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說:人口紅利,是指勞動年齡人口佔總人口比重較大,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國家經濟增長較快。
中國在1965~1970年間「人口紅利」已顯現,並持續至今,這四五十年間,我國真正享受到了人口紅利對經濟的推動作用。「人口紅利」推動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40年的改革開放所獲得的成績,離不開龐大的人口勞動力。
然而,2012年我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在相當長時期裡第一次出現了絕對下降,這意味著人口紅利趨於消失。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從2010年至2020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將減少2900多萬人;與此同時,人口撫養比相應上升。
「人口紅利趨於消失,導致未來中國經濟要過一個『減速關』。為應對人口紅利趨於消失,勞動力人口逐漸下降,2015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決定,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實施全面二孩政策。至此,我國二胎政策經歷了,從最初的「雙獨二胎政策「」轉變為「單獨二胎政策」到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轉變。
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我國或將出臺政策鼓勵生育二孩
隨著育齡婦女逐年減少,人口老齡化加重,我國遼寧、湖北等多地已出臺政策鼓勵生育二孩。官方數據顯示, 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1465萬人,出生人口跌破了1500萬。這意味著,中國事實上已經陷入了「低生育陷阱」,育齡婦女人數在過去10年減少了超過4000萬。育兒成本的據高不下,也是致使二胎政策放開以來收效甚微的原因之一,在城市養育一個孩子,動輒幾十萬,乃至上百萬。
目前,許多學者呼籲全面放開生育政策,甚至有的學者認為全面放開生育政策已是大勢所趨,並需在此基礎上制定全國性的獎勵政策。
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對我國經濟影響甚大。日本隨著勞動力和人口的逐漸下降,經濟發展停滯,以至於這二三十年來日本經濟一直不景氣。但當時的日本已是一個城鎮化的高收入國家,而我國面臨的人口問題將比日本更加嚴峻。
在未來幾年裡,面對人口老齡化和人口勞動力下降等問題,我國或將全面出臺鼓勵生育二孩的政策。目前,我國雖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但生育率並沒有較明顯的提升,許多年輕一代也不願意生育二胎。針對此問題,一些地方已出臺相關的鼓勵政策,以緩解出生率下降帶來的種種社會問題。
經濟增長一旦步入快車道,「人口紅利」勢必會成為經濟增長的有力助推劑。勞動力資源豐富和成本優勢已經使我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但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我國將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當下我國經濟的發展還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人口。現今,我國經濟增速也逐漸在放緩,如果不調整人口政策,延緩勞動力人口下滑的態勢,我國經濟的放緩速度恐怕會進一步加劇。
人口下降,我國將面臨著哪些問題?
第一,人口老齡化持續加重,我國將進入未富先老的狀態。預計到本世紀中葉,60歲及以上人口將達到4.87億,約佔總人口的35%。往往西方國家,發展到高度富裕的狀態時,才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而我國還未進入發達國家水平,並進入了嚴重的人口老化狀態。
第二,我國勞動力以多年持續下降,而我國現在的經濟發展正需要充足的勞動力,在經濟步入快車道上,龐大的勞動力數量絕對是巨大的優勢。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勞動力下降趨勢不會改變,預計下降數量在3000萬。
第三,我國目前已進入低生育率狀態,未來人口下降已成趨勢,最終壓垮房地產泡沫的是人口數量。
面對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我國已逐漸改變計劃生育政策。從一孩政策「少生優生,幸福一生」到現在的全面放開二胎政策,都是我國為應對人口問題調整的生育政策。在未來,我國或將全面放開生育政策,並鼓勵生育二孩,屆時將出臺相關的補助補貼以及激勵政策。
何為計劃生育,即按人口政策有計劃的生育。一個國家的生育政策,往往會根據國情來制定和調整,並適應社會和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