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曾評價曾國藩:「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在梁啓超看來,曾國藩是古今中外難得一見的人物。
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讓曾國藩得到這樣高的評價,還被尊稱為「晚清半個聖人」呢?
其實,曾國藩之所以能名留千古,就在於他始終信奉的這一修身準則:能「受氣」,方成器。
在曾國藩看來,受得了這三種「氣」的男人,往往能成大器,財運不請自來。
一、傲氣不可有
「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曾國藩
從一個天資平庸的讀書人,搖身一變成為朝廷之上呼風喚雨的大人物,曾國藩深明此理。
清朝道光年間,曾國藩在十年之內被七次提拔,官居二品。按照當時的規定,三品以上官員可以乘坐八人抬的綠轎,就是「八抬大轎」。
曾國藩明白「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的道理,所以,還是一切從簡,出行還是原來的小轎子。
而在現實生活中,越是有實力的人,往往在為人處事上謙虛、低調。因為,一個傲氣自大的人,早晚有一天會栽跟頭,很難善始善終。
二、骨氣不可無
《水滸全傳》中有這樣一句話:「人無剛骨,安身不牢。」
意思就是,有骨氣的人,就相當於有了一身的鋼筋鐵骨,足以抵抗外界的侵蝕與誘惑。
曾國藩在16歲時就開始考秀才,但考了四次都是失敗,在第五次時,才取得了佾生資格,也就是「半個秀才」。雖然在旁人眼中,這是丟人的事情,曾國藩卻認為這是自己的進步,是一種榮譽。最後,終於在第七次科舉考試中,成功入圍。
而支撐曾國藩一次次站起來的就是骨氣,他也曾說過:「至於『倔強』二字,卻不可少。功業文章,皆須有此二字貫注其中,否則柔靡不能成一事。」
骨氣是一個人的立足之本、成事之基,讓人身陷困境之中時,也能迎難而上,苦中作樂。
三、志氣不能丟
孟子有言:「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
在曾國藩看來,志向是支撐人前進的動力,可以支撐一個人翻過高山,越過沼澤,人立志,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
人生在世,誰都會經歷一段黑暗、低迷的日子,但這時,心中的志向也會指引我們重新振作起來,擺脫迷茫,走出黑暗。
有一副對聯曾概括了曾國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回顧曾國藩的一生,他並沒有顯赫的家世與驚人的天賦,科舉之路也頗為坎坷。但之所以能成就一番偉業,除了深明為人處世之道外,也離不開這「能『受氣』,方成器」的六字秘訣。
其實曾國藩的智慧遠不止於此,想要深入學習曾國藩的智慧和處事原則,不妨讀一讀這本《曾國藩全書》。
這是一部匯集曾國藩做人、做事智慧的成功學全書,將其有關修身、為學、齊家、處世、從政、治軍等諸多方面可借鑑的智慧和經驗,進行了深入挖掘,讓現代人在重溫古人傳奇的同時,體悟其給予後人的人生啟示和提點。
一個成功的人,不得不看曾國藩,學習他的處世之道,任正非在看完《曾國藩全書》之後曾經說過:「曾國藩的書信是我經商的戰略指導」。希望曾國藩也能成為你的戰略指導,為你的人生指引方向!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