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愁吃、不愁穿,教育有保障,有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保障……對部分困難群體來說,有時候這些最基礎的生活條件都難以保證。脫貧攻堅以來,濟南市歷城區困難群眾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前,脫貧攻堅戰已到後半程,扶貧工作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面對因病致貧、因老返貧的「深水區」「硬骨頭」,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層層發力,以攻堅克難的決心守護困難群體的「安穩」。
在歷城區唐王街道亓家村的一處小院子裡,67歲的亓洪平正進進出出地忙著,準備趁著陽光好把被子和褥子在自家院裡曬一曬。說起以前的日子,亓洪平至今難忘。
「光這樣的大桶我家就有七八個,都是用來接雨水的。」亓洪平指著院子角落裡堆放的幾個生了鏽的鐵桶感慨道,「漏雨還不是最難受的,關鍵是時間長了,屋裡特別容易發黴,牆皮壞了不說,還弄得衣服、被褥都是一股『捂包』味兒。」
亓洪平家的改變,得益於去年5月曆城區開始實施的貧困戶人居環境提升工程。該工程因戶分類施策,圍繞貧困戶實際需求和缺項「開藥方」「下菜單」,對貧困戶室內外及周邊環境衛生進行全面改造。
劉玉華是桃科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老伴兒去世多年,家中只有她和60多歲的兒子相依為命;兒子有智力障礙,喪失勞動能力,多年來一直靠政府救濟維持生活,居住環境可以說是「髒亂差」。
這兩年,通過危房改造工程,政府投資不僅為劉玉華新建了住房,還改造了院牆、門口水泥路等,現在通往老人家的土坡路變成了平整水泥路,兩間水泥房窗明几淨,新建的院牆和大門、旱改廁以及重新鋪設的水泥地面讓人看著就舒坦,老人的家已經完全告別了過去的居住環境。
「居者有其屋」,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具體體現。當前歷城區各貧困戶家中所發生的這些變化,只是濟南市貧困戶人居環境提升工程實施後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近萬戶貧困戶的房屋得到改造。(完)
來源: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