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麼是猝死? 猝死離我們有多遠?

2021-01-13 川北在線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究竟什麼是猝死? 猝死離我們有多遠? 凌晨一點半,你在幹什麼? 2020年 12 月 29 日凌晨一點半, 一名23歲的女孩,連續加班後在下班回家路上突然捂腹並暈厥倒地,送醫院後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時隔3日,《巴啦啦小魔仙》美琪扮演者孫僑潞因心梗猝死,年僅25歲。

  原標題:究竟什麼是猝死? 猝死離我們有多遠?

  凌晨一點半,你在幹什麼?

  2020 年 12 月 29 日凌晨一點半, 一名23歲的女孩,連續加班後在下班回家路上突然捂腹並暈厥倒地,送醫院後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時隔3日,《巴啦啦小魔仙》美琪扮演者孫僑潞因心梗猝死,年僅25歲。

  短短數日,連續2起90後猝死事件讓我們突然意識到,原來猝死已經悄悄盯上了年輕人。

  圖片來源微博

  究竟什麼是猝死?

  猝死這個詞近年來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那到底什麼是猝死呢?

  世界衛生組織將猝死定義為症狀出現後,6小時內發生的不能預期的死亡。不過更多學者認為,將猝死定義為首發症狀出現後 1小時內的死亡更加恰當。其特點就是發病前少有預兆、發病突然、病程極快。

  或許你認為猝死屬於罕見病,發病率極低,可事實卻是近年來,猝死的發病率逐年攀升。就拿我國來說吧,十多年前每年發生猝死的人數約為54.5萬,到2018年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了100萬左右[1]。

  與此同時,猝死發病人群越來越年輕化。以往,猝死多集中在45-50歲的群體中,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猝死高危人群。

  更可怕的是,65%的猝死在急性症狀出現的10分鐘內就能奪人性命,這讓很多人來不及得到專業醫護人員的及時救治。

  圖片來源douban

  根據猝死發生的原因,可將其分為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和非心源性猝死。其中,心源性猝死可佔全部猝死的80%,其發生多與心臟疾病急性發作有關。

  我們之前提到的案例中,導致《巴啦啦小魔仙》美琪扮演者孫僑潞猝死的原因就是心梗。

  猝死離我們有多遠

  心梗聽上去離我們很遙遠,很難想像它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不過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可不是只有心梗,另外幾樣大家可能並不陌生。

  研究證實,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動脈粥樣硬化等基礎疾病與猝死的發生密切相關。

  尤其是心血管疾病,一項針對猝死危險因素分析的回顧性研究發現,65.63%的猝死患者有心血管病史,而且罹患心血管相關疾病的患者發生猝死的概率是無心血管相關疾病的6.78倍[2]。

  肥胖是猝死的危險因素,圖片來源 thepaper

  除了基礎疾病的影響,抽菸、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同樣是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剛剛發生的猝死事件中,孫僑潞就是狂熱的酒精愛好者。

  抽菸、飲酒是猝死的危險因素,圖片來源 js118

  還有一點需要引起重視,雖然最近兩次猝死事件都發生在女性身上,但其實猝死更偏愛男性。在任何年齡階段男性發生猝死的風險都高於女性,這可能和男性睪酮水平較高有關。

  此外,心源性猝死的誘因還包括過度飽食、心理應激狀態、過度勞累、長期熬夜等,這幾項對於上班族來說就熟悉多了,如此看來,猝死距離我們並不遙遠。

  圖片來源 shizheng.xilu

  不要放棄治療

  可能有人要問了,猝死的危險因素我們或多或少都有觸及,而猝死本身的特點就是發病突然難以預期,那我們面對猝死就束手無策了嗎?

  其實,應對辦法還是有的。

  我們先說突發狀況下的急救措施,一方面是使用急救藥,最有效的就是硝酸甘油,特別是對於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常備急救藥物對預防心源性猝死非常重要。

  硝酸甘油片,圖片來源見水印

 

  另一方面,建議大家掌握 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的使用,這是非專業人士能用來搶救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方式,萬一身邊有人發生意外,我們就能及時施以援手,為醫護人員的搶救爭取時間。

  很多公共場合都配置了AED設備,圖片來源見水印

  除了緊急情況下的搶救,預防猝死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首先,一定要重視每年一次的例行體檢,及時發現健康隱患。尤其是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更要提高警惕。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規律。避免過度勞累、減少熬夜次數對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態非常重要。

  此外,要做好高風險因素的綜合控制。其實很多猝死病例都是由於多種風險因素疊加導致的,例如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長期熬夜、過度勞累、經常抽菸,猝死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如果能及早對風險因素加以控制,就能降低猝死風險。

  工作要努力,但不必拼命。關於年輕人猝死的問題,你是不是也有很多感觸想和蝌蚪君分享?留言告訴我吧。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心源性猝死,我們能預知嗎?
    核心提示:如今,「猝死」這兩個字眼在我們生活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你是否想過,它離自己有多遠?我們能提前預知嗎?這種猝死由心臟原因引起,以意識突然喪失為特徵,急性症狀發作後1小時內死亡。突發、迅速、無法預測和死亡率高的特點大大降低了這種疾病的搶救成功率。
  • 演員孫僑潞跨年聚會時猝死,年僅25歲!心梗離年輕人有多遠?
    元旦假期第二天下午,演員孫僑潞因急性心梗猝死的新聞刷爆了網絡,並迅速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或許大家對孫僑潞這個名字不太熟悉,但提起人氣熱播劇《巴拉拉小魔仙》,許多人一定還會記得。沒錯,孫僑潞就是《巴拉拉小魔仙》裡凌美琪的扮演者,去世時年僅25歲。大家應該還記得著名演員高以翔吧?不久前他也是以相同的方式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年僅35歲。為何他們的離去會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
  • 年輕人猝死頻發:年輕人如何遠離猝死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年輕人因猝死,成為社會新聞的主角。根據世衛組織(WHO)的定義,平時身體健康或看上去健康的人,在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就叫猝死。 《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顯示,影響猝死的主要因素是情緒激動(25.66%)和勞累(24.53%)。
  • 猝死並非猝不及防
    在臨床上看多了猝死病例就會發現,熬夜也好,劇烈運動也罷,其背後隱藏的都是「過勞」的誘因。其實,「過勞」一直是懸在科研、警察、教師、媒體、IT、演藝、快遞等行業頭上的警示信號。人們非常關注猝死,因而每當有人因此去世,都會在社會上掀起一輪熱議。但我們並非是要消費這個話題,而是希望大眾能從中了解自身的局限性,儘量避免猝死的發生,以及學會在目睹猝死發生時施以援手。
  • 年輕人過勞死頻發敲警鐘 過勞死離我們有多遠
    每天總有幹不完的工作、拖著疲憊的身軀下班、日復一復,沒有盡頭。「過勞死」離我們有多遠?都市年輕人過勞死頻發無疑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珍愛生命,遠離加班。  都市白領過勞猝死頻發引網友熱議  13日傍晚,奧美中國北京分公司一名年輕員工在辦公室突發心臟病,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年僅24歲。
  • 好好一個人,卻突然猝死?和什麼有關?猝死越來越常見,要警惕
    但有時,這樣的期許只是願景罷了,有些人看似好好的,平時什麼問題都沒有,卻突然出現了猝死,僅僅只有三十多歲,這樣的突然猝死和什麼有關呢?當前,猝死越來越常見,需要大家提高警惕。過勞死需要多注意,這屬於過度疲勞,身體疲勞達到一定頂點,最後撐不住了,出現的死亡,或許你的身邊有一些人沒有規律的工作,並且長時間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下,這種高強度的工作,很容易因為疲勞積蓄,導致大腦、心臟問題爆發,出現了猝死。
  • 年輕人為什麼會猝死?
    臨床上,猝死分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兩大類,其中心源性猝死佔猝死的70%-80%。2020年4月全國性學術期刊《中國急救醫學》刊登的論文《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也顯示,心源性猝死為猝死的最主要類型,佔57.8%;肺源性猝死排在第二位,佔21.6%。每年有多少人猝死呢?目前相關的流行病學資料尚少,我們以最主要的心源性猝死來看一看。
  • 多位20多歲女性接連猝死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猝死纏上
    隨之而來的,是更多年輕人對猝死的焦慮與惶恐,它就像是一個可怕的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1、猝死真的越來越年輕化了?猝死是指:平時健康或者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 男子熬夜猝死 如何預防猝死
    晏醫生認為,鄭先生猝死的原因多由心腦血管疾病所致,發病前並沒有明顯徵兆從而沒能引起他及家人的重視。當時他可能一時的情緒激動和食用刺激性的食品,如飲酒,加上過度疲勞最終誘發疾病導致猝死。晏繼喜提醒,猝死多發生在35歲到65歲之間的中年人群中,為了有效防止猝死發生,建議定期去醫院體檢,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少熬夜。
  • 熬夜猝死的前兆有哪些
    核心提示:熬夜在日常生活中屬於非常不好的生活習慣,尤其是對於經常加班熬夜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如果經常熬夜,身體健康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健康方面的影響只是其中一方面,如果長期熬夜會讓自己感到非常的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幸出現熬夜猝死的現象,並且還是在毫無防備的出現猝死的現象,那麼,熬夜猝死的前兆有哪些?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這個冬天多位名人相繼猝死 這個疾病離我們有多近
    小魔仙有魔法拯救了世界卻始終無法安慰自己而就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12月25日曾被稱為「最美機長」的南航機長賀中平也因突發心肌梗塞不幸離世年僅59歲心肌梗塞這個疾病也再次向我們敲響了警鐘天氣寒冷,心梗的發病率再次升高環境汙染期刊曾於2013年發表研究表明
  • 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猝死
    有時意外就是這麼讓我們措手不及 今天,我們來關注一下,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猝死,在早上上班的路上,晚上加班的時候,運動的時候…… 清華IT男猝死馬桶;33歲女子健身房猝死;90年出生小夥路邊攤吃麵,心臟驟停猝死等等越來越多年輕人猝死的消息
  • 盤點因猝死而去世的明星
    現在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因為猝死而離我們而去的公眾人物吧!1.馬拉度納2020年11月26日阿根廷一代球王馬拉度納因為心臟驟停離世,享年60歲!6.高以翔2019年11月27日,1984年出生的演員高以翔在節目錄製過程,奔跑中突然減速倒地搶救不及,有現場人員稱,高以翔曾心跳停止3分鐘,經過十多分鐘的心肺復甦搶救後,送往醫院進一步救治。猝死時年僅35歲。
  • 臺灣藝人高以翔錄製節目時猝死,2019究竟怎麼了?
    高以翔,在我的記憶力,他還是那個留著性感鬍鬚的帥氣哥哥,我沒怎麼看過他的影視作品,對他的唯一印象就是王瀝川,幾乎就是在突然之間,鋪天蓋地的襲來消息,高以翔猝死了。27日微博熱搜榜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是一臉懵逼的,好久沒關注他的消息了,怎麼就猝死了?是營銷號搞熱度吧?
  • 猝死是怎麼發生的?關於猝死的三大疑問,可以了解了解
    世界衛生組織是把猝死的時間,從有症狀開始到死亡,六個小時內的死亡都叫做猝死,是在非創傷性的死亡。從大量資料中統計可知,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臟驟停。心臟驟停也就是心源性的因素所佔的比例較多,大概佔75%,剩下25%包括血管病變氣道的問題,以及腦卒中也會導致猝死。
  • 14歲學生體育活動中猝死!心內科專家:猝死從來不「嫌」你年輕
    11月1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麻醉科醫師蔣金健被發現心臟驟停,搶救無效不幸離世,年僅30歲…… 年輕的生命逝去了,讓我們惋惜的同時,也帶來一個問題,為何猝死越來越多地發生在年輕人身上?
  • 視帝吳朋奉猝死家中?猝死前的3個徵兆,看你有嗎?
    金鐘視帝吳朋奉猝死家中,享年55歲,可以說是毫無預兆。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所以一定要珍惜當下的生活。那麼,猝死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的,它是有一些徵兆的,如果出現以下3個徵兆,說明你真的要去醫院檢查身體了。
  • 年輕人猝死的三大導火索
    為什麼年輕人會猝死,據統計,我國每年有60萬人猝死,其中43%的人在40歲以下,也有一些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這些人表面上看著精力旺盛,每天都在為了生活忙碌奔波,但是卻突然間死於血管問題,心臟問題等,給家人帶來悲痛,有專家分析,熬夜、酗酒和情緒激動的人較容易發生猝死的風險,年輕人猝死的三大導火索。
  • 為什麼看似健康的年輕人會突然猝死?
    越來越大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讓猝死,成為很多人的健康焦慮。 《2020 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有 53% 的人曾擔心自己會猝死,在年輕的 95 後和 00 後中,有 7% 和 9% 的人經常甚至每天擔心自己會猝死,而這群人,今年也才二十幾歲。[1] 中國的猝死現狀到底怎樣?
  • 深度解讀「運動猝死」
    跑步會不會導致猝死?猝死可以預防嗎?此類問題不絕於耳,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因此,有必要在《跑者世界》上較系統地釐清上述問題。運動猝死真那麼頻繁嗎?一、關於運動及猝死的發病率運動猝死雖然比較少見,但對人們心理的危害卻很大。多年前就有美國學者關注了這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