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很多小學生數學題目憑藉著比較高的難度在網絡上走紅,有些題目甚至連家長也做不出來。很多人對於這些題目也是躍躍欲試,但我們要思考其中所反映出的問題,題目太難,究竟能真正鍛鍊學生思維,還是為了譁眾取寵,你怎麼看?
圖中是一道擴展運用題,題目給出的條件是「「ABC+BC=6B6,問A、B、C分別是什麼數字」,這位孩子給出的答案是「A=6,B=0,C=3」,雖然題目答對了,但是按照常理上來說,10位數不可能以0作為開頭,可以說這道題目出的一點都不嚴謹。
這道題是一道應用題,題目要求為教室裡有11盞燈,拉滅了四盞,教室裡還有幾盞燈。很多小學生都認為是11-4,等於七盞,家長也覺得沒毛病,但是老師卻打了叉。老師所給出的原因是即使燈熄滅了,但燈仍然在教室,所以答案是11盞。雖然老師的道理沒錯,但題目怎麼看都像是腦筋急轉彎,這究竟是鍛鍊了人們的思維,還是過於譁眾取寵?
大家有空不妨去網上搜一下,很多小學的數學題目,連家長也不會做。有些人對於這一現象提出了異議,畢竟學生還小,在教學過程中出一些難以理解、甚至可以說是無釐頭的題目,真的好嗎。
教學本就講究嚴謹,但現在很多題目打著培養學生思維的名義,給出的類型十分刁鑽,有些人認為這種現象是可取的。他們覺得現如今提倡素質教育,不能一味地講究應試教育,在出題目的時候應注重靈活性,開發學生的思維模式,採用頭腦風暴的方式,讓孩子懂得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讓他們懂得做題不單單只追求結果,更重要的是過程,較為新穎的題目有助於鍛鍊學生的大腦,開發其思維,因此家長不用過於擔心。況且,這種有爭議的題目只會在訓練冊的拓展板面,或者是課外的輔導卷中出現,正規的大型考試並不會出現這樣的題目。
但是有的家長卻覺得這樣實在是譁眾取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作業難度是可取的,是太過注重題目的新穎,而忽略了學生的現實狀況實在難以理解。很多題目連家長也不會做,更不用說還小學生了,這樣不僅不會鍛鍊他們的思維,反而會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數學題甚至能夠難倒家長,這究竟是鍛鍊思維,還是譁眾取寵?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