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真的嗎?《了凡四訓》的這段話給了我們啟示

2020-12-06 阿才帶你讀歷史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但是我們真的相信這句話嗎?

有的時候我們是相信的,但很多時候我們並不信,因此才會有「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遺骸」這樣的感嘆。

那麼善真的有善報,惡真的有惡報嗎?如果善沒有善報,惡沒有惡報,那我們還要不要做一個好人呢?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疑慮,特別是當我們懷著善心做事卻被人利用、被人傷害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心裡憋著冤屈,都說善有善報,可是我為什麼收穫的是惡報?

對於這種疑慮,《了凡四訓》這本書做出了自己的解讀,或許會對我們產生一定的啟發。

《了凡四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了凡四訓》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著,書中對個人如何改變命運提出了明確的原理和方法。書中所述,難免涉及那個年代的一些封建迷信內容,但是拋開這些問題以外,書中所講的對於命運的理解和改變命運的做法,對現代人而言還是有很深的啟發意義。

人生於世,個人的命運首先擺脫不了時代大環境的影響,這個是大的框架,生在富裕發達的國家還是貧窮戰亂的國家對個人命運的影響要遠遠大過個人的努力。

而在已經確定的時代大框架下,個人的努力也同樣不容忽視,只要自己肯努力,即使所處的時代不是那麼好,也可以收穫相對美滿的人生。

書中對善報與惡報的解讀

在《了凡四訓》這本書中,用故事手法來論述善報與惡報:

昔有儒生數輩,謁中峰和尚,問曰:「佛氏論善惡報應,如影隨形。今某人善,而子孫不興;某人惡,而家門隆盛;佛說無稽矣。」

幾個年輕學生同樣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說法有懷疑,因而向中峰和尚提出了自己的疑慮。

那麼中峰和尚是怎麼回答的呢?

中峰云:「凡情未滌,正眼未開,認善為惡,指惡為善,往往有之。不憾己之是非顛倒,而反怨天之報應有差乎?」

這位和尚認為,凡人愚昧,看不清真善真惡,往往認善為惡,指惡為善。

眾人不解,中峰和尚於是請大家講一講,他們心中什麼是善事,什麼是惡行。

於是幾個學生答道:「打人罵人是惡,禮人敬人是善;貪財妄取是惡,廉潔有守是善。」

中峰和尚認為他們說的不對,他答道:

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有益於人,則毆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則敬人,禮人皆惡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則為真;利己者私,私則為假。又根心者真,襲跡者假;又無為而為者真,有為而為者假;皆當自考。

中峰和尚在這裡拋出了他的善惡觀,即只有發自內心的善才是善行,如果一個人發自內心去愛他人,那麼他做出的行為才是真善行。

如果一個人心裡是為自己求名求利,那麼即使他外在的行為再怎麼符合道德標準,再怎麼受人稱讚,也不是真善行。

於是眾學生恍然大悟:原來善真的有善報,惡真的有惡報,只是他們年輕,不懂得真善與假善的區別罷了

一點疑問

對於上述的觀點,我個人是並不十分相信的,即使我們全心全意愛他人,也不一定能收穫好的報答。

但是對於上述觀點,我個人又是認可的,因為我認可這種行善的理念,只有我們心裡最隱微的地方知道自己做一件事情到底是不是善意的,除此之外沒人知道,我們不能連自己都騙,只有自己內心深處始終對這個世界懷著善意,我們才能獲得最寶貴的東西——心安。

人能一世心安,到老也無所愧疚,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至於善是否有善報倒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那到底什麼會帶來善報,什麼帶來惡報

在我個人看來,遵守這個世界運行的根本規律就會有善報,違背這個世界運行的根本規律就會有惡報,善報與惡報不是道德層面的,而應該是科學層面的。

比如,總是熬夜就是違背身體運行的規律,即使我們是熬夜做好事,身體也這樣會出問題;

比如,古時候改朝換代是社會運行的規律發揮了作用,跟這個規律去對抗,即使是忠臣孝子也難免身死族滅的下場,不管我們有多麼同情他們,多麼為他們惋惜,但是事實總是那麼殘酷,不以我們的感情為轉移。

總結

客觀上:我們要多讀書,多思考,更深刻地認識這個世界,開啟個人的智慧,破除愚昧和盲從,遵守萬事萬物運行的客觀規律,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多的善報。

主觀上:我們要對這個世界充滿主觀的善意,從內心最真誠的善意出發去做事,我們才能真正收穫內心的安寧,獲得真正幸福的人生。

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我的觀點?您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善良,是一種遠見——《了凡四訓》的啟示
    題記:《了凡四訓》否定了宿命論,袁了凡闡述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他認為,人不要被「命」字束縛手腳,並且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了只要心存善念,努力行善,人就能改變命運。中國人將這套理論簡化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八個字,簡單易懂,深入人心。人的內心中都有惡的種子。這樣的種子一旦發芽,就會變成惡行,開出惡之花,結出惡之果。有些人認為,只要作惡無人看見,就不會有什麼事。但是倘若你問老百姓,他就會告訴你:作惡會遭報應。正如《華嚴經》云:「一切諸果,皆從因起。一切諸報,皆從業起。」
  • 一天一遍《了凡四訓》心想事成五福臨門
    相反一個人如果居心叵測,做一些惡事,肯定會得到惡報。每個人要有關懷他人的慈愛之心,這樣的話,你的命運肯定會轉變,這本書中也寫到人的命運雖然是天生就定的,但是並不是無法改變的宿命,而是可以改變的。所以我得到了啟示,從此以後我就認為必須要美化淨化自己的心情。
  • 《了凡四訓》有一破綻,誤人多年!
    袁黃改名了凡,69歲時寫了四篇戒子文:「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合稱《命自我立》。以後世人喜好,刻版面市時改名《了凡四訓》。豐臣秀吉(1537年3月-1598年9月)了凡著作很多,對後世有影響的是《了凡四訓》,但這本書卻有個破綻。
  • 《了凡四訓》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想改造命運,有這四種方法
    其實,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先生早在400多年前,就通過《了凡四訓》這本書給我們解釋清楚了,他首先認為「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然後在書中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想改造命運,有四種方法。為什麼袁了凡先生的話這麼有說服力呢?
  • 《了凡四訓》故事真實嗎?為什麼留有一個破綻?真相是這樣的!
    《了凡四訓》一書,不少人耳熟能詳,當然見仁見智,各有各的說法。 豐臣秀吉(1537-1598年) 了凡著作很多,對後世有影響的是《了凡四訓》,但這本書卻有個破綻
  • 行善真的可以改命嗎?《了凡四訓》是不是有點荒謬?
    《了凡四訓》說做善事可以改命;袁了凡命中無子,做了三千件善事,生了兒子;壽數是五十三,做了三千件善事,六十九了還活著。所以,勸人們行善。那麼,雷鋒呢?雷鋒好事善事不知做了多少,反而在二十多歲時,意外死了。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迷信思想嗎?不,這是真實的!
    說起「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很多人認為這是迷信思想。因為他們覺得很多惡人過得很風光,而善人卻過得不怎麼樣。其實,仔細想想,這話絕不是迷信。道理很簡單,人是一種有感情的動物,你真心對我好,我也會對你好,真心回報你;你蠻橫霸道、強取豪奪,受害者一定會記仇,禍患的種子早已埋下。古人的一句話說得好: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 天偉——《了凡四訓》新解
    《了凡四訓》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先生所著的一部重要的家規家訓,袁了凡先生一生閱歷豐富,做過學者、高級官員、軍事家和將領,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多著述。因此,《了凡四訓》在現代社會學習的意義深廣,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了凡先生的後代將其中的內容對世人公開,共有四篇: 第一篇,立命之學。是了凡先生一生經歷的自傳體介紹,尤其強調了他認識命運、改造命運、把握命運的生命歷程,以及實踐過程中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
  • 談《了凡四訓》的因果福報觀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幸福一生,了凡四訓一書從因果關係的角度來探討人的命運問題,因果觀突出道德在生命流轉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觀念讓人從善更加積極,作惡有所顧忌。人生的旅途中心存了善念,就會少些煩惱。有了這樣的信仰支柱,民眾從善的積極性就會增加。
  • 《了凡四訓》:命運可以改變
    [解讀】在這段中,雲谷禪師又用《易經》中的話和其中所包含的道理來告誡了凡先生。《易經》也叫《周易》,它是我國古代的一部哲學書籍,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部關於佔卜的書籍。從古至今研究《易經》的人也是十分多的,畢竟這是一部關於天道運行規律的書籍,天又是人們內心中最神秘的存在。就比如了凡先生在他這本《了凡四訓》中所提到的給他算命的孔老先生和孔老先生所說的邵子,就全都是對《易經》有很深的研究的人,邵子所寫的《皇極經世書》也是根據《易經》而發展出來的。
  • 《了凡四訓》讀後感,《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近日託王先生的福,有幸拜讀《了凡四訓研習報告》,此書鍾茂森教授對了《了凡四訓》的分析和講解,小小的一本書,卻蘊藏著關乎「命運」的大智慧。《了凡四訓》是明朝年間袁了凡先生在69歲時所著,是一份戒子家訓,以其親身經歷講述了如何認清命運,識別善惡,多行善事,最終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先生年輕時有大師幫其算命能活到53歲,做官到縣長級別,膝下無子女。當運程中的每一步都跟大師算的一模一樣時,了凡先生深信不疑,認為這就是自己的命運。
  • 論《了凡四訓》的現實意義,多讀可以改變命運!
    這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分別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如何改變人的命運。《了凡四訓》幾百年來影響了無數人,被人們譽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善書」。此書雖然不是佛經,但很多高僧大德卻把它當作佛經一樣尊重,如在民國初年,印光大師對這本書極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先後印送這本書達百萬冊以上。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是佛教思想嗎?
    中國老百姓的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意思是指人做了好事或壞事,或遲或早總會得到相應的報應。許多人認為這是佛教思想,其實它是地地道道的聖經真理、基督教思想。例如,還有民間諺語,「人在做,天在看」。這些在《聖經》中都能找到依據,「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向他心存誠實的人。」
  • 《了凡四訓》電視劇全集(完整版23集)+《了凡四訓》電影全集+...
    ——《了凡四訓》在接觸《了凡四訓》之前,一直弄不懂一個問題:「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接觸《了凡四訓》後,也沒弄懂這個問題,只是覺得,相較於以前而言,有那麼一絲地活在了「道」上。持續地奉行《了凡四訓》中所教導,最終的結果,相信應當就如《佛陀》中所說:「若您秉持善行,如海浪歸於岸邊,時間推移,善業力將生世相隨,直至覺悟。」
  • ...完整版23集)+《了凡四訓》電影全集+《了凡四訓》原文及經典語錄
    ——《了凡四訓》在接觸《了凡四訓》之前,一直弄不懂一個問題:「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接觸《了凡四訓》後,也沒弄懂這個問題,只是覺得,相較於以前而言,有那麼一絲地活在了「道」上。持續地奉行《了凡四訓》中所教導,最終的結果,相信應當就如《佛陀》中所說:「若您秉持善行,如海浪歸於岸邊,時間推移,善業力將生世相隨,直至覺悟。」首先奉上《了凡四訓》中,筆者最喜歡的一個橋段:「雲谷禪師開示」片段——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今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 佛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凡事都有因果
    正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人在做,天在看,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前世積德之人,今世必定安享幸福;而如若今生不知再修德,神靈又會暗中削掉福祿。若是前世做惡多端,今世必定左右逢難,不如意之事時常臨身;但如果今世能常看聖書佛典,行之有恆,神靈又會暗中削掉前世之罪行,從而消災解怨,賜福招祥。
  • 國學經典《了凡四訓》,最為核心的5句話,一切福田,不離方寸
    文 | 遇見和煦最近,小編在閱讀《了凡四訓》這本國學經典著作,其間最大的感嘆莫過於:「國學文化,博大精深,處世哲學,受益匪淺」。有人說這本古書讀來枯燥無味,故而捨棄了它;我卻想說是你與此書緣分未到,故而你無法沾到其中半分養分。《了凡四訓》在明清的時候就廣為流傳,其作者袁了凡(原名袁學海)原先寫此書為的是以自身經歷和發展為依據來教育自己的後代子孫,所以初定書名為《訓子文》。
  • 評點一本古書《了凡四訓》
    文:路兵《了凡四訓》是明代袁黃(後改名了凡)教導兒子的家書。以自身人生經歷為藍本,加有敘事案例和道德論辯,教導兒子積德立命、改過行善,做一個修養極高的有德之賢才。流傳四百年來,影響甚廣。我從這本書的真偽之辯、寫作方法與特色、思想價值與語言文筆、社會影響四個方面加以點評。使大家更全面深刻地領悟《了凡四訓》的真諦和內在價值。
  • 《了凡四訓》電影完整版-獻給勇於改變命運的人!
    強烈推薦觀看《了凡四訓全集》人們常常把不順歸咎於命運,是不是真有「命運」這回事呢?如果有,我們能不能改變既定的命運呢?《了凡四訓》揭示了改造命運的秘訣。這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寫給兒子的家訓,以此來教戒兒子,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真的嗎?據說希特勒上了天堂!!!
    人們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且不說它真與假,我們先來看看希特勒都做了些什麼?世間還有三世因果說,惡人在這一世沒有受到懲罰,那麼他在下一世會自食惡果,因為他在這一世種下了因,在下一世就要自己承受結果。然而,事實是真的如此嗎?《與神對話1》第二章裡面講到,希特勒上了天堂!神的計劃是讓你們去創造一切,你們想要的一切。我正是為了這種經驗才創造了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