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是福建地級市,古稱「興化」,又稱「莆陽」、「莆仙」,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是福建省歷史文化名城。海峽西岸經濟區城市之一。
莆田有湄洲灣、 興化灣、 平海灣三大海灣,陸域總面積4119平方公裡 ,海域面積1.1萬平方公裡。
莆田市地處福建沿海中部,東面臺灣海峽與臺灣隔海相望,北依福 州,南接泉州。
莆田是著名的僑鄉,截至2012年,莆田市共有海外僑胞150萬人,分布在8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華僑31.43萬人、華人118.57萬人。
莆田盛產鰻魚、對蝦、梭子蟹、丁昌魚等海產品,龍眼、荔枝、枇杷、文旦柚「四大名果」馳名中外。莆田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地方特產
金沙薏米
仙遊縣龍華鎮金沙村薏米始栽培於宋朝。明代金沙薏米成為貢品。金沙薏米容易脫殼,出米率達60%以上。薏米的腹溝深、粒圓、含固形物多。
南日鮑魚
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產於莆田市秀嶼區南日。另外,鮑所產生的天然珍珠,其粒大,色豔,鮑的經濟價值很高。
仙遊皮蛋
是以獨特的科學傳統配方加工而成的,質地透明有彈性,味道鮮美,食後甘味迴旋,具有清涼、解毒、消化之功效,特別是可以減少膽固醇,全縣已形成年產優質松花皮蛋和紅心鹹蛋1億粒,產值1億元,出口供貨總值1000多萬美元的「兩蛋」生產出口基地。
荔枝
「荔城無處不荔枝」——這是郭沫若對莆田的第一感覺。自唐代起,
莆田就開始栽培荔枝。莆田荔枝以品種多、果粒大、果色豔紅、果肉乳白色、汁多、清沁爽口、香氣濃鬱,質量優而名揚海內外,主要品種有「陳紫」、「宋家香」、「狀元紅」等。
名勝古蹟
莆田南少林
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北部,聞名天下的南少林寺就在這裡。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據考古認為「林泉院至遲在唐代或唐末即已存在」。林泉院的習武之風,緣起於唐初,和莆田武風有關。1991年9月經來自全國武術、歷史、宗教、考古界著名專家、學者反覆論證後得出結論,並於1992年4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南少林遺址論證會暨重建莆田九蓮山南少林寺新聞發布會。
湄洲媽祖
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莆田系傳奇:從「遊醫」發展到壟斷中國民營醫院
雖然是從治療皮膚病的遊醫起家,但在中國的民營醫療市場,「莆田系」可以說是廣為人知。美萊整形整容、曙光男科、和美婦兒、天倫不孕不育、遠大心胸……這一連串被廣告宣傳的讓人耳熟能詳的醫院背後站著同一批老闆:均來自福建一個並不大的城市「莆田」,甚至來自同一個小鎮。
可以說中國民營醫療和莆田系都是在公立醫院強勢伴生下成長的。而這種狀況,也塑造出了中國民營醫療和莆田系的獨特生態。
(聲明: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