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發展新基建、培育新消費、壯大新產業、建設新都市。「四新」行動是應對疫情衝擊、穩定經濟運行、實現年度目標的「南京方案」,也是南京作為省會城市、中心城市、特大城市,在非常時期、關鍵時刻的主動作為、率先行動。只要全市上下聞令而動、果斷出擊、擔當作為,「四新」行動必將為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作出「南京貢獻」。
發展新基建
5G基站、人工智慧等「力求突破」
「數說」行動目標
以100個市級項目為重點,總體推進市區兩級總投資5454億元的346個新基建及關聯產業項目加快建設,2020年力爭完成年度投資867億元;
同步推進總投資734億元的30個新基建關聯產業載體(園區)建設,2020年力爭完成年度投資121億元;
積極開拓產業發展新資源、新空間,融合對接數字經濟、智慧城市、主導產業發展,大力促進產業模式和業態創新,培育40家依託新基建產業環境創新發展的示範企業、10家平臺經濟重點企業,力爭相關行業年度營收增速達到15%以上,網際網路平臺網上交易額年度增長超過20%。
到2022年,力爭三年完成新基建及關聯產業投資3000億元以上,新增關聯產業載體面積1000萬平方米以上,新增關聯產業營收每年2000億元以上,平臺經濟網上交易規模總體達到20000億元以上。
項目帶動、產業聯動、市場推動。
我市發展新基建行動,將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有效需求,穩定經濟增長,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能。
抓項目:在建項目加快投產達效,新項目加快開工,儲備項目儘早啟動
以項目為抓手,我市將加快推進實施50個新型基礎設施重點工程。
其中,對在建項目,將儘快推進投產達效。我市將促進5G網絡設施加快布點,在全市範圍內組網投用;推動地鐵5號線、寧句城際、騰訊華東雲計算基地、國家先進計算產業中心南京基地等項目加快建成、按期投產。
對已經開始前期工作的新項目,力爭上半年開工建設;對招商協議已經穩定的項目,力爭年內開工建設。中國電信江北5G創新中心、南京市政務雲等21個新項目,將在年內實現開工。
對儲備項目,將促進儘早啟動。我市將推動已列入儲備的中國移動5G核心雲計算中心、揚鎮寧馬城際鐵路等19個項目加緊開展前期工作,力爭早日開工建設。軌道交通方面,爭取「十四五」期間軌道交通保持10條左右線路同時建設的規模。同時,積極鼓勵社會資本結合全市智能停車場建設,加大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設施建設力度,力爭每年新增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超過3000個,車樁比指標水平保持全國前列。
建生態:推動關聯產業項目一體化建設,打造以新基建為支撐的產業生態
圍繞新基建形成的良好產業環境,我市將以新產業發展、骨幹企業培育、網際網路平臺打造為重點,協調推進市區兩級296個與新基建關聯的產業項目建設。
具體包括,推動為新基建提供設施設備和服務的項目加快建設,儘快形成產能,如南京中興通訊等為5G網絡提供設施設備的項目,蘇美達智慧機器人等為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提供設備支持的項目。
推動以新基建功能技術平臺為依託的產業項目加快建設,積極構建產業生態。如南瑞電力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安全態勢感知平臺等與新一代通信技術應用緊密相關的項目。
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產業載體建設,為關聯產業集聚發展營造更好環境。如鐵北創新產業總部經濟示範園、研創園智慧產業總部等。
牽龍頭:培育扶持市場主體,提升「新基建」示範企業核心帶動能力
我市明確,動態培育40家左右依託新基建產業環境創新發展的示範企業,帶動相關行業加快成長。
具體包括,軌道交通方面,依託南京軌道交通產業技術領先、集聚度高、產業鏈完善的基礎優勢,推動一批龍頭骨幹企業加快技術研發和推廣運用,在動車組、城市軌道車輛等核心技術方面取得新突破。
信息通信方面,鼓勵行業內優勢企業積極參與國家5G總體布局,推動重點行業的5G規模化商用,推動核心信息通信設備體系化產品、應用的大規模發展與推廣。
智能電網方面,依託南京智能電網企業核心技術領先、集群優勢明顯、綜合實力強的產業優勢,在特高壓直流輸電、柔性交直流輸電等領域取得新突破。
新能源汽車(含智能網聯汽車)方面,鼓勵優勢企業在固態電池、氫燃料電池等領域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支持南京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及T3科技平臺建設。
人工智慧方面,立足南京在智能傳感器、智慧機器人等領域相對完善的產業生態基礎,培育和壯大一批人工智慧領域本土優質企業。瞄準全球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潮流,引進一批龍頭以及有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
工業網際網路方面,支持一批優勢軟體企業在基礎軟體、工業軟體等領域開展研發和產業化,將我市建成國內領先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物聯網產業基地、科技創新高地和應用先行示範區。
此外,我市還將充分利用優先建成5G網絡的試點優勢,積極發展以「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網際網路+製造業」等為特徵的平臺經濟,著力培育10家具有較強市場影響力的平臺經濟重點企業,力爭保持我市網際網路平臺網上交易額年度20%以上的較高增速。
培育新消費
網紅直播、夜間促銷等「火力全開」
「數說」行動目標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上半年實現正增長,全年增長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佔全省的份額進一步提升,在全國副省級城市排名中實現爭先進位。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實現銷售額16000億元,居民消費水平全面提升。
網絡零售額實現5100億元,直播、社群、數字商業、C2M等新型消費總額突破1000億元。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穩中有進。
以提振消費信心為支撐點,以引領消費潮流為增長點,以壯大消費能級為發力點。
我市培育新消費行動,將重點抓好激發新熱情、聚焦新熱點、提供新服務、發展新模式、營造新場景、延伸新時段、打造新引擎、提升新品質、完善新鏈條等九方面工作。
「放心消費」三步曲來了
針對疫情影響,我市將實施「放心出門、安心消費」「放心出門、點亮南京」「放心出門、迎春過節」三步曲,引導市民走出家門、放心消費。
我市將適時在新街口、夫子廟、百家湖、河西、仙林等主要商圈開展「進門有禮」活動,對每日到店消費的前100名消費者,給予一定數額的當日消費補貼。
與此同時,組織主題促銷活動,確保每周有活動、每月出亮點、季度見成效。
我市還將促進都市圈消費聯動,策劃組織「放心走進都市圈」系列促消費活動,宣傳南京商旅文體新特色、新亮點,吸引更多都市圈消費者來寧消費。
聚焦消費新熱點,我市將推動5G終端消費,對購買5G智能終端、辦理5G套餐業務的市民給予一定補貼。推動汽車消費,放開外地戶籍消費者購車限制,開展老舊汽車淘汰更新行動。推動綠色家電消費,研究出臺家電產品升級換代相關政策。推動品牌商品消費,加大商業品牌首店引進力度,增強南京消費市場的吸引力。
網紅、直播經濟來了
帶貨能力誰家強?打開手機看直播!
我市將創新消費新模式,發展網紅、直播經濟,招引國內知名網紅運行機構落戶南京,積極培育南京本土企業;引導商場、專業市場等傳統商貿場所依託品牌商品和線下店資源,通過直播平臺開拓新的營銷模式,實現「人、貨、場」的立體化構建和全時段營銷。結合我市夜間經濟的品牌打造,開展「網紅探店」「大V打卡」等直播營銷,集中打造一批主題IP,提升夜間線上消費體驗。依託專業機構,發揮南京高校畢業生資源優勢,大力培養本地網紅,支持建設直播小鎮。
與此同時,我市還將促進新興商圈發展,在提升新街口商圈影響力的同時,積極發展百家湖、河西、仙林、橋北等新興商圈,營造全市新消費發展氛圍。
此外,我市還將放寬臨時外擺限制。2020年國慶長假前,允許有序設立「周末臨時外擺」,由各區選擇具備外擺條件、有統一運營管理的特色街區、商業體戶外廣場和開放式公園,合理設置外擺區域、規範設置外擺設施、科學設置外擺時段;試點推行商圈和特色商業街城市管理負面清單制。
一大波「夜間主題促銷」即將到來
為了讓消費者方便買、買便宜,我市還將發展社群營銷,支持「物業+」新型服務業態發展,發展社群電商、社交電商,鼓勵社群推廣帶貨;引導消費進企業、進工廠,幫助商業企業對接大中型生產製造企業,針對團體消費需求訂製個性化銷售方案,開展上門促銷活動。
在此次南京新消費行動計劃中,市民久違的「夜市」也將火熱回歸——
我市將延伸消費新時段,打造夜間經濟品牌。打造新街口、夫子廟、老門東、南京1912、百家湖1912、弘陽廣場等一批有影響力、有特色的夜間經濟集聚區。2020年,各區每個月開展不少於1場夜間主題促銷活動,保持夜間經濟發展的活力與熱度。
此外,我市還將試行每周2.5天休息制度。鼓勵各類企業在滿足生產經營需要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時間,靈活試行每周增加0.5天休息,支持有條件的事業單位適時試行每周2.5天休息制度。
為壯大消費能級,打造消費新引擎,我市還將擴大優質消費品進口,發展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和免稅店業務;打響南京地產品牌,開發「南京老字號」電子地圖,鼓勵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支持品質「寧貨」拓展國內市場。
壯大新產業
數字經濟、新健康醫藥等「前景廣闊」
「數說」行動目標
2020年,全市新產業總規模超過4000億元。其中:新一代數字經濟規模1800億元,新醫藥與新健康產業主營業務收入800億元,智能網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業主營業務收入800億元,新型都市工業產值600億元。
新機遇,新窗口。
我市壯大新產業行動計劃,將突出新一代數字經濟、新醫藥與新健康、智能網聯汽車、新型都市工業、未來新業態等五大新產業方向,為全市經濟持續增長和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
新一代數字經濟: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數字經濟將引領未來經濟發展。
我市將抓住「智能網際網路+」的發展契機,進一步聚焦集成電路、高端軟體和信息服務、工業網際網路、5G等產業,推動前沿產業加快集聚,促進數位技術融合發展,打造千億級新一代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培育經濟發展新增長點。
集成電路板塊,我市將實施打造集成電路產業地標行動計劃,推動集成電路關鍵環節自主可控,加速晶圓廠、射頻集成電路產業化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有影響力的半導體先進位程產業基地。
高端軟體和信息服務板塊,我市將實施打造軟體和信息服務產業地標行動計劃,創建國家級軟體和信息服務先進位造業集群。實施打造人工智慧產業地標行動計劃,開展人工智慧關鍵技術揭榜攻關工作。
工業網際網路板塊,我市將突破一批工業網際網路關鍵共性技術和核心技術,加快信息通信等領域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培育一批工業網際網路示範企業,打造10個省級以上工業網際網路標杆工廠。
5G產業板塊,我市將持續開展5G技術創新,高標準建設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等一批重點技術創新平臺。組織實施5G產業化專項,推動5G晶片、射頻器件、光模塊等關鍵器件實現國產化替代,構建涵蓋晶片、模組、終端、行業應用的5G產業體系。
新醫藥與新健康產業:大力發展「健康+」
生物醫藥產業被稱為「永遠的朝陽產業」。
我市將大力發展「健康+」,聚焦重大疫情防治、多發疾病用藥、罕見病用藥及高端醫療裝備、診斷試劑等領域,遴選一批企業作為潛在龍頭企業重點培育,給予「一企一策」支持,推動關鍵技術突破。
與此同時,加快產業集聚區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新醫藥和高端醫療器械前沿項目。
智能網聯汽車:南京將開出純電動重卡
新能源汽車,不僅清潔,而且智慧。
我市將推進新一代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基地、南京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中心等項目落地建設,全面提升我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
推進L4級無人駕駛汽車等一批關鍵技術項目研發和產業化,推動開沃純電動重卡等項目開工、量產,支持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開發,加快三元鋰電池、動力電池、新能源電池等一批電池企業項目建設投產;
引導各產業基地結合自身定位,開展精準招商,引進一批帶動性強、集聚效應突出、具有核心技術、位於產業鏈關鍵環節的重點企業。
新型都市工業:「矽巷」激活老城創新基因
城市「矽巷」,創客「搖籃」。
我市將根據都市經濟特色,重點發展集成電路設計製造、生物醫藥研發、精密儀器儀表及檢驗檢測、系統集成與裝配、個性產品定製等服務型製造。優化發展規劃,重點支持在江南繞城公路以內的高新園區、開放街區、商業樓宇、工業廠房以及城市「矽巷」,建設新型都市工業載體,發展都市工業。
根據行動計劃,我市將用三年左右時間,在主城區創建建築面積不少於5萬平方米、入駐都市工業企業不少於50家、工業產值超20億元的都市工業示範園區(街區)5個;打造建築面積不少於1萬平方米、入駐企業不少於20家、工業產值規模超5億元的都市工業樓宇15個。
未來新業態:發展未來網絡,前瞻布局6G
萬物互聯,未來已來。
我市將發展未來網絡,完成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未來網絡試驗設施項目(CENI)基礎網絡的主體建設,突破未來網絡關鍵核心技術,建設面向全球開放、支撐跨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的「未來網絡+」公共試驗平臺。
發展區塊鏈,積極突破分布式存儲、密碼學、共識機制、智能合約、跨鏈技術、代碼審計、隱私保護等關鍵核心技術,推進區塊鏈在政務、金融、供應鏈管理、司法存證等重點領域的示範應用。
前瞻布局6G,依託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布局6G基礎研究、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和標準規範制訂,打造下一代通信技術策源地和綜合應用示範先導區。
……
在「4+4+1」主導產業和五大產業地標的大框架下,我市將聚焦五個新產業方向,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不斷完善產業鏈條、打造創新平臺、拓展應用場景,強化重大項目支撐,為全市經濟持續增長和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
建設新都市
城市更新、過江通道等「利好不斷」
「數說」行動目標
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提升韌性城市建設水平、保護傳承特色歷史文化資源、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
2020年,計劃完成棚戶區危房改造、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現代交通樞紐提升等方面固定資產投資1200億元以上,著力打造更宜居、更安全、更人文、更現代的新都市。
圍繞「宜居生活提品質、綜合服務添活力、安全韌性補短板、基礎設施強功能」四個部分,我市將推動16個方面、260項「新都市」建設任務。
宜居生活提品質:主城68個老舊小區將改造
新都市行動計劃,將安居保障放在第一位。
我市將統籌採取「留、改、拆」措施,基本完成主城406幢在冊危房改造。完成全市300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加快推進百水、孟北、綠洲等重點保障房建設項目,全市新開工保障房600萬平方米、竣工170萬平方米。完成主城68個老舊小區改造,讓更多群眾圓上安居夢、宜居夢。
配套好,才能真安居。我市將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優化基本公共服務資源有效配置,加快推進南京國際醫院、南部新城外國語學校、湯山康養醫院等項目建設,不斷完善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促進老城非核心功能疏解,提高新城新區人口承載能力。
與此同時,我市還將推進休閒健康設施建設,基本建成省園藝博覽會展園工程,實施玄武湖、石頭城遺址公園、雨花颱風景區等整治提升,建設綠道114公裡,加強體育運動、健康休閒等設施嵌入,打造群眾共享的城市綠意空間;促進城市街區有機更新,加快推進鼓樓中心片區、湖南路等片區環境整治,續建江北大道、光華路等道路環境整治工程;加快建設一批特色主題街巷、小型文化客廳和共享閱讀空間,美化活化街巷界面,濃厚城市文化氛圍,創造高品質社交場景。
綜合服務添活力:我市將加快建設南京黨史館
逛南京就是逛古董鋪子。打開南京這個「古董鋪子」的方式,未來將更多。
我市將加強文博藝術場館建設,深入挖掘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國文化、紅色文化、文學之都等寶貴資源,加快城牆博物館、科舉博物館、南京黨史館、南京美術館新館等項目建設,塑造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展示空間,講好南京故事。
同時,加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實施夫子廟、頤和路、小西湖、南捕廳等歷史風貌區和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彰顯古都特色風貌。加強文化旅遊空間開發方面,加快推進棲霞山國際郵輪母港、華僑城歡樂海岸、湯山溫泉小鎮等項目建設,助力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為市民和遊客提供豐富多彩的文旅休閒空間。
此外,我市還將加強城市綜合客廳建設,加快金陵中環、仙林蘇寧廣場、新城吾悅廣場等城市綜合體建設,打造集購物、餐飲、娛樂、文創、社交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城市地標,滿足群眾多元化的消費需求,提升區域城市活力。
基礎設施強功能:加強江南、江北雙主城交通連接
「從南京出發」,市民將有更多交通路徑選擇。
重大樞紐建設方面,我市將加快完善空、鐵、水多式聯運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成投運祿口機場T1航站樓改擴建工程,推進南京北站、寧蕪鐵路外繞徵地拆遷等前期工作,加快完善空港、海港、高鐵三大樞紐經濟區基礎設施功能。
城鄉公路建設方面,加快完善省際、市域高快速路網,建成溧高高速,續建寧合、寧馬、寧宣等高速公路新改建項目,加快推進312國道棲霞段、126省道雨花段、501省道六合段等幹線公路建設,提高對外輻射能力。
過江通道建設方面,加強江南、江北雙主城交通連接,建成長江五橋、浦儀公路西段,續建和燕路、仙新路、建寧西路、龍潭等4條過江通道,加快擁江發展步伐。
城市路網建設方面,加快構建城市路網體系,續建紅山路—和燕路、揚子江大道、機場二通道等快速路項目,實施中央北路拓寬、萬家樓立交改造等主次幹道及重要節點建設工程。加快完善江北新區、紫東地區、南部新城等新城新區骨架路網,引領片區綜合開發建設。
安全韌性補短板:制定場館改建臨時醫療中心方案
行動計劃還明確,加強生態保護建設,把修復長江生態擺在壓倒性位置,著力打造「南京外灘、城市客廳」。積極打好碧水保衛戰,實施全市39條河道(水體)水環境整治提升工程。加快提升城市垃圾處理能力,營造綠色低碳的城市生活新時尚。
同時,提升道路暢行安全水平,完成20座城市橋梁獨柱墩抗傾覆加固和12座橋梁安全防護設施改造;完善保供設施,加快推進主城、江寧應急水源工程;保障公共安全,加快推進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擴建工程,制定體育場館改建臨時醫療中心應急工程方案等,有效應對突發公共安全事件。
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