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2020-07-12 大麗歷史說

在革命年代,有無數愛國志士奔赴戰場,為建立一個新中國而不懈奮鬥。他們趕走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蔣介石的獨裁統治,是值得我們敬佩的人。建國後,他們仍然奮鬥在一線,為祖國建設發光發熱。但因為長期勞累,他們有的人很早就去世了,令人惋惜不已。今天要講的陳賡大將,就是其中一位。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陳賡,1903年出生,湖南湘鄉人,他算得上是一位資歷深的「老大哥」了。陳賡早年考入黃埔軍校一期,成績優異,是著名的「黃埔三傑」之一。後來他又參加了東徵和北伐,還曾救過老蔣一命。按理來說,以陳賡各方面的條件,留在國軍必定前途無量。但為了信仰,他最終還是義無反顧地加入了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和紅軍長徵。

抗戰爆發後,陳賡歷任八路軍386旅旅長、太嶽軍區司令員等職務,率部與日軍浴血奮戰,立下了赫赫戰功。但在此期間,陳賡也痛失了心愛的妻子王根英。1939年3月8日,根據地學校遭到日軍轟炸,王根英在取文件途中不幸犧牲,年僅32歲。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陳賡得知後悲痛不已,他在日記裡寫下了「三·八,是我不可忘記的一天,也是我最慘痛的一天。」同時表示要為王根英守節三年,果然,直到1943年2月他才與傅涯結婚。解放戰爭時期,陳賡因為要四處徵戰,與第二任妻子傅涯一直是聚少離多。

直到新中國成立後,陳賡才與妻子傅涯短暫團聚。但沒過多久,援助越南抗擊法軍,率部入朝參戰,組建軍事工程學院等重大任務接連而至,陳賡不得不四處奔波,沒有精力顧及家庭。長期高強度的工作,讓陳賡身體越來越差,1957年他就曾因心肌梗塞住院。但病情好轉後,陳賡又一心撲在工作上。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1961年3月16日,陳賡突發心臟病,最終在上海去世,年僅58歲。他也是十位開國大將中去世最早的,令人惋惜不已。作為革命功臣,陳賡去世後以高規格待遇葬入八寶山,但令人不解的是,50年後卻又遷出了八寶山,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原來陳賡大將生前曾叮囑家人,自己去世後要葉落歸根,與妻子葬回家鄉。雖說葬在八寶山供後人瞻仰,是一種無上的榮耀,但顯然不符合將軍的遺願。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2010年,將軍妻子傅涯去世,臨終前她交代子女,自己要和陳賡葬在一起,還要把王根英的墓也遷過來。將軍後人於是提出申請,組織上經過慎重考慮,最後同意了。2011年,也就是陳賡將軍去世50年後,他的墓從八寶山遷出,葬回了湖南湘鄉,妻子傅涯和王根英的墓伴隨左右。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相關焦點

  • 大將陳賡去世後葬於八寶山,受萬民敬仰,為何50年後又被遷出?
    大將陳賡去世後葬於八寶山,受萬民敬仰,為何50年後又被遷出?在十大開國大將中,陳賡將軍不是最有能力的,卻是最有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961年,陳賡將軍成為第一位去世的開國將軍。將軍的遺體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受到後人的尊敬。令人費解的是,將軍去世50年後,他的遺體被運出八寶山。為什麼?
  •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什麼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可惜的是,1961年,年僅58歲的陳賡將軍因心臟病在上海逝世,也成為我國第一位去世的開國大將,令人惋惜不已。作為革命功臣,陳賡被安葬在八寶山公墓,在那裡接受後人的瞻仰。50年後,卻被傳出他的墳墓被遷出的消息,這是怎麼回事呢?
  • 1961年,陳賡病逝後葬於八寶山,50年後,為何又遷出八寶山
    13歲時因不滿家裡的包辦婚姻,心負大志的他從家中偷偷跑出來,參加了湘軍。只不過舊軍閥部隊的種種惡習漸漸令他厭惡,5年後陳賡離開湘軍,來到長沙鐵路局當了辦事員。50年後為何遷出八寶山1950年陳賡率軍進駐昆明後,歷任西南軍區副司令、雲南政府主席、雲南軍區司令員。致力於雲南剿匪、安定社會秩序、恢復經濟發展等工作。在一切進入正軌時,應越南要求,陳賡在當年7月赴越支援抗法鬥爭。
  • 1961年,大將陳賡病逝後葬於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被遷出?
    在開國十大將中,陳賡將軍的指戰能力不是最厲害的,卻是知名度最高的,他遇事波瀾不驚,熱情開朗、詼諧幽默的處事風格非常受大家的歡迎。只是令人痛心是,建國後的1961年,陳賡將軍成為第一位去世的開國大將,時年58歲,作為令人致敬的開國功臣,追悼會結束後將軍遺骨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受後人瞻仰。
  • 大將陳賡病逝後葬於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被遷出
    只是意外的是,這麼開朗的他,居然是第一位去世的開國大將,他是1961年3月在上海病逝的,終年58歲。作為令人致敬的開國功臣,組織上為他舉行完追悼會以後,就把他的遺骨安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受後人瞻仰。奇怪的是,到了2011年的時候,也就是陳賡大將去世50年以後,他的骨灰又被遷出八寶山,這是為什麼呢?
  • 開國大將陳賡,去世50年後,骨灰為何移出八寶山?
    說起開國大將陳賡,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在十位大將當中,他算得上是名氣很大的一位。陳賡大將性格開朗,詼諧幽默,是軍中有名的「開心果」,備受大家歡迎。但令人惋惜的是,陳賡建國後卻沒能長壽,他於1961年3月在上海病逝,終年58歲,也由此成為第一位去世的開國大將。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陳賡將軍的傳奇人生。
  • 1961年,陳賡大將因病去世葬於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13歲時因不滿家裡的包辦婚姻,心負大志的他從家中偷偷跑出來,參加了湘軍。只不過舊軍閥部隊的種種惡習漸漸令他厭惡,5年後陳賡離開湘軍,來到長沙鐵路局當了辦事員。 這一期間他在何叔衡、郭亮引導下加入我黨,後來黃埔軍校開辦後,他聽從組織安排報考軍校,成為黃埔一期生。
  • 1961年,陳賡將軍病逝後葬於八寶山,49年後為何被遷出八寶山?
    1955年,國家為對那些做出了卓越貢獻的將士們進行表彰,專門舉行了授銜儀式,他們每個人都得到了相應的榮譽,當然陳老也在此列。1961年,陳賡因為長期操勞因病逝世,陳賡是第一個離世的開國大將,死後被葬於八寶山。
  • 1961年,大將因病去世葬於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13歲時因不滿家裡的包辦婚姻,心負大志的他從家中偷偷跑出來,參加了湘軍。只不過舊軍閥部隊的種種惡習漸漸令他厭惡,5年後陳賡離開湘軍,來到長沙鐵路局當了辦事員。50年後為何遷出八寶山1950年陳賡率軍進駐昆明後,歷任西南軍區副司令、雲南政府主席、雲南軍區司令員。致力於雲南剿匪、安定社會秩序、恢復經濟發展等工作。在一切進入正軌時,應越南要求,陳賡在當年7月赴越支援抗法鬥爭。
  • 陳賡將軍病逝之後以最高規格葬入八寶山,為何40多年後被遷出?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國家對曾經做出過傑出貢獻的將士進行了表彰,進行專門的授銜儀式,陳賡將軍也在其中。陳賡將軍開國大將中第一個離世的,後來被葬在了八寶山。但是讓人不解的是,為什麼在陳賡將軍逝世40多年之後,遷出了八寶山,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陳賡將軍出生在湖南湘鄉的一個農村家庭,家庭生活比較安穩。但是陳賡不安於現狀,便在他13歲那年參加了湘軍。因受到馬列思想的影響,在1922年陳賡將軍加入了共產黨。
  • 1961年,大將陳賡病逝後葬於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被遷出
    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家為表彰那些在戰爭中立下不朽功勳的將士們,舉行了第一次立功授銜儀式,陳賡因功被授予開國第四大將。可惜陳賡大將由於常年作戰,還沒有來得及享受和平年代的生活,就在1961年的3月中旬,因突發心肌梗塞病逝於上海醫院。陳賡去世後,國家領導人將其安葬於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以供後人瞻仰。然而令人疑惑的是,陳賡去世50年後骨灰竟然被遷移出了八寶山,這是為什麼呢?
  • 開國大將陳賡,去世後被葬在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被移出?
    說起開國大將,不得不提起一位人物,他的名字叫做陳賡,在十位大將中,他算是其中名氣最大的一位。陳賡的性格非常開朗,生活中會時不時跟身邊的戰友開玩笑,軍中的氣氛經常要靠他來調節,因此他非常受大家的歡迎。但是非常可惜,他在建國之後不久,於1961年去世,享年五十八歲,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關於陳賡將軍的一生。
  • 開國大將陳賡58歲病逝後,安葬於八寶山公墓,為何50年後被遷出?
    是我國當之無愧的國防、教育的奠基者,但很可惜的是,陳賡大將在被授銜六年後,於一九六一年突發心臟病,在上海遺憾病逝,年僅五十八歲。作為我國首位離世的開國大將,他被以最高禮儀安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但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陳賡在去世五十年後,骨灰竟然又被遷出了八寶山,這是怎麼回事呢?
  • 開國大將離世後,被安葬在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被遷出公墓?
    而我們熟悉的陳賡將軍,在死後就安葬在這座公墓內,只是後來又被遷了出去。開國大將離世後,被安葬在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被遷出公墓?的名字,陳將軍在小時候就具有為國奉獻的夢想,在14歲那年,他選擇放棄學業,去參軍報效國家。
  • 陳賡將軍病逝50年後,從代表榮譽的八寶山遷出,這代表著什麼?
    但是,就在陳賡將軍去世50年後,他的遺骸卻被遷到了八寶山,這是什麼緣由呢?陳賡將軍出生在湖南,家裡很富裕,衣食無憂,本來可以安穩地過一生,但是陳賡並不滿足這樣安逸的生活,所以在他13歲的時候就決定參軍,但是因為軍隊存在著腐敗,貪汙等等亂象,又離開了。而後來陳賡在主席的自修大學,陳賡開始接觸馬列思想,並且也因此和主席結交,兩人交情很深。
  • 李淑賢葬在八寶山,臨終前卻把溥儀墓遷出八寶山,真的恩愛嗎?
    溥儀都經歷了這什麼,他最後一位夫人李淑賢為何要在溥儀去世之後將他的墓葬給遷出八寶山呢?等到光緒皇帝和慈禧相繼去世之後,溥儀則順利當上了皇位。不過,溥儀的皇位坐得並不容易。在他還是孩童之時,就稀裡糊塗地接受百官的朝拜。短短三年之後,溥儀就被袁世凱給趕下臺來。1912年溥儀宣布退位,至此統治長達兩百多年之久的清王朝就此落下帷幕。退位後的溥儀仍然具有皇帝的尊號,當然這是袁世凱給予的一個有名無實的名號而已。
  • 為何郭沫若死後,卻沒葬入八寶山?
    郭沫若之所以死後沒有葬入八寶山是因為人們對他有一定的爭議。他對國家有貢獻,但是對於家庭卻不夠嚴謹,還有就是他自己要求死後葬在山野大寨。八寶山以前是護國寺,是後來成為公墓的,而能夠有資格被安葬在八寶山的人,那都是對我國有著突出貢獻的人,郭沫若的一生,國家也有很突出的貢獻,而世人對他的評價卻一直都褒貶不定。他雖對國家有貢獻,但是卻對家庭不負責任,先後幾次婚姻讓人們認為他的人品不行。不過就事論事,以郭沫若的成績,他是有資格被葬八寶山的,但最後郭沫若卻被葬在了山野大寨。
  • 溥儀去世後葬在八寶山,發生了什麼,又被遷出八寶山葬入清西陵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1908年11月14日),光緒年間皇帝駕崩,年僅三歲的愛新覺羅氏·溥儀被慈禧太后賞給為大清國帝位繼承者,僅有三歲的小溥儀從而打開了自身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生道路,雖然那個時候他僅有三歲,也不知道這一當的這一皇上究竟是什麼,但從他坐上龍椅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道路便終究是起起伏伏的。
  • 康生死後5年,骨灰為何被遷出八寶山?他的兩個妻子晚年如何?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主人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埋葬5年後,卻從中遷出。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有人說了,這樣一位老師,怎麼能埋入革命公墓又被遷出呢?我們繼續往下看。1925年,不甘平凡的康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運動,收集敵情情報,從事黨的工作。同時康生也是上海三次武裝起義的領導人之一。
  • 康生死後5年,骨灰被遷出八寶山,他的兩個妻子後來如何?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主人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埋葬5年後,卻從中遷出。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有人說了,這樣一位老師,怎麼能埋入革命公墓又被遷出呢?我們繼續往下看。1925年,不甘平凡的康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運動,收集敵情情報,從事黨的工作。同時康生也是上海三次武裝起義的領導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