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山東教育報》報導臨沂市蘭山區破解普惠配套幼兒園困局經驗做法,全文如下:
臨沂市蘭山區:「六子合圍」破解普惠配套幼兒園困局
「這所幼兒園,我看了好幾次了,一個月收費3000多元,價格很貴,我咬咬牙給孩子報了名;如今普惠了,一個月能省2000多塊錢。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這麼好的幼兒園,我真是太感謝政府啦!」在一次配套園整治工作調研時,臨沂市蘭山區柳青街道伊橋幼兒園一位送孩子入園的家長激動地說。
在一年多前,這種情況是不可想像的。2018年初,臨沂市蘭山區幼兒園公辦率12.9%、普惠率30.3%。面對這一困局,該區提出了「六子合圍工作法」,有效破解了城鎮居住區普惠配套幼兒園的困局。
一是拉單子。經摸排,轄區內有118家小區配套園在整治名單上,約佔全市整治任務的40%。民辦園收費高,每月在3000元以上,有的甚至達5000元以上。「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貴」的現象較為突出。教育部門與規劃部門逐一對比,確保了數據的準確性,同時公布了舉報電話和《致廣大市民一封信》,做到了家喻戶曉,確保不漏一個。二是開方子。按照「分園施策、一園一方」,還建社區配套園由鎮街社區負責整治,商業開發小區配套園由住建局牽頭,區教體局與鎮街政府配合整治。三是樹牌子。精心挑選了一些有影響力、信譽好的幼兒園,由市長、區長靠上做工作,鼓勵其發揮帶頭示範作用。同時,通過表彰先進、典型帶動,引領全區配套園整治工作有序高效推進。四是拔釘子。對難以解決的「釘子戶」,依靠法律、政策等予以解決。轄區內有一所配套園,從將近3000元的月收費降至每月1120元,率先辦成普惠園。開發商聽說後,採取停水、斷電、換鎖、用垃圾堵門等手段,逼迫幼兒園繳納130萬元房租,並威脅驅逐幼兒園。針對這種情況,由公安部門依法對物業按尋釁滋事進行處置,維護了幼兒園的合法權益。拔掉一個典型「釘子」,震懾類似的一大片。五是掃尾子。柳青街道有31所配套幼兒園,其中簽訂普惠承諾書的有23所,通過與其餘8所逐個溝通交流,基本實現了本轄區所有小區配套園的普惠。六是兜底子。近兩年來,市、區政府投資建設38所公辦幼兒園,新增1.4萬多個公辦學位。市、區政府安排專項補助資金1500萬元,用於配套園整治工作。與此同時,2020年計劃撥付生均公用經費4708萬元。目前,已經撥付2354萬元。
截至6月初,該區已基本完成配套園整治任務,普惠率提高了50.72%,達81.02%,公辦率提高了17.25%;實現了流動兒童「無門檻、同待遇」入園,促進了全區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平穩發展,提升了群眾在學前教育方面的獲得感、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