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裡有塊「東坡肉」,專家非說是「石頭」,今天想看還要靠運氣

2020-12-04 微醉說歷史

隨著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朋友願意到博物館看一看古人的智慧結晶,若論哪裡的藏品最多,想來非「故宮」莫屬;按理說故宮博物院的文物應該是古之帝王的御用之物,可臺灣省故宮卻別出心裁,拿一塊「五花肉」當了文物,而且是「三大鎮館寶物」之一。遠觀這件珍貴文物,怎麼看都是一塊色澤誘人的「五花肉」,若非隔著玻璃罩,怕是早被人咬過了;可專家非說這是塊「石頭」,還是塊有歷史的「石頭」。

了解歷史的朋友或許猜出來了,這塊石頭「五花肉」,專家稱之為「東坡肉」,乃是康熙年間的一件貢品;當然,普通的石頭,長得再像「肉」也難入貢品之列,正因如此,這件文物的材質是一整塊天然玉石,又經能工巧匠稍加琢磨而成。這塊「東坡肉」高5.73釐米,寬6.6釐米,「肉質」肥瘦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如果不說它是石頭,怎麼看都是一塊上好的「五花肉」;不過專家卻說:仔細看還是和「真肉」有些區別的,其肉皮上曾經以「琥珀燙」的方式輕微染色,但就其石質、雕工和外形來說,仍不失為一件國寶珍品。

追溯歷史,這塊「東坡肉」是康熙年間,內蒙阿拉善左旗進貢的一件寶物,其原型是塊天然玉石,但因色澤紋路與「真肉」十分相似,因此在能工巧匠的雕刻加工之下,就成了今天這塊能以假亂真的「肉石」;當然,數百年前這是一件專供皇帝把玩的「奢物」,但在今天看來,其歷史意義也反映出了我國人民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手工技藝,因此「東坡肉」與翠玉白菜和毛公鼎並列,成了故宮的「三大鎮館之寶」。也正是這塊「東坡肉」掀起了一股長達數百年的收藏熱,圈裡有句話「玩石不知東坡肉,好比木匠不知魯班是何人」;當然,「東坡肉」還有個學名,圈裡稱「肉石」,或者乾脆叫肉形石,但千萬別覺得這塊「東坡肉」就是唯一的珍品了。

懂行的朋友或許知道,如今和「東坡肉」齊名的還有兩塊石頭,一個叫「蜜醬雞腿」,另一件叫「紅燒肘子」,說起來都是「肉菜」,但卻只能看不能吃;先說「蜜醬雞腿」,據說屬於一位民間藏友,最初只發了一張照片,可多數人都覺得這不是石頭,肯定是飯桌上隨手拍的一根「雞腿」。有朋友這麼想倒也合情合理,懂行的朋友或許知道一句話「三分真,七分像」這就算是肉石裡面難得的「奇石」了;可這根「蜜醬雞腿」肉、骨、皮、毛孔,甚至是皮下纖維都清晰可見,若非在上海曾露真身,怕是誰都以為這就是一根能吃的「雞腿」。這裡強調一下,據說「蜜醬雞腿」的原產地也是內蒙阿拉善,但是否經人工雕琢,或是雕琢程度等信息至今仍不清楚;這也可以理解,能與故宮文物相媲美,可想其貴重程度,因此顯得這位藏友十分神秘。

再說另一件「紅燒肘子」,原產浙江金華,還是塊天然瑪瑙原石,且不說外形,僅其石質已經可與故宮文物相提並論;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其酷似「肘子」的外形,用專家的話說:造型逼真,石質細膩,皮、膘、肉、骨、毛等品相俱佳。正因如此,這塊「紅燒肘子」屢次參加大型活動,諸如2011年國際奇石節、2013年北京的精品邀請展、2014海峽兩岸賞石文化交流展等;公正的說,這些大型展出中的「奇珍異寶」眾多,肉石精品自然也不少,可等「紅燒肘子」一出現,其它展品馬上顯得黯淡無光。由於「紅燒肘子」較為高調,因此最終拔得頭籌,被稱之為「中華第一肉石」;目前輾轉落戶於河北張家口肉石展館,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專家建議:吃飽了再去,不然看著會「餓」。

說到這或許有朋友會問 「究竟什麼是肉石呢?」站在科學的角度去看,所謂「肉石」是一種天然石材,多數是沉積巖,矽質巖、變質巖等;形成與一億年前,是地質運動過程中長期與其他礦物質接觸,發生局部色化而成。當然,這麼解釋還是比較「複雜」的,畢竟這些石頭紋路「肥瘦」均勻,想要形成外皮層次,這樣的演變過程可謂神奇;簡單的聽專家解釋似乎已不重要,更多的還是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力,目前的「肉石」主要分為兩種,即天然肉石和工藝肉石。「天然肉石」的代表便是故宮的「東坡肉」了,以天然原石為基礎,人工雕琢為輔,這樣的奇石也是目前價值最高,且較為稀有的品種;至於「工藝肉石」,這要得益於如今的發達科技,想來也不用多加解釋了。

說到這或許有朋友會問「除了東坡肉、蜜醬雞腿和紅燒肘子,是不是就沒有其他的天然肉石了?」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中華地大物博,歷代能工巧匠何止千萬,目前已知的還有「同安封肉」、「五香牛肉」和一種「象形肉石」;乍一看似乎挺多,但對於多數朋友來說還是比較「稀罕」的,想看真品還需要一定的「運氣」。

相關焦點

  • 奇石:臺北故宮「東坡肉」的「姊妹石」
    他收藏了數千件精美逼真的食品類觀賞石,肉類、雜糧、瓜果、蔬菜等應有盡 有,可以說他又是一位頗有成就的奇石收藏家。他於2010年5月13日打電話與我約見,說他在2009年獲得的一塊紅燒肉石,堪與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肉形石媲美。並告知他已初步查明,臺北故宮博物院現藏的肉形石是內蒙古阿拉善王爺進貢清廷的。
  • 奇石:臺北故宮「東坡肉」的「姊妹石」|瑪瑙石|臺北故宮博物院|肉...
    他收藏了數千件精美逼真的食品類觀賞石,肉類、雜糧、瓜果、蔬菜等應有盡 有,可以說他又是一位頗有成就的奇石收藏家。他於2010年5月13日打電話與我約見,說他在2009年獲得的一塊紅燒肉石,堪與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肉形石媲美。並告知他已初步查明,臺北故宮博物院現藏的肉形石是內蒙古阿拉善王爺進貢清廷的。
  • 越王劍並非唯一,這把「鏽劍」威力更大,今天想看卻要靠「運氣」
    熟悉考古的朋友或許知道它的出土來歷,這裡就不再累述了,但它的「超前科技」卻是要著重強調一下的;今天的「越王勾踐劍」早已聞名遐邇,其突出特點就是「千年不鏽不腐」。目前發現的青銅器多鏽跡斑斑,甚至會出現腐蝕損壞的例子,越王劍可以說是考古界的一項「奇蹟」了;正是它的「與眾不同」,讓專家對古代「科技」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 二百萬房子換塊石頭,房子現漲到八百萬,鑑寶專家:換一套別墅!
    二百萬房子換塊石頭,房子現漲到八百萬,鑑寶專家:換一套別墅!石頭房子現在漲到八百萬,石頭不知道漲價沒,所以現在女孩不喜歡石頭了,喜歡房子了,所以就想找個專家詢問一番,這東西到底是值不值錢了燈光凍如果稍微有些發黃色話,就是燈光凍,它有一個嚴格的要求,就是裡面沒有瑕疵,這件東西呢,如果我們往燈光凍靠一靠呢
  • 五百塊錢的石頭,轉手就賣了五千塊,果然玩石頭眼力很重要啊!
    要想成功的撿漏,用超低的價格,買到十分不錯的石頭,又不會被賣家所發現,那必須要求在恰當的時機裡遇到恰當的人,還要買者的眼光要大於賣者的眼光才能夠實現,這其中也許需要一定的運氣,但自己獨到的眼光是佔據著「撿漏」成功與否的絕大部分。
  • 故宮裡有塊神奇的石頭,不僅是為了裝飾,更多是起到警示的作用
    故宮裡的寶物太多了,如果一件件的說,恐怕這一輩子也講不完。而說起故宮裡的這塊石頭,它真的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水晶大家肯定不陌生,那對水晶的原石大家是否見過呢?這塊神奇的石頭就是,一塊水晶原石。
  • 一塊差點被當作真紅燒肉吃掉的石頭,為何被專家估價為1億元?
    肉形石貴在有皮,皮上有毛 孔殊為罕見。於瑞軍一發現這一塊石頭就立即被它一下子打動了!他已經收藏石頭十幾年,平常那些人工所打造出來的奇形怪狀的石頭,他是根本看不上眼的,但是這一塊石頭無論是色澤紋理,還是外形等等方面,他都看不出有一點是人工打磨而出的痕跡,因此他判斷這是一塊天然形成的老石頭。
  • 今天才知道,「東坡肉」做法原來這麼簡單,別再錯過了
    本期導讀:今天才知道,「東坡肉」做法原來這麼簡單,別再錯過了 春天到了跟大家介紹一個慢工出細活(細火慢熬)的傳統菜餚。據說發明這道菜的人,就是想吃豬肉想瘋的蘇東坡。而執行這道菜的廚師,好像是聽錯了文人那些文縐縐的話,不小心給做出來的。總之,東坡肉就是一道好吃、故事又好玩的功夫菜。
  • 老頭撿10塊石頭,被30位皇帝珍藏千年,現今成故宮博物館鎮館之寶
    相信大家都知道,也會說是珠穆朗瑪峰。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兩件是自然界給的寶藏,在這裡同時也是可以發現很多寶藏。今天,小編就和你們講一個關於「山」的故事,在這座「山」上發現了寶貝——石頭,並且還被30位皇帝珍藏數千年,現如今更是成為了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 老大爺在山上撿到一塊石頭,結果讓專家意外,大爺:真是沒想到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鑑寶人是一個老大爺,她所帶來的東西是一個石頭,據他說這個石頭也是他在山上撿到的,大爺還說道他每天除了下地幹活,就是上山採藥來賺錢,在那一天的時候大爺依舊去山上採藥,沒想到卻在半路中看到了一塊兒讓他很喜歡的石頭。
  • 經典草扎東坡肉,入口肥而不膩,一口氣能吃十塊
    說起來東坡肉,先想到的就是著名詩人蘇東坡,小時候因為要背蘇東坡的古詩內心真的很氣憤,寫那麼多古詩幹嘛,關鍵寫了還讓我們背,有很大的怨氣,不過後來看一本書,上面寫著蘇東坡不光除了對書文、詩法有很高的造詣,對美味佳餚也有一番研究,自己也會做很多美食,並且對做肉特別鍾意,他比較出名的及幾首古詩裡也有很多關於肉的題材
  • 淺談東坡肉:東坡肉的起源,東坡肉的流傳,東坡肉的烹技
    有一次家裡來客人,蘇軾親自動手烹豬肉待客。他把豬肉切塊放到水鍋裡,加調料並以微火慢慢燉著後,便與客人對坐下起棋來。不過在棋局結束時,他才猛然想起鍋中的肉。他開始還以為一鍋肉燒焦了,可是揭開鍋蓋來看時,卻見一塊塊豬肉已經變得色澤紅潤、汁濃味醇。這糯而不膩的燒豬肉自然博得了客人的高度誇讚。從此,蘇軾在烹豬肉時皆如法炮製,最後竟弄成了他們家的保留菜品之一。
  • 農民大叔河邊撿到一塊「怪石頭」左看右看都不對勁,最後高興壞了
    農村裡總是有一些罕見的東西,有些時候在農村的小路上走著走著也是能撿到一個好東西呢。不過,這樣的事情還是要靠運氣的,要是運氣好的話就能撿到一塊值錢的東西,要是運氣不好的話那是啥都沒有。前幾天,在我們村裡就有個農民大叔在河邊洗手的時候見到一塊石頭。
  • 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巔峰之作,如果今天還在,那就沒故宮什麼事了
    說到中國古代的皇宮,在今天大家能第一個想到的也是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北京故宮了,故宮作為明清兩朝幾百年的政治權力中心,在歷經各種滄桑巨變之後,仍然留存到了今天。在成為故宮博物院之後,曾經高不可攀的皇家宮殿,也讓我們尋常百姓得以進去一窺全貌。
  • 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
    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對於大陸的大多數人而言,臺北故宮博物院久聞其名,卻難見其真容。 ——白巖松 熟悉兩岸文化的人也許都有這個印象:北京故宮的建築世界第一,臺北故宮的藏品世界第一。
  • 在故宮冰窖裡吃飯是一種什麼感受?
    在300多年前的故宮冰窖裡吃飯是一種什麼體驗?不用著急,今年夏天,故宮就有這樣一個由冰窖改造的"網紅"餐廳親身體驗一下吧。由於冰窖是半地下式的建築,從外面看,很像一座巨大而低矮的老屋。故宮冰窖建於清乾隆年間,現存4座,呈南北走向,為半地下拱券式窯洞建築,牆體和拱頂與屋瓦間的夯土都很厚,密封隔熱性十分之好,清代時專為皇宮藏冰,供夏日消暑食制之用。
  • 四大名著:跟這4塊石頭有關,三國、水滸的石頭原來藏在這裡!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四大名著有趣的問題,這四大名著跟4塊石頭有關,應該很多人都知道《西遊記》《紅樓夢》的石頭在哪裡,但是三國、水滸應該很少人發現,它們到底藏在哪裡,我們一起來看。《西遊記》裡的石頭,我們很容易就發現,因為孫悟空就是石頭變的,它頑劣,不服管教,在西天取經的路上都是靠唐僧的緊箍咒來約束它的行為,所以這樣的性子並不是一般石頭的性子,書上曾寫它是女媧煉的石頭,所以《西遊記》與女媧煉的五彩石有關。
  • 中國歷史上最傳奇的5塊石頭,2塊下落不明,剩下3塊卻難得一見
    我國歷史上關於石頭的傳說和傳奇很多,今天我們來說說我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五塊石頭,這5塊石頭分別是:1,傳國玉璽和氏璧;2,李煜的奇石珍寶《靈璧石硯山》;3,慈禧的翡翠西瓜;4,慈禧的夜明珠和氏璧從製成到消失,見過它真容的人寥寥無幾,因此關於他的材質也是有多種說法。有的人認為是和田羊脂玉,因為傳說和氏璧白色種微微有血絲。也有人說是荊山玉,理由是古書上介紹和氏璧正面看是白的,側面看是淡綠色。
  • 真實的故宮夜晚,比影視劇裡刺激多了
    溥儀說他從小就聽太監講紫禁城裡靈異事件,如果能都記錄下來,必定比一部《聊齋》還要厚。照太監們說,紫禁城裡無處沒有鬼神在活動。永和宮後面的一個夾道,是鬼掐脖子的地方;景和門外的一口井,住著一群女鬼,幸虧景和門上有塊鐵板鎮住了,否則天天得出來;三海中間的金鰲玉陳橋,每三年必有一個行人被橋下的鬼拉下去……結果就導致溥儀從小怕鬼,他對宮裡夜晚的感受是這樣的——每當夕陽西下,禁城進入了暮色蒼茫之中,進宮辦事的人全都走淨了的時候
  • 尚醫|30年了,這位北京協和醫院專家為何始終不忘幾塊石頭?
    △人民政協網原創視頻——《尚醫∣30年了,這位北京協和醫院專家為何始終不忘幾塊石頭?》書接上回。(尚醫 | 放療同時做針灸?權威專家提醒:可別!)不是錦旗,不是感謝信,更不是禮品,而是幾塊石頭。在北京協和醫院放療科櫥窗裡的這些石頭存放了30年。很少有人了解它的分量,但在北京協和醫院放療科主任張福泉教授心裡,它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近日,張福泉教授做客人民政協網《尚醫》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特別策劃「健康中國話放療」節目與我們暢談腫瘤放射治療的相關話題,其中特別談到了這幾塊石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