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民生保障 武漢318家農貿市場完成升級迎客

2020-12-18 騰訊網

長江日報訊(記者劉睿徹 胡義華)武漢人買菜的體驗上了一個檔次。這個國慶,武漢史上最大規模的農貿市場改造完成,318家農貿市場新裝迎客,受到市民熱捧。

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武漢這一輪農貿市場改造始於今年1月,市區兩級財政和社會三方共同投入,改造規模之大、標準之嚴、投入之高,均創歷年之最。

改造後,全市保留318家農貿市場,無法改造的107家全面關停或轉向。據悉,升級市場按3個標準改造,分別是1.0、2.0、3.0。其中,1.0版是指標準化的菜場,2.0版強調菜場的智慧化功能,3.0版則是比照商超標準。

改造後的菜場更美觀、衛生、安全。記者看到,無論是3.0的沙湖邊市集,2.0的漢陽區龍陽世紀生鮮市場,還是1.0的天惠佳市場,都有了垃圾分類及現場回收處理設施。菜場內設立農藥殘留快檢室,當天抽檢即公示。入口測溫,室內不定時保潔,配備病媒生物防制設施、藥品,疾病防控更嚴格。

在江岸區百步亭生鮮市場、洪山區創億農生鮮市場,買個菜,查產地資質,比價、稱量、付款等手指一點,或是手機一刷,就能完成。像這樣具備智慧化功能的菜場已超過百家。

「攤位費沒漲」「菜價沒漲」,記者聽到多位市民的反映。「菜場改造真心為市民,我們真點讚。」居民們說。

「318家農貿市場,小的菜場有600平方米,大的菜場有5000多平方米,分3個改造檔次,可謂318種改法。」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改造實行「一場一策」,加強了市場環境衛生整治,更加突出市場品質、城市功能提升和人居環境改善,特別注重提升智慧服務和精細化管理水平。

「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治理」。據悉。經過這輪改造,武漢建成19家現代商超化菜場、143家智慧化菜場、156家標準化菜市場。

連結>>>

拍照打卡喝咖啡 買菜也可以如此精緻

國慶假期,武漢市15個區318家提檔升級的農貿市場全部改造完成、迎新納客。市民們說,改造後的菜場更加精緻。

創造高品質生活,是超大城市治理之「本」。即使在疫情防控的艱難時刻,武漢對提升群眾生活品質的追求,也從未止步。

9月底10月初,長江日報記者走訪了15個區的15家農貿市場。走訪中感受到,市民俗稱的菜場大變樣,「髒亂差」的印象遠去,整潔、溫馨、現代的氣息撲面而來。

生鮮可追溯系統、新風系統、垃圾分類、智慧顯示屏等成了菜場標配,有些菜場還能休閒喝杯咖啡……逛菜場成了一種享受,熙來攘往的買菜人群中,出現了不少年輕的面孔。

環境變美 菜價沒漲

達到改造目標,十分不易。各區成立農貿市場改造工作專班,實行「一場一策」。

7日,東湖高新左嶺大市場修葺一新,迎接市民。這家左嶺街唯一的菜場,改造前為臨時大棚結構,這次推倒重建。3000平方米的菜場投入1000萬元改造,集合了食品快檢、入口測溫、價格公示、產品溯源等智慧化標配,周邊5萬群眾的生活品質從此上了臺階。

漢陽區的鄧甲市場、龍陽世紀生鮮市場則是按照2.0標準改造。記者進入市場看到,智慧大屏隨處可見,客流統計、當天交易筆數、菜品追溯隨時可查。「引入智慧化管理系統,是市場改造最重要的一個方面。」龍陽世紀生鮮市場楊經理說。

9日清早,鄧甲市場檢測室內,兩位檢測員正在對當天菜品隨機抽檢。消費者通過透明玻璃,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步操作。檢測結果出來,在菜場內電子大屏上滾動播放,同時上傳至漢陽區市場監管局平臺,監管人員可隨時回溯查看。

龍陽世紀生鮮市場每一個攤位上,安裝了智慧屏和智慧秤。顧客掃一掃,攤主的資質、菜品來源信息立即呈現。

「環境變好了,租金都沒漲。」鄧甲市場經營戶褚臘祥很高興。龍陽世紀生鮮市場甚至為經營戶減免了300萬元的租金。

「買菜更放心,菜價也沒漲」,在水果湖中百市集、天惠佳市場、鄧甲市場、百步亭生鮮市場,記者聽到市民一致反映。

武漢農貿市場改造,拿出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繡出城市的品質。

長江大橋、手搖電話植入菜場 買菜有了「儀式感」

解決環境衛生問題,特別是垃圾分類處理成為這次改造的重點。

記者在沙湖邊市集看到,垃圾處理設備處理廢棄蔬菜後,分流出汙水,減少垃圾儲量。

百步亭生鮮市場的每一個攤位裡,都備有兩個塑料垃圾桶,用於分別存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市場經理斯豐賢告訴記者,市場的地下管網進行了改造,每個攤位的汙水全部流入汙水處理機,處理達標後再排放。

9月6日,武昌區沙湖邊市集創始人周明成舉辦了首場菜場舞會,一群年輕人以舞蹈的方式回歸菜場。周明成認為,菜場不僅僅是買菜的地方,還是市民休閒、聚會、溝通情感的場所。

記者來到沙湖邊市集、水果湖中百市集、鄧甲市場,與逛超市的感覺已經無異。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些菜場各有特色,給了市民不同的文化體驗。

水果湖中百市集在地面上模擬了70後、80後童年時愛玩的跳格子遊戲,還有老街景塗鴉的水彩窗戶;沙湖邊市集融入長江大橋元素,在一樓與二樓樓梯之間欄杆上,安裝了3000個類似長江大橋上的螺釘。磁帶、縫紉機、手搖電話這些少見的老物件也一一呈現;鄧甲市場模仿了徽派建築風格;東湖高新區的關南生鮮市場定製了「荷花」牆磚、燈飾,寓意高潔、清廉。

在武昌沙湖邊市集,拍照打卡,坐二樓喝咖啡聊天,是件挺愜意的事,90後女孩芳芳說。

看似農貿市場功能的延展,實際上是對市民「精神需求」的滿足。群眾的需求就是治理的方向。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洪山區名都菜場負責人夏天為把市場改得有特色,專門去上海學習。她說,硬體設施要改,服務也要更優化。

「來這裡買菜感覺很舒服,雖然市場比較小,但是環境好,乾淨,有條理。」家住名都花園的李珊說,雖然現在網上買菜也比較方便,但還是喜歡來菜場買菜,「好像有一種儀式感」。

(長江日報記者胡義華 劉睿徹)

相關焦點

  • 市場秩序規範有序,武漢318家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完成
    楚天都市報記者詹鈃 通訊員張帆近日,記者從武漢市場監管部門獲悉,2020年,武漢市場監管部門在食品安全領域,強化全流程、智慧監管,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全年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未發生因無證(照)經營造成的重大安全事件,發現違法行為處理率達到100%。
  • 武漢電視問政曝光一批形式主義問題 部分農貿市場改造升級走過場
    電視問政現場楚天都市報訊(記者王榮海 鄒斌)農貿市場升級改造,說是農產品信息可追溯,可顯示農產品檢測情況的電子屏卻是黑屏;行政審批流程優化了,市民辦事還是感到很複雜……昨晚,由武漢市治庸問責辦主辦、武漢廣播電視臺承辦的全媒體監督類欄目《電視問政
  • 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生死農貿市場
    華南海鮮市場地處武漢鬧市區,與漢口火車站僅相距一公裡,分東西兩區,有600多家商戶,是個開業多年一直傳言即將拆遷的老市場,直到2020年元旦,這個市場才休市整頓。疫情發生後,不少人擔憂全國還有多少個華南海鮮市場?在商超、便利店以及生鮮電商等新型業態持續出現的今天,農貿市場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 夏商湖裡農貿市場提檔升級 湖裡首個2.0菜市場迎客
    農貿市場提檔升級,為美麗廈門增色添彩。經過四個多月的提升改造施工,昨日,我市已有30年歷史的夏商湖裡農貿市場舊貌換新顏,開始正式營業——這一菜市場是湖裡區的首個2.0版農貿市場,開業當天,迎來眾多市民爭相「嘗鮮」。
  • 雲南景洪:農貿市場改造改出大民生
    供圖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把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當成改善市民「菜籃子」的民生工程,改出了大民生,贏得了好口碑。2019年初,西雙版納州委常委、景洪市委書記應亥宗在調研城區農貿市場工作時指出,要儘快啟動城區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儘快解決市場多年的詬病,給廣大市民管理規範、整潔有序、文明和諧的市場,全力打造讓群眾滿意的「菜籃子」。
  • 「高顏值」「接地氣」 奉節朝陽農貿市場完成改造升級 正式開門納客
    在廣大市民的關心和期盼中, 近日, 完成改造升級的 奉節縣朝陽農貿市場正式開門納客。 為什麼進行改造升級? 往下看 朝陽農貿市場位於施家梁轉盤核心區,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是周邊菜場中的「頭塊牌子」。
  • 南寧:農貿市場提檔升級
    南寧:農貿市場提檔升級 《 中國城市報
  • 陽春市:兩大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投用
    近日,陽春市重大民生工程東門市場、馬水市場升級改造完工投入使用。東門市場是2019年陽春市十大民生工程——市區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的4個市場之一。總投資約900萬元,升級改造後為一棟二層建築,總建築面積逾2458平方米,共有各類攤位150個,商鋪7間。
  • 眉山農貿市場大「整容」,你家附近的菜籃子煥然一新了嗎?
    小編一定要提到農貿市場改造!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展示眉山文明形象的窗口眉山的農貿市場正在發生改變!小編從市創衛辦獲悉,眉山城區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正在有序推進。截至4月26日改造工程完成進度超過50%:眉山大市場、金鑫市場;完成進度超過40%:城北市場、眉東大市場、學道街市場、火車站市場、寶華寺市場和星野市場;完成進度在20%—40%:啟明星市場、文安市場、通惠市場、眉象路市場、城東市場和新街市場。
  • 全面推進農貿市場改造建設,補齊民生基礎設施短板
    民以食為天,農貿市場不僅是「菜藍子」項目的重要載體,而且具有保障食品安全和必需品供給的公益本質屬性,其收益慢、標準低、管理難的問題一直制約著提升建設的進程,為進一步激勵市場舉辦者加大投資,提升農貿市場建設和管理水平,市商務局牽頭起草了《漳州市區農貿市場提升改造和運營管理六條激勵措施》,多次徵求市直相關單位和薌城、龍文兩區政府的意見,不斷修改完善,提交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然後經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後在
  • 保障民生助力抗疫 十薈團招募武漢地區志願者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十薈團挺身而出,擔負起一家保民企業的責任和義務,成為保障武漢百姓民生物資供應的先鋒。保障民生物資供應 十薈團在行動十薈團是武漢商務局及相關部門指定的重要民生保障企業,承擔著生活必需品(生活用品,防護用品)供應任務,疫情發生之後十薈團利用自身供應鏈優勢,積極溝通上下遊企業,緊急調撥民眾急需的生活物資發往武漢;並在十薈團武漢運營中心成立了專項小組,以保障物資能夠及時送達百姓手中。
  • 玉律農貿市場改造完成正式投用
    玉律社區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完成正式投用,乾淨整潔的衛生環境獲市民點讚。寶安日報訊(記者 龍冠斌 通訊員 王雲豔 巫柯埕/文 記者 盧正輝 通訊員 甘永康/圖)昨日,玉律社區農貿市場舉行開業儀式。這意味著,經過一年施工改造「換裝」後,玉律社區農貿市場正式投入使用。該市場升級改造工程共投資1000萬元,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能容納200多個攤位,供千餘人同時交易。
  • 狠抓「黨建+業務」發展 畫好民生保障「同心圓」
    近年來,中國銀行北海分行積極探索黨建信息化有效路徑,堅持「圍繞業務抓發展,抓好黨建促發展」的黨建工作思路,充分發揮黨員旗幟和支部戰鬥堡壘作用,以金融服務和產品匹配客戶需求,以中銀「復興壹號」智慧黨建平臺為抓手,大力推廣指尖上的「黨員之家」。
  • 昆陽的這個農貿市場
    01昆陽南門農貿市場是晉寧當地最大的一個農貿市場,也是最具人氣的一個農貿市場,每到「街天」,許多本地人和外地人都會聚集到這個地方「淘貨」。8月25日,晉寧區昆陽南門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完成,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呈現在廣大市民的眼前。
  • 天門改造升級一批農貿市場
    7月17日,在天門新東方農貿市場,正在買菜的東方社區居民徐薈笑眯眯。6年前,原東方農貿市場僅600平方米,服務居民1500戶,因條件限制,市場功能日益弱化,「髒亂差」一度是它的代名詞,是社區群眾反映問題的聚焦點。
  • 「創文」穩推進 農貿市場升級似超市
    通訊員供圖「升級改造後的濠橋市場,簡直顛覆了我對農貿市場的印象!地面很乾淨,分區清晰規範,商品也擺放得很整齊,就像逛超市一樣!」1月12日,新會區會城街道滻灣社區居民李小姐,第一次前往升級改造後的濠橋市場買菜,看到曾經「髒亂差」的市場有了如此一番「大變身」,忍不住連連點讚。濠橋市場的「升級」,折射出新會區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的魄力與細緻。
  • 下半年武漢將發生這些變化,生活在武漢太幸福了
    21、江漢路步行街改造升級 預計9月江漢路步行街將完成此次的封閉改造,我們將迎來一個品質更高的步行街,開街後可以和好友一起去逛逛,看看有什麼變化~ 22、野生動物王國預計國慶試開園
  • 5家單位直面民生實事問政
    市人力社保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交運集團五家單位主要負責人來到節目現場,直面媒體問政。昨晚的「對話局長」媒體問政活動繼續聚焦十大民生實事項目的實施計劃及推進情況。包括交通治堵、快速公交及智慧化改造、農村飲用水、放心農貿市場建設、家政服務培訓管理等多個民生問題。「對話局長」全程直播,每一個項目都通過局長發言、媒體問政、專家建言以及群眾考評等環節進行。
  • 【永州市】狠抓「微實事」 小切口服務大民生
    精準匹配需求,項目由市民「點單」  為有效解決群眾身邊的急難事,永州市堅持以基層民生需求為導向,創新社區治理模式和民生工作方式,通過「百姓提、百姓議、百姓決、百姓評」的程序,以「群眾點菜、政府買單」的方式實施民生「微實事」項目。
  • 溫泉中心市場煥新迎客 電子秤讓市民買得放心
    鹹寧網訊 ( 記者葉和平 趙忠志 通訊員 程芳) 「改造後的新市場環境乾淨整潔,各個分區布局合理,肉禽蔬菜等應有盡有……10月28日,我市溫泉中心市場全新智慧升級,煥新迎客。 當天上午8時,我市溫泉中心市場煥新開業,正式「開門迎客」。正值買菜高峰,菜市場門口車水馬龍,顧客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