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殯葬惠民制度基本建立 生態安葬逐步推行
節地生態安葬方式逐步推行。按照民政部等 9 部委《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精神,各地積極推行樹葬、花葬、草坪葬、海葬和深埋、拋撒等不佔或少佔土地多樣化節地生態安葬方式,最大限度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
-
海葬、壁葬、樹葬、花壇葬……你知道什麼是節地生態安葬嗎?
傳統規格墓仍是主流 節地生態安葬接受度低 節地生態安葬,就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鼓勵和引導人們採用樹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佔或少佔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使安葬活動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
廣東:2019年參加海葬骨灰9616份,樹葬骨灰6769份,發放節地生態安葬...
近年來,廣東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倡導和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堅持將其作為深化殯葬改革的主攻方向。在全省全面實施城鄉居民殯葬基本服務由政府免費提供政策的基礎上,各地貫徹落實《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陸續出臺骨灰樹葬、海葬等節地生態安葬獎勵政策,對自願實施節地生態安葬給予精神獎勵和一定物質獎勵。至2020年4月,全省全面實現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政策全覆蓋。
-
北京鼓勵節地生態安葬 今年新增5家公墓開展自然葬
陳碩 攝中新網北京3月26日電 (記者 杜燕)近幾年,北京各公墓因地制宜地發展小型節地墓葬和立體葬、樹葬、草坪葬、花壇葬等,滿足民眾多樣化需求,提高了生態安葬率。今年,北京還將新增5家公墓開展骨灰自然葬服務,使安葬活動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
再不改變安葬習慣 上海公墓資源15年內將耗盡
再不改變安葬習慣,上海公墓資源15年內將耗盡 清明時節,一則「蘇州公墓限購」的消息不經意間「搶了頭條」。據報導,三月初召開的蘇州市清明工作會議上提出「嚴禁經營性公墓跨蘇州市區域外銷售」。還有「分析人士」指出,此舉主要是為了把上海人擋在買蘇州墓地的門外。
-
每年近千萬人逝世,我國「節地生態安葬」未來會是什麼樣?
中國殯葬協會公墓工作委員會主任趙小虎表示,此次獲獎項目中,文化主題更受青睞,異形的、視覺衝擊強的設計勝出比例更高,新材料運用和排列組合更多這也說明未來設計呈現更加多元化趨勢。節地生態安葬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鼓勵和引導人們採用樹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佔或少佔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使安葬活動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
江蘇推行生態安葬 豪華大墓風水祖墳或將消失?
南京經營性公墓僅夠用6年,少數地方「厚葬」風盛行,修蓋「豪華大墓」、「風水大墓」……為緩解「墓地危機」,阻止「青山白化」,14日,江蘇11個部門在南京推行節地生態葬,提出到「十三五」末江蘇生態安葬率要達80%。
-
不可斷章取義解讀生態安葬
原標題:不可斷章取義解讀生態安葬 路中林 2月24日民政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但在《意見》公布的第一天,輿論場上就呈現出迥然不同的兩種解讀。 對《意見》持消極牴觸者,往往抓住其中的「鼓勵家庭成員採用合葬方式提高單個墓位使用率」大做文章。
-
廣東: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政策實現全覆蓋
南方網訊(記者/吳鳳思 通訊員/葉金鑫 鄧立超)近日,記者從廣東省民政廳獲悉,截至2020年4月,全省已全面實現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政策全覆蓋。近年來,廣東各地持續推進公益性骨灰存放設施、樹葬區、海葬紀念設施建設,2019年新建成樹葬區4個、海葬紀念設施4座。
-
北京近半逝者選擇節地生態安葬 補貼或進一步增加
北京市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實施骨灰海撒,最開始推行時碰到了不小的阻力。「當年我們到街道社區宣傳骨灰海撒,告訴老百姓這是一種『節地生態』的安葬方式。老百姓不理解,有的社區居民還把我們的宣傳單給撕了下來。」市民政局一位多年從事殯葬管理的工作人員回憶。
-
海南日報數字報-推進殯葬改革 推廣骨灰樹葬
筆者認為,在我省推行骨灰樹葬,既符合環境保護和人類進步發展的要求,也符合國際旅遊島建設的基本要求。 省第六次黨代會重申「生態立省」戰略,提出「綠色崛起」目標,同時指出要「加快殯葬改革,推動移風易俗」。在筆者看來,殯葬改革的科學推進與國際旅遊島建設目標的實現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繫。海南目前盛行的殯葬方式,擠佔土地資源,破壞自然環境。殯葬改革涉及百姓民生、千家萬戶,關乎社會進步。
-
鼓勵生態殯葬 安葬方式有三種 《殯葬管理條例》21年首次大修
而一些城市嚴格控制公墓審批,更為墓地炒作推波助瀾,「活在上海,葬在蘇州」等現象屢屢引起熱議,讓許多民眾發出「死不起」的感慨。9月7日民政部公布了《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提出把明確政府職責、完善基本殯葬公共服務、強化公益導向作為修訂重點。規定國家建立基本殯葬公共服務制度,涵蓋遺體接運、暫存、火化、骨灰存放、生態安葬等基本服務項目。
-
「綠水青山看廣東」 節地生態安葬環保路通鄉村
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殯葬移風易俗,深入培育現代殯葬新理念、新風尚,推動樹立文明鄉風,廣東大力推行不佔或少佔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節地生態安葬方式,聯合省財政廳等部門出臺指導意見,規定節地生態安葬獎補資金列入市、縣財政預算,繼續實施「長青計劃」,推進公益性骨灰存放設施、樹葬區、海葬紀念設施建設。
-
冰葬、樹葬、懸棺葬,人類安葬方式初探
人類安葬方式有多種,常見的諸如火葬、土葬、樹葬等。除了常見的安葬方式外,還有些人們鮮有耳聞的安葬方式,諸如冰葬、水葬、天葬、崖葬、壁葬、花壇葬、沙葬等,這些平常人少見的安葬方式,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接下來一起探尋一下,人類不被人熟識的安葬方式。
-
[網連中國]多地殯葬改革強調生態 緩解"死不起"現象
嚴格控制經營性公墓發展,墓穴佔地面積不得超過1平米,以文明節儉替代重殮厚葬,逐漸減少焚燒紙紮、焚香擺供等傳統祭祀形式,不斷推出新型文明環保祭祀方式。【詳細】 【山西】太原:綠色生態葬式受市民青睞 4月1日,山西太原市首批集體樹葬儀式在天龍山仙居園公墓舉行,22位亡故者骨灰深埋於柏樹下。
-
九江市全面深化殯葬改革 柴桑區規劃建設1處城市公益性公墓
貫徹落實省政府《關於調整劃分火葬區和土葬改革區的批覆》(贛府字〔2015〕30號)要求,全面推行遺體火化,到2019年底,力爭全市遺體火化率達到100%,確保2020年遺體火化率達到100%;全面推進殯葬服務設施建設,到2020年,城市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和行政村農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覆蓋率達到100%;全面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到2020年,骨灰入骨灰堂(公墓
-
溫州全面推行喪事簡辦 年底實現主城區街道集中辦喪全覆蓋
2019年,溫州市將新增11600張養老床位、新建示範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70個,實現鹿城、龍灣、甌海等主城區街道集中辦喪全覆蓋,力爭節約社會資金40億元……3月6日上午,2019年全市民政工作會議召開,會議總結了2018年民政工作成績,對2019年民政工作進行部署。
-
鄂州確定五個公墓片區,按「分區安葬」的方式進行布點
近日,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鄂州市公墓布點專項規劃(2019—2035)》正式對外發布。 網絡配圖 該規劃編制覆蓋鄂州市域行政區範圍,總面積1596平方公裡。
-
徐州已建成農村公益性公墓725座
目前綠色祭掃新風和生態環保葬式也已被越來越多的市民認可接受。雖是初冬時節,位於銅山區漢王鎮虎腰村的虎腰公益性生態公墓卻依然鬱鬱蔥蔥,每塊墓碑旁都栽植著青松,墓區配套了綠化建設,園林式管理。自2014年底建成以來,虎腰公益性公墓已安葬了近百位困難群眾。
-
什麼是樹葬,生態葬還有哪些安葬形式
生態葬,做為當下大力倡導的新型安葬形式,是傳統殯葬和環境意識的完美結合,但在社會上並沒有廣泛普及。l 生態葬的形式樹葬因推行較早,更容易被接受。但生態葬,其實還有壁葬、花葬、草坪葬等多種形式。l 壁葬壁葬是將骨灰盒嵌在牆壁內,介於傳統墓地和生態葬之間,接受度較高,北京各陵園,均有不同風格的壁葬,可選性較多。l 花葬、草坪葬花葬、草坪葬,是將骨灰放入降解袋中,再置入墓穴,上方種植鮮花或綠植,讓骨灰自然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