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盛世危言:百濟巨嬰

2020-12-02 騰訊網

本文不關心百濟神州現有估值是否合理,也無所謂未來前景的定性判斷,只是討論單一問題,作為樣本揭示新生代創新藥企面臨長期或永久入不敷出的凜冽現實。

不要去當試錯成本

生物醫藥板塊,自2018年底集採寒冬中墜入谷底以來,經歷了估值修復、價值發現、整體溢價的三個階段,當前原料藥享有創新藥估值,創新藥享有原研藥估值。未來全面無差別上漲已不可能,投資者需要做高難選擇題,在結構大分化中,不被泡沫所傷已屬幸運,找到少數超額收益標的更是難上加難。

隨著註冊制推行,二級市場變現通道被打通,資本潮水湧向生物科技初創企業。老牌藥企恆瑞醫藥在研發上fast follow,飽受質疑,如今看來至少是在踏實做自研產品,因為越來越多新生代藥企連fast follow都懶得做,有資本撐腰,複製再鼎醫藥模式,直接License in。在生物科技供給端,產能過度過剩,100個以上PD-1在研,30個以上CAR-T在研,單抗藥物擁擠不堪,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貝伐珠單抗、依那西普、阿達木單抗在國內均有三家以上企業獲批,主動為集採創造成熟條件,可以判定大部分沒有商業價值,或者商業轉化能力,原有分析研發管線的投資方法失效。

對整個生物科技領域來說,有泡沫方有創新,有浪費才有進步,不試怎麼知道對不對,在一片混亂踩踏中,總有幾個硬核科技出世,總有幾家希望之星存活,大部分未盈利新興藥企作為試錯成本結局殘酷,卻換來整個系統的進化和躍升。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國內化藥小分子曾經落後很多年,而抗體藥物縮小差距,RNA療法、細胞和基因療法正在逐步靠攏。

在整個系統蓬勃生長的盛世之中,沒有任何衰頹跡象,危言是針對個體投資者而言,你不能保持足夠謹慎,就將成為試錯成本之一。不要有線性思維,這種背離現象普遍存在,銀行員工有不菲收入,不等於銀行股東也有可觀收益,新興藥企80%以上將煙消雲散,不等於高管、科學家、創投機構不能優雅退出。所以還是擔心自己吧,以前那種窮經皓首研究並寄望單個爆款藥物可以扭轉藥企命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一眼看去研發管線華麗繁複卻未逐個擠幹水分的方法也不管用了。

2025年百濟會怎樣?

百濟神州2010年在北京成立,是早期最有代表性的Biotech,現在已成龐然大物,市值2150億港元,遠超中國生物製藥、石藥集團,幾乎是恆瑞醫藥一半。

高瓴資本全程8次參與投資,最近一次是今年7月13日,以不低於10億美元認購配售新股。

2020年上半年,百濟神州研發開支5.9億美元,同比增長45%,銷售、一般及行政開支2.3億美元,同比增長65%。研發費用在國內藥企中高居第一,一支1350多人的全球臨床開發團隊正在超過35個國家管理逾70項正在進行或已計劃的已入組超過10000名患者及健康受試者的臨床試驗。

百濟神州現有2款藥物澤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單抗(PD-1)獲批上市,第3款藥物PARP抑制劑pamiparib遞交上市申請(BRCA1/2突變晚期卵巢癌)。過去10年,百濟神州自主研發11款藥物已進入臨床階段。通過自主研發和外部引進,百濟神州研發管線中目前有25+項資產(見下表),其中8項擁有全球權益。

仔細拆解這個表格,公認研發最前沿的百濟神州,自研藥物僅有8個(擁有全球權益),外部引進21個,其中13個來自安進,如前所述直接License in。

原來創新藥企估值採用未來現金流折現(DCF),因為對管線商業價值過於樂觀,18A章第一家上市生物科技公司歌禮製藥,一上來就挖了大坑。基於現有過剩競爭的態勢,很多管線沒有商業價值,或者要大打折扣,甄別有難度,DCF已不適用。

是否可以倒推,以未來研發費覆蓋來衡量創新藥企?下面以百濟神州為樣本,看一看2025年會發生什麼?

所有人提到創新藥企,念茲在茲都是研發,那麼此刻還是聚焦研發,回到常識,以最簡單方法直擊最核心真相。

以2025年為觀察點,先給百濟神州5個最理想的預期:

1、32個藥物全部商業化

2、享受恆瑞醫藥一樣的淨利率25%

3、引進藥物不需對外利潤分成

4、研發費用增速低至15%

5、銷售、一般及行政開支5年不增長

以2020年研發開支12億美元為基準,那麼2025年,百濟神州銷售收入需達到645億人民幣,才能剛好覆蓋研發費用,每個藥物平均銷售額20億人民幣以上!

恆瑞醫藥今年上半年銷售收入113億,下半年加一點速,全年250億,然後保持20%年複合增速,2025年也才622億,完敗於百濟神州。

作為天選之子,百濟神州以上所有理想都能成真,研發費用增速降至15%(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長45%,2019年同比增長37%,2018年同比增長253%),銷售、一般及行政開支5年不增長,然後每個藥物都成為爆款。

但是,最後仍有4.6億美元開支不能覆蓋。

2025年會發生的事情是,百濟神州依然是一個巨大的嬰兒,等著餵食。

你可以沿著相同的步驟,對手中的新生代藥企進行計算,看還能不能淡定。

向先行者致以祝福

可能有人認為替雷利珠單抗會大幅放量,事實是上半年銷售額3.48億,而信達生物9億,恆瑞醫藥19億,到明年就是競爭紅海,5年後進入藥物生命周期中後段。

可能有人認為研發費用增速15%不可持續,會降下來,而且通過自研或引進,上市藥物遠不止32個。自研、引進不需要錢嗎?(7月,百濟神州5.4億美元引進Assembly Biosciences3款B肝在研新藥)臨床不需要時間嗎?研發就是百濟神州的命,不進則退,再降就死,我聽別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夠一直的飛呀飛呀,飛累了就在風裡面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時候。

可能還有人認為高瓴不會錯。張磊說,高瓴希望能做提供解決方案的長期資本,能夠跟這些不斷的瘋狂創造長期價值的企業家攜手同行。高瓴有豐富的投後管理資源,能為企業提供人才、技術、管理、品牌等多維度的支持,結合初期創業者的特點,更加具有針對性地設計被投企業賦能解決方案。但高瓴本質是財務投資,直接介入經營可能有心無力,百濟神州、凱利泰的公司治理風格至少沒有明顯改變。

百濟神州奉行的是精英主義,要做就必須做對,不然不如不做,在研發上不計成本,絕不妥協,恨不能把所有錢都投入管線。科學家知道該如何改變世界,科學不容褻瀆,討厭被外行幹預和監督,不願意取悅自己不屑一顧的人。

高瓴錯不錯不重要,至少不會虧,還是擔心你自己吧。

也許我的思維還不夠跳躍。

再生元8克多克隆抗體雞尾酒(混合物),這段時間令世界驚豔,但1991年上市時也被認為是一家荒唐的公司。

再生元成立3年,就帶著正確的故事衝進了資本市場:他們在研究最時髦的疾病——阿爾茨海默病,並與安進籤訂了一項高於5000萬美元的研究協定。

沒有看錯,又是安進,而且是阿爾茨海默病,時至今日尚未攻克,禮來、阿斯利康、強生、輝瑞、羅氏在內的製藥巨頭投資達數十億美元之巨的多個單抗藥物均在III期臨床慘遭失敗。當時再生元只有兩種神經生長因子尚不明確的專利,病理過程完全不清楚,成藥可能性為零,卻沐浴著生物科技泡沫,靠概念在納斯達克上市了,市值膨脹到了荒謬的3.41億美元,被稱為華爾街最新的愚行。

後來我們知道了,在經歷了數次方向變革的陣痛之後,再生元變成了一家靠譜的公司,上市17年之久終於推出第一款藥物(與阿爾茨海默病無關),現在市值650億美元。

最後,引用福泰製藥創始人博格在1991年對再生元一段頗有遠見的話,向中國生物科技這批先行者致以祝福,讓我們相信再生元現象不是倖存者偏差,市場會給百濟神州們10年、20年,甚至50年、100年時間,投資者也能聰明過人、獨具慧眼找到自己的再生元。

「你想怎麼說再生元都行,」博格說,「但是他們一時半會可不會倒閉。他們可以在10年內不斷犯錯。他們目前興許沒什麼亮點,但他們有的是時間。」

相關焦點

  • 百濟神州:力壓恆瑞的創新藥研發投入之王|紅鑽財經
    1腫瘤創新藥全球先鋒,澤布替尼一戰成名百濟神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濟神州」)成立於2010年10月,總部位於北京昌平。公司主要研發腫瘤創新藥,包括創新型分子靶向藥物及腫瘤免疫治療藥物。公司名稱百濟的寓意在於「百創新藥,濟世惠民」,「神州」代表中國,按照創始人王曉東提出的願景:「百濟神州要給中國人做最好的抗癌藥,同時也要作為中國人給全世界做最好的抗癌藥」。創新藥物研發需要巨額投入且周期漫長,多數初創型生物藥企往往處於持續燒錢狀態,生存永遠是第一位的。並且新藥研發風險巨大,99%的新藥研發都是以失敗告終。
  • 百濟神州:力壓恆瑞的創新藥研發投入之王
    01腫瘤創新藥全球先鋒,澤布替尼一戰成名百濟神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濟神州」)成立於2010年10月,總部位於北京昌平。公司主要研發腫瘤創新藥,包括創新型分子靶向藥物及腫瘤免疫治療藥物。公司名稱百濟的寓意在於「百創新藥,濟世惠民」,「神州」代表中國,按照創始人王曉東提出的願景:「百濟神州要給中國人做最好的抗癌藥,同時也要作為中國人給全世界做最好的抗癌藥」。創新藥物研發需要巨額投入且周期漫長,多數初創型生物藥企往往處於持續燒錢狀態,生存永遠是第一位的。並且新藥研發風險巨大,99%的新藥研發都是以失敗告終。
  • 比恆瑞製藥還牛,創新藥龍頭,創新藥研發王,高瓴為何選百濟神州
    2013年,也就是曉東博士被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那年,百濟把自己的兩款在研新藥海外權益出售給默克雪蘭諾,獲得了6.65億美金。大家注意了,是咱們國家的公司把咱們研發的藥海外權益出售給海外大藥企!!!!這真的是中國自己的創新藥,正兒八經的自己創新,不是仿製、不是跟著歐美藥企的屁股後面追。也是這次事件,讓當時年僅2歲的公司,聲名大噪。
  • 百濟神州百億交易的背後:高瓴長期投入引爆創新藥產業
    鑑於百濟神州優秀創始團隊的聲譽,有些投資人也曾慕名而去,但都在了解到新藥開發的風險和公司面臨的諸多不確定性後又掉頭離開。可見,彼時創新藥企業是中國投資人不敢、不懂或不願去觸碰的冷門領域。    堅持到最後的高瓴,又一次被很多人笑稱不愧是「人傻錢多」。
  • ...生物製藥行業標準,加速高品質創新抗癌藥惠及患者 ——百濟神州...
    2019年9月27日,百濟神州廣州生物藥生產基地(以下簡稱「廣州基地」)一期項目正式竣工。基地總投資預計超過23億元人民幣,佔地面積10萬平方米,專注於商業規模的大分子生物藥工藝開發和生產。一期項目僅耗時兩年即實現8000升生產能力,以中國速度趕超全球同類型項目。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PD-1抗體替雷利珠單抗將在此生產,不僅造福中國患者,更將走出國門。
  • 百濟神州:中國腫瘤創新藥龍頭還是燒錢黑洞?
    來源:新浪財經討論中國創新藥的發展,一個繞不開的存在就是百濟神州。百濟神州是一家專注於腫瘤創新藥研究、商業化與生產的生物科技公司,其於2010年10月在北京創立,創始人為歐雷強和王曉東博士。行業分析:腫瘤創新藥行業需求和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得益於頂級的創業團隊,百濟神州從創立就瞄準了一條黃金賽道:腫瘤創新藥。
  • 鄭觀應《盛世危言》 首次主張中國主辦世博會
    上傳照片贏佳能550D單反 | 免費發明信片贏大獎 | 訂製世博精彩資訊鄭觀應《盛世危言·賽會》(1894)清末維新派代表人物,近現代改良主義者鄭觀應,《盛世危言》中的《賽會》一篇集中反映了鄭觀應對世博會的理解,並大膽提出了在上海舉辦世博會的主張。在3000多字的《賽會》篇中,鄭觀應敘述了從英國倫敦開創的世博會,以及後來法、奧、美、日等國舉辦的巴黎、維也納、費城、東京世博會。
  • 藥沒獲批廠先建好 抗癌新藥前景讓百濟神州「迫不及待」
    產品沒有獲批,工廠就已建好,對於這一罕見舉動,百濟神州方面表示是因為對產品獲批信心滿滿,同時對在「4+7」大環境下中國創新藥市場的未來充滿信心。百濟神州廣州生物藥生產基地一期項目竣工早在2012年,百濟神州就開始啟動PD-1抗體替雷利珠單抗項目的研發,產品於2015年在澳大利亞進入臨床,於2016年在中國進入臨床。
  • 他是買辦,「外商的奴才」,為什麼要寫下憂國憂民的《盛世危言》
    盛世危言,憂國憂民的政治暢銷書1894年出版的《盛世危言》是中國第一本政治暢銷書,光緒帝親自為這書印刷了2000多冊,發給當時紫禁城所有官員閱讀,然而這本書的作者不是政治家,卻是晚清四大買辦之一的鄭觀應。
  • 盛世危言:既需要極大的勇氣,也需要超人的智慧,東晉王朝需借鑑
    盛世發出危言,既需要極大的勇氣,也需要超人的智慧。但是即使發出危言,在當時的歷史氛圍中也往往被巨大的時代洪流所吞沒,不是被視為嘲笑的對象,就是被視為不合時宜的另類,甚至還有付出巨大的犧牲。而真正被重視被採納的更是少之又少。
  • 看晚清變法奇書《盛世危言》,軍事失敗,在於缺少專業人才
    在晚清為數眾多的開眼看世界啟蒙書籍中,鄭觀應的《盛世危言》絕對是佼佼者,其中的兵政篇令人尤為驚奇。如果不是用文言文編寫,初次看到的人一定會以它成書於當代。盛世危言關於清朝清軍《盛世危言》在兵政篇中首當其中的將問題歸結於專業軍事人才的缺失 ,先於絕大部分印象裡的武器落後
  • 恒生滬深港創新藥指數納入信達、百濟神州等股份剔除中生製藥等
    恆指公司公布恒生滬深港創新藥精選50指數的半年度指數檢討結果。指數加入12隻股份,包括信達生物(01801)、康龍化成(03759)、百濟神州(06160)、現代製藥(滬:600420)、魯抗醫藥(滬:600789)、華東醫藥(深:000963)、科華生物(深:002022)、科倫藥業(深:002422)、安科生物(深:300009)、翰宇藥業(深:300199)、迪瑞醫療(深:300396)及康泰生物(深:300601)。
  • 百濟神州已開始接受中金等輔導 或成第一家三地上市的創新藥企
    據IPO早知道消息,百濟神州有限公司(BeiGene, Ltd.)日前已與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正式開啟科創板的上市輔導工作。這意味著,百濟神州或將成為第一家在納斯達克、港交所以及科創板三地掛牌上市的中國創新型生物醫藥公司。
  • 百濟神州:國產抗癌藥的全球進擊
    風險中前進  研發周期長、失敗風險大是創新藥獨有的特點,在一眾本土創新藥企中,百濟神州能成為首家將國產抗癌新藥推向美國及全球市場的企業,有賴於公司硬核的研發團隊在  於是,百濟神州在做BTK項目的時候主要從兩點切入,一是專一抑制BTK靶點,以減少潛在的脫靶效應或副作用。二是提高藥代動力學的特性,使藥物更容易被吸收。  除了學術硬核,這同樣是一個充滿溫度和樂趣的團隊。在研發周期長且充滿失敗風險的新藥過程中,「We are the Champions」成為百濟神州團隊成員間相互調侃、相互鼓勵的一句話。
  • 民族企業家鄭觀應:以《盛世危言》提出「商戰救國」
    第一集:鄭觀應以《盛世危言》提出「商戰救國」口號的鄭觀應。他寫的《救時揭要》、《易言》、《盛世危言》等著作,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綱領。他的商戰思想,就是發展民族經濟、在經濟方面與外國資本主義鬥爭的主張。他提出「習兵戰不如習商戰」的理論,同時還提出一系列改革方案。他將民主、科學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指出體用須得一致,國家方能富強。
  • 一大批創新藥的臨床進展來襲!包括百濟神州(06160)、信達生物(01...
    要聞 一大批創新藥的臨床進展來襲!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醫藥觀瀾」5月14日,第56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摘要公布,一大批創新藥的臨床進展新鮮出爐,其中有不少大藥企的核心產品,也不乏中國公司正在開發的一些創新藥。
  • 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來了!7月漲3.4%,人福醫藥、華北製藥、百濟...
    來源:數據寶炒股少煩惱為客觀反映中國創新藥現狀,推動中國創新藥發展,證券時報今日發布「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指數以2020年7月1日為基日,初始樣本包含522個在研創新藥,初始樣本評價總得分對應基點1000點。
  • 百濟神州逆勢美國上市
    一位醫藥行業協會負責人指出,生物製藥已經成為「十三五」發展的重點,亦是未來重要的增長點,作為尚無產品上市、專注創新藥研發的創業型生物製藥來說,估值問題、盈利問題、研發不確定性問題,成為國內投資者最大的顧慮問題,但隨著百濟神州等的上市或吸引更多的投資對生物製藥行業的關注
  • 美國上市藥企百濟神州落地廣州
    百濟神州去年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響開市鍾,作為首家赴美上市的中國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百濟神州在上市首日總市值就達到數億美元。很多專家將百濟神州比作中國的基因泰克,指其創新能力突出。  從科技研發到產業化,百濟神州在廣州找到落腳點。
  • 前三季度創新藥融資已是去年3倍,下一個十年的中國新藥研發會是...
    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全球研究和亞太臨床開發負責人汪來博士給出了上述數據可能是個最直接的印證。這一年裡除了不斷的融資、IPO之外,手裡更有錢了的創新藥企們也在繼續跑馬圈地,11月中,百濟神州位於上海外高橋生物醫藥產業園的上海醫藥研發中心正式啟用,也是其在北京昌平研發中心之後的第二個研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