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堯舜禹禪讓制度,對比蒙元和滿清早期歷史,真相卻很打臉

2020-12-07 天地史話V

《尚書.堯典》中記載「堯舜禪讓」,《大禹謨》中記載「舜禹禪讓」。《論語》和《孟子》也有記載。

禪讓,禪」意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薦」,「讓」指「讓出帝位」。伊祁姓的堯讓位給姚姓的舜,舜讓位給姒姓的禹。這種不傳位給自己兒子,而選擇賢能之人為自己的接班人制度,自古為人傳頌。

戰國時期就有人提出了懷疑,《荀子·正論》:「夫曰堯舜禪讓,是虛言也,是淺者之傳,陋者之說也」。《韓非子·說疑》:「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

出土於西晉時期的《竹書紀年》一書是戰國時魏國的史書,書中記載:「堯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見也。」唐代的劉知幾在他所著的《史通》中說:「舜放堯於平陽」,又說舜是給禹趕到蒼梧而死的。

看來古人已經懷疑堯舜禹禪讓制度。

宋紹興31年(1161年),蒙古乞顏部首領也速該打敗了蔑兒乞人,搶來了訶額侖夫人作為自己的妻子。第2年,也速該生擒塔塔爾部首領鐵木真兀格,他給自己剛出生的長子取名「鐵木真」。鐵木真9歲時,父親被鐵木真兀格之子札鄰不合毒死。鐵木真18歲時,昔日仇敵蔑兒乞部的脫脫部長又搶走了他的妻子。鐵木真向蔑兒乞部開戰,打敗了蔑兒乞人。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後,鐵木真被推舉為蒙古乞顏部可汗。

這一段可以看出遊牧民族早期就是相互殘殺,甚至以搶別人老婆為榮。鐵木真父親這麼做了,他也這麼做了,他們的仇敵也是這麼做了。

從鐵木真到忽必烈是蒙元的早期,類似於堯舜禹時期。鐵木真死去,兒子託雷監國,託雷又禪讓給哥哥窩闊臺,窩闊臺傳位給兒子貴由,貴由傳位給堂弟蒙哥,蒙哥傳位給弟弟忽必烈。窩闊臺和貴由死後都出現了短暫的皇后監國,然後草原大會推舉新的大汗,看起來這一段時間內唯賢能是舉,不過伴隨著血雨腥風。最後忽必烈破壞禪讓,建立元朝,元朝期間皇位又進行了多輪爭奪,39年換了9個皇帝。

滿清興起後,努爾哈赤模仿蒙古人「布裡爾泰會議」,開創了「八王議政」,實質上都是由極少數的幾個皇親貴胄共同協議一些軍國大事包括推舉皇位(汗位)的繼承人。按照這一制度,皇帝(大汗)是沒有獨斷專行的傳位權利的,即使指定了繼承人也要經過議會的選舉才能成為合法的統治者。

努爾哈赤後的汗位爭奪,長子褚英被殺,次子代善擁立8子皇太極繼位。大妃阿巴亥被逼殉葬,換來她的三個幼年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旗主地位。清太宗皇太極死後,掌正白旗的弟弟多爾袞與皇太極長子豪格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皇位之爭,最終雙方妥協擁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為帝。滿清的禪讓制裡,也充滿了血腥。入關後,就改成了皇帝世襲制。

黃帝是華夏遠古祖先,他創建的部落聯盟主宰者黃河中下遊地區。部落聯盟領袖在黃帝家族世傳,黃帝傳位給孫子喘頊,喘頊傳位給侄子帝嚳,帝嚳傳位給兒子摯,摯傳位給弟弟堯。

堯時期,黃帝家族的另一分支後代舜發動政變,囚禁堯父子。舜先是攝政,後以禪讓之法奪得權力,他把忠於堯的四位大臣共工、歡兜、三苗、鯀流放,又找藉口殺了鯀。《竹書紀年》記載,堯被舜放逐到堯城囚禁,把堯的兒子流放到了丹水。《韓非子·說疑》感嘆:「古之所謂聖君明王,都不過是構黨羽,聚巷族,逼上弒君,以求其利也。」

舜時期,天下洪水泛濫,只好啟用了水利世家的禹。禹的父親鯀死在舜手中,禹利用治水,掌控了舜朝的大權,誅殺防風氏以立威,控制了各部族。後來禹軟禁了舜帝,授意各部族向他請命,禪得天子位。禹把舜帝流放到蒼梧之野,舜死在了蠻荒瘴厲之地,只有娥皇、女英泣涕於他的靈前。

大禹的兒子啟像忽必烈一樣,把禪讓制改成了皇帝制,夏朝建立,中國歷史進入世襲時代。

韓非子把「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列為人臣弒君的典型例子。《尚書·皋陶謨》記載,舜滅絕堯的兒子丹朱全家。唐朝劉知幾對照王莽建立新朝,曹丕建魏,司馬炎建晉,以及南北朝時期以「禪讓」為名的改朝換代,將舜列為千古奸雄之首。

山西省襄汾縣陶寺遺址被認為是堯時代遺址,考古發現4000年前,曾發生過激烈的暴力破壞和毀滅行為:

一、平城牆——陶寺中期的城牆被晚期遺存所疊壓或打破;二、廢宮殿——陶寺中期的被毀建築上堆積著陶寺晚期的垃圾;三、殺壯丁——陶寺中期的灰坑中充填著身首異處的幾十具屍骨,其中多數為青壯年;四、淫婦女——一具35歲左右的女性骨架,被折斷頸部而死;五、毀宗廟,陶寺晚期文化層壓在中期的小城祭祀區之上;六、擾祖陵——M8棺內墓主人骨被損毀和移位,M22棺下擾坑有隨意拋棄的人頭骨5個。

可以推測舜擔任領袖後,搗毀了堯家族的城池。

陶寺遺址被殺婦女

堯舜禪讓帝位只是傳言,那麼這個傳言是如何而來的呢?原來,孔子閱遍天下之書,發現上古只有堯舜禹三人不是世襲帝位,於是便稱『天下德者居之」,以堯舜禹為天下君主的榜樣。經儒家世代宣揚,便有了堯舜禹禪讓的故事。

相關焦點

  • 三晉史話:歷史的「絕唱」——堯舜禹禪讓
    女媧造人、精衛填海、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神農嘗百草......這些發生在山西上古時期的神話故事和歷史傳說,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精神文化遺產。其中,「堯舜禹禪讓」的故事,更是被後人傳誦了數千年。只可惜這種「禪讓」的美德,在堯舜禹之後便成了絕唱,名存而實亡。
  • 上古禪讓其實是一場笑話,堯舜禹禪讓是真是假?曹丕說出了真相
    有了自己的親身體驗,曹丕就聯想到了上古時期的堯舜禹禪讓的事情,說下了這樣一句話,讓我們對堯舜禹禪讓的真相產生了懷疑。那麼,事實真相是什麼呢?一、上古美談:堯讓舜、舜讓禹堯曰:「嗟!四嶽!堯舜禹禪讓是我們從小聽到大的故事,並且這三個人也是幾千年來人人稱頌的典範。但是,堯舜禹禪讓的事情,也一直以來遭受質疑。二、禪讓是不存在的,實際上只是逼宮而已1、堯讓舜,還把兩個女兒嫁給他,真的麼?
  • 不同的堯舜禹禪讓制度
    禪讓,是一種與血統和身份無關,是一種和平的裝讓權力的方法,但是細數歷史,有幾次禪讓?我學識淺薄,簡單說一下堯舜禹禪讓的和平背後。 《尚書》中《堯典》,《舜典》,《大禹謨》等記載,堯在位70年後,其子丹朱不成器,不受百姓愛戴,而駙馬舜已經開始攝政,但是推薦朱丹治理南河8年。
  • 歷史專家們認為堯舜禹禪讓是假的,其實是逼宮的結果,真的嗎
    堯舜禹禪讓的故事,一直被後世津津樂道。中國古代是祖先崇拜,作為祖先裡最好的政治樣板,堯舜禹的禪讓一直被後世拿出來說。很多大臣在勸說昏庸君王的時候,都以堯舜禹時期的政治作為榜樣。但是在今天,卻出現了另外一套理論。
  • 堯舜禹禪讓被稱為千古美談,那問題是堯舜到底有沒有單讓呢?
    堯舜禹禪讓被稱為是千古的美談 ,那問題是堯舜到底有沒有禪讓?說起我國古代歷史,總離不開三皇五帝,這個時代所謂的「垂拱而治,天下清明」,尤其是唐堯、虞舜相繼禪讓,歷來為儒家學者世所稱頌。最早是荀子提出的疑問:「夫曰堯舜禪讓,是虛言也,是潛者之傳,陋者之說也。」戰國末年荀子的徒弟韓非,不但不承認有禪讓這回事,反而說舜和禹之所以能夠繼承帝位,是「臣弒君」的結果,他說:「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君者也。」而且這並非韓非子一個人的驚人之筆,唐代的劉知幾在他所著的,《史通》中引《汲冢瑣語》說「舜放堯與平陽」,又說舜是給禹趕到蒼梧而死的。
  • 一具遺骨揭露堯舜禹禪讓內幕
    考古工作者經過近40年發掘,發現了巨型城址,內部有宮殿區、倉儲區、手工業作坊區、高等級貴族的墓葬區和祭祀區、庶民居住區等,表明距今約4300年至3900年的陶寺遺址具有完備的都城功能,已進入早期文明社會。根據陶寺遺址年代和史書上記載,考古專家普遍認為這裡是唐堯帝都。
  • 上古堯舜禹禪讓,真相究竟如何?
    第一、舉賢說據說,堯十-六歲就顯示出了治理天下的能力,到八十六歲那年,已經年邁體衰,就叫大家推薦和選舉賢能的「接班人」,大家就推舉了舜。堯為了對舜加以考察,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他。在大家的眼裡,一個眼珠裡有兩個瞳仁的舜是個奇人。
  • 堯舜禹禪讓是真的嗎
    堯舜禹禪讓是真的嗎是真的,儒家經常說,堯德傳四海,舜德被流沙。而道家也說,人人戒可為堯舜。而我國的儒家成典之前的典籍,無論是堯典還是舜典,都說堯舜的偉大,所以幾乎所有的主流典籍都在說堯舜的偉大。這兩人的德土之厚,應該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
  • 細論一戳就破的千古騙局「堯舜禹禪讓」,儒家自欺欺人的理想願景
    堯舜禹禪讓一直是儒家備受推崇的千古美談,後世無數帝王也一直以德兼三皇,功超五帝為目標。可以說堯舜禹禪讓作為一個儒家樹立的道德標杆,屹立千年。其中《堯典》說的是「堯舜禪讓」,《大禹謨》則有「舜禹禪讓」的記載。除《尚書》之外,提到「堯舜禪讓」的還有《論語》和《孟子》等。但對《論語》中關於堯讓帝位於舜的一段文字,多數學者認為並非孔子所說,而是後人把散簡附在書後所致。但是,事實上,即使是《論語》,也沒有明確講三者是禪讓關係,僅《堯曰》說:「堯曰:'諮!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 堯、舜、禹禪讓為什麼說是一塊遮羞布?背後又有什麼政治陰謀?
    堯、舜、禹禪讓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公天下」時期,也被後世的史書記載,歷代的文人雅士也都紛紛嚮往「公天下」的制度,一直到大禹的兒子「啟」開創了「家天下」。古中國也開始進入了封建時代。不過很可惜的是,所謂的禪讓只不過是一個美好的謊言,是一個儒家學派及其孔子和門徒們的一個美好的願望而已。孔子和他的門徒們窮盡一生都在致力恢復上古時期的聖賢政治,倡導當世的君王都效仿堯舜禹禪讓,期待統治者們可以做到道德上的完人。
  • 歷史被篡改?上古時期堯舜禹「禪讓」的故事不是真的?
    史書記載,堯舜禹時期的禪讓是選取有賢德的來當共主,堯在年老的時候主動把位置傳給了舜,舜之後又把位置傳了治水有功的禹,這種美好的品德一直被儒家所推崇。我們也一直都是這樣認為的,因為史書上就是這麼記載的。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 炎黃子孫勿忘的遠古史,從炎黃大戰蚩尤到堯舜禹禪讓
    炎黃子孫勿忘的遠古史:從炎黃大戰蚩尤到堯舜禹禪讓。 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一個民族在前進發展的同時,絕不能忘記的是回頭看看自己祖先走過的路。
  • 堯舜禹禪讓與有夏服天命及君權神授追根溯源
    堯禹禪讓與有夏服天命及君權神追溯源倪寄如 (退休工人)在文史學術界對「堯舜禹『禪讓』」爭論不休數千年,有說其有、有說其無、有說是「君權神授」的家族統治、各有申辯,而「中華民族是守正創新的民族、中華文明綿延傳承至今從未中斷
  • 堯舜禹禪讓是中國世界史真實的民族道德典範
    堯舜禹禪讓是中國世界史真實的民族道德典範倪寄如 (退休工人)筆者近年來幾次發文對堯舜禹禪讓深表質疑,並感性查知帝堯與帝舜之間相隔170年,但從埃及近年對吉薩高地堯舜族群家族大墓的發掘中得到啟示,隨即從華漢
  • 堯舜禹禪讓的歷史真相,是真心讓位還是迫不得已呢?
    歷史上所推崇的禪讓制是否真有其事呢?禪讓制的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歷史真相的?今天我們就一塊來了解一下遠古社會的所謂的禪讓制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們都知道禪讓制度呢,是一種非常讓人崇敬的一種選舉領導人的制度。因為她特別的公平,而且是公開。像這樣一種選舉領導人的制度可以說是深得民心的。像我國遠古社會的堯舜禹,他們之間都是通過禪讓這種制度來選擇自己的接班人的。
  • 上古三代堯舜禹禪讓制的真相是怎樣的呢?曹丕一語道破
    上古三代堯舜禹禪讓制的真相是怎樣的呢?曹丕一語道破上古三代我們都知道,就是堯舜禹那時候,那時候還是原始部落,而所謂的堯舜禹不過是當時各部落的領袖,堯帝 統一 部落,舜帝因孝而聞名,堯帝禪位給舜帝,後來大禹治水有功,舜帝又禪位給了大禹,就是後來的夏禹。這是正常的歷史,那歷史的真相是怎樣的呢?真的禪讓嗎?
  • 堯舜禹禪讓是聖人之治?韓非子點評揭露真相,孔子也很無奈!
    禪讓制度在儒家的盛典中是上古聖賢賢明的象徵,天下唯有德者居之,乃是孔子追求一生的治國策略,也是最高的道德理想標準。然而剝開「禪讓」的外衣我們才發現,所謂的「禪讓」在歷史上只是一個美麗的神話,是為了宣傳需要,所杜撰出的謊言而已。
  • 蒙元和滿清為什麼沒有漢化
    比如春去戰國時白狄建立的中山國,中山國行周禮,沿用西周禮樂制度,中山國君主自稱為姬姓周文王后人。五胡十六國時的拓跋鮮卑建立北魏後,為徹底實現漢化,禁絕鮮卑語、鮮卑姓氏,自國君以至貴族改為漢姓,並與漢人中的世家大族通婚。五代十國時,沙陀部落建立的後唐政權的統治者則以李唐宗室自居,契丹建立遼國後,契丹國主因欽佩漢高祖,國主兼稱耶律並取漢姓劉氏,以乙室、拔裡比蕭相國,遂為蕭氏。
  • 歷史揭秘——堯舜禹禪讓的真相
    禪讓是上古時期,部落選擇首領的方式。而這麼一種平和的權力交接形式,有些讓人難以置信。但是翻開《史記》,我們不難發現。另外,在一些書本中的記載,有著和正史截然不同的描述再者說,歷史上每一次的政權嬗變,都伴隨著腥風血雨。放眼整個世界,也沒見過像「禪讓」這樣和平美好的政權交替。
  • 既然得民心者得天下,為什麼會有蒙元和滿清成功入主中原?
    中國歷史上有一句話叫做「得民心者得天下」。然而,隨著歷史的發展,蒙元與滿清兩個異族政權的成功,讓很多人以為,這句話是一個偽命題。然而,他呢忽略了一個事實:蒙元帝國憑藉其強大的實力攻打弱小的南宋,經過了45年,才入主中原;而滿清帝國憑藉弱小的實力,卻能夠在短短的18年就建立中華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