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和諸葛亮都足智多謀,為何卻只有諸葛亮萬古流芳?

2020-12-11 古代人文歷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先來對比一下兩個人。

司馬懿字仲達,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代魏國權臣、政治家、軍事家。歷經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晚年狼子野心發動高平陵政變,控制曹魏的政權,殘殺恩公曹操後代無數。次子司馬昭稱晉王后,追尊諡為晉宣王;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為高祖宣天子,故也稱晉高祖、晉宣帝。司馬代曹,然後就是血腥的永嘉之亂五胡亂華,禍害華夏民族300年!

諸葛亮一生兢兢業業,上能超然於朝堂,下能笑傲於沙場,忠誠且政績超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謂是定國安邦的大才(相比於管仲樂易,可對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開漢四百年之張之房),這種人是千古忠臣良相的模範表率,正所謂一篇《出師表》,忠肝義膽心。

那麼為什麼諸葛亮流芳千古,而司馬懿一直背負罵名那?

原因很簡單:一個是禍害華夏民族300年的千古逆賊,一個是忠心耿耿的一代名相。

儘管司馬懿和諸葛亮兩個人都是足智多謀,但不是說誰足智多謀就可以萬古流芳?

上學的時候老師會教我們學學問先學會做人的道理,知識為次人為本。

歷史上也有很多足智多謀的人但是幹的都不是人事!

秦檜足智多謀幾下就把五大三粗有勇無謀的嶽飛弄死了,請問秦檜為何不萬古流芳?

高俅足智多謀幾年宦海浮沉就成了北宋首屈一指的人物,請問為何不萬古流芳?

日本陸軍參謀長崗村寧次足智多謀,以彈丸之地侵略全球二十多個國家,為何不萬古流芳?

日本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堪稱天才人物,智商超群,足智多謀,親自組織了震驚海內外的珍珠港事件,為何不萬古流芳?

日本關東軍首領松井石根足智多謀,多次擊碎國共防線,親手炮製南京大屠殺,為何不流芳千古?

日本上將谷壽夫,日俄戰爭時候勇冠三軍,堪稱足智多謀,為何不流芳千古?

日本陸軍大將朝香宮鳩彥王足智多謀,多次擊垮國軍防線,手刃上萬中國人,為何不流芳千古?

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絕對是超級天才人物,智商超過了愛因斯坦的人物,為何不流芳千古?

納粹德國一級上將沙漠之狐隆美爾比司馬懿聰明的不止一星半點把,為何不流芳千古?

沙皇俄國皇帝智商超群,趁清政府對付八國聯軍之際,多次強佔我國150W平方公裡,為何不流芳千古?

馬加爵智商絕對不低吧,能上雲南大學的智商不行?為何不流芳千古?

大老虎薄智商低嗎?智商超群,足智多謀吧?為何不流芳千古?

可見並不是智商高足智多謀就可以流芳千古!

歷史上那麼多戰犯,破壞人類的罪人哪個是低智商的?沒有公正之心,仁義之心,慈悲之心的人你智商再高有用嗎?

做不了一個人的話,無論你多麼足智多謀都沒有用。

司馬懿忘恩負義,世受曹家恩寵,竟然背主求榮,謀朝串位,殘殺恩公後代,如此逆賊還能流芳千古?司馬家族因果報應,僅僅十多年就被五胡亂華,禍害中華民族300年,後代文人很不生剁碎司馬懿。

這樣的人豈能流芳千古?

相關焦點

  • 司馬懿和諸葛亮都足智多謀,為何司馬懿遺臭萬年?真相不敢相信!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仲達,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代魏國權臣、政治家、軍事家。曾挫敗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北伐軍,苦守版圖。歷經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暮年動員高平陵之變,控制曹魏的政權。
  • 諸葛亮足智多謀,為何鬥不過老奸巨猾的司馬懿
    央視拍攝的電視劇《三國演義》在全國各地的電視臺熱映以後,著名演員唐國強飾演的諸葛亮更是深入人心,還深得億萬中華兒女的喜愛。據報導,電視劇《三國演義》甚至還出口到國外,在海外華人和華僑圈子裡很有市場。那麼,自從老奸巨猾、老謀深算的魏國謀士司馬懿出山以後,諸葛亮只要一和其對壘,就處處掣肘,再也沒有往昔百戰百勝的輝煌,甚至不惜用離間計讓魏明帝調離坐鎮關中的司馬懿,隨後在漢中地區攻城略地,打了不少勝仗,還收了英俊瀟灑、聰明機智的後起之秀姜維。
  • 諸葛亮足智多謀,堪稱智慧化身,為何卻懼怕曹魏的這三人?
    諸葛亮足智多謀,堪稱智慧化身,為何卻懼怕曹魏的這三人? 不管是從《三國演義》中,還是諸多的影視作品裡,我們對於諸葛亮的認識,幾乎都是「智囊」、「足智多謀」這樣的高評價印象。
  • 諸葛亮的空城計漏洞百出,為何司馬懿還是退軍了?司馬懿:怕死唄
    諸葛亮一生中與司馬懿多次交手,而空城計的那一次,可謂是諸葛亮距離失敗和死亡最接近的一次。在《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向來足智多謀,謀定而後動,往往是事情還沒有發生,諸葛亮的錦囊就已經提前準備好了。當劉備死後,諸葛亮與司馬懿交鋒,所率軍隊也動輒是數十萬。唯有空城計這一次,諸葛亮是再沒有其他底牌了。
  • 司馬懿將諸葛亮視為大敵,為何諸葛亮死後卻不趁機伐蜀,原因為何
    司馬懿在三國中絕對算是最後的贏家,他不僅足智多謀,在亂世中站穩了腳跟,而且熬死了曹氏一族,最終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國家。要說司馬懿對誰比較在意,那絕對要數諸葛亮了,當年諸葛亮可算他的勁敵,他們之間也發生過無數次交鋒,看似好像司馬懿略遜一籌。
  • 司馬懿早就發現諸葛亮的空城計了,那為何不拆穿呢?
    諸葛亮司馬懿派出前鋒去查看對方諸葛亮的動態,沒想到探子回來說所有城門都是打開的,諸葛亮面帶笑容在城樓上彈琴,城裡面只有一些老百姓在溜達掃街其實諸葛亮非常了解司馬懿,一直以來司馬懿的性格都是多疑的,正因為如此,諸葛亮略施小計騙過司馬懿,最終也保全了自己和蜀國士兵的性命。可以說唱響空城計的功勞不能全部歸功於諸葛亮,沒有司馬懿這麼好的對手,諸葛亮也不會成功。
  • 司馬懿和諸葛亮智慧超群,為何諸葛亮兒子,卻遠不及於司馬懿兒子
    說到諸葛亮和司馬懿,兩個都是具有超高智慧的人,魏國和蜀國能有這樣的人才,兩國才能逐漸地的發展強大,都為各自的主公立過汗馬功勞,從智慧方面可謂是不分上下。不過有一點就很奇怪了,他們兩個人的兒子差距之大。司馬懿之心是人中龍鳳,而諸葛亮之子卻是無所建樹,差距為何如此之大呢?
  • 空城計中司馬懿和諸葛亮是「知己」
    諸葛亮:司馬懿,你不能進城。司馬懿:為什麼?諸葛亮:你進城,我必死,你以後你將無用武之地。司馬懿:說的有道理。諸葛亮:那等會我琴弦斷,你速速撤兵可好?司馬懿:好的,……聽我命令,後隊改前隊,快撤!三國時期,司馬懿是蜀國的一位大將,而諸葛亮是蜀國的軍師,二人都是足智多謀的人才。
  • 劉備死後,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為何一直吃敗仗,姜維點明原因
    不管是以勇武出名的將領,還是足智多謀的文士,都是一大看點。可當劉備死了之後,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卻頻繁地吃敗仗,這也讓不少人都覺得有些想不通。 曾經,諸葛亮用空城計以及火燒赤壁的計謀,讓對手刮目相看,也讓諸葛亮從此名聲大噪。
  • 《三國演義》諸葛亮,神機妙算、足智多謀,這戰績絕了
    《三國演義》諸葛亮,神機妙算、足智多謀,這戰績絕了說起《三國演義》諸葛亮,讓小編不禁想起了一句詩來,三顧茅廬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評價。空城計魏國的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的街亭。由於諸葛亮派馬謖駐守最終也沒能守住,以失敗告終。於是司馬懿就率領大軍乘勝追擊,直逼西城。
  • 諸葛亮火燒司馬懿
    司馬懿是諸葛亮北伐最大的障礙,當諸葛亮察覺自己時日無多的時候,最想做的一件事可能就是拉著對方共赴黃泉了,畢竟留著司馬懿這個老謀深算之人,對今後的蜀漢是個巨大的威脅,所以他千方百計的想要弄死司馬懿,可從幾次北伐的情況來看,司馬懿根本就不上他的當,龜縮不出,任由諸葛亮智謀過人,其才智也無用武之地。
  • 諸葛亮足智多謀,為什麼劉備離世後屢戰屢敗呢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才華橫溢,神機妙算,這也讓許多人都非常佩服他的才華。諸葛亮如此神機妙算,為什麼之後會屢戰屢敗呢?劉備去世前把興復漢室的大任交給了諸葛亮,在劉備死後,諸葛亮便為之而努力,開始了北伐。諸葛亮攻打陳倉時,蜀軍攻城二十餘日,仍然沒有打下來!只好選擇退兵。等到諸葛亮再次北伐時,因為司馬懿不出戰,諸葛亮也是毫無辦法,最後只能遺憾離世。
  • 司馬懿和諸葛亮誰更聰明?
    論足智多謀,司馬懿和諸葛亮誰更厲害?這不是明擺著的事情嗎?三國演義裡面諸葛亮明知道自己要輔佐的劉備結局是如何,還是出山了。因為他知道這是自己唯一的一次機會。這是未卜先知啊!要說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我們要綜合起來評估。諸葛亮的老婆是誰啊?當時三國是男人的天下,女人沒有地位,是男人的附屬品。
  • 諸葛亮和司馬懿都很聰明,為何諸葛亮卻能流芳百世呢?
    諸葛亮之子也是為蜀國戰死。同時,從節操上來說,諸葛亮也是節操滿滿!司馬懿呢?司馬懿掌權時代,曹氏家族依然掌握著兵權的!一群曹氏宗族大將起兵!司馬懿怎麼做的呢?對他們說:沒什麼事情是不能談得,來談判吧!天真的曹氏宗族大將們居然信了,然後去談判的路上,被司馬懿坑死了!這手段太過下作了!一個是請出山的為皇帝扛把子的,另一個是靠個人的耐力和智慧逐步上升的。
  • 空城計,諸葛亮彈琴退敵,只有司馬懿明白諸葛亮的弦外之音!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們都知道,諸葛亮北伐中原,馬謖失守街亭諸葛亮為了挽回敗局,平安退回漢中,他把手下大將都派出執行任務,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了大將,只有兩千五百名士兵。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即將殺到城下,諸葛亮急中生智,命人大開城門,讓二十名老兵打掃街道,自己沐浴更衣,在城樓上擺了一架古琴,兩邊各自站著一名小童,等待司馬懿的大軍到來。司馬懿來到城下,看到城門大開,老兵們神情自若,旁若無人,城樓上諸葛亮琴聲悠揚,司馬懿大吃一驚,命令火速撤軍。
  • 諸葛亮與司馬懿能力旗鼓相當,為何千古流芳的是諸葛亮?
    文/ 布衣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在三國時期有兩位著名的軍師,一位是蜀國的諸葛亮,另一位就是魏國的司馬懿,兩人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可以說是難分伯仲
  • 與諸葛亮難分伯仲的司馬懿,歷史形象為何截然不同?
    撰文丨朱子彥摘編丨何安安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三國時代著名的歷史人物,在三國歷史舞臺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千百年來,人們將諸葛亮奉為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是清廉的典範、正義的象徵、愛民的賢相、忠臣的圭臬,而將司馬懿定性為兇狠陰鷙、殘暴嗜殺、老奸巨猾,是狐媚事上的野心家、陰謀家。為何兩人同為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在歷史上的形象卻截然不同?
  • 諸葛亮離世後,為何司馬懿卻氣憤不已?只因孔明口中的7粒米
    ——杜甫《蜀相》提到諸葛亮,也許很多人蹦在腦海裡的名詞就是「足智多謀」、「第一聰明」等。諸葛亮的確滿腹才華,智慧過人,可舌戰群儒、七擒七縱孟獲,智鬥司馬懿,就連死後都還能再戲耍敵人一番,簡直就是神人。遺憾的是,鞠躬盡瘁的他,為蜀國江山操勞壞了身體,最終在生命力上熬不過司馬懿,病逝於五丈原。
  • 司馬懿、諸葛亮和曹操的三種不同人生
    在以前的三國形象中,司馬懿的角色幾乎都帶有反面性,一開始出場就對著曹操下跪,和諸葛亮對陣敗多勝少,在魏國宗室的監視下隱忍陰鷙,演員的選擇也多為非光明類為主。其實歷史上真正的司馬懿並非如此。首先我們來和曹操比較一下一、從職位和功業上來看,兩人相仿。
  • 諸葛亮和司馬懿,臨死前各留一計,為何後人認為諸葛亮技高一籌?
    而且司馬遺策,只有一人之私,可見諸葛和司馬忠奸的分別。司馬死前無遺言,只是在遺策上意見不同,技藝造詣不高。長話多說無益,諸葛亮知道自己死了司馬懿一定會找到他的一切,便叫人在死的棺材裡放了一本用毒液泡成的書,果然如此,司馬懿看了書的最後一頁,寫的是我死諸葛要殺你活司馬!因此後人認為葛亮比司馬懿更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