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血馬繪畫創始人劉詠閣赴浙江安吉拜謁師爺吳昌碩

2020-12-19 河南頻道

10月2日,汗血馬繪畫創始人,吳門藝術正支嫡傳、集詩人、書法家、畫家於一身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師劉詠閣(老墨山人)先生專程來到浙江安吉縣,探尋吳門藝術起始地並拜謁其師爺吳昌碩大師。

劉詠閣,號老墨山人,齋號等觀堂,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文藝部副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馬業協會馬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裝幀藝術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中國圓明園學會文化藝術分會副會長,中國華藝書畫院、中國長城書畫院特約書畫家。

劉詠閣是當代「潑彩汗血馬」繪畫體裁創始人,並出版有國內第一本集汗血馬繪畫、詩詞於一體的個人專集《龍馬精神——劉詠閣汗血馬系列作品集》。

另出版有詩集《心遠之殤》、畫集《劉詠閣畫選》和《墨廬墨跡——劉詠閣美術作品集》及美學專著《西畫精粹點厾》。

劉詠閣的第一位老師廖同乃上世紀京城大隱,系吳昌碩大師的關門弟子。劉詠閣隨廖同老師學習吳派藝術,且詩、書、畫、印都有深入研習。廖同老師對其鍾愛有加,不但親自帶他去公園寫生,親近自然,每逢各地藝術大家或吳門師兄弟來家中造訪,行筆墨交流之事時,總會令其做書童侍奉左右。劉先生的幼年是幸運的,因為他一直在吳門這樣一個高門檻內接受藝術的薰陶。從藝五十多年來,他已然對吳派藝術之形貌瞭然於胸,亦對昌碩師爺藝術之精髓有獨到認知和個性化理解與實踐。雖然他接下來又相繼拜李新民、龍瑞、梁樹年(張大千弟子)學習景泰藍技藝,學習西畫技藝,學習山水畫,且在軍藝系統學習油畫,但最撕扯他情感的還是吳門厚重的詩、書、畫、印。

近二十年來,劉先生潛心於汗血馬繪畫的研究,花鳥畫兒已經很少接觸,但只要有展示吳派藝術的機會,他依然能夠揮灑自如,沒有任何羈絆地表現吳門的所有題材。或許,這就是傳說中的童子功吧。

在吳昌碩紀念館,劉詠閣先生一行受到安吉縣領導、紀念館領導和當地研究吳昌碩生平專家等人的熱情接待,並做全程陪同。

在吳昌碩衣冠冢前,劉詠閣先生攜自己的書法弟子李皓向師爺行了三叩頭大禮。也正式將弟子李皓帶入吳門。

拜謁儀式後,劉詠閣先生應邀為吳昌碩紀念館現場揮毫,創作了一幅四尺整紙的《牡丹圖》,並自題絕句落款。該畫作既有吳門藝術詩書畫融於一體的形式特徵,也有劉先生鮮明的個人語彙在其中。他理性地將西畫的一些理念融進創作。比如在強調筆墨骨架殷厚渾雄的同時,加強了線的多樣性變化,注重了濃淡墨反差和色彩的純度呼應。這對昌碩大師一以貫之的「高級灰」主調子無疑是一種大膽突破。

該畫作已被吳昌碩紀念館正式收藏。

據了解,著名藝術評論家、詩人李犁先生,著名詩人、《海燕》雜誌主編、劉先生弟子李皓,湖州日報記者、著名詩人吳藝先生,湖州當地著名企業家楊惠明,湖州廣電總局著名記者金蘇萍,湖州湖筆技藝傳人、著名作家錢愛康,湖州幼兒藝術教育家曹旭慧等知名人士與劉先生一同前往藝術尋根。

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

相關焦點

  • 劉詠閣(老墨山人)拜謁師爺吳昌碩紀行(浙江安吉)
    近日,汗血馬繪畫創始人,吳門藝術正支嫡傳、集詩人、書法家、畫家於一身的劉詠閣(老墨山人)先生到浙江安吉探尋吳門藝術起始地並拜謁其師爺吳昌碩大師。與劉先生一同前往做藝術尋根的還有著名藝術評論家、詩人李犁先生,著名詩人、《海燕》雜誌主編、劉先生弟子李皓。
  • 專訪著名藝術家、汗血馬繪畫創始人劉詠閣教授
    專訪著名藝術家、汗血馬繪畫創始人劉詠閣教授正在創作中的著名藝術家、汗血馬繪畫創始人劉詠閣教授汗血馬繪畫創始人劉詠閣教授創作並被收藏的佳作經貿文化快訊北京電 2019年11月12日下午,中國網、搜狐網和中國經貿文化網等媒體聯袂專訪了著名藝術家、汗血馬繪畫創始人
  • 龍馬精神——著名書畫家劉詠閣(老墨)汗血馬系列畫作展在沈舉行
    12月4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文化藝術教學部副教授、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劉詠閣(老墨)汗血馬系列畫作九省市高校巡迴展在瀋陽大學舉行。劉詠閣新畫集《龍馬精神——劉詠閣(老墨)汗血馬系列作品集》的首發式也同時舉辦,該畫集收集了老墨近年創作的汗血馬精品力作百餘件。
  • 吳門風骨一吳越的以文結友和繪畫品鑑
    吳越,吳昌碩先生曾孫,1958年8月14日生,祖籍浙江安吉。現任西泠印社社員、上海吳昌碩紀念館執行館長、上海吳昌碩藝術研究會副會長等職,浦東新區政協1-5屆委員。幼年時受祖父吳東邁、父親吳長鄴的指導和家庭藝術薰陶開始習畫,後得藝術大師王個簃和曹簡樓的親授,專攻吳昌碩藝術。
  • 汗血馬
    - 揭秘「汗血寶馬」:到中國後需「學習漢語」張騫出使西域歸來說「西域多善馬,馬汗血」,由此兩千年來,土庫曼斯坦的阿哈爾捷金馬一直被中國人稱為- 揭秘「汗血寶馬」:到中國後需「學漢語」 張騫出使西域歸來說「西域多善馬,馬汗血」,由此兩千年來,土庫曼斯坦的阿哈爾捷金馬一直被中國人稱為
  • 一部紀念碑式的《吳昌碩全集》首發,12卷收五千餘作品
    在紀念一代金石書畫大師吳昌碩逝世90周年之際,由吳昌碩家鄉所在地浙江省安吉縣人民政府與上海書畫出版社主辦的十二卷《吳昌碩全集》首發式在安吉吳昌碩紀念館首發。吳昌碩(1844-1927)11月24日,紀念吳昌碩逝世90周年暨《吳昌碩全集》首發式在浙江安吉舉行,國內書畫藝術界、藝術評論界、書畫學術界專家匯聚於此舉行學術研討會,對《吳昌碩全集》的出版價值和意義等多方面內容進行了深入研討。吳昌碩先生後裔代表吳超致辭並向安吉縣人民政府捐贈四方吳昌碩先生的印章及賴少其書法等。
  • 美術研究|畫氣不畫形,海上畫派領袖人物吳昌碩的花鳥畫!
    吳昌碩的寫意花鳥畫把中國傳統寫意花鳥畫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對近現代寫意花鳥畫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時局和繪畫生涯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的籤訂,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兩年後,吳昌碩出生於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原屬安吉,故而吳昌碩自稱安吉人)。
  • 汗血馬/胡小明
    汗血馬屬熱血馬,本名阿哈爾捷金馬,土庫曼斯坦特產,是經歷三千多年培育的全球最優馬種之一。汗血馬外表英武,體型優美,四肢修長,因奔跑時脊背流出殷紅如血的汗水而得名。汗血馬速度超群,平地上跑一千米僅需一分鐘;耐力更是超強,一天只飲一次水即可長途跋涉,被土庫曼斯坦奉為「國寶」,其形象還被繪製在國徽和貨幣上。  汗血馬售價動輒幾十萬、幾百萬美元,身價最高者可達上千萬美元。
  • 《汗血寶馬》電視劇沒見汗血馬
    《汗血寶馬》電視劇沒見汗血馬 談話間,他吐露了兩年前運作《汗血寶馬》的靈感。  高峰在隨意翻閱史料的時候,一場汗血寶馬之戰讓他的眼前一亮。「當時的汗血馬又名烏身馬,號稱天馬,騎上它便是天子。漢朝當時沒有此馬,它們生長在天山大宛一代,漢武帝令工匠打造了一匹金馬去換汗血馬,遭到拒絕還奪走金馬,漢武帝惱羞成怒大舉出兵,打了三年的仗徵服了該國,繳獲了上百匹汗血馬。這批良種馬為改良漢朝軍馬的品質立下汗馬功勞。」
  • 吳昌碩篆書,真的不一般!
    吳昌碩(1844-1927),原名俊卿,字昌碩,別號苦鐵,浙江安吉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是個不折不扣的「全才」。
  • 昌碩文化之吳昌碩簡介
    吳昌碩(1844-1927),原名俊、俊卿,字蒼石、昌石、昌碩、倉碩,號缶廬、苦鐵、大聾等,浙江孝豐(今安吉縣)人。1913年,吳昌碩被公推為西泠印社首任社長。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
  • 走近巨匠|​吳昌碩花鳥畫的四大藝術特色
    吳昌碩的繪畫,既具有文人畫高雅的格調,又摻入了世俗與平民的因素,表現了一種雅俗共賞的特徵。在吳昌碩的繪畫中,經常會看到梅、蘭、竹、菊、水仙等傳統文人畫題材。他以梅、水仙為友,以石為自畫像,但卻以俗入雅。
  • 世界上最著名三大馬種 習近平受贈汗血馬又名金馬
    編者按:5月12日晚,習近平接受別爾德穆哈梅多夫代表土方贈予中方的一匹汗血馬。習近平接受土庫曼所贈汗血寶馬(圖) 一時間「汗血馬」又成為百姓的搜索熱詞。中國人對於馬自古以來都有種難以割捨的情結,具體體現在繪畫、陶瓷、詩詞曲賦等多個文化領域,成語裡涉及「馬」字的也多為褒義。
  • 吳子牛籌拍《汗血寶馬》忙著找馬
    ■選「馬」演員卻擔心汗血寶馬沒白色的  吳子牛先介紹了《汗》劇的基本劇情。它講述的是清代最後一匹汗血寶馬被放歸天山大草原的傳奇故事。當時,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宮內大亂,宮中樂手趙細燭意外受兵部大臣索望驛的臨終之託,護送清宮最後一匹汗血寶馬回天山。
  • 千裡馬遇伯樂——吳昌碩與王一亭的相遇
    吳昌碩在上海的成功,在其藝術的獨創之外,也離不開擁有畫家、商人、名流多重身份的王一亭的幫助。王一亭( 1867-1938),名震,號白龍山人、覺器,浙江吳興人,畫家。早年學畫得徐小倉指點,後與任頤、吳昌碩友善。能畫人物、花鳥、走獸、山水、尤擅佛像。吳昌碩 致三多花卉冊 27×32cm×8 成交價:RMB43700000王一亭雖然愛好繪畫,但卻以從商起家。
  • 在日本岡山,從百年前吳昌碩與兒島虎次郎的中日書畫交流讀起
    吳昌碩畫花卉、竹石、山水、佛像等均參用書法,以金石篆籀之趣作畫,不守繩墨,古味盎然。吳昌碩作《巨石松竹圖》(71歲)吳昌碩作《疊石薔薇圖》(72歲)吳昌碩下筆如風雨,布局新穎,筆力蒼簡、渾厚、取材也有獨到之處。
  • 著名國畫家吳昌碩最全的資料
    是年,海上先輩名家任薰與周閒合作,為吳昌碩繪畫像。1869年 己巳 26歲 赴杭州,就學於詁經精舍, 從名儒俞樾習小學及辭章。編成《樸巢印存》。1872年 壬申 29歲 赴上海,得識高邕之。回國後,朝倉文夫塑造了一尊吳昌碩的半身銅質胸像,親自送至杭州。1921年 辛酉 78歲 赴杭西泠印社宴集。《漢三老碑》被日商購去,與西泠同仁奔走呼籲,作畫義賣,終募款八千大洋將碑贖回。日本朝倉文夫為範銅像。1923年 癸亥 80歲 潘天壽由諸聞韻引見來謁,撰聯以贈。門弟子陳師曾 卒。
  • 吳昌碩寫了四個字,拍出400萬
    吳昌碩(1844—1927),原名俊,字昌碩,別號缶廬、大龍,苦鐵等,浙江安吉人。近、現代書畫藝術發展過渡時期的關鍵人物,「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宗師。1913杭州西泠印社正式成立,吳昌碩被推為首任社長。
  • 汗血馬-國際頻道-新華網
    5月2日,在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國際綜合賽馬場馬術表演大樓,兩匹阿哈爾捷金馬(中國稱汗血馬新華社記者 沙達提攝    新華網天津5月12日電 「汗血馬」是一種古老的世界名馬,因其奔跑時脖頸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紅色物質,鮮紅似血,因此我國史書中如此稱之。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史稱「鑿空」,從此,中原與西域的文化交流揭開了新的一頁。
  •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吳昌碩
    吳昌碩(1844-1927)。名俊、俊卿,初字香補,浙江安吉人。中年以後改字為昌碩,其作品也有以倉碩、蒼石為署名的,別號缶廬,老缶,老蒼,苦鐵,大聾,石尊者,破荷亭長,蕪青亭長等。清朝道光二十四年八月初一(1844年9月12日)出生在一個兩代舉人的家庭。他的祖父、伯祖父和父親都中過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