者介紹:李俊慧,微信號:lijunhui0602,微信公號:lijunhui0507】
http://news.zol.com.cn/572/5721445.html news.zol.com.cn true http://news.zol.com.cn/572/5721445.html report 4653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湧現,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簡稱IP)制度的價值和作用日益凸顯。不過,當未來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技術達到一定高度時,以智慧財產權為代表的制度以及倫理、法律等,會否面臨全新的挑戰。輸贏真的重要嗎?人自出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