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南鄭州西三環的郭廠村附近,一房地產建築工地的土牆上,挖出了上百個燕子窩,導致很多燕子窩都被挖毀,燕子成群結隊地盤旋在被毀的舊窩上空,不肯離去,讓人看完後倍感心酸。
第一時間,有熱心市民把這一情況反映給鄭州市動物保護協會,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查看過後,鄭重其事地與施工方進行協商與溝通。目前,施工單位已停止了施工,正在加緊保護燕子窩,而接下來如何復工和挖掘,還是一個未知數。
對此,不少網友都表示:「燕子是益鳥,應該好好保護。」但同時,又一個新的問題也誕生了,那就是停工之後,這些工人們何去何從?工期暫停,工地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工必定會出現損失,並且不開工,工人們也無法獲得工資。
事實上,這次燕子築窩也是一次偶然事件,它們是在停工的工地上築的巢,也就是說,是因為疫情原因工地被迫停工後,燕子們才發現了這一塊「寶地」,於是瘋狂在土牆上築巢,原則上,該工地本身並沒有佔據燕子的棲息地。
由於疫情期間,各行業都損失慘重,停產的停產,停工的停工,那些依靠這些產業生活的工人群體,也同樣失去了資金來源。好不容易等到開工,但是又因為燕子築巢再次被迫停工。這對於工人而言,肯定是十分無奈的。
因此,希望動物保護協會與工地老闆就燕子築巢一事達成協議後,也要照顧到在社會上較為弱勢的工人群體,最起碼,不能出現在等待孵出燕子的時候,「家裡揭不開鍋」的情況。
畢竟,作為建設單位,會有工期要求的壓力,一旦影響投入使用,就會有罰款。此外,施工準備的機械和管理費也都是一直計入在內的,工程不是招手就來揮手就去,現在具備復工條件如果不招工人,那麼可能面臨著熟練工人流失的情況,最終的損失,可能不只是工人工資這點費用。
雖然說,人類應該以「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為首要條件,如此大規模的燕子窩因為施工就要全部毀於一旦,這無疑是對自然的一種傷害。
很多網友在看了這一新聞後,也都感嘆道自己已經很久沒有見過這麼多燕子了,甚至是連燕子都見不到了。因為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野生動植物的棲息環境也在不斷被侵佔、改變,每天都有許多動植物物種在走向滅亡。人類來源於自然,也需要自然,如果地球上生物的平衡被人類打破,等到最後,人類很難說到底會走向何處?
因此,不能夠說因為燕子是在後來停工期間在土牆上築巢,所以人類可以理所當然地就去破壞,也不能夠說只要是涉及到自然的,都不能夠加上人為的內容,絕對的保護自然從來都是不存在的。人類能夠做的,是去儘可能地保護自然,最小可能的減少自己對自然的破壞,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