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神話是怎麼形成的?竟然是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的產物

2021-01-12 騰訊網

在學術上,學者所說的神話,必須具備這幾個條件:

首先、敘述人類原始時代或人類演化初期的單一事件或故事。

其次、傳承者對這些事件、故事必須信以為真。

最後、必須是遠古族群的人們集體創造並且流傳下來,如果是個人創造,並且沒有透過傳承而且群眾的成員對其創造的參與,這故事再怎麼神奇均不屬於神話。

當我們沉浸於上古神話的魔力之中時,不得不感慨我們祖先神奇的想像力。上古社會生產力水平很低,對於神秘莫測的自然界變化現象,人們無從解釋,於是,便幻想著世界上存在著神靈和魔法,由此,產生了一種神秘感和敬重感並加以膜拜,於是,上古社會便充滿了神話色彩。

夏朝的東部有一支強勢的部落,就是商部落,據說,他們的祖先與燕子有關係,究其原因,原來是這麼回事:

都知道上古帝王帝嚳,帝嚳成為華夏首領後,施天下於仁義深受老百姓的尊重和愛戴,以致於,後來的王朝都喜歡推崇他當祖宗。史書記載,帝嚳的妃子簡狄在沐浴時,頭頂飛過一隻燕子並下了一顆卵,簡狄吞下這顆卵後竟然懷孕了,後來生下了一個男孩就是商部落的祖先契。

還有商以後興起的周,它的起源也與之類似:帝嚳的另一個妃子姜原,在一次外出時踩上了巨人的腳印,回家後就懷孕了,於是,生下的孩子就是周朝的祖先棄。再追溯到夏的祖先禹,據說,禹是從他的父親鯀剖開的肚子裡蹦出來的,這些違反常理的說法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我們學歷史的都知道,人類是從古猿進化來的,首先,經歷的是母系社會。在原始社會裡,男性主要負責狩獵、捕魚、防禦野獸等危險係數高的工作,沒有可靠保障,而女性則負責採集、做飯、縫衣、養育後代等比較穩定的工作,經常能夠衣食富餘,經濟來源可靠。

因而,從事採集業的女性,就在生產和生活中佔了主要地位,受到了高度尊重。以至於,在大家庭中女人說了算,社會性質也就屬於母系社會。

但是,隨著採集業的發展壯大,人們從中發現了植物的生長規律,進而開始了農耕種植。糧食富足了,人們又開始發展畜牧業,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需要投入更多的體力勞動,漸漸地,男子的勞動就起了重要作用,成為社會生產的主要力量,經濟地位也發生了改變。

自此,男子佔了主導,母系社會逐漸進入到了父系社會。

由此看來,兩性社會地位的差異,主要取決於生產資料獲得的方式,在生產力落後的時代,女人以耐心細心的性別優勢,以採集業為主,獲得了更多的生產資料,在氏族中的地位突顯出來,因而,是母系時代。在農業、工業發展的時代,生產資料的獲得主要得靠勞力,男人以結實健壯的性別優勢,自然就佔了上風,所以,就進入了父系社會。

到人類跨入新世紀以後,科技在生產力中起了更重要的作用,社會分工越來越明確,生產力不再僅僅依靠男人的體力勞動來完成,男人的經濟地位不再佔主導,男女兩性差異逐漸在縮小。

了解了上古社會的發展史,我們就不難理解,上文中巨人腳印的事。母系社會時期,人們都是混居在一起的,孩子們只知道自己的母親是誰,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把男人都當作是自己的家人。進入父系社會後,以父系傳承為主,父系社會居於穩定後,就會追根先祖,自然就會追到有母無父的母系社會時期。

有母無父,聽起來好像不太好,所以,為了掩飾母系社會父輩不詳的事實,父親就變成了燕子卵,巨人腳印等等。

還有一種母輩不詳的,就像夏朝的祖先禹,傳說,就是從父親鯀的肚子裡剖出來的。父親鯀生出禹,既是無性繁殖,又不符合常理,所以,我們只得佩服古人超強的想像力,同時也理解古人難以言表的處境。禹也許是一個母親不詳的孩子,鯀為了掩人耳目乾脆說是自己生出了禹。

這些傳承一脈的上古王族,往往追根祖先時就會追到母系社會,所以,王族的姓氏中都帶著濃鬱的母系色彩,例如:夏朝的姒姓,周朝的姬姓,秦朝的贏姓,齊國的姜姓等等。中國上古時期,著名的八大姓:姬、姚、媯、姒、姜、嬴、姞、妘,都是如此。

我國古代的姓和氏有著不同的意義,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來源於母系社會,是用來區分血緣的,同姓的人有同一的祖先,氏來源於父系社會,是父系氏族的標記。"姓"是由"女"和"生"組成,強調了人從何而來。

從上古時期,到父輩不詳的母系社會,再到以父輩傳承為主的父系社會,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人類祖先雖然用編造神話,來掩飾自己不能圓說的歷史事實,但是,它同樣也是人類社會的文明發展史。

相關焦點

  • 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以羅馬共和國為例,看父系社會的形成
    在父系社會產生後,女人的首領權力漸漸向男人過渡,並最終形成了父系社會,女人的權利也被全然剝奪,最終難免形成「嚴父慈母」的現象。由此,由從女性居的母系社會開支闊葉,越來越多的女性產出新生兒,壯大了群體,才使得人類種族有了延續,人類之生命之火才能夠持續燃燒。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關係也決定了原始文明中出現女性至上的思想。女人是原始人類的神,不難發現的是,早期神話故事裡曾出現女性英雄,如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媧造人。
  • 《聖杯與劍》結合女媧傳說,淺談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的轉變過程
    《聖杯與劍》:「劍」是統治、毀滅的隱喻,「聖杯」則象徵著向神聖和諧秩序的回歸,劍對聖杯的取代,正表明了人類文明由母系社會跨向了父系社會。《聖杯與劍》是美國著名文化人類學者理安·艾斯勒的一部作品,其用「聖杯」和「劍」來分別譬喻女權和男權,分析了歷史上男性女性對於權力的爭奪,合作並最後走向和諧的過程。
  • 歷史的進步,生產力的升級,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的轉變
    這個也無從考證,而且山海經裡面的內容都是神話故事。太陽和月亮兩種符號,也是兩個時代的象徵,太陽象徵男性,月亮象徵女性。我們之前講過,是先有母系社會才有得父系社會。父系社會的產生是因為農業生產的發展,母系社會的鋤耕為大規模的犁耕農業所代替,駕畜耕田主要是男子來承擔。這樣,婦女在農業生產領域裡也被男子排擠出來。男子在經濟上躍居了統治地位。
  • 古代女性為何地位低卑?母繫到父系社會的轉變,逐漸形成男尊女卑
    在古代的時,也有時期女人地位是很高的,比如最開始的母系氏族社會,以女性為主,那時人類數量還是比較少的時候,大致在舊時代時期和新時期過渡的時期。但隨著慢慢的發展、進步,大環境的轉換下,慢慢的成為了父系氏族社會,這也是沒有辦法的情況,是大勢所趨,從而導致女性的地位發生了變化,最終出現了「男尊女卑」的情況,而這種思想也被古代一直推崇,這樣結果就是歷朝歷代女性地位普遍低於男性,直到現今才提倡男女平等。
  • 姜子牙:講述一個母系社會與父系社會的轉換
    因為那是個母系社會倒父系社會的過度階段,女人權力很大,紂王也無法忽視,所以共理朝政。上古神話裡,很多女性的,只是戰國後,完全步入父系社會後,女神就越來越少了。夏朝之前,還有一個沒有文字記載的朝代,跟夏朝差不多,非常母,母系社會,商朝是遊牧民族建立的,半遊牧,半農耕的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的過度階段,有一套祭祀手段,周是商的小弟,負責給商抓人祭祀的民族。
  • 登上熱搜的「兩頭婚」:母系社會的復活,父系社會的遷就
    登上熱搜的「兩頭婚」:母系社會的復活,父系社會的遷就「兩頭婚」登上了熱搜榜。我始終以為,江南歷來就是經濟發達地區,本應該引領各種新風尚,怎麼感覺這種婚姻形式像極了母系社會的復活、父系社會的遷就呢?這哪裡是進步,分明是退步啊?母系社會發生在遠古時期,當時部落之間實行族外婚,子女跟隨母親生活,子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 母系父系氏族社會的形成奠定我國自古以來親情關係的基礎
    母系氏族社會的婚姻制度以禁止氏族內通婚為特徵。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男女分區埋葬的現象,是當時實行族外群婚的反映。陝西寶雞北首嶺墓地就是例子。隨葬物品的數量反映男女生前在社會上和家族中的地位高低,也反映社會上是以女性為中心的事實。臨潼姜寨墓地就是例子。
  • 為什麼遠古時代人類會從母系社會變成了父系社會?
    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期間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
  • 現在社會屬於母系社會還是父系社會?歷史告訴你真實的答案
    查資料的時候,看到這樣的一條順序:古代社會發展順序是,原始群——氏族——部落——部落聯盟——國家;文化發展順序是,女性生殖崇拜——男性生殖崇拜——圖騰崇拜——祖宗崇拜。對於社會的發展來說,我們很容易去理解。
  • 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轉換,究竟是何原因?恩格斯認為是奪權?
    在母系社會,男人們的出走,加快了向父系社會的轉換的進程。總而言之,一直到今天我們生存的都是在男權社會當中的。我們這個現在基本上世界上的主流的這個趨勢還是屬於男權社會的,那是有一定的根據的。人們是如何從這個母系氏族公社轉化到父系氏族,這個時候的這個歷史啊是沒有人知道。沒有人知道呢,所以我們就只能做一些個猜測,詳情不得而知,為什麼呢?沒有記載啊,歷史上沒有任何的記載。那麼文字呢,是父系社會之後的發明,母系氏族是不可能發明出文字這種東西來的,那麼後來的人類學者實際上做這個調查是從什麼時候調查的呢?
  • 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轉變,究竟是何原因?為何當時男女比例失調?
    今天小編為大家講的是恩格斯認為奪權才是母系社會才向父系社會轉換的主要原因。小編認為搞階級鬥爭這事呢,中國人很少有可能有這種自己內部搞這個奪權。在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那個時候搞這個階級鬥爭呢,小編覺得可能性不大,這可能是跟恩格斯一貫的這個意識形態是有關的。它也不是一種女酋長式的管理,因為如果是女酋長式的管理,那就有個頭了,那就有了階級了對吧?那酋長不是原始共產主義社會是沒有接地,大家都平等的這種狀態了,那有了酋長之後呢,其實也更容易產生什麼呀?
  • 原始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婦女地位到底因何發生改變
    在距今大約四五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類由古猿人逐漸進化為新人,原始社會逐漸形成,而一開始形成的是母系社會,母系社會在距今七千年前時到達了繁榮鼎盛時期,而在距今五千年左右時,中國由母系社會轉變為父系社會,導致女性地位一落千丈,而究竟為何導致了婦女地位的轉變呢!
  • 隨著母權制社會向父權制社會過渡,有了對陰陽雙性生殖崇拜?
    導語:隨著母權制社會向父權制社會過渡,有了對陰陽雙性生殖崇拜?在母權制向父權制過渡時期,女性是不甘退出歷史的尊貴地位的,「雙火塘」和兩性人崇拜足以證明這一過程。火和火塘是生殖的象徵,但探索其發展順序,火和火塘首先是母系祖先和母親的象徵,它的最初象徵意是女性,是母系氏族社會生殖觀念的表徵。為乞求火塘—祖母神保佑家庭人口增殖,兒孫滿堂,財運亨通,這些民族一年一度的祭祖儀式在火塘邊舉行。
  • 到了父系氏族,為什麼數字三會成為社會崇拜的數字?
    人類進入到男權社會後形成的「兒-父-母」家庭結構更是重要的社會基礎。上節介紹張開焱先生的猜想,他認為「三」作為原型聖數的社會歷史基礎是男權社會的「兒-父-母」家庭結構,以及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男權社會的社會結構。
  • 從母系氏族過渡到父系氏族的過程中,我們能看到人類文明的進步
    這一講我們將開始學習,一個在中國歷史中比較重要的兩個階段——原始文明中的「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遷移合葬墓的意思就是說,在母系氏族中有某個地位較高的婦女死亡後,會將他埋在葬坑中的主要位置中,而且會把和她同氏族的其他人的屍骨遷移過來,形成一個合葬墓。這種以婦女為中心的墓葬習俗,表明女性在氏族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也證實的母系氏族社會的存在。
  • 父系氏族社會
    大約在距今 5000 年左右,遍布中國大陸的氏族部落,先後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相當於這一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存,主要有黃河流域的大汶口中、晚期文化,龍山文化,馬家窯文化的馬廠類型;長江流域的屈家嶺文化,良渚文化;以及珠江流域的石峽文化等。父系氏族社會仍延續母系氏族社會的生產資料公有制。
  • 父系制社會取代母系制社會經歷了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如何過渡的?
    在母系氏族社會的繁榮時期,婚姻形態已經由群婚轉化為對偶婚。就是男子主動到女方家過婚配生活,這種形式可稱為從妻居。因為配偶關係不固定,男方可以另尋女伴,女方亦可尋找其他新郎。男子為博得女子的歡喜,常送些生活用品、裝飾物等。此外,也往往為女方家族進行服務性的勞動,以表示對女方的酬謝。
  •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第10集 父系社會
    大約五千多年前,中國進入了父系社會時期。 相較於母系社會,在父系社會裡,男子在社會和家庭中佔主導地位,婚姻由對偶婚向一夫一妻過渡,妻子居於丈夫家裡,世系按父系計算,財務由子女繼承。
  • 母系社會並非父系社會發展必經階段,中國上古沒有證據存在母系制
    除了對早期神話的考察,摩爾根田野調查似乎很有說服力。他認為父系社會之前普遍存在母系社會,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人類早期處於群婚形態,所以普遍「知母不知父」;二是婦女在採集生產中佔主導地位,生產力水平提高男子作用上升才進入父系社會。今天學者發揮他的觀點,把原始社會分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氏族公社又分為母系—父系先後兩階段。
  • 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產生了什麼現象?
    絕大部分的古老的姓,我們說了,女字邊,從這點反映出了這個父系社會啊,脫胎於母系社會的這個軌跡,很多家族的這個祖宗啊,都是有名有姓的大英雄!但是有一個問題,大英雄的母親是誰,很清楚,具體的有名有姓的,基本上不知道大英雄的父親是誰。可能大英雄的母親自個也不太知道。這就是反映了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的這麼一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