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三峽博物館看十二生肖之首的故事 展覽免費開放4個月

2020-12-04 上遊新聞

相傳宇宙混沌之時,一隻老鼠在黎明前夕將混沌咬破了一個口,於是氣流通暢,天地始開。這個傳說在我國許多民族中都有流傳,它將老鼠推上了創世神的地位。

2020年是農曆庚子鼠年,預示著一個新輪迴的開始。明天,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將正式推出保留展覽——新春系列展之靈鼠迎新。

展覽將展出包括服飾、玉器、造像、唐卡、年畫、銅鏡、花錢等歷代文物90餘件,通過它們展示古人們在「鼠」身上所寄予的美好期許。

巨鼠頭骨化石

靈鼠迎新剪紙

十二生肖花錢

國家二級文物鼠抱荔枝玉雕

十二生肖陶罐

展覽於12月31日拉開大幕,一直持續到2020年3月29日,其間,市民可以免費參觀。

此外,三峽博物館還在今(30)日公布了2020年的重磅大展。

其中第一個來到的就是「消逝的黃金國:南美安第斯文明」特展,它是三峽博物館「世界文明與藝術系列展」之一,將在2020年5月正式在三峽博物館拉開大幕。

同時,齊白石抗戰時期繪畫作品展,影像紀錄裡的中國抗戰,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全國兒童美術作品展等在內的精彩展覽,將在2020年的三峽博物館裡輪番登場。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李晟 攝影 劉力 實習生 彭瑤

相關焦點

  • 周末去看展覽 古希臘神話眾神「降臨」三峽博物館
    記者 李文科 實習生 李佳玲 攝  華龍網8月17日18時25分訊(首席記者 黃軍)「眾神之王」宙斯、「婚姻之神」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太陽神」阿波羅……古希臘神話中的這些人物你都知道嗎?他們的樣貌和故事你又了解多少?8月19日起,去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你就能與眾神「親密接觸」。當你走進這片「文明之海」時,你會感嘆「不虛此行」。
  • 從「老鼠娶親」看起 三峽博物館邀你去聽十二生肖之首的故事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陳毅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30日19時訊(記者 唐雨)不足一月,中國將迎來農曆庚子年新年。「子鼠」既是一天的開始,也是12生肖中一個年輪的開端。明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將正式推出保留展覽——新春系列展之靈鼠迎新。
  • 三峽博物館今年最重磅展覽來了!一站看盡南美古代文明
    封面新聞記者 羅惟巍精選自秘魯11家考古類博物館藏品,年代跨度約3000年,包括陶器、金器、紡織品和木乃伊等……6月25日,失落的黃金國——安第斯文明特展將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開展。安第斯文明特展也是三峽博物館今年最重磅的展覽。此次展覽由包括三峽博物館在內的國內6家文博機構聯合策劃引進,是「安第斯文明特展」首次進入中國,也是近年來國內少有的系統展示南美洲古代文明的大型展覽。6月24日下午,多家主流媒體受邀先行探館。
  • 「靈鼠迎新」成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2020開年首展
    12月31日,靈鼠迎新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二樓臨時展廳正式開展,30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舉辦了開幕導覽活動並介紹了本次展覽的相關內容。▲「小老鼠偷油」(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2020年是農曆庚子鼠年,預示著一個新輪迴的開始。「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新春系列展:靈鼠迎新」將在一年新舊交替之時,為廣大市民獻上以生肖之鼠為主題的新春展覽。
  • ...打卡去哪裡?三峽博物館即將推出新春系列展覽,展示「多面」生肖鼠
    隨著鼠年即將帶來,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將帶來一場「多面」生肖鼠展覽,打破這一固有印象。12月30日,記者獲悉,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將在2019年底最後一天舉行「新春系列展:靈鼠迎新」,在一年新舊交替之時,為廣大市民獻上新春祝福。
  • 今起去三峽博物館看徐悲鴻張大千傅抱石真跡(圖)
    9月29日,在三峽博物館,觀眾正在欣賞「嘉陵江上——館藏抗戰時期美術作品展」。今日,「嘉陵江上——館藏抗戰時期美術作品展」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開展,其中徐悲鴻、張大千、傅抱石等大師真跡都盡數亮相。此次展覽共精選館藏的91件(套)抗戰時期美術作品。其中,國家二級文物13件(套)、國家三級文物64件(套)。
  • 2020年廣州市屬博物館展覽一覽表(4月一6月)
    本次展覽,將帶您一同追尋神秘的夜郎足跡。預計9月開展,展期3個月2 廣州藝術博物院 廣州市越秀區麓湖路13號 周二至周日9:00-17:00。夜間開放調整時間待定。國家法定假期照常開放。2020年6月13日-2020年8月23日3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廣州近代史博物館)廣州市陵園西路二號大院之二周二至周日9:00—17:30。國家法定假期照常開放。
  • 12月,全國博物館展覽精選82個,最少看3個!
    你準備看幾個?:2019年9月28日~11月24日 展覽地點:首都博物館(一層B展廳) 展覽共分六個單元,「禮儀之備」「漢韻胡風」「大國氣象」「南雅北逸」「精麗華貴」「文章錦繡」,將通過歷史上的那些時尚之物,解答這些問題,而答案的背後,是多元一體中華民族包容、開放、追求真善美的民族文脈。
  • 正佳自然科學博物館今免費開放
    信息時報訊(記者 郭柯堂)5月18日,第四十四個「國際博物館日」如約而至。據悉,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圍繞這一主題,正佳自然科學博物館將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系列主題活動,一起為國際博物館日發聲。
  • 嘉興這13家博物館免費開放 時間看這裡!
    在嘉興市本級,一共有13家博物館,每一家都是向市民免費開放的。5個國有博物館嘉興博物館2016年,該館參觀總量達194475人次,月平均參觀16206人次。嘉興博物館的活動十分多元,除了展覽,「零距離賞寶」、「最炫民俗風」、「精彩我體驗」、「考古零距離」、「流動博物館」5個項目伴隨著「文化有約」活動的持續開展,已日趨常態化,品牌也深入人心。
  • 中國首個鋼鐵博物館武鋼博物館落成並免費開放
    中新網武漢9月13日電 (記者 徐金波)中國鋼鐵行業首個歷史博物館——武鋼博物館13日正式落成,並免費對外開放,來自中國鋼協、鞍鋼、寶鋼、首鋼、日本株式會社、德國西門子等主要鋼鐵行業企業負責人紛紛前來祝賀。
  • 木乃伊、黃金面具……「失落的黃金國」亮相三峽博物館
    157件套出土文物,精選自秘魯11家考古類博物館藏品,年代跨度約3000年,多為秘魯歷年重大考古發現的代表性文物,包括陶器、金器、紡織品和木乃伊……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消息,世界文明與藝術系列展之失落的黃金國——安第斯文明特展,將於6月25日,在三峽博物館一樓臨展廳A免費面向市民開放。
  • 博物館日報(第290期):五一期間北京多家博物館有序恢復開放
    「尋訪狀元、進士後人」項目徵集啟事(圖片來源:中國科舉博物館)【五一期間北京多家博物館有序恢復開放】4月28日,北京市文物局正式下發通知,北京地區博物館自2020年5月1日起可陸續恢復開放。「雲課堂」第一季共4集,皆選自中國美術館「大師講大美」 「中國美術館之夜」系列品牌活動,經典返場,大師「雲」集,並將與觀眾共享「美」的故事。
  • 文物保護看基層|三峽博物館:智慧化建設為公眾提供更好服務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文物信息部副主任殷玉玲介紹,結合三維掃描、虛擬實境(VR)、增強現實(AR)、虛擬全景技術、互動魔牆展示、LED大屏傳播、數字沙盤等技術手段,三峽博物館將靜態的博物館資源動態化,對隱形的歷史地理文化資源進行還原,突破時間、空間和傳播形式的限制,大幅度提升了展覽展示效果。
  • 重慶三峽博物館
    參觀重慶博物館正趕上西南地區重磅青銅器臨時展覽,匯集了廣西、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各地的經典青銅器,有些三星堆文物臨時搬到此處展出,若是去成都倒是要撲空了。 說的就是傳說中的古蜀國之迷。三星堆有可能就是魚鳧王朝的都城遺址。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面具與人像
  • 2019年3月北京展覽活動時間地點(免費+收費)
    己亥豬年,在首博,60組(件)與豬相關的館藏文物,將歷史長河中與豬有關的故事和傳說娓娓道來……  時間:即日起-3月17日  地址: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水景庭院  重生: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波蘭弗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館藏精品展
  • 國際博物館日,正佳自然科學博物館將首次免費開放
    18日,第四十四個「國際博物館日」將如約而至。為積極響應國家文物局的號召,發揮博物館的公益屬性,正佳自然科學博物館將於5月18日(周一)當天對公眾免費開放。據了解,這是博物館響應文化惠民行動的舉措,也是開館以來的第一次門票免費福利。
  • 龍美術館9月免費開放日來啦,這些主題展覽盡情看! - 上海徐匯
    圖片來自「流動的空間」展覽現場,龍美術館(西岸館),2020,攝影:洪曉樂一、提前預約,錯峰參觀每月的首個周二是龍美術館公眾免費開放日(節假日除外),9月1日>(周二),龍美術館(西岸館)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及階梯展廳合計五大展覽將免費對公眾開放,開放時間10:00-21:00(20:30停止入場)。
  • 2020年廣州市屬博物館展覽一覽表(3月一6月)
    2月28日、8月31日閉館檢修。夜間開放調整時間待定。國家法定假期照常開放。>字字珠璣——廣州博物館藏有銘銅器展該展覽為原創展,從我館館藏銘文刻辭類文物中挑選精品文物,擷取金石學研究範疇中吉金、銅鏡、璽印、古泉四類別作為重點,使觀眾能直觀欣賞到器物之美,同時兼及文化、美學,在讀懂漢字凝鍊表意背後的內涵,徜徉歷史與文化之旅,展覽展示了廣州博物館多年來致力於對館藏文物的研究和整理。
  • 安第斯文明特展在三峽博物館開展
    安第斯文明特展在三峽博物館開展 2020年06月25日 11:00  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6月25日,失落的黃金國——安第斯文明特展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開展,將持續展出至9月15號,並免費向市民開放。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記者 雷強沒有輪式車輛或文字,土著人如何能夠有效地移動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