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河南省轄淮河流域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2017—2019年)》《河南省轄海河流域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2017—2019年)》《河南省轄黃河流域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2017—2019年)》《河南省轄長江流域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2017—2019年)》《河南省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實施方案(2017—2019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及總乾渠(河南轄區)環境保護實施方案(2017—2019年)》《河南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實施方案(2017—2019年)》《河南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2017—2019年)》《河南省突發水汙染事件應急應對工作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1月6日
河南省轄淮河流域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
(2017—2019年)
省轄淮河流域是我省水汙染較為嚴重的流域,為切實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確保地表水水質穩定達到國家和省政府確定的水質目標,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省政府關於打贏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指導意見,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5〕17號)和《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動計劃(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5〕86號)的任務和要求,按照「水質主導、精準治汙、部門協作、綜合治理」的原則,強化問題導向,以生活汙水、工業廢水和畜禽養殖汙染源為治理重點,建立流域上下遊聯防聯控和水環境風險管理機制,完善閘壩聯合調度機制,努力改善主要河流枯水期河流環境流量,確保完成水汙染防治目標任務。
二、工作目標
2017年省轄淮河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下同)比例總體達到44%以上,地表水喪失使用功能(劣於Ⅴ類,下同)的水體斷面比例不高於22%。2018年省轄淮河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44%以上,地表水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斷面比例不高於16%。2019年,省轄淮河流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50%以上,地表水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斷面比例不高於8%。
三、主要任務
(一)深化工業汙染防治
1.加快淘汰落後產能。依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文件要求,出臺分年度的落後產能淘汰方案,明確具體任務、完成時間、責任單位、責任人等。(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環保廳等參與,各級政府負責落實。以下任務均需各級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2.加強對工業汙染源全面達標排放的監督。2017年完善所有重點企業汙染物排放的在線監測設施和監督性監測機制,建立維護覆蓋省、市、縣各級的汙染源基礎信息檔案、在線監測、汙染源監督性監測資料庫,及時向社會公布本轄區內企業的監督性監測信息,每季度公布未達標企業名單。所有企業外排廢水要全因子達到國家和省確定的水汙染物排放標準,並符合當地水環境質量和總量控制要求;賈魯河、惠濟河、清潩河流域內的企業要全因子達到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洪河流域內新建排汙單位要於2017年1月1日起全因子達到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現有排汙單位要於2018年7月1日起全因子達到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完善汙染源自動監控設施,2017年排放總磷的重點企業要加裝總磷在線監控設施並與省、市環保部門聯網。(省環保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等參與)
3.整治重點汙染行業。專項整治造紙、焦化、氮肥、農副食品加工、毛皮製革、印染、原料藥製造、有色金屬、電鍍等重點水汙染物排放行業,落實水汙染防治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實施清潔化改造。2017年完成省轄淮河流域造紙、焦化、氮肥等重點汙染行業的專項整治工作,造紙行業完成紙漿無元素氯漂白改造或採取其他低汙染製漿技術,製革行業實施鉻減量化和封閉循環利用技術改造,印染行業實施低排水染整工藝改造,製藥(抗生素、維生素)行業實施綠色酶法生產技術改造。流域內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負責督促轄區內有關企業落實專項治理工作。(省環保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科技廳等參與)
4.集中治理產業集聚區汙染。強化產業集聚區汙染集中治理,依法加強直排入河汙染源的管理。2017年省級產業集聚區建成區域實現管網全配套,並按規定建成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實現與市、縣級環保部門聯網。2018年建設有集中式工業汙水處理設施的產業集聚區內現有企業工業廢水全部退出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其他現有企業工業廢水具備條件的原則上要逐步退出,新建、改建、擴建工業廢水原則上不得進入城鎮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有條件的地方,新建和現有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要結合當地河流水質目標,配套建設尾水人工溼地,對尾水進行深度處理。(省環保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委、水利廳等參與)
(二)加快城鎮環保基礎設施建設
5.加快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加快省轄淮河流域汙水處理廠建設,新建、擴建城鎮汙水處理廠49座,新增汙水處理能力165萬噸/日;強化脫氮除磷設施同步提標改造,完成改造規模59萬噸/日。省轄賈魯河、洪河、惠濟河、清潩河流域內新建或改建城鎮汙水處理廠嚴格執行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其他流域新建或改建城鎮汙水處理廠出水全因子達到或優於一級A排放標準。加強對現有151座城市汙水處理廠(見附件1)的環境監管,城鎮汙水處理廠要加裝總磷監控設施並同省、市環保部門聯網。有條件的地方,新建和現有城鎮汙水處理廠要結合當地河流水質目標,配套建設尾水人工溼地,對尾水進行深度處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環保廳、水利廳等參與)
6.加快雨汙分流改造及汙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新建汙水處理廠的配套管網要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運,完成新增汙水收集管網1480公裡。現有合流制排水系統實施雨汙分流改造,城鎮新區、產業集聚區、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建設均實行雨汙分流。2017年年底前,鄭州市建成區汙水實現全收集、全處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環保廳、水利廳等參與)
7.促進城鎮汙水再生利用。重點推進商丘、周口等缺水城市及鄭州、漯河、平頂山等水汙染較重地方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統一規劃建設城市再生水管網和輸送體系,工業生產、城市綠化、道路清掃、車輛衝洗、建築施工以及生態景觀等用水要優先使用再生水。(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環保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等參與)
8.加強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泥處理處置。禁止處理處置不達標的汙泥進入耕地。取締非法汙泥堆放點,鼓勵省轄市、縣(市)共建共享汙泥處置設施。優先鼓勵和支持建設汙泥無害化、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重點推進鄭州市雙橋汙水處理廠、沈丘縣沙北汙水處理廠、舞陽縣城市汙水淨化中心汙泥深度處理項目、潢川縣汙泥深度處理設施建設工程、淮陽縣汙泥處置綜合利用工程、周口市汙泥處置項目6項汙泥處理處置工程建設,建成處理汙泥規模1000噸/日。(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等參與)
(三)推進農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9.防治畜禽養殖汙染。科學合理調整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範圍,2017年依法全部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配套建設糞便汙水防滲防溢流貯存設施、糞便汙水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或依法委託他人對畜禽養殖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散養密集區建設養殖小區,實施集中養殖,集中治汙。新建、改建、擴建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要實施雨汙分流、糞便汙水資源化利用。畜禽養殖廢水不得排入敏感水域和有特殊功能的水域,向水體排放的須達到國家和我省要求。(省畜牧局牽頭,省農業廳、國土資源廳、環保廳、財政廳等參與)
10.控制種植業面源汙染。落實《河南省農業面源汙染綜合防治方案(2016—2020年)》,按照「一控兩減三基本」(控制農業用水總量和農業水環境汙染,化肥、農藥減量使用,畜禽糞汙、農膜、農作物秸稈基本得到資源化、綜合循環再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原則,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採用秸稈覆蓋、免耕法、少耕法等保護性耕作措施。加強農業、農村區域的河岸、堤壩、溼地等設施整治建設,防治秸稈、生活垃圾對水體造成的汙染。在飲用水源地保護區以及大型灌區內,要利用現有溝、塘、窖等,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格柵和透水壩,建設生態溝渠、汙水淨化塘、地表徑流集蓄池等設施,淨化農田排水及地表徑流。到2019年,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85%以上,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0%以上。(省農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國土資源廳、環保廳、水利廳、畜牧局、質監局等參與)
11.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從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垃圾收集處置等方面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採用「集中和分散處理」相結合的方式處理農村生活廢水,建設效果好、易養護、成本低的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省環保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財政廳、水利廳、農業廳、畜牧局等部門分工負責)
(四)節約保護水資源
12.控制用水總量。取用水總量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區域,暫停審批其建設項目新增取水許可。建立健全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到2018年,建立省轄市域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省水利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廳參與)
13.提高用水效率。強化用水效率目標管理,進一步推進萬元工業增加值水耗指標等用水效率評估體系建設,把節水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納入省轄淮河流域內各地政績考核內容。加強重點監控用水單位監督管理,建立國家、省、市重點監控用水單位三級名錄,對其主要用水設備、主要生產工藝用水量、全部水消耗情況、水循環利用率、用水效率等內容進行監控管理。2018年將年用水量100萬立方米以上的工業企業、服務業企業和公共機構,年取水量300萬立方米以上的城市供水企業,大型和5萬畝以上重點中型灌區納入名錄,初步建立重點監控用水單位管理體系。(省水利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建設廳等參與)
14.努力改善重點河流環境流量。完善水量調度方案,採取閘壩聯合調度、生態補水、水資源置換等措施,合理安排閘壩下洩水量和洩流時段,維持河湖基本生態用水需求,改善賈魯河、惠濟河、清潩河、黑河、潁河、三裡河、洺河、洪河、包河等河流枯水期環境流量。(省水利廳牽頭,省環保廳、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參與)
(五)加強環境風險防範
15.防範跨界水環境風險。以淮河流域渦河(鹿邑段)、惠濟河(鹿邑段)、包河(商丘、永城段)、沱河(商丘、永城段)、澮河(永城段)、汾河(漯河段)、淮河(信陽段)7個跨界河流水體為重點,建立上下遊水汙染防治聯動協作機制和水汙染事件應急處置聯動機制,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加強應急管理隊伍、專家隊伍和救援隊伍建設,妥善處置跨界水汙染糾紛及突發水汙染事件,積極防範跨界水環境汙染風險。(省環保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水利廳等參與)
16.定期開展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在省轄淮河流域內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醫藥製造等行業環境風險及化學品排查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查毛皮皮革等重點行業環境風險現狀。根據國家公布的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對高風險化學品生產、使用進行嚴格限制,2018年10月完成淘汰、替代工作。(省環保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委、衛生計生委、安全監管局等參與)
四、攻堅重點
以保護好水、治理差水為重點,按照「一河一策」的基本思路,針對優良水體、劣Ⅴ類水體、跨界水體分別提出攻堅措施,實現差異化治汙、精細化管理。省轄淮河流域共劃分62個河段,其中24個為一般防控河段,38個為水汙染防治攻堅河段。攻堅河段包括3個優良水體保護河段(沙河平頂山市段、沙河漯河市段、汝河駐馬店市段)、21個劣Ⅴ類水體水質改善河段(雙洎河鄭州市段、梅河航空港區段、丈八溝航空港區段、賈魯河鄭州市段、賈魯河開封市段、賈魯河周口市段、清潩河許昌市段、潁河漯河市段、潁河周口市段、三裡河漯河市段、唐江河漯河市段、八裡河平頂山市段、洪河駐馬店市段、洪河新蔡縣段、黑河漯河市段、黑河駐馬店市段、惠濟河開封市段、惠濟河商丘市段、洺河周口市段、包河商丘市段、沱河商丘市段)、7個水體水質提升河段(清潩河漯河市段、汝河駐馬店市汝南沙口段、泉河周口市段、溮河信陽市琵琶山橋段、灌河信陽市段、白露河信陽市段、潢河信陽市段),7個跨界水體風險防控河段(渦河太康縣—鹿邑縣段、惠濟河鹿邑縣段、包河永城市段、沱河永城市段、汾河漯河市段、澮河永城市段、淮河信陽市段)。
(一)保護優良水體攻堅重點
1.沙河平頂山市段
平頂山市:建設魯山縣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新增汙水處理能力3萬噸/日;開展平頂山市湛河40公裡治理工程、小湛河治理工程、葉縣灰河河流水體生態修復工程,推進河道垃圾清理整治、河流控源截汙、河道清淤疏浚、河道生態修復和沿岸景觀建設等工程建設。
許昌市:建設襄城縣第二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治理礦區汙水,建設襄城縣平頂山天安煤業股份有限公司十三礦汙水排放及處置工程。新增汙水處理能力1.5萬噸/日,新建管網長度25公裡。
2017年、2018年沙河白龜山水庫和舞陽馬灣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Ⅲ類,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平頂山市政府、許昌市政府。
2.沙河漯河市段
建設沙河支流澧河飲用水源地上遊水源涵養及溼地保護工程,加大對澧河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整治力度,保護區內嚴禁新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項目,對違章項目要依法進行拆除。
2017年、2018年沙河西華程灣控制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Ⅲ類,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漯河市政府。
3.汝河駐馬店市段
建立健全城鎮飲用水源應急體系,形成飲用水水源的汙染預警、水質安全應急處理和水廠應急處理一體化的飲用水水源應急保障體系,加強水質監測能力建設,完善汙染風險管控措施。
2017年、2018年汝河板橋水庫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Ⅲ類,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駐馬店市政府。
(二)改善劣Ⅴ類水體水質攻堅重點
1.雙洎河鄭州市段
雙洎河流域內工業企業廢水全因子穩定達標排放;建設城鎮汙水處理設施,重點建設新鄭市城關汙水處理廠、新鄭市新港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新密市城西汙水處理廠、滎陽市賈峪鎮汙水處理廠及中水回用工程。雙洎河流域內新密市、新鄭市城區汙水處理率達到88%以上;新增汙水處理能力14萬噸/日。
重點推進雙洎河新鄭段生態治理工程、黃水河玉前路至雙龍寨段生態治理工程。安裝雙洎河(含黃水河、蓮河)新鄭段自動在線監測設施並建立監控平臺。
2017年、2018年雙洎河新鄭黃甫寨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Ⅴ類,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鄭州市政府。
2.梅河航空港區段、丈八溝航空港區段
加快建設鄭州航空港區第三汙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新增汙水處理能力10萬噸/日。推進梅河、丈八溝河道綜合治理,採取控源截汙、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增建生態護岸、建設生態溼地等措施加強整治。
2017年梅河老莊尚村、丈八溝梁家橋斷面水質明顯改善,2018年達到Ⅴ類,2019年持續穩定達標。
責任單位: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3.賈魯河鄭州市段
流域內所有汙水處理廠出水全因子達到《賈魯河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實施馬頭崗汙水處理廠一期提標改造工程;建成鄭州新區汙水處理廠、馬寨汙水處理廠;推進建設鄭州市雙橋汙水處理廠、陳三橋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設;實施鄭州市王新莊汙水處理廠再生水管線切改工程。新增汙水處理能力30萬噸/日,改造汙水處理廠規模30萬噸/日,新建管網長度27公裡。
實施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對賈魯河尖崗水庫下遊至中牟隴海鐵路橋段進行綜合整治,建設賈魯溼地、祥雲溼地、圃田澤溼地3處溼地湖泊,涵養水源、保護環境,對賈魯河中牟隴海鐵路橋段以下河段河槽進行疏挖;實施索須河花王橋至中州大道生態水系提升工程、索須河中州大道橋至祥雲寺段生態改造景觀提升示範工程,開展濱河生態提升改造,提升河流生態建設水平;開展滎陽市索河河道生態治理示範工程、中牟縣丈八溝河道綜合整治項目和中牟縣堤裡小清河河道綜合整治項目,實施底泥清淤、垃圾清理、種植水生、陸生植物及生態修復等措施提升河流自淨能力。完成賈魯河及其支流共90公裡的河道綜合整治。
在充分實施工程減排和嚴格環境監管的基礎上,依據水質目標科學測算賈魯河鄭州市段所需環境流量,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改善河流環境流量,確保中牟陳橋斷面水質達標。
2017年,賈魯河中牟陳橋斷面水質明顯改善;2018年達到Ⅴ類;2019年持續穩定達標。
責任單位:鄭州市政府。
4.賈魯河開封市段
開封市:加快建設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重點推進尉氏縣生活汙水處理、流域綜合整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及管網建設項目,提升流域內城鎮汙水處理能力。
許昌市:加快建設長葛市大周鑫輝投資有限公司汙水處理中心項目,完成對長葛境內孟連至下遊佛耳崗水庫洩洪閘6公裡河道建設水質改善措施。新增汙水處理能力4萬噸/日。
2017年,賈魯河扶溝擺渡口斷面水質明顯改善;2018年達到Ⅴ類;2019年持續穩定達標。
責任單位:開封市政府、許昌市政府。
5.賈魯河周口市段
加強賈魯河西華縣段綜合治理,開展西華縣東風運河綜合整治和西華縣雙狼溝綜合整治工程,綜合採取控源截汙、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提升河流生態功能。
2017年,賈魯河西華大王莊斷面水質達到Ⅴ類,2018年持續穩定達標,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周口市政府。
6.清潩河許昌市段
加強許昌市區、長葛市、鄢陵縣、許昌縣的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推進屯南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設,加快雨汙分流改造,提高汙水收集處理率。新增汙水處理能力10萬噸/日,新增管網100公裡。
開展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建設許昌市清泥河溼地、石樑河山貨橋溼地、清潩河杜村寺溼地、長葛市小洪河溼地等人工溼地工程,實施清潩河綜合治理工程、石樑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推進清潩河關莊閘下遊河道整治工程、灞陵河(清泥河)河道整治工程,採用河道原位生態淨化技術、水生生物功能群構建等,強化水體自淨能力,實施清潩河泘沱閘上遊河段生物多樣性恢復工程,建立灞陵河(清泥河)水生態修復(恢復)研究示範基地。完成30公裡河道綜合整治,新建溼地面積20公頃。
完善許昌市水環境監測網絡體系,建設水生生物觀測監督系統、許昌市水環境管理綜合決策平臺,建立現代水環境管理體系。加強許昌市河湖水系連通,完善環境流量調控方案。依據水質目標科學測算清潩河許昌市段所需新增環境流量,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改善河流環境流量,確保清潩河臨潁高村橋斷面水質達標。
2017年、2018年,清潩河臨潁高村橋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Ⅴ類,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許昌市政府。
7.潁河漯河市段
加快推進漯河市沙北汙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淞江汙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工程等建設,提高汙水收集處理率;開展城區黑臭河段清淤疏浚和垃圾清理等工作,實施塔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取締沿河兩岸汙廢水直排的畜禽養殖場。新增汙水處理能力6萬噸/日,改造汙水處理廠規模5萬噸/日,新增管網建設長度15公裡。
在充分實施工程減排和嚴格環境監管的基礎上,依據水質目標科學測算潁河漯河市段所需新增環境流量,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改善河流環境流量,確保西華址坊斷面水質達標。
2017年、2018年,潁河西華址坊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Ⅳ類,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漯河市政府。
8.潁河周口市段
加快沈丘縣沙北汙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周口市中水回用項目建設,改造汙水處理廠規模5.5萬噸/日,中水回用6.5萬噸/日;加快沈丘縣沙北汙水處理廠擴建工程、鄲城縣第二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淮陽縣、扶溝縣重點鄉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等,提高汙水收集處理率。新增汙水處理規模5萬噸/日,新建管網長度10公裡。
加快汙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開展周口市汙泥處置項目、淮陽縣汙泥處置綜合利用工程、沈丘縣沙北汙水處理廠汙泥處理工程建設。2017年新增汙泥處理規模260噸/日,2018年新增汙泥處理規模60噸/日。
加強沿河畜禽養殖汙染治理,取締沿河兩岸汙廢水直排的畜禽養殖場,加大畜禽養殖糞便汙水資源化利用力度。
實施周口市流沙河(窪衝溝)、商水縣南乾渠河道綜合整治項目、沈丘縣城區河道綜合整治項目,綜合採取截汙、垃圾清理、清淤、生態修復等措施,改善河流水環境質量提升河流生態功能。完成河道綜合整治長度30公裡。
2017年、2018年,潁河周口康店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Ⅳ類水質;界首七渡口斷面除氨氮≤2.0毫克/升,總磷≤0.4毫克/升外,其他指標持續穩定達到Ⅳ類。2019年水質均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周口市政府。
9.三裡河漯河市段
加快建設舞陽縣城市汙水淨化中心汙泥深度治理項目、舞陽縣第二生活汙水處理廠、舞陽縣北舞渡鎮汙水處理廠、舞陽縣城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擴建改造項目、舞陽縣工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配套管網改造項目。新增汙水處理能力3.5萬噸/日,新增汙泥處理能力50噸/日。
開展區域內黑臭河段清淤疏浚和垃圾清理工作;建設三裡河汙水攔截壩、汙水提升泵站、汙水管網等,將直排三裡河的汙廢水分流到舞陽縣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處理後達標排放。完成三裡河河道疏浚25公裡。
依據水質目標科學測算三裡河漯河市段所需新增環境流量,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改善河流環境流量,確保舞陽慄園橋斷面水質達標。
2017年,三裡河舞陽慄園橋斷面水質達到氨氮≤3.0毫克/升,其餘指標Ⅴ類,2018年持續穩定達標,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漯河市政府。
10.唐江河漯河市段
建設漯河市唐江河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項目,嚴格控制汙水處理廠出水水質達標排放;採取截汙導流、築壩沉澱、清淤疏浚的方式對唐江河實施綜合治理。
2017年,唐江河寺後張斷面水質達到氨氮≤3.0毫克/升,其餘指標Ⅴ類;2018年持續穩定達標,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漯河市政府。
11.八裡河平頂山市段
加快舞鋼市城區汙水管網改造,新建管網長度72.60公裡。開展舞鋼市河道綜合治理項目,對區域內主要河道實施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河岸整治綠化等措施。
2017年,八裡河舞鋼石莊橋斷面水質達到氨氮≤3.0毫克/升,其餘指標Ⅴ類,2018年持續穩定達標,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平頂山市政府。
12.洪河駐馬店市段
加快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推進上蔡縣城西汙水處理和上蔡縣再生水回用工程項目。完善汙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加快建設平輿縣老城區、新城區及產業集聚區汙水管網建設。新增汙水處理能力4萬噸/日,新建管網長度180公裡。
加強畜禽養殖汙染治理,對沿河禁養區內的養殖場(小區)、養殖專業戶關停或搬遷到位,加大畜禽養殖糞便汙水資源化利用力度。
開展城市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實施平輿縣小清河綜合整治、平輿縣草河景觀改造及河道整治項目。
依據水質目標科學測算洪河駐馬店市段所需新增環境流量,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改善河流環境流量,確保西平楊莊和新蔡李橋斷面水質達標。
2017年、2018年,洪河新蔡李橋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Ⅳ類;洪河西平楊莊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氨氮≤3.0毫克/升,其他指標為Ⅴ類。2019年水質均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駐馬店市政府。
13.洪河新蔡縣段
開展新蔡潘港河道清淤項目,綜合採取清淤、生態修復和生態補水等措施提升河道自淨能力,改善河流水質。完成河道清淤12公裡。
加強沿河畜禽養殖汙染治理,取締沿河兩岸汙廢水直排的畜禽養殖場。
2017年、2018年,洪河新蔡班臺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總磷≤0.4毫克/升,其他指標為Ⅳ類,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新蔡縣政府。
14.黑河漯河市段、黑河駐馬店市段
建設漯河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新增汙水處理規模3萬噸/日,新建管網長度20公裡。
開展城市黑臭水體綜合整治,對流域內城區黑臭河段實施清淤疏浚和垃圾清理。依據水質目標科學測算黑河所需新增環境流量,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改善河流環境流量,確保郾城漯鄧橋和上蔡前相灣斷面水質達標。
2017年,黑河郾城漯鄧橋斷面和黑河上蔡前相灣斷面水質明顯改善;2018年達到Ⅴ類,2019年持續穩定達標。
責任單位:漯河市政府、駐馬店市政府。
15.惠濟河開封市段、惠濟河商丘市段
加強開封市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重點推進開封市城區第三汙水處理廠建設項目,推進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雨汙水管網改造項目建設、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馬家河汙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提高開封市汙水收集處理率。
柘城縣、睢縣嚴格監管惠濟河、通惠渠、利民河、餘河坡、古黃河沿岸的入河汙染源,汙水納入收水管網。加快雨汙分流管網改造及汙水收集管網建設,2018年6月底前實現建成區汙水全收集、全處理。
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汙染,完善開封精細化工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加強重點涉水汙染源達標排放,建設開封製藥(集團)有限公司廢水深度處理工程。
加強沿河畜禽養殖汙染治理,對沿河禁養區內的養殖場(小區)、養殖專業戶關停或搬遷到位。加強對流域內汙水處理廠和重點排汙企業監管,確保流域內排汙單位全面達到惠濟河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要求。
實施開封市祥符區惠濟河、黃石溝環境治理工程、開封市區河湖水系連通工程,推進惠濟河、馬家河人工溼地項目建設。依據水質目標科學測算惠濟河所需新增環境流量,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改善河流環境流量,確保睢縣板橋和柘城磚橋斷面水質達標。
2017年、2018年,惠濟河睢縣板橋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Ⅴ類;惠濟河柘城磚橋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Ⅴ類。2019年水質均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開封市政府、商丘市政府。
16.洺河周口市段
建設鄲城縣第二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推進鄲城縣城區雨汙管網改造建設。新增汙水處理能力2萬噸/日,新建管網46公裡。
加強區域內農業農村汙染治理,開展省界周邊區域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加強畜禽養殖汙染治理,關停或搬遷沿河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小區)、畜禽養殖專業戶。
開展城市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對洺河鄲城縣城區段實施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改善河流水環境質量。依據水質目標科學測算洺河周口市段所需新增環境流量,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改善河流環境流量,確保鄲城楊樓閘斷面水質達標。
2017年,洺河鄲城楊樓閘斷面水質明顯改善;2018年,除氨氮≤3.0毫克/升外,其他指標達到Ⅴ類;2019年持續穩定達標。
責任單位:周口市政府。
17.包河商丘市段
建設商丘市第八汙水處理廠、商丘市第六汙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提高商丘市生活汙水收集處理率。新增汙水處理能力15萬噸/日。
加強對城鎮汙水處理廠、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和重點涉水企業的監管,建立上下遊水汙染聯防聯控機制,防範跨界水環境風險。
整治城市內河,對包河及其支流運河市區段河道實施垃圾集中清理、河床清淤和截汙整治工程。依據水質目標科學測算包河商丘段所需新增環境流量,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改善河流環境流量,確保包河顏集斷面水質達標。
2017年,包河顏集斷面水質明顯改善;2018年,除氨氮≤3.0毫克/升外,其他指標達到Ⅴ類;2019年持續穩定達標。
責任單位:商丘市政府。
18.沱河商丘市段
建設夏邑縣第二汙水處理廠二期及配套管網工程建設,新增汙水處理能力2萬噸/日,新建管網長度65公裡。
2017年、2018年,沱河永城張板橋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Ⅴ類,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商丘市政府。
(三)提升水體水質攻堅重點
1.清潩河漯河市段
建設臨潁縣第二汙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繁城回族鎮汙水處理廠、王崗鎮汙水處理廠。新增汙水處理規模3.6萬噸/日。
開展城市黑臭水體綜合整治,對轄區內黑臭河段實施清淤疏浚和垃圾清理。
2017年、2018年,清潩河鄢陵陶城閘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Ⅳ類,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漯河市政府。
2.汝河駐馬店市汝南沙口段
新建駐馬店市第二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駐馬店市第四汙水處理廠工程、汝南縣第二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遂平縣友利實業有限公司嵖岈山溫泉小鎮汙水處理工程,實施駐馬店市中心城區雨汙分流工程、遂平縣城南新區和遂平縣城區汙水管網改造工程。新增汙水處理能力19.5萬噸/日,新建管網長度45公裡。
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汙染,建設西平縣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加強重點工業源汙染治理,建設河南駿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氨氮廢水處理及回用工程。
加強城市河流綜合治理,實施駐馬店市區朱氏河、練江河、黃酉河、開源河綜合治理,開展汝南縣汝河城區段綜合整治二期工程、確山縣三裡河城區河道汙染治理工程,綜合採取控源截汙、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
加強水資源集約和節約利用,建設駐馬店市第二汙水處理廠再生水工程。依據水質目標科學測算汝河駐馬店市汝南沙口段所需新增環境流量,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改善河流環境流量,確保汝南沙口斷面水質達標。
2017年、2018年,洪河汝南沙口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Ⅳ類,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駐馬店市政府。
3.泉河周口市段
治理農業農村汙染,開展省界周邊區域村莊環境綜合整治,整治畜禽養殖汙染,關停或搬遷沿河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小區)、畜禽養殖專業戶。
2017年、2018年,泉河許莊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Ⅳ類,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周口市政府。
4.溮河信陽市琵琶山橋段
集中整治溮河信陽市琵琶山橋段沿河汙染源,加強直排入河汙染源的管理,直排廢水應納入收水管網經進一步處理達標後排放。
新建汙水處理廠的配套管網應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運,現有合流制排水系統加快實施雨汙分流改造,完成雨水收集管網建設和改造。
2017年,琵琶山橋斷面水質明顯改善;2018年水質達到Ⅲ類;2019年持續穩定達標。
責任單位:信陽市政府。
5.灌河信陽市段
集中開展灌河兩岸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對商城縣灌河兩岸30個村莊進行連片整治,開展流域內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建立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相配套的收運體系。流域內各鄉鎮周邊農村垃圾治理統一納入鄉鎮水環境治理體系,建立「村收集、鎮轉運、縣區集中處理」的管理模式,優化流域內農村生活環境。
2017年、2018年,固始馬罡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Ⅲ類,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信陽市政府。
6.白露河信陽市段、潢河信陽市段
加強白露河沿岸畜禽養殖汙染治理,關停或搬遷沿河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小區)、畜禽養殖專業戶。
加快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重點建設潢川縣老城區雨水管網改擴建工程、潢河潢川段治理工程、白露河潢川段治理工程及華英農業標準養殖場汙染治理提升項目、新縣汙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新縣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項目。
2017年,潢河潢川水文站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Ⅲ類;白露河淮濱北廟斷面水質達到Ⅲ類。2018年均持續穩定達標,2019年水質均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信陽市政府。
(四)防控跨界水體風險攻堅重點
1.渦河太康縣—鹿邑縣段、惠濟河鹿邑縣段
推進太康縣第一汙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太康縣產業集聚區汙水管網和太康縣老城區雨水收集管網改造等項目建設。加強畜禽養殖汙染治理,關停或搬遷沿河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小區)、畜禽養殖專業戶,促進畜禽糞便汙水等廢棄物就地就近利用。加大對所有涉水企業、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和城鎮汙水處理廠的環境監管力度,建立上下遊聯防聯控機制,防止出現跨界水汙染事件。太康縣共改造汙水處理廠規模3萬噸/日,新建管網長度7公裡。
合理利用東孫營水閘進行調度,建立磚橋閘和東孫營水閘聯合調度機制,構建上下遊聯防聯控機制,防止出現跨界水汙染事件。
2017年,渦河鹿邑付橋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Ⅳ類;惠濟河劉寨村後斷面水質達到Ⅴ類。2018年均持續穩定達標,2019年水質均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周口市政府,鹿邑縣政府。
2.沱河永城市段、澮河永城市段、包河永城市段
加快推進永城市城區汙水管網建設工程、永城市雨汙分流工程建設;加強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泥處理處置。新建管網長度60公裡,新增汙泥處理規模170噸/日。
實施城市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開展永城市大青溝河道治理建設工程。加強農業、農村面源汙染控制,實施淮河流域沱、澮河永城段面源汙染控制工程。加大對所有涉水企業、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和城鎮汙水處理廠的環境監管力度,建立上下遊聯防聯控機制,防止出現跨界水汙染事件。
2017年、2018年,沱河小王橋斷面和澮河黃口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Ⅴ類,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2018年,包河永城馬橋斷面水質達到Ⅴ類,2019年持續穩定達標。
責任單位:永城市政府。
3.汾河漯河市段
實施汾河河道綜合整治,採取控源截汙、垃圾清理、清淤疏浚、建設生態溼地等措施加強整治;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推進引沙入汾工程,改善環境流量。
2017年、2018年,商水雙橋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Ⅳ類,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漯河市政府。
4.淮河信陽市段
信陽市:加快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重點建設淮濱縣城區雨汙分流改擴建工(2016—2017年度汙水管網改造工程)、淮濱縣產業集聚區汙水管網改造擴建項目、息縣老城區汙水管網改擴建工程,推進息縣農村汙水收集處理系統工程等項目建設。
實施城市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推動飲馬港國家級溼地公園建設項目、息縣城市黑水體治理工程建設,提升河流生態建設水平和水體自淨能力。
駐馬店市:推進正陽縣汙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工程建設,駐馬店市正陽縣韋甲溝(清水河縣城段)生態治理。
2017年、2018年,淮河長臺關甘岸橋、息縣大埠口和淮濱水文站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Ⅲ類,2019年水質均進一步提升。
2017年、2018年,淮河王家壩斷面水質持續改善;2019年水質達到Ⅲ類。
責任單位:信陽市政府、駐馬店市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落實目標責任
各地政府是實施本方案的責任主體,對水環境質量負責,要制定分解落實方案,細化措施、落實責任。環保、發展改革、財政、住房城鄉建設、水利、農業、畜牧等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履職盡責,落實「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業務必須管環保、管生產經營必須管環保」的要求。省轄淮河流域上下遊各級政府、部門之間要加強協調、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齊抓共管,按照各自的職責和工作任務抓好落實。重點在河南—安徽省界、各市界河流上下遊建立聯防聯控和協作應急處置機制,強化治汙合力。
(二)加強各項保障
流域內各級政府要統籌安排水汙染防治各類資金,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用好稅收、價格、補償、獎勵等優惠政策,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要做好已建成汙水處理設施的運營管理,做好運營資金保障,確保已建成城鎮和鄉鎮汙水處理廠穩定運行;要切實加強水汙染防治人員隊伍建設,抽調固定人員統籌開展水汙染防治攻堅戰。
(三)嚴格獎懲問責
省政府對各地政府實施督導、通報、約談、考核、問責機制;各地政府要建立相應的獎懲問責機制,逐個河段、逐個項目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制定詳細時間表,實施獎懲問責。
附件:1.省轄淮河流域現有重點汙水處理廠清單
2.省轄淮河流域國、省控重點企業清單
3.省轄淮河流域重點工程項目清單
4.省轄淮河流域地表水水質目標清單
河南省轄海河流域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
(2017—2019年)
省轄海河流域是我省水汙染最嚴重的流域,為切實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確保地表水水質穩定達到國家和省政府確定的水質目標,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省政府關於打贏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指導意見,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5〕17號)和《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動計劃(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5〕86號)的任務和要求,按照「水質主導、精準治汙、部門協作、綜合治理」的原則,以改善海河流域水環境質量為核心,以大沙河焦作段,共產主義渠焦作、新鄉段,衛河新鄉、鶴壁、安陽段,湯河鶴壁段7個劣Ⅴ類水體的治理為重點,做好淇河鶴壁段優良水體保護,嚴防衛河濮陽段、徒駭河濮陽段、馬頰河濮陽段跨境水體風險。以骨幹工程項目為抓手,深化工業汙染、生活汙染、畜禽養殖汙染等綜合治理,努力改善主要河流環境流量,加強聯防聯控,嚴格環境執法,確保省轄海河流域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二、工作目標
2017年,海河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下同)比例總體達到46.7%;地表水喪失使用功能(劣於Ⅴ類,下同)的水體斷面比例為40%;提升徒駭河、安陽河水質。2018年,海河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46.7%;地表水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斷面比例為33.3%;消除衛河安陽劣Ⅴ類河段;提升衛河、共產主義渠、大沙河、湯河水質。2019年,海河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46.7%;地表水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斷面比例為33.3%;所有省轄海河流域省界斷面消除劣Ⅴ類。
三、主要任務
(一)深化工業汙染防治
1.加快淘汰落後產能。依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文件要求,出臺分年度的落後產能淘汰方案,明確具體任務、完成時間、責任單位、責任人等。(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省環保廳、發展改革委等參與,各級政府負責落實。以下任務均需各級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2.整治重點汙染行業。2017年,完成流域內造紙、農副食品加工、毛皮製革、印染、原料藥製造等重點汙染行業的專項整治工作。2017年,造紙行業完成紙漿無元素氯漂白改造或採取其他低汙染製漿技術,製革行業實施鉻減量化和封閉循環利用技術改造,印染行業實施低排水染整工藝改造,製藥(抗生素、維生素)行業實施綠色酶法生產技術改造。(省環保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科技廳等參與)
3.加強對工業汙染源全面達標排放的監督。所有企業外排廢水要全因子達到《河南省轄海河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DB41/777—2013)》(以下簡稱《標準》),並符合當地水環境質量和總量控制的要求。2017年完善監管涉水重點企業汙染物排放的在線監測和監督性監測機制,建立和維護覆蓋省、市、縣各級的汙染源基礎信息檔案、在線監測、汙染源監督性監測資料庫,及時向社會公布本轄區內企業的在線監測和監督性監測信息,每季度向社會公布未達標企業名單。完善汙染源自動監控設施,2017年,對排放總磷的重點企業加裝總磷在線監控設施並與省、市環保部門聯網。(省環保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等參與)
4.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汙染。產業集聚區內工業企業廢水未達到集中處理要求的,必須經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要求。依法加強直排入河汙染源的管理。新建、升級工業集聚區要同步規劃建設汙水、垃圾集中處理等汙染治理設施。2017年,實現流域內省定產業集聚區的建成區域管網全配套,並按規定建成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同時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實現與市、縣級環保部門聯網。有條件的地方,新建和現有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要結合當地河流水質目標,配套建設尾水人工溼地,對汙水處理廠尾水進行深度處理。(省環保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工業和信息化委、水利廳等參與)
(二)強化城鎮生活汙染治理
5.加快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加快省轄海河流域汙水處理廠的建設,新建、擴建城鎮汙水處理廠27座,新增城鎮汙水處理能力60萬噸/日。新建城鎮汙水處理廠採用先進技術提高治汙效能,出水全部達到或優於《標準》要求。加強對現有汙水處理廠的監管,確保現有汙水處理廠出水全因子穩定達到流域標準要求。完善汙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對汙水處理廠加裝總磷在線監控設施,並與省、市環保部門聯網。有條件的地方,新建和現有城鎮汙水處理廠要結合當地河流水質目標,配套建設尾水人工溼地。(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環保廳、水利廳等參與)
6.完善汙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實行汙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和雨汙分流系統改造,新建汙水處理廠的配套管網要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運,增強管網配套能力,新增汙水收集管網約750公裡。現有合流制排水系統加快實施雨汙分流改造。城鎮新區、產業集聚區、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建設均實行雨汙分流。到2019年,流域內焦作、新鄉、鶴壁、安陽、濮陽市建成區汙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環保廳、水利廳等參與)
7.促進城鎮汙水再生利用。以安陽、新鄉等缺水城市和新鄉、鶴壁、焦作等水汙染較重地區城市為重點,完善再生水利用設施,統一規劃建設城市再生水管網和輸送體系,工業生產、城市綠化、道路清掃、車輛衝洗、建築施工以及生態景觀等用水要優先使用再生水。(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環保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等參與)
8.加強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泥處理處置。對汙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汙泥進行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禁止處理不達標的汙泥進入耕地。優先鼓勵和支持汙泥無害化、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環保廳、農業廳、財政廳等參與)
(三)加大農業農村汙染治理力度
9.防治畜禽養殖汙染。優化畜禽養殖空間布局,在重點河流(湖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兩側、飲用水水源地、汙染較重河流溝渠兩側(周邊)劃定禁限養區,並根據禁養區需關停或搬遷的養殖場(小區)、養殖專業戶清單,2017年,依法全部關閉和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要配套建設與養殖規模相適宜的糞便汙水防滲防溢流貯存設施、糞便汙水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或依法委託他人對畜禽養殖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省畜牧局牽頭,省農業廳、國土資源廳、環保廳、財政廳等參與)
10.控制種植業面源汙染。落實《河南省農業面源汙染綜合防治方案(2016—2020年)》,按照「一控兩減三基本」(即控制農業用水總量和農業水環境汙染,化肥、農藥減量使用,畜禽糞汙、農膜、農作物秸稈基本得到資源化、綜合循環再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原則,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到2019年,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85%以上,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0%以上。(省農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國土資源廳、環保廳、水利廳、畜牧局、質監局等參與)
11.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從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垃圾收集處置等方面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採用「集中和分散處理」相結合的方式處理農村生活廢水,建設效果好、易養護、成本低的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省環保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財政廳、水利廳、農業廳、畜牧局等部門分工負責)
(四)節約保護水資源
12.控制用水總量。取用水總量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區域,暫停審批其建設項目新增取水許可。建立健全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摸清省轄海河流域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水資源承載能力,核算現狀經濟社會對水資源的承載負荷,評價水資源承載狀況,2018年,建立省轄市域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對水資源超載的區域實行有針對性的管控措施,促進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均衡協調發展。(省水利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廳等參與)
13.提高用水效率。強化用水效率目標管理,進一步推進萬元工業增加值水耗指標等用水效率評估體系,把節水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納入省轄海河流域內各級地方政府政績考核內容。加強重點監控用水單位監督管理,建立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國家、省、市三級名錄,對主要用水設備、主要生產工藝用水量、全部水消耗情況、水循環利用率、用水效率等內容進行監控管理。2018年,年用水量100萬立方米以上的工業企業、服務業企業和公共機構,年取水量300萬立方米以上的城市供水企業,大型和5萬畝以上重點中型灌區納入名錄,初步建立重點監控用水單位管理體系。2018年,增加汙水處理廠再生水利用量8萬噸/日。(省水利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建設廳等參與)
14.努力改善重點河流環境流量。充分利用黃河幹流和南水北調中線水資源,優化配置、綜合施策,著力改善河流環境流量。充分利用水利工程引水引流增加衛河、湯河、共產主義渠、大沙河等河流河道環境流量。完善水量調度方案,根據閘壩聯合調度管理辦法,採取閘壩聯合調度、生態補水、水資源置換等措施,合理安排閘壩下洩水量和洩流時段,維持河湖基本生態用水需求,重點改善枯水期環境流量。(省水利廳牽頭,省環保廳、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等參與)
(五)推進重汙染水體整治
15.著力治理總磷汙染。加強汙染源外排廢水的總磷監管,依法嚴肅查處總磷超標排放行為;對總磷汙染防治設施不健全的,依法責令企業限期整改,整改期間必須確保各項水汙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省環保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廳、畜牧局等參與)
16.加強重點河流的綜合治理。以衛河、共產主義渠、大沙河、湯河等劣Ⅴ類水體為重點,通過採取產業結構調整、汙染源治理、截汙、清淤、生態修復、節水及再生水利用等綜合性治理措施,持續改善劣Ⅴ類水體水質。(省環保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林業廳等參與)
(六)加強環境風險防範
17.防範跨界水環境風險。針對河南—山東(馬頰河)、河南—河北—山東(衛運河)、河南—山東(徒駭河)等跨省界重汙染水體,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水汙染防治協作小組的領導下,上下遊省(區、市)聯合制定跨省界河流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規劃,加強涉水汙染源治理和監管,建立上下遊水汙染防治聯動協作機制和水汙染事件應急處置聯動機制,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加強應急管理隊伍、專家隊伍和救援隊伍建設,妥善處置跨界水汙染糾紛及突發水汙染事件,積極防範跨界水環境汙染風險。(省環保廳牽頭,省水利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廳、工業和信息化委、交通運輸廳、氣象局等參與)
四、攻堅重點
以保護好水、治理差水為重點,按照「一河一策」的基本思路,針對優良水體、劣Ⅴ類水體、跨境水體分別提出攻堅措施,實現精準治汙、精細化管理。省轄海河流域共劃分20個河段,其中11個為水汙染防治攻堅河段,9個為一般防控河段,攻堅河段包括1個優良水體保護河段(淇河鶴壁段),7個劣Ⅴ類水體水質改善河段(大沙河焦作段,共產主義渠焦作、新鄉段,衛河新鄉、鶴壁、安陽段,湯河鶴壁段),3個跨境水體風險防控河段(衛河濮陽段、徒駭河濮陽段、馬頰河濮陽段)。
(一)改善劣Ⅴ類水體水質攻堅重點
以大沙河焦作段,共產主義渠焦作、新鄉段,衛河新鄉、鶴壁、安陽段,湯河鶴壁段現狀水質汙染嚴重的河段為重點,採取產業結構調整、汙染源治理、截汙、清淤、生態修復、水資源優化配置等綜合性治理措施,強化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大幅削減汙染物排放量,確保水體水質明顯改善。
1.大沙河焦作段
推進中站區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博愛縣第二汙水處理廠建設,加快康達第一汙水處理廠調試運行,提高生活汙水收集處理率。2018年,新建汙水處理規模14.5萬噸/日。加強對重點涉水工業企業的監管,確保工業源全面達標排放。
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努力改善大沙河焦作段河流環境流量,確保修武水文站斷面水質達標。加強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加大再生水回用力度。
2017年,大沙河修武水文站斷面水質明顯改善;2018年,除氨氮≤3.0毫克/升外,其他指標達到Ⅴ類;2019年持續穩定達標。
責任單位:焦作市政府。
2.共產主義渠焦作段
加強對武陟縣直排生活汙染源的管理,對圪壋店鄉生活汙水直排口採取截汙措施,並進行集中處理,同時加強城鄉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規劃建設圪壋店鄉汙水處理設施,徹底消除汙水未經處理直排入河現象。
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努力改善共產主義渠焦作段河流環境流量,確保獲嘉東碑村斷面水質達標。加強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加大再生水回用力度。
2017年,共產主義渠獲嘉東碑村斷面水質明顯改善;2018年,除氨氮≤4.0毫克/升外,其他指標達到Ⅴ類;2019年持續穩定達標。
責任單位:焦作市政府。
3.共產主義渠新鄉段
建設鳳泉區汙水處理廠、獲嘉縣汙水處理廠二期擴建項目、鳳泉區大塊鎮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項目、輝縣市孟莊鎮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及配套管網建設項目。到2019年,新增汙水處理規模6.3萬噸/日。推進輝縣市城區汙雨水管網分流建設項目,2018年,分別完成20公裡汙水管網和雨水管網建設。
新建、升級工業集聚區要同步規劃、建設汙水、垃圾集中處理等汙染治理設施,加快建設獲嘉縣照鏡鎮汙水處理廠(嘉盟)配套管網建設項目、衛輝市清泉汙水處理有限公司提標改造項目,到2018年,新增1.3平方公裡的收水範圍。加強對城鎮汙水處理廠、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和重點涉水工業企業的監管,推進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確保所有汙染源按照《海河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要求全面穩定達標排放。
加強農業農村水汙染防治,推進鳳泉區、輝縣、獲嘉縣、衛輝市畜禽養殖業綜合整治項目。
開展民生渠、北排水河、獲嘉縣城區河道河流環境整治,通過截汙整治、清淤疏浚、垃圾清理、生態修復等措施,提升河流生態建設水平。在充分實施工程減排和嚴格環境監管的基礎上,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努力改善共產主義渠新鄉段河流環境流量,確保衛輝下馬營斷面水質達標。加強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加大再生水回用力度。
2017年,共產主義渠衛輝下馬營斷面水質明顯改善;2018年,除氨氮≤4.0毫克/升外,其他指標達到Ⅴ類;2019年持續穩定達標。
責任單位:新鄉市政府。
4.衛河新鄉段
新鄉市:推進建設新鄉市鐵西北部汙水處理廠、新鄉市東區汙水處理廠、衛輝市第二汙水處理廠、新鄉市賈屯汙水處理廠擴建工程、新鄉市小尚莊汙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建設;完善汙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重點建設新鄉縣翟坡鎮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項目、新鄉縣大召營鎮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項目、新鄉市賈屯汙水處理廠支管網配套建設項目。推進社區汙水處理廠及農村汙水處理站建設。加強汙水處理廠汙泥處理處置項目,重點建設衛輝市汙水處理廠汙泥綜合處置利用項目。到2019年,新增城鎮汙水處理規模25萬噸/日,新增汙水收集管網35公裡。推進衛輝市清源排水有限責任公司汙水深度處理工藝改造工程,提高總磷處理效率。加強對城鎮汙水處理廠、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和重點涉水工業企業的監管,重點加強對廢水總磷達標排放的管理,確保所有汙染源按照《標準》要求全面穩定達標排放。
新建、升級工業集聚區要同步規劃、建設汙水、垃圾集中處理等汙染治理設施,加快建設獲嘉縣亢村鎮專業園區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項目、新鄉縣大召營鎮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項目,到2018年,新增汙水處理規模0.8萬噸/日。
加強城鄉結合部及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推進新鄉市新鄉縣、獲嘉縣、衛輝市畜禽養殖業綜合整治項目。
截汙整治新鄉市衛河、人民勝利渠、趙定河、東孟姜女河、西孟姜女河、新鄉縣小冀鎮敦孟排沿河排汙口,採取清淤疏浚、垃圾清理、生態修復等措施,提升河流生態功能。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促進新鄉市區「5湖4河2渠」的水系連通工程建設,充分利用黃河幹流和南水北調中線水資源綜合施策,減輕河流和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改善衛河環境流量。加強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加大再生水回用力度,推進衛輝市汙水處理廠5萬噸/日的再生水回用工程。
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努力改善衛河新鄉段河流環境流量,確保小河口斷面水質達標。
鶴壁市:對思德河涉及所有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小區)加強監管,實施綜合整治工程,畜禽養殖業汙染物必須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全面防範農業面源汙染物入河。
2017年,衛河小河口斷面水質明顯改善;2018年,除氨氮≤4.0毫克/升外,其他指標達到Ⅴ類;2019年持續穩定達標。
責任單位:新鄉市政府、鶴壁市政府。
5.衛河鶴壁段
建設濬縣新鎮鎮汙水處理工程、淇縣縣城汙水處理中心擴建工程。提高生活汙水收集處理率,重點推進濬縣第二汙水處理廠、濬縣善堂鎮汙水處理廠及管網建設。新增汙水處理規模5.3萬噸/日,新增管網75公裡;建設濬縣黎陽汙水處理廠擴建及中水回用工程。
實施浚內河城區段綜合治理工程,採取截汙整治、清淤疏浚、垃圾清理、生態修復等措施,提高河流生態建設水平。推進淇縣趙家渠水生態環境治理,開展河道清淤、生態修復及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工程建設。
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努力改善衛河鶴壁段河流環境流量。
2017年,衛河五陵斷面水質明顯改善;2018年,除氨氮≤3.0毫克/升外,其他指標達到Ⅴ類;2019年持續穩定達標。
責任單位:鶴壁市政府。
6.衛河安陽段
建設內黃縣城南汙水處理廠;加快區域內雨汙分流改造及汙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建設安陽市雨汙分流及溝渠截汙工程和內黃縣汙水處理廠配套管網項目,提高城市汙水收集處理率。新增汙水處理規模2.5萬噸/日,新增管網240公裡。
推進安陽市湯陰縣湯河河道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建設,對湯河水庫至南水北調總乾渠段進行綜合整治,提升衛河支流水質。
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努力改善衛河安陽段河流環境流量,確保南樂元村集斷面水質達標。加強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加大再生水回用力度。
2017年,安陽南樂元村集斷面水質明顯改善;2018年達到Ⅴ類;2019年持續穩定達標。
責任單位:安陽市政府。
7.湯河鶴壁段
推進鶴壁市山城區石林新城汙水處理工程、鶴山區汙水管網建設項目,新增汙水處理規模1萬噸/日,新增汙水收集管網60公裡。
推進鶴壁市山城區湯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鶴山區獨立工礦區湯河河道治理項目、羑河河道整治及人工溼地項目建設,完成河道治理50公裡。
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努力改善湯河鶴壁段河流環境流量,確保鶴壁耿寺斷面水質達標。
2017年,鶴壁耿寺斷面水質明顯改善;2018年,除氨氮≤3.0毫克/升外,其他指標達標Ⅴ類;2019年持續穩定達標。
責任單位:鶴壁市政府。
(二)保護優良水體攻堅重點(淇河鶴壁段)
確保淇河鶴壁段水質和生態服務功能不降低。完善鄉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推進流域內鄉鎮汙水截留管網建設。加強對庫區周邊區域生活垃圾處理轉運工作的管理,推進流域垃圾整治工作。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實施湖泊生態保護和恢復工程。繼續推進湖濱村居民的生態搬遷及搬遷區生態恢復。
2017年,前枋城斷面水質達到總磷≤0.1毫克/升、其他指標為Ⅲ類,2018年持續穩定達標,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鶴壁市政府。
(三)防控跨境水體風險攻堅重點(衛河、徒駭河、馬頰河濮陽段)
加強濮陽市衛河、徒駭河、馬頰河跨界水體風險防控。加強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工作,重點推進濮陽市第二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清豐縣汙水處理廠提標升級改造項目、南樂縣汙水處理廠擴容提標改造項目、濮陽市城區截汙治汙工程建設。到2019年年底前,新增汙水處理規模2.5萬噸/日,新建汙水收集管網500公裡。
實施水環境綜合整治和水生態修復,開展馬頰河清豐縣段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和南樂縣永順溝—徒駭河人工溼地建設。
加大對所有涉水企業、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和城鎮汙水處理廠的環境監管力度,所有涉水汙染源全因子穩定達標排放。
建立跨省界水汙染防治協調聯動機制,防止出現跨省界水汙染事件。
2017年,馬頰河南樂水文站斷面水質達到Ⅴ類,2018年持續穩定達標,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2017年,徒駭河寨肖家村(畢屯)斷面水質達到氨氮≤3.0毫克/升、其他指標為Ⅴ類,2018年持續穩定達標,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2017年,衛河大名龍王廟斷面水質達到Ⅴ類,2018年持續穩定達標,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濮陽市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落實目標責任
各級政府是實施本方案的責任主體,對水環境質量負責,要制定當地分解落實方案,細化措施、落實責任。環保、發展改革、財政、住房城鄉建設、水利、農業、畜牧等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履職盡責,落實「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業務必須管環保、管生產經營必須管環保」的要求。省轄海河流域上下遊各級政府、部門之間要加強協調、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齊抓共管,按照各自的職責和工作任務抓好落實。重點在河南—山東、河南—河北省界、各市界河流上下遊建立聯防聯控和協作應急處置機制,強化治汙合力。
(二)加強各項保障
流域內各級政府要統籌安排水汙染防治各類資金,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統籌用好稅收、價格、補償、獎勵等優惠政策獲得資金來源,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要做好已建成汙水處理設施的運營管理,做好運營資金保障,確保已建成城鎮和鄉鎮汙水處理廠穩定運行;要切實加強水汙染防治人員隊伍建設,抽調固定人員統籌開展水汙染防治攻堅戰。
(三)嚴格獎懲問責
省政府對各地政府實施督導、通報、約談、考核、問責;各地政府要建立相應的獎懲問責機制,逐個河段、逐個項目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制定詳細時間表,實施獎懲問責。
附件:1.省轄海河流域現有重點汙水處理廠清單
2.省轄海河流域國、省控重點企業清單
3.省轄海河流域重點工程項目清單
4.省轄海河流域水質目標清單
河南省轄黃河流域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
(2017—2019年)
省轄黃河流域是我省水質較好的流域,為進一步改善省轄黃河流域水環境質量,確保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全面完成國家和省政府確定的水質目標,依照法律、法規和省政府關於打贏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指導意見,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5〕17號)和《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動計劃(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5〕86號)的任務和要求,按照「水質主導、精準治汙、部門協作、綜合治理」的原則,以水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以保障水環境安全為底線,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恢復水生態環境功能,加強省轄黃河流域蟒河、宏農澗河等重點河流劣Ⅴ類水體的治理及伊洛河、澗河、沁河、濟河等較好水體水質提升工作,加強流域金堤河、三門峽水庫水汙染風險防範,強力推進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重大工程建設,確保省轄黃河流域水質進一步改善,優良水體比例進一步提升。
二、工作目標
2017年,新增沁河優良水體,黃河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下同)比例總體達到55.5%;消除地表水喪失使用功能(劣於Ⅴ類,下同)的水體斷面。2018年,新增三門峽水庫優良水體,黃河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61.1%;消除地表水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斷面,保障三門峽市三門峽水庫、濮陽市金堤河水環境安全。2019年,新增伊洛河優良水體,黃河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66.7%;消除地表水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斷面;水環境質量整體得到提升與穩定。
三、主要任務
(一)深化工業汙染防治
1.嚴格環境準入。2017年起,對流域內氮肥製造、毛皮鞣製加工、有機化學原料製造、羽毛(絨)加工、化學試劑和助劑製造等重點行業實行嚴格的環境準入政策。新建、改建、擴建涉水建設項目必須滿足水環境質量和汙染物總量控制要求。(省環保廳牽頭,省水利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等參與。各級政府負責落實,以下任務均需各級政府負責落實,不再列出)
2.加快淘汰落後產能。依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文件要求,出臺分年度的落後產能淘汰方案,明確具體任務、完成時間、責任人等。(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環保廳等參與)
3.整治重點汙染行業。整治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印染、原料藥製造、化工等重點水汙染物排放行業,落實《水汙染防治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實施清潔化改造。2017年,完成省轄黃河流域造紙、鋼鐵、印染、製藥等重點汙染行業的專項整治工作,造紙行業完成紙漿無元素氯漂白改造或採取其他低汙染製漿技術,鋼鐵企業焦爐完成幹熄焦技術改造,印染行業實施低排水染整工藝改造,製藥(抗生素、維生素)行業實施綠色酶法生產技術改造。流域內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負責督促轄區內有關企業落實專項治理任務。(省環保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科技廳等參與)
4.加強對工業汙染源全面達標排放的監督。所有企業外排廢水要全因子達到國家和省確定的水汙染物排放標準,並符合當地水環境質量和總量控制的要求。2017年,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完善監管重點涉水企業汙染物排放的在線監測和監督性監測機制,建立和維護覆蓋省、市、縣各級的汙染源基礎信息檔案和汙染源在線和監督性監測資料庫,及時向社會公布本轄區內企業的監督性監測信息,每季度公布未達標企業名單。完善汙染源自動監控設施,2017年,對排放總磷的重點企業加裝總磷在線監控設施並與省、市環保部門聯網。(省環保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等參與)
5.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汙染。2017年省級產業集聚區均配套建設與規模相應的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實現與市、縣級環保部門聯網。有條件的地方,新建和現有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要結合當地河流水質目標,配套建設尾水人工溼地,對汙水處理廠尾水進行深度治理。(省環保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等參與)
(二)加快城鎮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
6.加快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新建、擴建城鎮汙水處理廠35座,新增城鎮汙水處理能力40萬噸/日;新建汙水處理廠出水全因子達到或優於一級A排放標準,其中蟒沁河、澗河流域城鎮汙水處理廠出水按時達到《蟒沁河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DB41/776—2012)、《澗河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DB41/1258—2016)要求。有條件的地方,新建和現有城鎮汙水處理廠要結合當地河流水質目標,配套建設尾水人工溼地,對汙水處理廠尾水進行深度治理。完善城鎮汙水處理廠自動監控設施,加裝總磷在線監控設施並與省、市環保部門聯網。(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環保廳、水利廳等參與)
7.加快雨汙分流改造及汙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實行汙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和雨汙分流系統改造,新建汙水處理廠的配套管網應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運,增強管網配套能力,新建和改造雨水、汙水管網670公裡。(省住房城鄉建設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環保廳等參與)
8.加強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泥處理處置。對汙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汙泥進行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禁止處理不達標的汙泥進入耕地。優先鼓勵和支持汙泥無害化、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2017年完成流域內現有汙泥處置設施達標改造。(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環保廳、農業廳、財政廳等參與)
(三)推進農業農村汙染防治
9.防治畜禽養殖汙染。科學合理調整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範圍,2017年,依法全部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合理調整優化畜禽養殖結構、布局和規模,現有規模化養殖場(小區)要配套建設與養殖規模相適宜的糞便汙水防滲防溢流貯存設施、糞便汙水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或依法委託他人對畜禽養殖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散養密集的區域實行畜禽糞便分戶收集、集中利用的措施。(省畜牧局牽頭,省農業廳、國土資源廳、環保廳、財政廳等參與)
10.控制種植業面源汙染。落實河南省農業面源汙染綜合防治方案(2016—2020年)。按照「一控兩減三基本」(控制農業用水總量和農業水環境汙染,化肥、農藥減量使用,畜禽糞汙、農膜、農作物秸稈基本得到資源化、綜合循環再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原則,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指導、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行精準施藥和科學用藥,推廣病蟲害綜合防治、生物防治等技術。採用秸稈覆蓋、免耕法、少耕法等保護性耕作措施。畜禽糞汙、農膜、農作物秸稈得到資源化、綜合循環再利用和有效處理,依據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開發整理等標準規範,明確環保要求,新建高標準農田要達到相關環保要求。加強農業、農村區域的河岸、堤壩、溼地等設施整治建設,防治秸稈、生活垃圾對水體造成汙染。在飲用水源地保護區以及大型灌區內,要利用現有溝、塘、窖等,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格柵和透水壩,建設生態溝渠、汙水淨化塘、地表徑流集蓄池等設施,淨化農田排水及地表徑流。到2019年,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85%以上,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0%以上。(省農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國土資源廳、環保廳、水利廳、畜牧局、質監局等參與)
11.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從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垃圾收集處置等方面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採用「集中和分散處理」相結合的方式處理農村生活廢水,建設效果好、易養護、成本低的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省環保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財政廳、水利廳、農業廳、畜牧局等部門分工負責)
(四)嚴格環境風險防範
12.定期開展環境風險隱患排查。重點加強靈寶市宏農澗河、雙橋河、文峪河、西峪河等河流重金屬汙染風險防範,伊洛河洛陽、鞏義段石油類汙染風險防範,落實防控措施,制定突發性水汙染事故處理應急預案,明確預警與響應程序,做好預防措施。(省環保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委、衛生計生委、安全監管局等參與)
13.妥善處置突發水環境汙染事件。2017年6月底前,省轄黃河流域內各級政府完成水汙染事故處置應急預案編制,落實責任主體,明確預警預報與響應程序、應急處置及保障措施等內容,依法及時公布預警信息。(省環保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委、水利廳、農業廳、發展改革委等參與)
14.加強跨界水體環境風險防控。以黃河流域金堤河(濮陽段)(山東—河南)和三門峽水庫(三門峽段)(山西、陝西—河南)2個跨省界河流水體為重點,加強涉水汙染源治理和監管,嚴格防範跨界水環境汙染風險。(省環保廳牽頭,省水利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廳、工業和信息化委、交通運輸廳、氣象局等參與)
(五)節約保護水資源
15.控制用水總量。取用水總量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區域,暫停審批其建設項目新增取水許可申請。建立健全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建立省轄市域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省水利廳牽頭,黃河河務局、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廳等參與)
16.提高用水效率。堅持節水優先。加強流域內電力、煤炭、建材、有色金屬冶煉、化工、造紙、發酵等高排放行業的用水管理,大力發展工業節水技術、重複利用技術、提高冷卻水利用效率,從根本上提高工業用水效率;開展節水診斷、水平衡測試、用水效率評估,嚴格計劃用水和用水定額管理;進一步推行萬元工業增加值水耗指標等用水效率評估體系,把節水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各市、縣政績考核內容。(省水利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建設廳等參與)
17.努力改善重點河流環境流量。充分利用黃河幹流和南水北調中線水資源,優化配置、綜合施策,著力改善河流環境流量,重點改善增加宏農澗河、澗河、蟒河、濟河、金堤河等河流環境流量。完善水量調度方案,採取閘壩聯合調度、生態補水、水資源置換等措施,合理安排閘壩下洩水量和洩流時段,維持河湖基本生態用水需求,重點改善枯水期環境流量。(省水利廳牽頭,省環保廳、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等參與)
四、攻堅重點
以保護好水、治理差水為重點,按照「一河一策」的基本思路,針對劣Ⅴ類水體、水質提升水體、跨境水體分別提出攻堅措施,實現精準治汙、精細化管理。省轄黃河流域共劃分了28個河段,其中18個為一般防控河段,10個為水汙染防治攻堅河段,攻堅河段包括3個劣Ⅴ類水體水質改善河段(蟒河濟源段、蟒河焦作段、宏農澗河三門峽段)、5個水體水質提升河段(伊洛河洛陽段、伊洛河鞏義段、澗河三門峽段、濟河濟源段、沁河濟源段)、2個跨界水體風險防控河段(金堤河濮陽段、三門峽水庫三門峽段)。
(一)改善劣Ⅴ類水體水質攻堅重點
1.蟒河濟源段
加快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重點推進濟源市二環內新增汙水管網建設,提高濟源市城區生活汙水收集處理率,新增管網170公裡。
加強工業汙染防治,全面排查重點涉水企業,確保按照《蟒沁河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全面穩定達標排放。
開展葦泉河、盤溪河、珠龍河、解放河等河流汙染治理及生態修復,實施清淤疏浚、增建生態護岸、建設生態溼地、開展排汙口截流等綜合整治工程,提升河流生態建設水平。
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努力改善蟒河濟源市段河流環境流量。
2017年、2018年蟒河濟源南官莊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氨氮≤2.5毫克/升、其他指標為Ⅴ類,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濟源市政府。
2.蟒河焦作段
建設溫縣第二汙水處理工程和武陟縣二四區澇河汙水集中處理工程,實施孟州市南莊毛皮專業園區清潔生產工藝改造和汙染治理,開展溫縣蟒河單莊至南賈村段河道整治。
2017年、2018年蟒河溫縣汜水灘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氨氮≤3毫克/升,其他指標Ⅴ類,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焦作市政府。
3.宏農澗河三門峽段
建設靈寶市第三汙水處理廠和朱陽鎮人工溼地項目。實施靈寶黃金股份有限公司黃金冶煉分公司、靈寶金源晨光有色礦冶有限公司、靈寶市新凌鉛業有限責任公司和靈寶市開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冶煉廢水深度處理工程,加大重金屬汙染物排放企業監控監管力度。
開展靈寶市城市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對城區河流實施控源截汙、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開展宏農澗河、灞底河生態修復工程;加強宏農澗河重金屬整治,對宏農澗河河道底泥進行無害化綜合治理。
在充分實施工程減排和嚴格環境監管的基礎上,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努力改善宏農澗河三門峽市段河流環境流量。
2017年,宏農澗河坡頭橋斷面水質達到Ⅳ類,2018年持續穩定達標,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三門峽市政府。
(二)提升水體水質攻堅重點
1.伊洛河洛陽段
加快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重點推進偃師市西區汙水處理廠、偃師市東區汙水處理廠建設工程。新增偃師市城鎮汙水處理規模4萬噸/日。
加強對涉水汙染源的監管,工業企業、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和城鎮汙水處理廠外排廢水全因子達到水汙染物排放標準要求。
2018年,伊洛河伊洛匯合處斷面水質達到Ⅲ類,2019年持續穩定達標。
責任單位:洛陽市政府。
2.伊洛河鞏義段
加快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重點推進鞏義市集溝汙水處理廠、鞏義市北山口鎮鎮區汙水處理廠、鞏義市康店鎮汙水處理廠建設。新增汙水處理規模3.15萬噸/日。儘快完成鞏義市汙水處理廠一期提標改造任務。
加強對涉水汙染源的監管,工業企業、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和城鎮汙水處理廠外排廢水全因子達到水汙染物排放標準要求。
實施鞏義市城區過境河道治理,綜合採取截汙整治、清淤疏浚、垃圾清理、生態修復等措施,提升河流生態建設水平。
2018年,伊洛河七里舖斷面水質達到Ⅲ類,2019年持續穩定達標。
責任單位:鞏義市政府。
3.澗河三門峽段
加快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重點推進澠池縣城西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聯合環境水務(澠池)有限公司擴建、義馬市第一汙水處理廠二期等工程建設。新增汙水處理規模4.5萬噸/日,配套管網建設45公裡。
開展城市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綜合採取截汙整治、清淤疏浚、垃圾清理、生態修復等措施,提升河流生態功能。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努力改善澗河三門峽市段河流環境流量。
2017年,澗河澠池吳莊斷面水質達到Ⅳ類,2018年持續穩定達標,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三門峽市政府。
4.濟河濟源段
開展濟河生態修復工程,實施垃圾清理、生態修復等措施,提升河流生態功能。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努力改善濟河濟源市段河流環境流量。加強對涉水汙染源的監管,工業企業、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和城鎮汙水處理廠外排廢水全因子達到水汙染物排放標準要求。
2017年,濟河沁陽西宜作斷面水質達到Ⅳ類,2018年持續穩定達標,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濟源市政府。
5.沁河濟源段
開展沁河生態修復工程,實施垃圾清理、生態修復等措施,提升河流生態功能。加強對涉水汙染源的監管,工業企業、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和城鎮汙水處理廠外排廢水全因子達到水汙染物排放標準要求。
2017年,沁河沁陽伏背斷面水質達到Ⅲ類,2018年持續穩定達標,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濟源市政府。
(三)防控跨境水體風險攻堅重點
1.金堤河濮陽段
加強金堤河濮陽市段水體風險防控。加強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重點推進濮陽縣南城新區汙水處理廠及管網工程、臺前縣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設;對範縣濮王汙水處理廠、範縣城區汙水處理廠和臺前縣汙水處理廠實施「加嚴提升」,出水達到地表水Ⅴ類標準;加強城鎮汙水處理廠的運維監管,確保汙水處理廠穩定達標排放。新增汙水處理規模10萬噸/日,新建汙水收集管網190公裡。
以金堤河及各條支流為主線開展河道綜合整治,建設梁廟村溼地生態工程、臺前縣城區段水系綜合治理工程和臺前金水溼地(一期工程)。開展河流汙染整治大排查,對向水體違法排汙的工業企業、養殖場、屠宰場採取關停措施;對排入管網廢水超標、影響汙水處理廠運行的企業,一律停產治理。重點嚴查濮陽縣回木溝、三裡店溝、青鹼溝,範縣範水(孟樓河)、楊樓河、十字坡溝,臺前縣靈妙河、黃金河、嶽魯溝、劉子漁溝等支流違法排汙企業,封堵排汙口;嚴查範縣金堤河青鹼溝下遊違法小化工廠和楊樓河上遊小屠宰場、臺前縣產業集聚區羽絨加工企業違法排汙行為。
嚴厲打擊違法傾倒,降低環境風險,加強日常巡查,嚴厲打擊向河流及管網偷倒化工廢液、危險廢物行為,確保環境安全。
加強上下遊水汙染防治聯防聯控,防止發生跨界汙染事件。
2017年、2018年,金堤河張秋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Ⅴ類,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濮陽市政府。
2.三門峽水庫三門峽段
加強工業集聚區汙染集中治理,重點建設三門峽市豐澤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靈寶市產業集聚區(豫靈產業園)汙水處理項目;積極推進重點鎮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減少農村生活汙水排放,開展豫靈鎮人工溼地、故縣鎮人工溼地和陽平鎮人工溼地項目及其配套管網(升級改造)和運行管理能力建設。新增汙水處理規模3萬噸/日。
積極推進博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冶煉廢水深度處理工程建設,加大重金屬汙染物排放企業監控監管力度。
加強飲用水源地的保護工作,禁止在黃河三門峽庫區取水口上遊3000米、下遊200米的水域及河堤外50米的陸域、沉砂池全部水域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
加強同上下遊相鄰城市溝通協調,實施上下遊汙染聯防聯控。
2017年,三門峽水庫斷面水質明顯改善;2018年達到Ⅲ類;2019年持續穩定達標。
責任單位:三門峽市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落實目標責任
各級政府是實施本方案的責任主體,對水環境質量負責,要制定當地分解落實方案,細化措施、落實責任。環保、發展改革、財政、住房城鄉建設、水利、農業、畜牧等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履職盡責,落實「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業務必須管環保、管生產經營必須管環保」的要求。省轄黃河流域上下遊各級政府、部門之間要加強協調、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齊抓共管,按照各自的職責和工作任務抓好落實。重點在河南—山東省界、河南—山西、陝西省界、各市界河流上下遊建立聯防聯控和協作應急處置機制,強化治汙合力。
(二)加強各項保障
流域內各級政府要統籌安排水汙染防治各類資金,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統籌用好稅收、價格、補償、獎勵等優惠政策獲得資金來源,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要做好已建成汙水處理設施的運營管理,做好運營資金保障,確保已建成城鎮和鄉鎮汙水處理廠穩定運行;要切實加強水汙染防治人員隊伍建設,抽調固定人員統籌開展水汙染防治攻堅戰。
(三)嚴格獎懲問責
省政府對各地政府實施督導、通報、約談、考核、問責;各地政府要建立相應的獎懲問責機制,逐個河段、逐個項目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制定詳細時間表,實行獎懲問責。
附件:1.省轄黃河流域現有重點汙水處理廠清單
2.省轄黃河流域現有國、省控重點企業清單
3.省轄黃河流域重點工程項目清單
4.省轄黃河流域水質目標清單
河南省轄長江流域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
(2017—2019年)
省轄長江流域是我省地表水環境質量較好的流域,同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所在地和重要補給區,為維持和促進流域水環境穩定,確保地表水水質穩定達到國家和省政府確定的水質目標,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省政府關於打贏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指導意見,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5〕17號)和《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動計劃(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5〕86)的任務和要求,按照「水質主導、精準治汙、部門協作、綜合治理」的原則,堅持科學治水、源頭治水、生態治水,加強鴨河口水庫和白河上遊及唐河等優良水體水質保護,推進各縣城區內河治理,加大生態建設力度。以骨幹工程項目為抓手,深化生活汙染、畜禽養殖汙染等綜合治理,確保省轄長江流域水環境安全和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二、工作目標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長江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總體穩定達到91%以上。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總氮保持穩定),丹江、淇河、老灌河、湍河、白河上遊、唐河水質保持優良,白河下遊水質保持穩定達標。流域水環境質量穩中有升,確保水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
三、主要任務
(一)強化城鎮基礎設施建設
1.加快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現有及新建城鎮汙水處理廠全部達到或優於一級A排放標準;新建、擴建城鎮汙水處理廠42座,新增城鎮汙水處理能力25萬噸/日。實施汙水處理廠尾水溼地處理工程,新建和現有汙水處理廠要結合當地河流水質目標,配套建設尾水溼地,對汙水處理廠尾水進行深度處理;城鎮汙水處理廠應加裝總磷監控設施並同省、市級環保部門聯網;以南陽市中心城區和各縣城區為重點,完善再生水利用設施,中心城區建設中水回用系統;推進城鎮汙水分質處理,2018年建設有集中式工業汙水處理設施的產業集聚區內現有企業工業廢水進入城鎮汙水處理設施的要全部退出,其他現有企業工業廢水具備條件的不得進入城鎮汙水處理設施,確保城鎮汙水處理設施穩定運行。加快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丹江口庫區匯水區及總乾渠(南陽段、鄧州段)沿線建制鎮、水源保護區的建制鎮、全國重點鎮和省界周邊的建制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環保廳、水利廳等參與,各級政府負責落實。以下任務均需各級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2.加快雨汙分流改造及汙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配套完善城區和產業集聚區收排水管網建設,推進雨汙分流系統改造,新增汙水管網980公裡。2017年,南陽市中心城區汙水收集率和城鎮汙水處理廠負荷率達到85%以上;2018年,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環保廳、水利廳等參與)
3.加強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泥處理處置。禁止處理處置不達標的汙泥進入耕地。取締非法汙泥堆放點。2017年全面完成流域內現有汙泥處置設施達標改造。(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環保廳、農業廳、財政廳等參與)
(二)加強農業面源汙染治理
4.防治畜禽養殖汙染。科學合理調整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範圍,2017年,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實施種養結合,促進畜禽糞便汙水等廢棄物就地就近利用,充分考慮周邊種植業對畜禽糞便的消納吸收能力,合理調整優化畜禽養殖結構、布局和規模。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配套建設糞便汙水防滲防溢流貯存設施、糞便汙水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或依法委託他人對畜禽養殖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散養密集區要實行畜禽糞便汙水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利用。新建、改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要實施雨汙分流、糞便汙水資源化利用。畜禽養殖廢水不得排入敏感水域和有特殊功能的水域,向水體排放的須達到國家和地方要求。(省畜牧局牽頭,省農業廳、國土資源廳、環保廳、財政廳等參與)
5.控制種植業面源汙染。積極推廣農業清潔生產技術,落實《河南省農業面源汙染綜合防治方案(2016—2020年)》,按照「一控兩減三基本」(即控制農業用水總量和農業水環境汙染,化肥、農藥減量使用,畜禽糞汙、農膜、農作物秸稈基本得到資源化、綜合循環再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原則,開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進有機肥的使用,降低化肥施用量,支持發展高效緩(控)釋肥等新型肥料;開展農藥施用量零增長行動,指導、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嚴禁高毒和高殘留農藥的使用,推行精準施藥和科學用藥,推廣病蟲害綜合防治、生物防治等技術,大力發展有機農業。大力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禁止將秸稈堆放在河道或河岸邊;採用秸稈覆蓋、免耕法、少耕法等保護性耕作措施。2019年完成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85%以上,主要農作物肥料利用率達到39%以上,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0%以上。(省農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國土資源廳、環保廳、水利廳、畜牧局、質監局等參與)
6.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開展河道清淤疏浚,從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農村垃圾收集處置等方面來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採用「集中和分散處理」相結合的方式處理農村生活廢水,建設效果好、易養護、成本低的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2017年完成鴨河口水庫沿岸、唐河、白河、湍河等轄區內主要河流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乾渠兩側等重點區域所涉鄉鎮鎮區生活汙水收集和處理系統建設並投運。(省環保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財政廳、水利廳、農業廳、畜牧局等部門分工負責)
(三)提高工業汙染防控水平
7.加快淘汰落後產能。依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文件要求,出臺分年度的落後產能淘汰方案,明確具體任務、完成時間、責任人等。(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環保廳等參與)
8.專項整治重點汙染行業。專項整治造紙、氮肥、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藥製造、印染、電鍍等重點水汙染物排放行業,落實《水汙染防治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實施清潔化改造。新建、改建、擴建上述行業建設項目實行主要汙染物排放等量或減量置換。2017年造紙行業完成紙漿無元素氯漂白改造或採取其他低汙染製漿技術,氮肥行業尿素生產完成工藝冷凝液水解解析技術改造,印染行業實施低排水染整工藝改造。推進流域工業源全面、全因子達標排放,強化監督,完善汙染源自動監控設施,2017年,對排放總磷的重點企業加裝總磷在線監控設施並與省、市級環保部門聯網。(省環保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科技廳、水利廳等參與)
9.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汙染。所有產業集聚區應於2017年完成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和管網覆蓋,同時安裝在線監測系統,實現與省市縣環保部門聯網。大力推進工業企業入園入區,加大產業集聚區的中水回用力度。(省環保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委、商務廳、國土資源廳、水利廳等參與)
(四)加快水質良好水體生態恢復
10.開展河湖水生態修復,合理採取生態清淤、生態河岸、生態滲濾島、水生植物、生態基等生態淨化措施,提升水體自淨能力,恢復生態功能。加大水生野生動植物、溼地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保護力度,增強水生生物多樣性。2017年,制定實施南陽市轄丹江口水庫、唐河、白河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省環保廳、水利廳牽頭,省林業廳、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廳等參與)
11.嚴格環境準入。在水質目標在Ⅲ類及以上的斷面上遊新建、改建、擴建項目,不得增加排汙量,不得減少地表天然徑流量和地下水資源量。(省環保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水利廳、畜牧局等參與)
四、攻堅重點
以保護好水、治理差水為重點,按照「一河一策」的基本思路,實現差異化治汙、精細化管理。省轄長江流域共劃分了14個河段,其中8個河段為一般防控河段、6個河段為水汙染防治攻堅河段,攻堅河段包括1個優良水體生態保護河段(丹江口水庫南陽市段)、3個水體水質提升河段(湍河鄧州市段、湍河南陽市段、泌陽河駐馬店段)、2個跨境水體風險防控河段(白河南陽市翟灣段、唐河南陽市埠口段)。優良水體生態保護河段重點是加強水環境監管力度,嚴禁生態環境破壞行為,保護水生態系統完整性,保持良好水質;水體水質提升河段重點是實施控源減汙、開展河道綜合治理,確保河段水體水質升級;跨境水體風險防控河段重點是加強涉水汙染源治理和監管,建立上下遊水汙染防治聯動協作機制,嚴格防範跨界水環境汙染風險。
(一)保護優良水體攻堅重點
1.丹江口水庫南陽市段2017年,對丹江口庫區開展生態環境安全評估,制定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方案。老灌河、淇河、寺河、丹江、淯河等入庫支流要嚴格控制氮、磷物質入河量。深入開展庫區水環境汙染綜合整治,加強水質監測,丹江口水庫匯水區域內的各級政府建立水汙染聯防聯控機制,制定科學合理突發水汙染事件應對預案,切實提高環境風險防範能力。
2017年、2018年,丹江口水庫陶岔和宋崗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Ⅱ類(總氮保持穩定),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南陽市政府、鄧州市政府。
(二)提升水體水質攻堅重點
1.湍河鄧州市段
完善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重點推進鄧州市汙水處理廠升級改造、鄧州市第二汙水處理廠管網配套工程,升級改造汙水處理能力3萬噸/日;實施城市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重點推進湍河七裡店大橋至辛集段治理、湍河張灣至屈灣段、屈灣至林頭段河道治理,提升湍河生態建設水平,完成湍河20公裡河段的治理;加強沿河畜禽養殖汙染治理,取締沿河兩岸汙廢水直排的畜禽養殖場,加大畜禽養殖糞便汙水資源化利用力度。
2017年,湍河鄧州汲灘斷面水質達到Ⅲ類,2018年持續穩定達到Ⅲ類,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鄧州市政府。
2.湍河南陽市段
實施城市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開展內鄉縣內河綜合治理工程建設項目、西峽縣丹水鎮丹水河綜合整治項目、西峽縣田關鄉黃水河綜合整治項目,加大城市河流治理力度,提升河流生態建設水平,完成湍河、默河、黃水河、螺螄河、牧珠溝河、宏達渠等110公裡河段的治理。加強沿河畜禽養殖汙染治理,依法取締湍河、默河等河流沿岸汙廢水直排的畜禽養殖場,加大畜禽養殖糞便汙水資源化利用力度。
2017年、2018年,湍河內鄉大橋和內鄉懷鄉橋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Ⅲ類,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南陽市政府。
3.泌陽河駐馬店市段
加快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2017年年底前現有汙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全部建成;加強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泥處理處置,重點建設泌陽縣汙泥處置場,新增汙泥處理處置能力40噸/日;開展泌陽縣泌水河流域治理和泌陽縣梁河流域治理;加強農業農村汙染治理,依法關停或搬遷沿河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小區)、畜禽養殖專業戶。
2017年,泌陽河澗嶺店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Ⅳ類,2018年力爭達到Ⅲ類,2019年持續穩定達到Ⅲ類。
責任單位:駐馬店市政府。
(三)防控跨境水體風險攻堅重點
1.白河南陽市翟灣段
加強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提高生活汙水收集處理率,重點推進內鄉縣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建設項目、新野縣第二汙水處理廠、鎮平縣第二汙水處理廠、鎮平縣遮山鎮汙水處理廠、鎮平縣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鄧州市23個鄉鎮汙水處理廠建設等,加快社旗縣城區和內鄉縣及鄉鎮汙水管網工程建設,新增城鎮汙水處理能力13萬噸/日,新增汙水管網590公裡;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汙染,重點推進臥龍光電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建設;實施城市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開展南陽市溫涼河綜合治理工程、漢城河綜合整治工程、護城河生物修復工程、十二裡河綜合整治工程、溧河綜合整治工程、臥龍區河道綜合整治工程和新野縣軍民渠、老護城河、農場溝城區段專項綜合治理項目,加大城市河流治理力度,提升河流生態建設水平。加大對所有涉水企業、產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和城鎮汙水處理廠的環境監管力度,確保汙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建立上下遊水汙染防治聯動協作機制和水汙染事件應急處置聯動機制,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加強應急管理隊伍、專家隊伍和救援隊伍建設,妥善處置跨界水汙染糾紛及突發水汙染事件,積極防範跨界水環境汙染風險。
2017年、2018年,白河翟灣和新野新甸鋪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Ⅳ類,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南陽市政府。
2.唐河南陽市埠口段
加快城鎮汙水處理廠新建和改擴建步伐,重點推進南陽市張崗汙水處理廠、南陽市第四汙水處理廠、社旗縣汙水處理廠擴建工程、社旗縣第二汙水處理廠、桐柏縣安源汙水淨化有限公司汙水淨化項目的建設;積極推進建制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重點推動方城縣二郎廟鎮汙水處理工程、社旗縣李店鎮汙水處理廠、桐柏縣埠江鎮汙水淨化處理項目、唐河縣湖陽、桐寨鋪等8鄉鎮汙水、垃圾處理設施項目建設。新增城鎮汙水處理能力10萬噸/日,新增汙水管網45公裡。加快唐河油田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生活汙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
實施城市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推進唐河縣城區內河整治及唐河城區段生態修復與溼地恢復工程、澗河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建設。
建立上下遊水汙染防治聯動協作機制和水汙染事件應急處置聯動機制,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加強應急管理隊伍、專家隊伍和救援隊伍建設,妥善處置跨界水汙染糾紛及突發水汙染事件,積極防範跨界水環境汙染風險。
2017年、2018年,唐河埠口和新野梅灣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Ⅲ類,2019年水質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南陽市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落實目標責任
各級政府是實施本方案的責任主體,對水環境質量負責;南陽、駐馬店和鄧州市政府要制定當地分解落實方案,細化措施、落實責任。環保、發展改革、財政、住房城鄉建設、水利、農業、畜牧等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履職盡責,落實「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業務必須管環保、管生產經營必須管環保」的要求。
(二)加強各項保障
流域內各級政府要統籌安排水汙染防治各類資金,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用好稅收、價格、補償、獎勵等優惠政策,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要做好已建成汙水處理設施的運營管理,做好運營資金保障,確保已建成城鎮和鄉鎮汙水處理廠穩定運行;要切實加強水汙染防治人員隊伍建設,抽調固定人員統籌開展水汙染防治攻堅戰。
(三)嚴格獎懲問責
省政府對各地政府實施督導、通報、約談、考核、問責;各地政府要建立相應的獎懲問責機制,逐個河段、逐個項目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制定詳細時間表,實行獎懲問責。
附件:1.省轄長江流域現有重點汙水處理廠清單
2.省轄長江流域國、省控重點企業清單
3.省轄長江流域重點工程項目清單
4.省轄長江流域水質目標清單
河南省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實施方案
(2017—2019年)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5〕17號)、《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動計劃(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5〕86號)等要求,切實改善城市水體環境,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及中央、省委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為核心,按照「控源截汙、內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態修復」的基本技術思路,強化問題導向,加強源頭控制、水陸統籌、上下遊聯動、跨部門協作,尊重地域水情特點和治水規律,突出重點、分階段科學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實現城市「河道清潔、河水清澈、河岸美麗」,為全面改善水生態環境,全面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做出積極貢獻。
(二)目標任務。2016年年底前完成省轄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的垃圾清理、截汙納管工作,實現水體無排汙口、河面無漂浮物、河岸無垃圾。2017年6月底前,縣級城市全部完成黑臭水體排查和建檔工作;到2017年年底,省轄市力爭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省直管縣(市)、縣級市基本完成黑臭水體的截汙納管工作,實現水體無排汙口、河面無漂浮物、河岸無垃圾;縣級以上城市全部完成黑臭水體的垃圾清理工作。到2018年年底,省直管縣(市)、縣級市基本完成黑臭水體整治任務;縣城基本完成黑臭水體的截汙納管工作。2019年年底,省轄市、省直管縣(市)、縣級市全面消除黑臭水體,縣城基本完成黑臭水體整治任務。
(三)基本原則
1.科學規劃,系統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系統性強、涉及面廣、技術要求高,必須堅持規劃引領,在修編完善城市水系、城市排水防澇等專項規劃的基礎上,按照國家《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要求,科學編制黑臭水體整治方案,合理制定整治目標和工作計劃,做到方案科學、措施全面、目標可達。整治工作要與城市河流清潔行動、新區建設、舊城改造、雨汙分流以及城市汙水處理提標、城市排水防澇、海綿城市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水(環境)功能區水質改善等工作有機結合。
2.因地制宜,有序推進。根據本地自然人文環境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綜合考慮汙染來源、水系特徵等因素,認真研究分析黑臭水體的形成原因與變化特徵,按照整治目標要求,因地制宜確定整治措施,區分輕重緩急,優先整治群眾反映強烈、影響面廣的黑臭水體,有序推進整治工作。
3.標本兼治,注重長效。加強汙染源頭的控制與治理。優先實施截汙和雨汙分流改造,有針對性地開展清淤疏浚、活水循環、生態修復等工作。先解決治標問題,同時以治本為終極目標,依從水系脈絡,協調處理好上遊與下遊、岸上與水下等關係,實施流域性治理,有序推進規劃目標的實現。健全城市水體長效維護管理機制,落實定期巡查、保潔責任,強化水體水質監測,確保整治效果不反彈。
4.協作聯動,社會參與。堅持政府主導,住房城鄉建設、環保、水利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鼓勵各地建立完善多渠道投融資機制,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加強信息公開,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公眾參與,形成共同推進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重點任務
(一)編制整治方案。各地政府要建立城市建成區內水體臺帳,對水體黑臭情況進行逐一排查,摸清水體本底環境質量,開展點源、面源、內源汙染情況調查分析,建立城市黑臭水體檔案,編制實施方案,明確整治目標、重點任務、整治措施和實施周期。各省直管縣(市)以及縣級市要於2017年6月底、縣城要於9月底前完成實施方案編制工作,報本級政府批准實施,並報上一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備案。
(二)科學實施整治。
1.嚴格控制汙水入河。控源截汙是整治黑臭水體的基礎性工作和根本性措施。各地要綜合施策,同步開展點源、面源汙染治理,徹底查明河道兩側排放口的位置、排放量,通過雨汙分流或敷設截流管,大幅度減少汙水入河;同時要加強雨汙水管網問題診斷,整治雨汙水錯接、亂接,解決沿河湖汙水管滲漏問題;要嚴格排汙許可、排水許可、入河排汙口設置和擴大審核制度實施,整治非法排汙行為。加快推進城鎮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及時處置截汙汙水和新增城鎮生活汙水。研究制定建成區重汙染企業改造退出方案。要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因地制宜建設生態滯留池、雨水花園、生態溼地等,削減面源汙染負荷。
2.加強黑臭水體內源治理。各地要在城市河流清潔行動計劃的基礎上,繼續抓好城市水體沿岸積存垃圾清理,做好河岸、水體保潔和水生植物、沿岸植物的季節性收割,及時清除季節性落葉、水面漂浮物,解決因髒亂差導致的水環境惡化問題。要在摸清黑臭水體底泥汙染的基礎上,確定疏浚範圍和疏浚深度,利用生態清淤方式清理水體底泥汙染物,妥善解決底泥運輸和處置,防止二次汙染。
3.開展河道生態修復。各地要因地制宜選擇岸帶修復、植被恢復、水體生態淨化等生態修復技術,恢復河道生態功能。嚴格城市河湖水域空間管控,保護和恢復河湖、溼地、溝渠、坑塘等水體自然形態,著力保持水體岸線自然化。對於硬質駁岸或「三面光」硬化的非行洪排澇骨幹河道,要有計劃實施生態化改造,恢復岸線和水體的自然淨化功能;因地制宜合理種植水生植物,提高水體溶解氧能力,促進水質提升;恢復、重建城市水體良性生態系統。加強城市河道沿岸綠化和濱水空間規劃建設,與城市公園綠地、生態廊道、綠道、慢行系統等有機結合,營造城市濱水空間。
4.加快城市水系溝通和活水循環。各地要加強城市「藍線」規劃管控,新建城區嚴禁隨意填埋河道溝塘,嚴格控制河道水體被侵佔,加大力度清理河道兩岸的違法建設,恢復已經覆蓋的河道水體,確保城市現狀水面不減少。開展「活水工程」建設,加大城市河道生態用水的水源補給,提倡合理利用再生水和清潔雨水作為補充水源,結合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推進城市河湖綜合整治及連通工程、水循環工程建設,通過「引水引流、循環利用」提升水體水環境承載能力和自淨能力。有條件的地方,建設汙水處理廠尾水人工溼地工程,進一步削減汙染物入河量。
(三)加強統籌協調。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是複雜的系統工程,各地要在市級層面加強頂層設計,強化條塊結合和統籌協作,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區、街道兩級的積極性。逐步建立全覆蓋的「河長制」責任體系,實現對轄區內河流的長效化、規範化管理。要根據整治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對列入年度整治計劃的黑臭水體,按整體區域或水系,依據《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於印發河南省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程方案編制大綱的通知》(豫建城〔2016〕52號)的要求,統一委託具有規劃及市政設計資質的單位,於2017年9月底前完成黑臭水體整治工程方案,明確具體工程項目,完成黑臭水體整治項目儲備。在實施過程中要嚴格基本建設程序,加快項目前期工作,加強工程質量管理,切實提高組織化程度,合理安排施工周期,優化施工方式,儘量減少對沿線居民日常生活的幹擾。
(四)創新建設運作模式。各地政府要改變傳統的設計、建設、運營分別招投標的模式,按照整體性、系統性的原則,鼓勵以匯水片區、水係為單元綜合整治黑臭水體,基於完整子流域排水分區,引入有技術、有資金、有信譽、有實力的社會資本採用流域整體打包或者其他適宜本地工程進度、實施條件的方式運作,發揮整體效益,避免碎片化。要強化監管,嚴格實施績效考核按效付費。
(五)實施考核評估。各地要定期開展督查指導,通報整治工作進展,制定黑臭水體整治工程驗收標準,並及時組織考核驗收。要建立黑臭水體整治效果評估制度,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評估機構對已完成整治的水體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及時報送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環保廳和水利廳,並向社會公開。各地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的牽頭部門要通過「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按時上報整治進展情況,及時做好公眾舉報信息處理。並在每季度末將黑臭水體整治推進情況報送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六)建立完善長效管護機制。各地政府要切實加強制度建設,明確水體養護單位及其職責、績效評估機制和養護經費來源;要全面落實長效管護責任;要創新水體養護機制,積極推進水體養護市場化改革,形成主管部門定期考核、養護單位具體作業的水體養護模式;要加大公眾監督力度,並作為長效監管機制的重要內容。要加強對小餐飲、洗車場、理髮店等排汙、排水的執法管理,加大亂排、偷排行為的整治和處罰力度。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領導,建立工作機制。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對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負總責,要成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相應的工作協調推進機制,明確牽頭部門,細化職責分工,制定整治方案,落實政策措施,實行目標管理,開展督促檢查,切實加大統籌推進力度。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會同省環保廳、水利廳等相關部門建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聯席工作制度,協調推進全省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每年初明確年度整治計劃,並組織相關部門定期督查和通報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情況;制定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年度考核辦法並組織開展考核,定期對工作進展、考核情況等進行通報。對重視不夠、措施不力、進展緩慢的城市進行約談和通報批評。
(二)落實責任分解,強化部門聯動。各部門各單位要緊緊圍繞黑臭水體整治目標任務,根據整治工作步驟和任務安排,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加強各項治理工作之間的銜接互動,做到資源整合,有序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通過部門聯動形成合力,營造濃厚的治汙氛圍,確保治理任務按期完成。對於跨建成區的黑臭水體,各地政府要建立嚴格的水質交接制度,明確責任部門,並定期開展水質監測,確保進入、流出建成區河段水質達標,保證整治效果;對於水質交接不達標、影響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成效的,要嚴格問責。各地建設、環保、水利、規劃、城管、園林等部門要提高行政效率,開闢綠色通道,全力支持黑臭河道整治工作。
(三)加大資金投入,強化技術支撐。各地要加大公共財政支持和投入力度,確保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順利開展,並落實長效養護和水質長效保持經費來源。要積極引入社會資本,鼓勵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實施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和後期養護。要組建專家技術支持團隊,切實加強黑臭水體整治技術研究,對整治方案和工程設計方案進行技術論證把關。並結合海綿城市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切實落實各項措施,確保工程質量,不斷改善城市水體環境,提升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水平。
(四)加強宣傳發動,營造良好氛圍。各地要重視公眾參與在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及時公布整治計劃、達標期限、責任單位及責任人,每半年向社會公布整治工作進展,大力宣傳工作成效,公開曝光工作中的實出問題,對公眾舉報要及時作出反應,做到件件有回覆。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水環境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政府、社會和群眾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及總乾渠(河南轄區)環境保護實施方案
(2017—2019年)
為保護好丹江口水庫及乾渠水質安全,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打贏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指導意見,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動計劃(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堅決打贏水汙染防治攻堅戰,以確保丹江口水庫及上遊主要入庫幹支流水質達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水質要求為出發點,以保障一渠清水永續北送為目標,按照「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和「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原則,開展丹江口水庫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乾渠(河南轄區)環境綜合整治、規範化建設庫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加強環境監測、嚴格環境執法、強化預警應急等一系列措施,確保水質環境安全。
二、工作目標
丹江口水庫水質持續穩定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目標要求,庫區總氮濃度不劣於現狀水平;我省直接匯入丹江口水庫的各主要支流水質不低於Ⅲ類(現狀優於Ⅲ類水質的入庫河流,以現狀水質類別為目標,不得降類);輸水總乾渠水質出省境穩定達標。
三、主要任務
(一)加強丹江口水庫環境保護
1.加強保護區環境綜合整治和環評審批管理工作
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打贏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建設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T773—2015),南陽、鄧州市政府要在2017年年底完成保護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一級保護區整治。2017年6月底前,完成一級保護區範圍內網箱養殖、採砂船、畜禽養殖、工業企業和旅遊設施排查,並於2017年年底前對排查出的一級保護區內的網箱養殖、採砂船、畜禽養殖和旅遊設施進行拆除或關閉。將一級保護區內存在的垃圾清漂船及碼頭遷出一級保護區。(南陽、鄧州市政府負責)
二級保護區整治。2017年6月底前,完成二級保護區範圍內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排查,並於2017年年底前對排查出的可能導致保護區水體汙染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進行關閉、搬遷;2018年年底前,完成對二級保護區內17個村莊的農村生活垃圾全部集中收集並進行無害化處置,採用因地制宜的技術和工藝處理農村生活汙水,有條件的村莊實行管網統一收集、集中處理,切實保障丹江口水庫水質安全。(南陽、鄧州市政府負責)南陽、鄧州市環保部門要堅持源頭控制,實施最嚴格的環境準入標準,嚴禁在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禁止在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汙染物的建設項目。(南陽、鄧州市政府負責)
2.建設保護區標識、標誌和隔離防護工程
南陽、鄧州市政府要在2017年年底完成保護區標識、標誌和隔離防護工程建設工作。根據國家《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誌技術要求》(HJ/T433—2008),在丹江口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邊界設立界標,標識保護區範圍;在一級保護區周邊人類活動頻繁的區域設置隔離防護設施;在鄰近二級保護區、穿越准保護區的道路沿線、碼頭,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道路、航道警示牌,警示車輛、船隻或行人謹慎駕駛或謹慎行為;根據實際需要,設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宣傳牌。(南陽、鄧州市政府負責)
3.防範環境風險
丹江口水庫匯水區域內的南陽、洛陽、三門峽和鄧州市政府,在2017年7月底前,要建立健全水汙染風險防控制度,共同改善丹江口水庫及老鸛河、淇河、丹江等支流水質,防範水環境風險。2017年年底前,丹江口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所在地各級政府要編制風險源名錄和風險防控方案,定期開展飲用水水源地周邊環境安全隱患排查及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風險評估;制定危險化學品運輸管理制度和飲用水水源風險防範措施,編制飲用水水源突發環境事件專項應急預案,建立丹江口水庫環境風險評估、汙染預警、應急處置等保障體制、體系,切實提高環境風險防範能力。南陽市政府要對保護區內的碼頭進行排查,不得從事危險化學品或煤炭、礦砂、水泥等裝卸作業。(南陽、洛陽、三門峽、鄧州市政府負責)
4.強化庫區水環境監控能力建設
在2017年年底前,省環保廳、南陽市政府,要依託我省在沿丹江口庫區建設的12個水質自動站和南陽渠首建成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環境監測應急中心,以完善和提升國家考核水質斷面監測因子的能力為目標,在取水口周邊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水域邊界至少各設置1個常規監測點位,改造和升級水環境監測設施,配備常規和應急水質分析測試設備,完善信息傳輸系統,建設信息系統資料庫,及時、準確、全面地掌握丹江口水庫水質實時數據,保障丹江口水庫飲用水水源安全。
在2017年年底前,省環保廳、南陽市政府要按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建設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T773—2015)的要求,在老灌河、淇河、丹江等主要支流入庫口的上遊完善預警監控斷面。2019年年底前,在陶岔引渠段、碼頭安裝視頻監控,視頻監控系統與環保部門的監控系統平臺實現數據共享。(省環保廳、南陽市政府負責)
5.開展丹江口水庫飲用水水源環境基礎狀況調查評估
省環保廳每年組織南陽等有關地市開展丹江口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評估工作,並於年底前完成評估工作,對飲用水水源基本狀況、水源水質狀況、水源環境管理狀況、水質問題及成因、環境管理問題及成因等方面進行評估和分析,全面、準確地了解丹江口水庫飲用水水源水質狀況,為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監管,提升丹江口水庫飲用水安全提供保障。(省環保廳牽頭,南陽市政府配合)
(二)保障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乾渠水質安全
1.消除環境安全隱患
相關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要切實履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按照環境管理制度有關要求,2017年年底前,對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依法關閉和搬遷;2017年8月底前,對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乾渠一級保護區內工業企業(2010年7月後新建)制定取締、關閉、搬遷時間計劃表,整合財政資金、解決搬遷用地、核算補助標準、落實依法補償,確保2018年11月底前完成取締、關閉、搬遷工作;2018年8月底前,對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乾渠二級保護區內可能導致保護區水體汙染的工業企業制定整治計劃,確需取締、關閉、搬遷的,由當地人民政府依法具體確定,並於2019年11月底前完成取締、關閉、搬遷任務。南水北調沿線地區,要結合當地實際,加大資金投入,做好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工作。(乾渠沿線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負責,省工業和信息化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畜牧局配合)
2.建設保護區標識、標誌和隔離防護工程
2017年年底前,省南水北調辦要依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誌技術要求》(HJ/T433—2008)和保護區的具體情況,在保護區邊界設立界標,標識保護區範圍;在穿越保護區的道路出入點及沿線,設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道路警示牌,警示車輛、船隻或行人謹慎駕駛或謹慎行為;在一級保護區周邊人類活動頻繁的區域設置隔離防護設施;在存在交通穿越的地段,建設防撞護欄、事故導流槽和應急池等應急設施;根據實際需要,設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宣傳牌,警示過往行人、車輛及其他活動,遠離飲用水源,防止汙染。(省南水北調辦負責,沿線地方政府配合)
3.防範環境風險
要加強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乾渠突發水汙染事件預防,強化水質實時動態監測,2017年年底前,在一級保護區沿線、各地分水口及交通穿越的區域安裝視頻監控,制定科學合理的突發水汙染事件應急預案,建立完善日常巡查、工程監管、汙染聯防、應急處置等制度,確保輸水乾渠水質安全。(省南水北調辦負責)
(三)嚴厲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按照環境監管網格體系的職責分工,各級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要加強丹江口水庫及總乾渠兩側保護區內的環境監管,開展對入河排汙口整治和入庫河道內汙染物的汙染治理,嚴厲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對偷排偷放或未達標排放的汙染源要依照新法、新規、新標嚴厲懲處,涉嫌環境汙染犯罪的,堅決將有關責任人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對環境違法行為突出的區域、流域實行掛牌督辦、區域限批,始終保持對環境違法行為嚴厲打擊的高壓態勢。(省環保廳牽頭,丹江口水庫及總乾渠沿線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省水利廳、南水北調辦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廣泛宣傳發動
省發展改革委、環保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農業廳、林業廳、衛生計生委、南水北調辦、畜牧局等有關單位根據各自職責分工,向社會宣傳丹江口水庫和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乾渠(河南轄區)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和主要措施,各地要在當地媒體上向社會做出公開承諾,號召廣大群眾參與,切實發揮公眾和媒體的監督作用,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和強大的工作合力。
(二)加強執法監督
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國務院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動計劃(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打贏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進一步加大環境監管執法力度,堅持零容忍、全覆蓋,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保障丹江口水庫和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乾渠(河南轄區)環境保護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對偷排偷放或未達標排放的汙染源要依照新法、新規、新標嚴厲懲處,對涉嫌環境犯罪的,依法移送追究刑事責任。落實執法責任,對監督缺位、執法不力、徇私枉法等行為,依法依規追究有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
(三)定期調度通報
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將依據本方案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定期進行調度通報,及時掌握工作進度,查找存在的問題,明確整改要求,加強督辦考核,確保完成任務。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及相關單位應將有關任務進展情況定時報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
(四)加強獎懲問責
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河南省水汙染防治攻堅戰考核獎懲制度(試行)》,對各地政府實施督導、通報、約談、考核、問責;各地政府要建立相應的獎懲問責機制,工程、任務要逐項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制定詳細時間表,實行獎懲問責。
附件:1.丹江口水庫(河南轄區)飲用水源保護目標任務和責任清單
2.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乾渠(河南段)兩側保護區排汙單位綜合整治清單
河南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實施方案
(2017—2019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動計劃(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堅決打贏水汙染防治攻堅戰,改善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質量,保障廣大人民群眾飲水安全,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根據省政府對全省城市、縣城及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的批覆要求,結合國家《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範化建設技術要求》(HJ/T773—2015)有關規定,全面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規範化建設,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環境汙染綜合整治,強化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汙染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建立完善的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基礎狀況評估和環境監管體系,保障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不斷提高飲用水水源地的環境安全保障水平。
二、工作目標
2019年年底前,省轄市73個和省直管縣(市)15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全部達到規範化建設要求;省轄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6%以上,省直管縣(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8%以上,縣級和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步提升,地下水環境質量保持穩定。
三、主要任務
(一)開展保護區勘界,規範保護區建設
2017年年底前,各級政府要通過現場勘查和遙感監測,勘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邊界走向和實地拐點坐標,核定保護區邊界,繪製完成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邊界矢量圖和圖集,作為保護區各項管理工作的基礎。
根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誌技術要求》(HJ/T433—2008),對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設標立界,標識保護區範圍;設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交通警示牌和宣傳牌;在一級保護區周邊人類活動頻繁的區域設置隔離防護設施。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及縣級政府要於2018年9月底之前完成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識、標誌和隔離防護工程建設;各鄉鎮政府要於2018年12月底之前完成鄉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識、標誌和隔離防護工程建設。
2018年6月底前,各級政府要對保護區內有道路交通穿越的地表水和潛水型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地,建設防撞護欄、事故導流槽和應急池等設施;對穿越保護區的輸油、輸氣管道採取防洩漏措施,必要時設置事故導流槽。
(二)加強保護區環境汙染綜合整治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範化建設技術要求》(HJ/T773—2015)加強保護區的環境汙染綜合整治工作。取締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內的排汙口;關閉或拆除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的工業企業;責令停止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從事畜禽養殖、網箱等水產養殖及旅遊等可能汙染飲用水水體活動的違法行為;拆除地表水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的違法建築;關閉或拆除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可能造成水體汙染的工業企業;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從事畜禽養殖、網箱等水產養殖及旅遊等活動要採取嚴格措施,防止汙染飲用水水體。2017年年底前,對一級保護區內的排汙單位,由當地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對二級保護區內可能導致保護區水體汙染的排汙單位制定綜合整治計劃,確需取締、關閉、搬遷的,由當地政府依法整治到位;取締一級保護區網箱等水產養殖面積8000平方米,整治二級保護區網箱等水產養殖面積5740平方米;拆除地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違法建築20處,總面積218037平方米。
(三)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監控能力建設
各級政府統籌配備區域常規和應急水質分析測試設備,提升水源地水質全指標分析和有毒有害汙染物的監測分析能力,提高水源地環境監測預警和應急監測能力。按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範化建設技術要求》(HJ/T773—2015)對飲用水水源開展預警監控,對日供水規模超過10萬立方米(含)的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和日供水規模超過5萬立方米(含)的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地,在取水口安裝視頻監控。同時要不斷完善信息傳輸系統,建設信息系統資料庫,及時、準確、全面地掌握實時數據,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
省轄市、省直管縣(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每月上旬開展1次常規指標監測,每年6—7月進行1次水質全指標分析;縣級行政單位所在城鎮的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每季度開展1次常規指標監測,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地每半年開展1次常規指標監測,每2年開展1次水質全指標分析。
各級政府及供水單位要定期監測、檢測和評估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供水廠出水和用戶水龍頭水質等飲水安全狀況。省轄市城市自2016年起每季度向社會公開飲水安全信息;自2018年起,所有縣級及以上城市向社會公開飲水安全信息。
(四)提高環境風險防範和應急能力建設
各水源地管理單位要建立水源地風險源名錄;編制飲用水水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環境應急演練,並向省環保廳進行備案。各級政府制定危險化學品運輸管理制度和飲用水水源風險防範措施、編制飲用水水源突發環境事件專項應急預案,定期或不定期開展飲用水水源地周邊環境安全隱患排查及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風險評估,建立飲用水水源地汙染來源預警、水質安全應急處理和水廠應急處理三位一體的飲用水水源地應急保障體系,切實提高環境風險防範能力。加強應急水源地和備用水源地建設,信陽、駐馬店、蘭考、汝州、長垣、永城、固始等單一水源供水的省轄市和省直管縣(市)應於2018年年底前完成備用水源或應急水源建設。
(五)保障農村飲水安全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水利部門會同發展改革、衛生計生等部門,按照本級政府部署,提升農村飲水工程水質檢測設施裝備水平和檢測能力,滿足農村飲水工程的常規水質檢測需求。強化水質淨化處理設施建設以及消毒設施設備安裝、使用和運行管理。跨鄉鎮或規模較大的集中式供水工程應按標準要求安裝和使用水質淨化和消毒設施設備,配備檢測設備和人員,按有關規定進行常規水質檢測。未安裝或使用水質淨化和消毒設施設備的小型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工程,也要採取水質淨化和消毒措施,加強人員培訓和消毒劑投放管理到位。要在2019年6月之前對日供水1000噸或服務人口1萬人規模以上的供水工程建立水質化驗室,配備相關檢驗人員及儀器設備,做好日常水質檢測工作。
(六)強化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評估
按照國家《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狀況評估技術規範》(HJ/T774—2015),各級環保部門根據分級管理要求定期評估水源地環境狀況,對評估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分析原因,報告當地政府採取措施加以解決,切實消除環境安全隱患。各省轄市及省直管縣(市)環保局將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水源地環境狀況評估報告及相應的數據採集系統報送省環保廳,並抄報同級政府;各省轄市將縣級飲用水水源評估報告及相應的數據採集系統報省環保廳備案。
(七)確保地下水環境質量穩定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按照《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動計劃(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以及加油站地下油罐雙層罐改造或防滲池設置指導意見的相關要求,制定關於加油站地下油罐雙層罐改造或防滲池設置的具體實施意見,督促有關企業於2017年年底前全部更新為雙層罐或完成防滲池設置;按照公共供水管網覆蓋範圍內的自備水井封井方案,省水利廳負責開展自備水井封井工作,確保2017年年底前完成。省國土資源廳負責開展地下水點位質量監測監督工作,密切監控地下水質量變化。省環保廳要加大地下水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加強監管,保持地下水環境質量穩定。對因地質原因造成的相關因子超標的地下水飲用水源,供水水廠要採取相應措施確保供水水質的飲水安全。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責任落實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實施分級監督和屬地管理。省環保廳重點對省轄市73個(含國家考核的45個)、省直管縣(市)15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水源開展評估及監督考核;省轄市政府負責對轄區內縣(市)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水源開展評估及監督考核;縣(市)政府負責對轄區內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水源開展評估及監督考核。各地政府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和細則,嚴格按照職責分工,切實履行各自職責,形成上下密切合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主動公開信息
加大城市飲水安全狀況信息公開力度,定期公布方案中任務、措施的實施進展情況,接受公眾和社會監督,引導公眾參與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攻堅戰。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報紙等新聞媒體,採取多種形式宣傳飲用水水源保護的重大意義,提高全社會對保障飲用水安全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增強全民環境意識和法制觀念,營造人人愛護珍惜水資源、關心重視飲水安全的社會氛圍。
(三)加強調度通報
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應依據本方案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定期進行調度通報,及時掌握工作進度,查找問題,明確整改要求,加強督辦考核,確保完成任務。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和相關單位要將有關任務進展情況定期報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定期在主要媒體對各項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通報。
(四)加大資金投入
各地政府要加大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的投入,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資金納入財政預算。主要用於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勘界、界標、警示標誌、一級保護區隔離設施建設,應急或備用水源地建設;用於保護區環境汙染綜合整治;編制飲用水水源汙染事故應急預案並配備相應的應急救援物資、建立水源地風險源名錄、制定危險化學品運輸管理制度和飲用水水源風險防範措施等;用於飲用水水源地的環境質量監測和評估。
(五)加強獎懲問責
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河南省水汙染防治攻堅戰考核獎懲制度(試行)》,對各地政府實施督導、通報、約談、考核、問責;各地政府要建立相應的獎懲問責機制,工程、任務要逐項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制定詳細時間表,實行獎懲問責。
附件: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清單
河南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
(2017—2019年)
按照《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動計劃》要求,結合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美麗河南的實施意見》和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印發河南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精神,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及中央、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改善農村地區水環境質量為核心,以垃圾清理、河道整治為重點,強化問題導向,加強源頭控制,突出重點,標本兼治,分階段科學推進農村歷史遺留環境問題集中整治,全面改善農村地區水生態環境,到2019年年底,完成4800個村莊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確保全省水環境質量目標如期完成。
二、基本原則
科學規劃,系統治理。結合當地實際,科學編制實施方案,確定整治內容、整治重點、工作目標和工作要求,做到方案科學、措施全面、目標可達;整治工作要與美麗河南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相結合,系統開展,確保實效。突出重點,兼顧全局。以垃圾清理、河道整治為重點,兼顧農業面源汙染、畜禽養殖汙染、農村生活汙染等其他環境問題,結合本地自然條件和經濟水平,因地制宜確定整治措施,優先整治村莊周邊的垃圾坑、垃圾堆和垃圾河,先急後緩,有序推進。
標本兼治,注重長效。以縣(市、區)為單元,圍繞改善水環境質量,有針對性地開展垃圾清理、清淤疏浚、活水循環、生態修復等工作;健全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維護機制,完善權責明晰的組織領導體系和考核機制;加強源頭管控,完善配套政策,確保整治效果不反彈。
協作聯動,社會參與。以政府為主導,省直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維,完善投融資機制;加強信息公開,引導公眾參與,形成共同推進農村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
三、工作任務
(一)明確整治目標。以縣(市、區)為單位,以垃圾清理、河道整治為重點,結合當地農村環境質量現狀,圍繞水環境質量改善工作,選擇突出的、通過攻堅能夠取得成效的環境問題,組織排查、摸清底數,制定專項整治方案,明確整治目標、重點任務、整治措施和實施周期。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要在2017年6月底前完成整治方案編制工作,制定分年度整治計劃,待本級政府批准實施後,報省汙染防治攻堅戰辦公室備案。
(二)科學實施整治。各地要結合實際情況,綜合施策,科學整治。排查區域垃圾堆、垃圾坑、垃圾河數量位置,實施歷史遺留垃圾清理工程;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行動,妥善處理生活垃圾,避免二次汙染。加強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實施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動新、改、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建設糞汙治理設施,實現雨汙分流、糞便汙水資源化利用。完善農村生活汙水處理模式,鼓勵規模較大、人口集中的村莊因地制宜建設集中汙水處理設施,居住分散的村莊建設小型人工溼地、無(微)動力處理設施、氧化塘等分散式汙水處理設施。
(三)加強統籌協調。各地要加強頂層設計,依託當地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機構,按照「打造一個平臺、項目集中安排、資金集中使用、效果集中體現」的思路,建立工作平臺,加強統籌協作。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要對照整治任務,加強人員配備、安排工作經費,並按照鎮(鄉)、村落實相關責任,同時,結合部門職責,明確工作分工;各部門要對照整治目標,細化工作任務,明確工程措施。
(四)創新建管模式。各地要按照整體性、系統性的原則,以縣(市、區)為單位整體推進、全面鋪開,鼓勵引入有技術、有資金、有信譽、有實力的社會資本採用區域整體打包或者其他適宜本地工作實際的方式運作,發揮整體效益。同時,落實政府長效管護責任,探索建立長效管護機制,有序引導社會力量和第三方參與農村環境基礎設施運行維護,增強社會組織平等參與上述工作的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重點圍繞水汙染防治工作,加強對當地農村地區水環境質量現狀,農村人居環境質量的重視程度,結合當地實際,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政府各有關部門要認真按照職責分工,落實「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業務必須管環保、管生產經營必須管環保」和「管城市必須管農村」的工作要求,積極推動各項工作。
(二)加強部門聯動。省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協調配合。要抓好《河南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的落實,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指導開展歷史遺留垃圾清理工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行動和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作;省水利廳負責指導河道整治和清淤疏浚工作;省農業廳負責開展農業面源汙染防治;省畜牧局負責指導畜禽養殖汙染防治工作;省環保廳負責組織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
(三)明確各級責任。各級政府對當地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負總責,負責組織開展農村環境保護相關工作,建設完善農村環境基礎設施,確保已建農村環境基礎設施正常運行,並將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運行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實行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經費保障機制。鄉鎮具體負責農村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實施和日常維護,建立實施環衛管理制度。村組和理事會制定實施環衛保潔的村規民約,管理環衛設施,做好對村民的宣傳引導工作。
(四)深化宣傳教育。各地和有關部門要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多種形式,集中宣傳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意義和常識,及時宣傳農村環境治理改善的成功案例和經驗教訓。通過組織村鎮幹部和村民開展觀摩培訓,引導農民群眾增強環境意識和責任意識,進一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形成「政府主導、農民參與、社會支持」的良好氛圍。
附件: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農村環境目標任務(2017—2019年)
河南省突發水汙染事件應急應對工作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動計劃(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根據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河南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及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要求,認真開展全省突發水汙染事件應急應對工作,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按照「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為主、協調聯動,快速反應、科學處置」的原則,加強組織領導,突出部門協同,細化應對措施,狠抓責任落實,強化監測預警和應急應對,有效消除或降低突發水汙染事件帶來的損害。
二、工作目標
強化各級政府水環境安全主體責任、相關部門水環境安全監管責任、涉水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突發水汙染事件防範治理主體責任,構建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有效防控的水環境安全責任體系及長效機制,及時有效地防範、控制、排除水汙染隱患,確保不發生因企業違法排汙引發的突發水汙染事件,不發生因其他突發事件處置不當次生的跨省界水汙染和重特大突發水汙染事件,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環境安全和財產安全。
三、工作任務
(一)事前預防工作
1.開展隱患排查治理。持續開展突發水汙染事件隱患排查治理活動,環保部門應當督促指導涉水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及中長期隱患治理計劃,消除或減少水環境安全隱患。(省環保廳牽頭,省安全監管局、水利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等部門參與,各級政府負責落實。以下各項工作任務均需各級政府負責落實,不再列出)
2.加強預案管理及演練。依據省政府新修訂的《河南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及時修訂本級政府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修訂飲用水源地、出境河流、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及配套工程等專項應急預案,並於2017年6月底前完成各類應急預案的評估、發布、報備等工作。同時,各地政府每年至少組織開展一次突發水汙染事件專項或綜合應急演練,並督促指導涉水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開展突發水汙染事件應急演練,提高應急應對能力。(省環保廳、南水北調辦牽頭,省安全監管局、水利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建設管理局河南分局及渠首分局等部門參與)
3.開展環境風險評估。各級環保部門應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技術導則、工作指南等,督促指導涉水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開展突發水汙染事件風險評估、劃定風險等級、編制評估報告,在全面分析環境風險隱患的基礎上,重點解析影響主要河流、飲用水源地等水環境安全風險、隱患,制定環境安全隱患整改計劃及管控措施。並據此編制、修訂、報備環境應急預案。各地應於2017年9月底前完成有關工作,並報省環保廳。(省環保廳牽頭,省安全監管局、水利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等部門參與)
4.加強水質監測預警。加強對重點汙染源、出境河流斷面、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水質監測預報,根據《河南省環境監測預警響應規定》要求,當達到預警響應條件時,各地必須啟動預警,採取及時有效的措施控制水汙染。(省環保廳牽頭,省水利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等部門參與)
(二)事中應對工作
突發水汙染事件發生後,各有關地方政府及部門應當根據應急應對工作需要或在預警行動的基礎上,及時啟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預案啟動條件及事件分級標準見附件),積極採取以下措施(當發生重特大突發水汙染事件時,省政府啟動《河南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各相關部門按照有關要求開展工作):
1.先期處置。涉事企業事業單位或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立即進行先行處置,採取關閉、停產、封堵、圍擋、轉移等措施,切斷和控制汙染源,防止汙染蔓延擴散。當涉事企業事業單位或其他生產經營者不明時,由事發地政府負責先期處置工作。事發地政府應當在進行先期處置的同時,組織環保、水利、安全監管、住房城鄉建設等有關部門對汙染來源開展調查,查明肇事者,確定汙染物種類和汙染範圍,切斷汙染源。參與先期處置的有關部門單位,應當依法及時收集、保全涉及水汙染事件的相關證據。(事發地政府牽頭。以下各項工作任務均由事發地政府牽頭,不再列出)
2.現場汙染處置。事發地政府應當組織環保、水利等有關部門及環境應急專家人員,制定綜合水汙染治理方案。採取監測、排查等措施確定水體汙染程度和範圍,採取攔截、導流、疏浚等措施防止水體汙染擴大,採取吸附、打撈、氧化還原、中和、消毒、臨時收貯、微生物消解、調水稀釋、轉移異地處置、臨時建設汙水處置工程等措施處置汙染物。根據公共利益和應急處置需要,必要時還可責令其他有關涉水企業事業單位採取停產、限產、限排等措施。
3.信息報送和發布。突發水汙染事件發生後,事發地政府應當依據《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環保部令第17號),及時報告事件信息,報告分為初報、續報和處理結果報告。信息發布工作應當在事件發生後第一時間開展,並在事件處理過程中持續進行。重特大事件信息發布工作依據《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印發〈關於規範我省重特大事故信息發布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要求落實,主動、及時、準確、客觀地回應社會關切,澄清不實信息,正確引導輿論。
4.轉移安置人員。根據突發水汙染事件影響程度及事發地的水文、氣象、地理環境、人口密度等因素,可建立現場警戒區、重點防護區,及時、有組織、有序地疏散轉移已受到影響和可能受到威脅的人員。同時,妥善做好轉移人員的醫學救援、生活安置保障等工作。
5.醫學救援。迅速組織當地醫療救護力量,對傷病員診斷治療,根據需要,及時、安全地將重症傷病員轉運到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加強救治。同時,提出保護公眾健康的措施建議,做好受影響人員的心理援助。
6.應急監測。根據突發水汙染事件的汙染物主要因子、性質及當地自然、社會、環境狀況等,制定應急監測方案,明確監測方法,確定監測布點和頻次,調配應急監測設備、車輛,及時開展監測。同時,加強對事發地相關地表水、地下水及飲用水源的水質監測,為突發水汙染事件應急決策提供依據。
7.市場監管和調控。密切關注受影響地區市場供應情況及公眾反應,加強對重要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市場監管和調控,禁止或限制受汙染飲用水的生產、加工、流通和食用,防範因突發水汙染事件造成集體中毒等危害。
8.維護社會穩定。加強受影響地區社會治安管理,嚴厲打擊藉機傳播謠言製造社會恐慌、哄搶救災物資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轉移人員安置、救災物資存放等地點治安管控,做好受影響人員與涉事單位、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矛盾糾紛化解和法律服務工作,防止出現群體性事件,維護社會穩定。
(三)事後管理工作
1.開展損害評估。突發水汙染事件應急處置期間,縣級以上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及專家依法依規開展汙染損害評估。評估結論作為事件調查處理、損害賠償、環境修復和生態恢復重建的依據。
2.組織事件調查。突發水汙染事件發生後,依據《突發環境事件調查處理辦法》(環保部令第32號)等有關規定,組織開展事件調查,查明事件原因,確認事件性質,認定事件責任,提出整改措施和處理意見。
3.開展環境恢復。依據事件損害評估結果,組織環保、水利、國土資源、農業等有關部門及專家技術人員,及時研究制定環境恢復工作方案並組織實施。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突發水汙染事件應急應對工作,按照分級管理、屬地為主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業務必須管環保、管生產經營必須管環保的原則,建立健全相關工作責任制度機制,將工作任務細化、明確到各級各有關部門,切實形成各級黨委、政府主導,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突發水汙染事件應急應對工作格局。
(二)編制具體方案。各地要參照本方案,結合實際,制定本地突發水汙染事件應急應對方案,要明確各級、各部門工作任務、職責,將各項措施細化為「誰來做」「何時做」「如何做」,做到可量化、可考核、可追責。同時,加大排查力度,摸清轄區內涉水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業生產狀況、廢水主要汙染因子、風險防範設施建設運行、受納廢水流域等情況,編制轄區內涉水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清單,並於2017年7月底前報省環保廳備案。
(三)及時妥善處置。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要始終將應對突發水汙染事件擺在突出位置,一旦發生突發水汙染事件,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及應急預案等要求,立即採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發展,盡最大可能消除或降低突發水汙染事件帶來的損害。
(四)實施考核獎懲。省政府將根據各地總結評估報告,結合信息調度、現場督導、綜合督查等情況,對各地突發水汙染事件應急應對工作進行考核。重點考核各地預案編製備案、風險評估、清單編制、監測預警、預警發布、應急響應、信息報告、損害評估、總結評估等情況,並將考核情況納入省政府對各地政府年度環保工作考核內容。各地也應將有關情況納入對轄區內各級政府、本級各有關部門的考核內容,並備案備查。對在該項工作中表現突出的政府及部門,省政府將在環保資金、裝備配備上給予傾斜,對工作滯後、突發水汙染事件處置不當、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或嚴重後果的政府及部門,將依法、依規、依紀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追責。
附件
突發水汙染事件應急響應啟動條件及分級標準
一、啟動條件
根據突發水汙染事件的嚴重程度和緊急程度,突發水汙染事件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應急響應級別分為Ⅰ級、Ⅱ級、Ⅲ級和Ⅳ級四個等級。
初判發生特別重大、重大突發水汙染事件的,分別啟動Ⅰ級、Ⅱ級應急響應,由省政府組織實施;初判發生較大突發水汙染事件的,啟動Ⅲ級應急響應,由省轄市級政府組織實施;初判發生一般突發水汙染事件的,啟動Ⅳ級應急響應,由縣級政府組織實施。
二、分級標準
1.特別重大突發水汙染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突發水汙染事件:
(1)因水汙染直接導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傷的;
(2)因水汙染疏散、轉移人員5萬人以上的;
(3)因水汙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
(4)因水汙染造成區域生態功能喪失或該區域國家重點保護物種滅絕的;
(5)因環境汙染造成設區的市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
2.重大突發水汙染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突發水汙染事件:
(1)因水汙染直接導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
(2)因水汙染疏散、轉移人員1萬人以上5萬人以下的;
(3)因水汙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的;
(4)因水汙染造成區域生態功能部分喪失或該區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大批死亡的;
(5)因水汙染造成縣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
(6)造成跨省級行政區域影響的突發水汙染事件。
3.較大突發水汙染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突發水汙染事件:
(1)因水汙染直接導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
(2)因水汙染疏散、轉移人員5000人以上1萬人以下的;
(3)因水汙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2000萬元以下的;
(4)因水汙染造成國家重點保護的動植物物種受到破壞的;
(5)因水汙染造成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
(6)造成跨設區的市級行政區域影響的突發水汙染事件。
4.一般突發水汙染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突發水汙染事件:
(1)因水汙染直接導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
(2)因水汙染疏散、轉移人員5000人以下的;
(3)因環境汙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下的;
(4)因水汙染造成跨縣級行政區域糾紛,引起一般性群體影響的;
(5)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尚未達到較大突發水汙染事件級別的。
上述分級標準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