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武漢「江夏杯」第四屆京劇票友藝術節開鑼
國家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劉錚的演出,贏得滿堂喝彩。舒運平 攝
北京戰友京劇團、國家一級演員朱寶光在表演。韓蔭 攝
江夏少兒京劇團在表演。葉聖凡 攝
本報記者胡義華 通訊員毛志紅 周小祥 聞政
5月31日晚,由市文聯和江夏區委、區政府共同舉辦的武漢「江夏杯」第四屆京劇票友藝術節,在江夏譚鑫培戲樓拉開序幕。臺上一字一韻有板有腔 臺下座無虛席拍手唱和。
這是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打造武漢「戲碼頭」的一場京劇盛宴。
享戲曲「大碼頭」美譽
受全國票友熱捧
武漢京劇票友藝術節,每兩年舉辦一屆,為全國各地、中華(海內外)的京劇愛好者提供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臺。本屆京劇票友藝術節共吸引來自於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及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天津、廣東、廣西、陝西、浙江、江蘇、河北、湖南、貴州、河南、遼寧等省市的京劇票友們歡聚一堂,會同湖北票友一起共同分享京劇國粹之魅。
本屆京劇票友藝術節,共有300餘人報名參加,其中年紀最大83歲,最小的6歲。經過初選,100餘名票友共87個唱段,進入到藝術節匯演,匯演於2016年6月1日-6月3日,分5場在武漢楚樂宮劇院舉行。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全國一流的京劇院團和戲曲名角紛紛到武漢演出,武漢與北京、上海並稱京劇「三鼎甲」,享有戲曲「大碼頭」美譽。
武漢這方水土不僅孕育了漢劇,還滋養京劇,誕生京劇史上一代宗師譚鑫培,「江夏杯」京劇票友藝術節,正是發揚譚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漢版京劇票友藝術節
專業搭臺業餘唱戲
市文聯和江夏區人民政府,一直致力於打造辦有特色的京劇票友藝術節。不求大求精,專業搭臺、業餘唱戲,力爭朝著北有「和平杯」,南有「江夏杯」的目標努力。
據了解,為了用高質量的演出培養觀眾,提升京劇票友的整體水平,讓票友和名家在舞臺上共聚一堂,在5月31日和6月4日本屆藝術節的開幕式和閉幕式上,主辦方特意邀請全國京劇名家康萬生、朱寶光、王豔、趙華、劉錚等出席,還有武漢京、漢、楚的劉子微、夏青玲、王荔"三朵梅花"共聚一堂,為全國票友展現武漢戲曲發展。
同時,也邀請了武漢本地京劇名家王婉華、羅會明、陳幼玲,以及優秀青年京劇演員江峰、程亮等,為票友朋友們現場示範演出。
支持戲曲傳承發展
試行「戲曲進校園」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湖北省振興戲曲五年規劃》,武漢市在「戲曲進校園」工作中開展先行先試,著力於普及戲曲教育從孩子入手。
「江夏杯」京劇票友藝術節活動,素來重視學生這一京劇愛好者團體,平日就組織京劇名家走進校園授課,幫助學校建設戲曲社團、興趣班等。從武漢京劇票友藝術節這個舞臺上,走出去的有京劇名票華中科技大學學生洪峰,有「江夏杯」少兒金獎獲得者、曾參與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春晚演出的小學生陳彥豪等。
本屆藝術節,就有來自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科技大學、三眼橋小學、滑坡路小學、棋盤街小學等眾多學校的15個優秀劇目參與演出。
200個京劇票社特活躍
天天有活動 處處聞琴聲
武漢是我國京劇四大基地之一,曾集聚中國最好的戲、最好的角、最熱鬧的劇場、最有水準的觀眾,梅蘭芳曾6次來漢,每次都是萬人空巷。
武漢有大量的京劇戲迷票友。據不完全統計,武漢共有大大小小的京劇票房、票社近200個,在全國較為有影響力的也不下20餘個,可以說是天天有活動,處處聞琴聲。
京劇票友們經常相聚,以戲會友,共同切磋技藝,用戲曲文化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龐大的票友團體,也為武漢振興「戲碼頭」提供了強有力的群眾基礎。
打造譚鑫培京劇文化品牌
江夏在行動
巍巍江夏,三分青山繞碧水,人傑地靈。100多年前,江夏走出一代「伶界大王」譚鑫培,他推動京劇藝術走向嶄新境界,其開創的中國首個京劇門派——「譚派」名動中國,他曾是京劇大師梅蘭芳、楊小樓的師傅,也是中國京劇史上裡程碑式的人物、京劇正式形成的標誌性人物。近代大學者梁啓超稱頌他:四海一人譚鑫培,聲名廿紀轟如雷!
為弘揚國粹,傳承文化經典,續寫譚鑫培大師的百年華章,重振京劇文化和國粹藝術輝煌的中心策源地,江夏區委、區政府激流勇進,以踏石留印的強勁勢頭,積極打造譚鑫培京劇文化品牌。
大事記
2008年,江夏區委、區政府規劃宏偉藍圖,興建譚鑫培公園。譚鑫培公園是一座融生態人文於一體的京劇文化主題公園,總規劃用地面積3600畝,其中水域3200畝,陸地400畝。規劃布局分為京劇朝聖、公園古城、生態溼地三大板塊,預計耗資6.6億元。
江夏區委、區政府採取「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方式,分三期打造譚鑫培公園,目前一期工程已建設完畢並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先期工程譚鑫培戲樓也已建成,後期還將建設譚鑫培博物館(譚家祖居式)、仿明清古建築一條街(350米長)等。
2009年,江夏區譚鑫培少兒京劇培訓中心應運而生,並於2013年8月被授牌、評選為全國十個中國少兒京劇活動培訓基地之一。
江夏區文聯組織作家廣泛收集資料,計劃用3年時間撰寫100餘萬字四卷本《京劇譚門》在全國發行,書寫譚門世家七代生平和江夏譚鑫培京劇文化。
2009年5月,譚鑫培公園一期工程竣工後,江夏區成功地舉辦「京劇譚門故鄉(武漢·江夏)行」系列活動,在全國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2012年11月期間,江夏區組織首屆湖北中天·江夏京劇票友聯誼演唱會,以及中國武漢第二屆中華(海內外)京劇票友藝術節。
2013年,江夏區在譚鑫培戲樓先後舉辦「譚鑫培大戲樓新春演出季」,和「譚鑫培杯」2013武漢戲曲達人秀--江夏譚鑫培戲樓夢想之旅活動。
2014年12月8日-12月12日,成功舉辦武漢「江夏杯」第三屆中華(海內外)京劇票友藝術節,不僅舉行了5場匯演,還舉辦「京劇票友在武漢」主題論壇活動。
2015年,江夏區著力打造譚鑫培京劇文化,譚派藝術大觀園,榮獲湖北省第三屆「一縣一品」文化品牌獎。
武漢「江夏杯」
第四屆京劇票友藝術節安排
5月31日晚開幕式,地點:譚鑫培戲樓;6月1日下午,匯演第一場;6月1日晚,匯演第二場;6月2日下午,匯演第三場;6月3日下午,匯演第四場;6月3日晚,匯演第五場(1-5場匯演地點均在武漢楚樂宮劇場)。6月4日晚閉幕式,地點:江夏譚鑫培戲樓。
本次共7場演出,每場提供50張免費觀影券給武漢市民,需要觀看的市民,請憑本人身份證於5月30日上午10:00起,到楚樂宮售票處領取贈票,每人限領兩張,贈完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