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30 08:52 | 青年時報
網絡圖
「最近接到中介電話,說杭州三墩有總價30萬元左右的公寓,覺得有些難以置信。想諮詢一下,這樣的房子有沒有風險?」讀者張先生向時報熱線反映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杭州城西的公寓總價動輒要上百萬元,張先生所說的房子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帶著這些疑問,時報記者實地做了調查。
記者來到西湖區紫金港北路與振華路交叉口的吉鴻時代商廈。張先生所說的公寓就在這裡。名字叫「暖窩」,位於商廈D座2-3樓,總體量有460套,戶型面積為12~22㎡精裝loft,層高4.8米,均價約22000/㎡。如此計算下來,一套公寓的確只需要30多萬元。
來到樣板間,記者發現,15㎡的房間格局方正,略顯擁擠,由於4.8米的層高,二層的空間並沒有太多壓抑感。
據透明售房網資料顯示,吉鴻時代商廈並非新盤,該項目在2014年就已領出預售證,以推廣名「愛尚裡」推出30~90㎡公寓。同時,資料顯示,D座已於2016年12月31日完成交付。最遲的C座也已經在2017年完成交付。那為何D座的還有樓層現在才拿出來售賣呢?
記者聯繫到了暖窩公寓的置業顧問,他告訴記者:「暖窩公寓的確屬於愛尚裡這個項目。原本開發商規劃為綜合超市,作為愛尚裡項目的商業配套,但是由於招商引資問題,超市並沒有成功落戶。直至今年,開發商把2~3層規劃成460套酒店式公寓出售。」
自愛尚裡項目開發至今已經7年,至明年交付,暖窩公寓實際的房屋使用權只有32年。談及產權證,銷售回答:「集體產權,只有一本大證。」同時他表示,購房者和開發商籤的是使用權轉讓租賃合同。
就此,記者採訪了北京德和衡(杭州)律師事務所高級律師舒軍,他表示,此類問題比較複雜,這種現象在杭州不是第一次出現。「這類房源不能把它按照市場上的常規房源對待。購房者並不是購買了產權,而是與開發商形成一個長期租賃關係。」
舒軍律師提醒,購房者如對此種房屋的合法性有懷疑,可以向房屋管理部門或規劃部門了解。但購房者也必須清楚,自己與開發商籤訂的是房屋租賃合同還是房屋買賣合同,這是兩種不同的法律關係。如是租賃房屋,就不存在預售許可證或銷售許可證的問題,也不存在辦理房屋所有權過戶登記問題。只要房屋本身是合法建築,那麼就可以租賃,這與房屋買賣是有明顯區別的。
(原標題《30萬元能在西湖區買套LOFT公寓? 有貓膩:沒有產證,只有租賃合同》,原作者吳凱。編輯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