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紀念柏林圍牆修建59周年 (4/5)
德國紀念柏林圍牆修建59周年 (4/5) "← →"翻頁
-
德國紀念柏林圍牆修建50周年
人們擺放鮮花紀念當年試圖穿越柏林圍牆而喪生的人們據英國媒體報導,8月13日,德國舉行活動紀念柏林圍牆修建50周年。活動中,人們默哀,教堂鐘聲長鳴,公交車、火車停駛1分鐘,以悼念當年因穿越柏林圍牆而喪生的136人。當天,德國總統武爾夫、總理默克爾和市長克勞斯·沃韋賴特參加了紀念活動。市長沃韋賴特在紀念活動上說,柏林圍牆應當被全世界作為自由與民主的警示。柏林圍牆長約160公裡,高3.6米。
-
德國紀念柏林圍牆修建50年
第一位喪生者:在圍牆邊跳樓 最後一位喪生者:熱氣球墜毀 8月13日,德國政要和民眾在首都柏林,紀念柏林圍牆修建50年。人們回顧那段歲月,哀悼柏林圍牆遇害者,希望汲取教訓,避免悲劇重演。 1961年8月1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動工修建柏林圍牆。這堵界牆當時被命名為「反法西斯防衛牆」。
-
「多米諾柏林圍牆」紀念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組圖)
11月7日,柏林市長克勞斯·沃韋賴特(右)在德國首都柏林為「多米諾柏林圍牆」揭幕。 這排豎立在柏林圍牆遺址附近的牆體模型共有1000塊,從布蘭登堡門到波茨坦廣場綿延1.5公裡,每塊重20公斤,高2.5米,上面繪有色彩鮮豔的圖案。11月9日,人們將推倒「多米諾柏林圍牆」,以紀念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
-
柏林圍牆倒下30周年
柏林圍牆的紀念。今年是柏林圍牆倒塌和德國統一30周年。
-
柏林圍牆倒下30周年:德國人寄給川普1塊拆下的牆磚
在德國紀念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當天,大洋彼岸的美國總統川普將收到德國人寄來的一份特殊禮物:柏林圍牆的一部分。據Quartz新聞網11月9日報導,德國非營利組織「開放社會」(Die Offene Gesselschaft)計劃在9日晚將重約2.7噸的柏林圍牆一部分交給美國政府。該組織在牆體上給川普的留言稱,「我們想把倒塌後柏林圍牆的最後殘塊之一送給你,以紀念美國對建立一個沒有牆的世界做出的貢獻」。
-
德國人後悔拆掉柏林圍牆
如今,柏林市中心的柏林圍牆只剩下了1350米。 今年是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紀念,柏林正在準備相關紀念活動。20多年前,柏林人曾因推倒柏林圍牆而大感暢快淋漓。可現在,他們卻有些後悔,因為當初毀掉柏林圍牆太過徹底,以至於如今來柏林的遊客幾乎找不到它的歷史痕跡。在慶祝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之際,許多柏林人倒希望,當初應該留下更完整的牆體結構作為歷史紀念。為此,德國也意識到了柏林圍牆實物對紀念的意義,正努力修復多處現存遺蹟。 當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時,人們將那裡的石塊連地基都挖出來全部出售。但20年之後,許多柏林人為此感到後悔不已。
-
柏林圍牆建立50周年之際 1/3柏林人稱讚成「修牆」
環球網記者梁旭報導 1961年8月13日柏林圍牆被東德政府修建起來,在其迎來50周年之際德國媒體針對「柏林圍牆」發起的民意調查顯示,1/3的柏林人認為應該修建此牆。德新社8月3日報導稱,據《柏林日報》委託福沙調查機構進行的調查發現,10%的受訪者認為修牆「絕對正確」,25%的人認為「部分正確」。
-
德國人後悔拆掉柏林圍牆 毀掉歷史是致命錯誤
如今,柏林市中心的柏林圍牆只剩下了1350米。今年是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紀念,柏林正在準備相關紀念活動。20多年前,柏林人曾因推倒柏林圍牆而大感暢快淋漓。可現在,他們卻有些後悔,因為當初毀掉柏林圍牆太過徹底,以至於如今來柏林的遊客幾乎找不到它的歷史痕跡。
-
老照片 90年代初的德國柏林 不復存在的柏林圍牆
1990年10月3日,歐洲兩個德國重新得到了統一,柏林這座歐洲的歷史名城,在經歷了40多年的分裂後,又成為了德國的首都。圖為柏林的標誌——布蘭登堡門。 柏林是1933年-1945年納粹政權的所在地,也是希特勒法新社在二次大戰期間的大本營。德國國會大廈,希特勒上臺以後在此製造了臭名昭著的國會縱火案。
-
今天,再一次推倒「柏林圍牆」!
德國今將舉行隆重紀念活動 俄法英等多國首腦出席新華社供早報特稿 德國今天迎來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紀念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法國總統薩科齊、英國首相布朗和美國國務卿希拉蕊等都將出席今天的紀念活動。屆時,一面由巨型多米諾骨牌仿製的「柏林圍牆」將被推倒,讓人們重溫歷史一幕。利用柏林圍牆殘餘部分建成的畫廊也重新對外開放。
-
柏林圍牆倒下30年這天,德國人寄給川普一塊拆下的2.7噸牆磚
記者 | 安晶在德國紀念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當天,大洋彼岸的美國總統川普將收到德國人寄來的一份特殊禮物:柏林圍牆的一部分。據Quartz新聞網11月9日報導,德國非營利組織「開放社會」(Die Offene Gesselschaft)計劃在9日晚將重約2.7噸的柏林圍牆一部分交給美國政府。該組織在牆體上給川普的留言稱,「我們想把倒塌後柏林圍牆的最後殘塊之一送給你,以紀念美國對建立一個沒有牆的世界做出的貢獻」。
-
一夜之間建起了阻隔幾百萬德國人的柏林圍牆
1990年6月,民主德國政府正式決定拆除柏林圍牆。 現在柏林圍牆原址擁有柏林圍牆遺址紀念公園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畫廊——東邊畫廊。柏林圍牆遺址紀念公園位於柏林輕軌北火車站和柏林地鐵伯恩瑙大街站之間;東邊畫廊位於柏林東火車站至奧伯鮑姆橋之間,是1990年9月28日,來自21個國家的180位藝術家在長達1316米的柏林圍牆上創作的不同主題繪畫組成的畫廊。
-
德國紀念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
當地時間11月4日,德國柏林開啟為期一周的系列活動,以紀念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曾分割東西德的柏林圍牆在1989年11月9日成為歷史,一年後的1990年10月3日,兩德正式統一。圖為4日下午,遊人經過在柏林圍牆遺址基礎上形成的「東邊畫廊」。
-
「1961-1989」鐵幕從紙面變成現實 蘇聯修建柏林圍牆始末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原德國首都柏林被分割為東柏林與西柏林;柏林圍牆修建之前,約有350萬東德居民逃離蘇聯佔領區以及之後的東德和東柏林地區,其中1949年到1961年間約260萬人。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波蘭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也把柏林視為通往西方的通道。他們中的許多人通過西柏林前往西德和其他西歐國家[1]。柏林圍牆修建後在1961至1989年間這類逃亡被大幅限制下來,約有5000人在此期間嘗試翻越柏林圍牆。
-
柏林圍牆的意義遠比民族國家的分裂更深遠
象徵與現實——紀念柏林圍牆倒20周年柏林圍牆之旅隨著柏林圍牆的倒塌和東西方衝突的結束,一個廣泛全球化的時代開始了,它帶來了新的自由,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界線。這些界線一如既往地使國與國相互分隔,同時也讓不同信仰和膚色的人群彼此疏離,使貧窮與富裕,文明與落後隔岸相望。
-
為什麼要紀念柏林圍牆?
而如果不是那個記者的追問這個自由旅行的權利何時生效,發言人君特·沙博夫斯也不會說出那個「立即」的單詞,而沒有這個「立即」的單詞,Michael Meye認為「克倫茨的旅行法將會按照德國式的秩序且效率的方式執行。」,自然也不會有激動的東德人走上街頭,也不會有柏林圍牆被推翻了。
-
德國分裂後,為什麼非要修建柏林圍牆?
而那些地理位置特殊的國家便成為冷戰的最前沿,被冷戰的意識控制,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尤其是戰敗後的德國,在其首都柏林修建的柏林圍牆,就是冷戰最大的典型象徵。到底是基於什麼原因,東西方陣營非要在柏林中間修建呢麼一堵牆呢?要知道在此之前,柏林作為一個整體城市,那可是完全沒有任何區別。
-
柏林圍牆的建立和倒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德國被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分區佔領,分裂成東西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其中,在東德境內的柏林也面臨著分裂。 1949到1961年間大約有269萬東德人通過東、西柏林的81個通道紛紛逃向西部,佔當時東德人口的1/6。
-
德國來信:柏林圍牆倒下30年,該對反思進行反思了
今年11月9日是柏林圍牆倒塌三十周年的日子。回憶起2014年冬天參加二十五周年紀念活動時的情景,我不禁想到來德國已是六年有餘。與五年前的歡樂祥和比起來,如今德國社會矛盾和對立更加明顯,內外形勢變化也對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本身帶來全新挑戰。或許基於這些考慮,政府今年加大力度宣傳三十年前那場「和平革命」所凝聚的德國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