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立到滅亡只有52年,大一統的西晉王朝為何如此短命?

2020-11-09 世界人文通史

文/世界人文通史

參考資料:《晉書》、《資治通鑑》、《三國志》

此文較長,讀完約要花費2分鐘時間。

導語三國歸於一統、司馬氏篡位奪權、晉朝士族政治、空談玄學、貴族鬥富、入塞民族、永嘉之亂、衣冠南渡。


歷史好似一面明亮的鏡子,能夠映照出古往今來的美醜善惡。從歷史中,我們能夠更好看清世界、參透生活、認識自己。歷史也是一位智者。同歷史對話,能讓我們更好地認識過去、把握當下、面向未來。

魏國權臣司馬懿戎馬倥傯、文武兼具,不失為一代梟雄。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剷除了曹爽家族,進而大權獨攬,奠定了晉朝開國的根基。公元251年,風燭殘年的司馬懿在洛陽城度過了他生命中最後的時光,然後靜靜地閉上了眼睛,終年72歲。

司馬懿去世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先後接管魏國的朝政,達到了權傾天下的地步。司馬師廢魏少帝曹芳,司馬昭殺魏廢帝曹髦,兄弟二人比其父司馬懿更加專橫,更加野心勃勃,其家族玩弄魏國皇帝於鼓掌之間,輪流控制著魏國朝政。

到了司馬懿之孫司馬炎執政時,再也按耐不住對皇帝寶座的渴望。他託用一套虛假復古的禪讓說辭,廢除了曹魏的末代皇帝魏元帝曹奐,然後在一眾利慾薰心的士族文官的攙扶之下,踉踉蹌蹌地爬上了新皇帝的寶座,春風得意地建立了屬於司馬家的西晉王朝(265-317)。三國鼎立局面結束之後,西晉一度統一全國,成了繼秦朝、兩漢以後第四個統一中國的封建王朝。


可惜,晉武帝司馬炎的後人碌碌無為,使這個國家被顛覆,黎民百姓淪為敵國屠刀下的亡魂。對於西晉快速滅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條。

這個極度短命的西晉王朝(265年-316年)在政治、軍事、外交、經濟上的建樹均不大,但卻是古代中國在整個魏晉南北朝四百多年的時間裡僅有的曇花一現的統一時期,因為西晉真正統一全國的時間只有不到25年(公元280年滅吳,公元304年爆發永嘉之亂),幾乎給華夏帶來了滅頂之災。

第一條、主昏臣庸,揮霍無度,這是西晉從鼎盛走向衰亡的深刻原因

在西晉統一後,國家並沒有步入正軌。司馬炎年少時頗有作為,提倡全國節儉,但後來卻由儉入奢,揮霍無度。

由於長子早歿,他一直在繼承人問題上搖擺不定。按照嫡長子制,應該立次子司馬衷為嗣君。可是司馬衷品行低劣,智力有缺陷,只知玩樂和女色。

晉武帝司馬炎最後下了他整個人生之中最大的一步昏棋,立次子司馬衷為太子。


晚年的司馬炎志得意滿,卻沉迷於女色,追求奢侈的生活。有資料顯示司馬炎後宮的女眷超過一萬人,還包括從吳國俘虜的後宮嬌娃。

皇帝都這麼貪圖享受,而貴族們就更加有恃無恐了,西晉上流社會充斥著歌舞昇平、紙醉金迷的生活。

最有名的例子莫過於西晉時期的石崇、王愷「鬥富」事件,荊州刺史、西晉首富的生活比皇帝還要奢靡,家裡的牆壁用玉石做材料。至於當時的西晉貴族,用人乳餵豬,用蠟燭煮飯,用蜀錦鋪路的攀比事件屢見不鮮。

《世說新語》:石崇與王愷爭豪,並窮綺麗以飾輿服。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愷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愷既惋惜,又以為疾己之寶,聲色甚厲。崇曰:「不足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三尺、四尺,條於絕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愷許比甚眾。愷惘然自失。

《世說新語》還載: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王濟喜歡以人乳餵豬,所以他家的清蒸豬肉味道十分鮮美。司馬炎有一次到王濟的府中嘗過這道菜,對此驚訝不已,但卻不加制止。


第二條、門閥當道,士族專權,這是西晉王朝政治腐朽的最根本原因

司馬氏出身於士族,在政治上依賴士族,在政策上優待士族。西晉選官的九品中正制壟斷了官員選拔途徑,完全保證了士族的世襲特權,這就是魏晉的門閥制度。

由於這種門閥政治大行其道,士族壟斷官位,真正有能力的寒門士子難以出頭。

問題就在這裡,西晉時期,上層社會普遍流行於空談玄學,排斥務實的風氣,士族們執政反而導致國家管理趨於混亂。

可以說,九品中正制讓士族當權,而當權的士族又不理政,這種噁心因果讓國家深受其害。


第三條、分封宗室,八王內亂,這是西晉王朝走向崩潰的內部原因

西晉快速衰落的內因是宗室內鬥,也就是八王之亂。晉武帝司馬炎活著的時候,在國內大封叔伯輩為諸侯王。

他的本意是想讓諸侯王掌握地方上的實權與軍隊來協助鎮守全國,也就是想通過血緣關係來加強皇室屏障,即複製周朝那套「血緣屏藩」。可是他忘了,周朝分封的結果是春秋、戰國五百多年的諸侯戰爭,而分封果然沒給晉朝帶來好運

司馬炎死後,所託非人,繼任者晉惠帝是一位昏庸好色,無心朝政的昏君,放任後宮和外戚的火拼。

外戚楊駿專權與後宮賈后亂政,點亮了諸侯王們蠢蠢欲動的野心。

在後宮勢力與外戚勢力兩敗俱傷後,手握實兵的諸侯王們公然起兵對抗朝廷,挾持天子,都想過一把皇帝癮,由此爆發了西晉建國以來最大的內亂,波及全國的八王之亂。


所謂的西晉八王:即《晉書》卷五十九所載的汝南王司馬亮(司馬炎叔父)、楚王司馬瑋(司馬炎第五子)、趙王司馬倫(司馬炎叔父)、齊王司馬冏(武帝的侄子)、長沙王司馬乂(司馬炎第六子)、成都王司馬炎穎(司馬炎十六子)、河間王司馬顒(司馬衷從叔)、東海王司馬越(司馬衷的從叔祖)。

他們在自己的領地中起兵作亂,先後攻入洛陽挾持天子、傻子皇帝晉惠帝司馬衷。對於八王之亂的慘烈,這本成書於唐代的《晉書》中有深切的記載!


《晉書》:自永熙以來,十有一載,人不見德,惟戮是聞。公族構篡奪之禍,骨肉遭梟夷之刑,群王被囚檻之困,妃主有離絕之哀。歷觀前代,國家之禍,至親之亂,未有今日之甚者也。

第四條、晉室衰微,五胡入侵,這是西晉快速滅亡的外部原因

如果說,一場內亂還不足以使西晉王朝完全倒塌,那麼強大外力介入頃刻間就足以使西晉王朝粉身碎骨了。

事件的開端:從東漢末年以來就形成的遊牧民族內遷現象,本就使得邊疆的胡漢數量對比發生巨大變化。在秦漢時期,邊境有大量的漢人駐守居住,在很大程度上抵禦了胡人的侵襲。

但在經歷過了東漢末年與三國的長期戰亂後,邊境漢人紛紛逃亡或者戰死,使得胡人趁虛而入,佔據了邊境的大量城郭。


更致命的是,由於三國時期的戰亂,晉代全國人口數量已經遠遠少於漢代(2世紀中葉,東漢的巔峰人口在6千萬左右;3世紀末,西晉的巔峰人口才只有3千萬)。

而西晉建立後不久又爆發八王之亂,進一步削弱了國本,社會還沒有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就再次面臨曠日持久的戰爭。

在晉朝極端虛弱之下,各遊牧民族發動猛烈衝擊,飲馬長江,使得華夏民族瀕臨覆滅。

前面說一千,道一萬,其實導致西晉王朝直接滅亡的原因就是遭到了北方民族屠各匈奴(代表人物:劉淵、劉聰、劉粲、劉曜)、羯族(代表人物:石勒)的打擊,此外如鮮卑族、西羌、氐族等民族也趁機作亂,這就是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一場爭奪土地人口的大混戰)。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屠各匈奴才是滅亡西晉的主力,其他僕從民族屬於跟著渾水摸魚。

事件的開端:在八王之亂時期,被晉朝扣押在中原的匈奴貴族劉淵藉口召集匈奴軍隊幫助成都王司馬穎奪取皇位,因此被司馬穎放回北方。

此舉無異於放虎歸山。回到北方後,洞悉西晉大致虛實的劉淵很快在離石起兵反晉,並得到其他民族的擁護。

羯族的石勒和氐族的李雄都依附於劉淵的勢力,為劉淵牽制了河北和南方的晉軍。

匈奴人劉淵死後,他的侄子劉曜和部將石勒、王彌等人攻殺晉軍數十萬,吞併了整個中國北方。公元311年,匈奴人劉曜會同石勒、王彌的軍隊對包圍已久的洛陽城發起總攻,焚毀洛陽皇宮,挖掘西晉皇陵,殘殺王公及百官以下三萬多人,拋屍黃河,並霸佔羊皇后。


公元317年,匈奴人劉聰攻破長安,最終滅西晉,殺害晉愍帝,殘餘的東晉勢力退到淮河以南生存,從而進入了東晉時代……此時,距離司馬炎篡奪魏國建立西晉僅僅過去了52年而已。真是應了那句「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資治通鑑》:劉聰使前軍大將軍呼延晏將兵二萬七千寇洛陽,比及河南,晉兵前後十二敗,死者三萬餘人。始安王曜、王彌、石勒皆引兵會之,未至,晏留輜重於張方故壘,癸未,先至洛陽,甲申,攻平昌門,丙戌,克之,遂焚東陽門及諸府寺。六月,丁亥朔,晏以外繼不至,俘掠而去。


相關焦點

  • 西晉作為三國之後的大一統王朝,為什麼如此短命?
    西晉作為一個大一統王朝,不單單沒有給予百姓們帶來安穩的生活,反而還令得漢族百姓陷入了幾千年來最黑暗的時刻,可以說這個王朝不單單短命,甚至評價也是非常之低,最重要的無非就是統治者的胡作非為導致的,因為西晉王朝的統治者司馬家,可以說這個位置得來是非常簡單的,所以往往才不會過於珍惜
  • 司馬懿子孫滅了三國,建立的西晉王朝為何如此短命?
    到了司馬炎的時代,他先是統一了動亂的三國,見到時機已經成熟,就取代了曹魏,自立為帝,成為西晉的開國皇帝。從晉武帝開始,西晉經歷了四任皇帝,只有51年的建國歷史,是一個「短命」王朝,那麼西晉王朝為什麼是一個短命王朝那?下面我們就來淺析一下這個問題。西晉王朝為何如此短命?
  • 司馬家族結束三國建立的西晉王朝為何如此短命
    西晉短期就滅亡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就是開創者司馬炎的水平太差。能夠結束亂世,不是因為司馬家族有多厲害,他們是撿了三國亂世大家打的精疲力盡的便宜。從漢朝末年黃巾軍大起義開始,我國歷史上進入了史無前例的混亂時代。為什麼說史無前例呢?
  • 西晉王朝為何如此短命?看看這些原因你就知道了
    西晉王朝為何如此短命?看看這些原因你就知道了中國5000年的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朝代,有些朝代能夠延續幾百年,湧現出很多英明的皇帝,在他們的治理下,國家得以發展壯大,在歷史上留下深刻的痕跡。也有一些國家屬於短命王朝,這些王朝的開國皇帝也許是進行了轟轟烈烈的起義,打打殺殺數十年,才打下來江山,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夠長久地持續下去。歷史上的西晉王朝就是這種情況。
  •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最短命的僅僅只存在15年!
    2.西漢秦朝滅亡後,中原地區在長達三年的楚漢之爭中再一次得到了統一。統一者便是大名鼎鼎的漢太祖高皇帝劉邦。西漢由劉邦於公元前202年建立,滅亡於公元8年12月,共歷12帝享國210年。西漢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王朝,也是將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的大一統王朝。
  • 西晉和隋朝同為短命的大一統王朝,為何影響力遠遠不及隋朝
    西晉和隋朝都是中國的大一統王朝,如果進行對比,你會發現它們有許多的共同點。比如它們都是很短命的王朝,西晉享國37年,隋朝是38年;它們都是結束中國的分裂狀態,重新實現一統的,西晉結束了三國的分裂狀態,而隋朝則是結束了南北朝的分裂狀態。
  • 西晉為何被稱為「竊取的王朝」?僅傳三帝便走向滅亡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無論中原多麼動亂,總會有人出面建立大一統王朝,但王朝也不一定是最穩定的,歷代王朝的滅亡也都是非常悽慘,如有昏庸無能的統治者,很可能就會葬送一個王朝。不得不說司馬懿也是非常明智,如同曹操一生不稱帝,最後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兒子曹丕,司馬懿也是如此,他們明白,篡位之事會有多麼惡劣的影響,並且年歲已高,就算是坐上了皇帝之位也沒有多久時間了,何況憑藉他們當時的權勢,雖不是皇帝也勝似皇帝,所以司馬懿也將此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後代。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司馬昭也是比較明智的,最終還是由其嫡長子司馬炎篡位,代魏建晉。
  • 開局一片大好,中途花樣「作死」,51年短命王朝西晉的敗亡之路
    人說「萬事開頭難」,對於一個國家,同樣如此。在歷史上,幾乎所有的大一統王朝的誕生,都是經歷了多年戰火洗禮的。它們往往是前一任王朝在廢墟中的重生。這種破碎般的開局,當然不會太美妙。比如漢朝初年,窮得連皇帝的座駕都找不到幾匹同樣顏色的馬來拉,大臣上朝甚至要坐牛車。
  • 同樣是大一統王朝,司馬家的晉朝,為何不能長久?
    同樣是大一統王朝,司馬家的晉朝,為何不能長久?大一統的王朝,聽名字就覺得霸氣。在後世看來,象徵著國力強盛。歷史上出現了許多雄偉磅礴的大一統王朝,秦、漢、唐、明,充滿了強者的氣息。而且許多王朝還延續了很久,開創了一個又一個的盛世。不過也有許多大一統王朝是短暫的,比如秦、隋、晉。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的就是司馬懿的後代司馬家族創造的晉朝,同樣是大一統王朝,卻沒有堅持多久,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對於晉朝的評價,許多人喜歡用一個字形容,那就是「亂」。不僅把王朝亂到滅亡,還差點把中華民族亂到滅亡。
  • 西晉為何短命
    39歲的曹丕在位7年,臨終時令司馬懿和曹真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睿。34歲的明帝曹睿在位12年,臨終時令司馬懿和曹爽輔助曹芳。司馬懿和妻子張春華生了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這兩個兒子很爭氣,戰功顯赫,位高權重。司馬懿父子三人為曹操,曹丕,曹睿三代鞍前馬後效命沙場幾十年。
  • 司馬氏「得國不正」為什麼會成為西晉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
    眾所周知,三國最終被西晉統一。但西晉並沒有成為強盛的大一統皇朝,其統一僅僅維持了二十多年,隨後而來的則是混亂程度超過漢末三國的東晉十六國。後世認為西晉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西晉的皇族司馬氏「得國不正」。
  • 西晉作為大一統王朝,為什麼毫無存在感?
    公元266年2月,司馬炎逼迫魏帝曹煥禪位,西晉歷史開始,14年後滅東吳,一統天下,司馬炎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厲節儉,推法治,革新曹魏時期的痺症,使得人口增加,國泰民安,史稱「太康之治」。但這些都是執政前期,後期司馬炎就開始表現出來昏聵的一面,使得西晉王朝墮入萬劫不復的境地,華夏大地遭受近300年的動亂之苦。
  • 司馬炎建立的西晉王朝,為何沒能像趙匡胤終結全國亂世局面?
    西晉之所以成為一個短命王朝,並造成遺禍數百年的「五胡亂華」局面,與其建立者司馬炎有莫大干係,可以說是司馬炎把西晉弄壞弄丟的。作為一個王朝的建立者,司馬炎在國家實行的大政上是虎頭蛇尾,缺乏遠見的,尤其是其執政後期,心中更無國家走什麼路,怎麼發展的思想,只一味滿足於現狀,貪圖享樂。
  • 西晉的統一為何短命?
    圖片來源網絡討論西晉為何短暫滅亡,一般都會提及,皇帝的能力不行,甚至是傻;地方勢力坐大,比如八王之亂;少數民族遊牧部族內遷,勢力割據。但這些好像是西晉統一短暫的表現,而並非原因;也或者說這是表面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其實是西晉中央政權的合法性和權威性存在很大問題。這個根子,早在漢朝滅亡時就種下了。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始,就已經打破了以往朝代建立起來的正統統治思想。三國混亂中,司馬家族狀大,最後偷了魏的政權。
  • 西晉淪為短命王朝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西晉,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短命王朝,雖出現過太康之治的盛世局面,但在短暫輝煌過後,便迅速地衰敗下去了。國家衰敗,百姓自然苦不堪言,諸如「八王之亂」「五胡亂華」讓百姓流離失所,使得西晉在短短數年就徹底亡國。究其原因,恐怕逃不掉以下幾點。
  • 歷史上兩個偉大的「短命王朝」,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可是在這兩個偉大盛世之前都存在過兩個「短命王朝」​。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建立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隋 朝與秦朝一樣,隋朝也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但也是經歷兩代君主就滅亡了!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發動兵變殺死隋煬帝,隋朝滅亡,共歷時38年!隋朝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中國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統一了中國。之後勵精圖治,初創「三省六部制」,正式推行科舉,開鑿京杭大運河,可謂盛極一時!
  • 三國亂世後的大一統王朝西晉,為何僅僅存在36年就覆滅了?
    我們都了解歷史上有那麼一些強大的王朝,它們結束了政權割據的局面,使得人民得以休養生息。可惜的是,有一些卻成為了短命王朝,又再次引發了混戰。就比如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秦朝;隋文帝楊堅建立的隋朝;當然還有司馬炎建立的西晉。
  • 三國亂世後的大一統王朝西晉,為何僅僅存在36年就覆滅了?
    我們都了解歷史上有那麼一些強大的王朝,它們結束了政權割據的局面,使得人民得以休養生息。可惜的是,有一些卻成為了短命王朝,又再次引發了混戰。就比如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秦朝;隋文帝楊堅建立的隋朝;當然還有司馬炎建立的西晉。
  • 西晉只存在51年,作為一個短命王朝,西晉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從公元265年晉武帝司馬炎代魏建晉開始算起,到公元316年晉愍帝司馬鄴投降劉淵從子劉曜西晉滅亡為止,西晉一共存在了51年,其中25年時間是司馬炎在位時期,剩下的26年是晉惠帝司馬衷、晉懷帝司馬熾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是在祖父司馬懿、大伯司馬師、父親司馬昭三人不斷的打擊異己、控制朝政、世襲權力的基礎上建立的,雖然司馬家的天下是通過篡奪曹魏的天下而來,但是西晉滅亡的原因肯定不是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造成的,而是從司馬炎的晚年開始,就埋下了禍根。
  • 西晉只存在51年,作為一個短命王朝,西晉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從公元265年晉武帝司馬炎代魏建晉開始算起,到公元316年晉愍帝司馬鄴投降劉淵從子劉曜西晉滅亡為止,西晉一共存在了51年,其中25年時間是司馬炎在位時期,剩下的26年是晉惠帝司馬衷、晉懷帝司馬熾、晉愍帝司馬鄴三位皇帝在位的時候,而晉朝的亂世就是從司馬炎去世之後,晉惠帝、晉懷帝、晉愍帝三位皇帝昏庸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