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技擊理論,太極拳技法準則,太極拳健身理論的核心

2020-12-09 藍星養生學藝術美學

1933年出版的陳鑫著《陳氏太極拳圖說》、1934年出版的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1935年時杜元化撰成的《太極拳正宗》中的動作,進行對照,能直觀地看出:同樣被持此說者認定為傳自蔣發的趙堡太極拳的練法不同於楊氏太極拳練法,而是近於陳氏太極拳練法。這一點,足以證實所謂蔣發傳張三丰太極拳給溫縣趙堡鎮人和陳家溝陳長興的說法是不可信的。關於王宗嶽。在持張三丰創太極拳說的文章中,王宗嶽是張三丰若干年後,傳播張三丰太極拳的人。問題是王宗嶽的生存年代也像蔣發的生存年代一樣有兩說。一說生存於明朝末年;一個是清朝乾隆時人。這是難以讓人相信的。而且,持此說者認為張三丰太極拳是經王宗嶽中轉才傳到趙堡鎮和陳家溝的。若此說靠近事實,那麼,為什麼所謂王宗嶽太極拳譜,由永年武禹襄傳出,而在陳家溝和趙堡鎮太極拳傳人撰著的《陳氏太極拳圖說》(陳鑫著、1933年出版)、《太極拳正宗》(1935年時杜元化撰成)等著作中卻都沒有收錄此譜。這一點似可證明溫縣趙堡鎮和陳家溝太極拳,不是王宗嶽傳人,當然也就與所謂張三丰創太極拳無關。太極拳健身和技擊的理論核心並非來源於張三峰和張三丰的道教理論。

太極拳健身理論的核心

太極拳健身理論的核心,「詳推用意終何在。延年益壽不老春」在太極拳的初創期,雖然注意到了練習拳術的健身價值,但作為一門武術技藝的「太極拳」仍然是以技擊為主要功能,這與太極拳形成於冷兵器時代晚期有關。陳王廷(1600~1680年)遺詞《長短句》中把「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作為「造拳」目的,就是這一價值傾向的表現。在1852年問世的《王宗嶽太極拳論》裡,出現了「詳推用意終何在。延年益壽不老春」一語,這是練拳的目的向健身價值傾斜的標誌。主導性價值觀念的這一變化與當時社會從冷兵器時代步入火器時代有關。

不論太極拳的主導性價值觀念如何轉換,其健身功能的實現都是通過「詳推用意」,也就是練習攻防技術來實現的。所以,筆者認為太極拳健身理論的核心是「詳推用意終何在。延年益壽不老春」。把太極拳說成是本無技擊價值的健身或延年益壽修煉方法,是不符合太極拳發展的歷史的。

太極拳健身理論的核心

道教以神仙方術為核心。追求長生不老、飛升成仙,以長生不老之人為仙人。具體的修煉方法有煉丹服餌、導引行氣、房中和辟穀等。歷史上多有尋卻老方、不死之方,煉不老藥、不死藥,以求服食而至長生不老成為仙人的記載。道教的這些修煉方法和相關理論,與太極拳通過「詳推用意」追求益壽延年,有著在養生功能方面相近的一些目的,但其方法和途徑完全不同。而且,太極拳還有著鍛鍊和提高攻防自衛能力的功能,道教修煉術卻無此功能。張三峰或張三丰是道教中得道高人,在煉丹服餌、導引行氣、房中和辟穀等道教修煉術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但是,在沒有發現他們在武術研究、實踐方面留下的足跡和成果前,要他們以攻防動作為素材、以攻防制勝為目的,編創出具有延年益壽價值的太極拳套路、太極拳推手、太極拳散手等符合武術要求的技法,是很難讓人相信的。

太極拳健身理論的核心

太極拳技擊理論的核心,「捨己從人」。在太極拳技擊理論中,被視為技法準則,並且顯著地區別於其他拳種技擊理論的特色理論,是「捨己從人」四字。在《王宗嶽太極拳論》裡有「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這麼一句話,說明在1852年此論問世以前,「捨己從人」已是太極拳的技擊要則。筆者以為,太極拳「捨己從人」法則,只可能來源於儒家思想,而不可能得自於道教思想。

太極拳健身理論的核心儒家道德標準。提出「克已復禮為仁」的基本要求。為了實現「仁」,要克已,就是克制、約束自己的欲求、言行。復禮,就是使言行符合於禮的規定。孔子提出的具體方法:「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進而提出「殺身成仁」,作為儒家的殉道觀和道德人格標準,要求為實現「仁」,應該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太極拳健身理論的核心

孟子承此觀念又提出了「捨生取義」的殉道觀和道德人格標準。他認為,生命和仁義道德都是人所需要的。但是,當這二者不能都得到時,就應該捨棄生命,以維護仁義道德。能夠做到「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人,便是聖人。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社會環境中,儒家克己復禮、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觀念滲透人武術界,形成了武術人的行為準則,太極拳家提出「捨己從人」這一技擊法則,是這一滲透的必然結果,也是中華文化土壤孕育武術成長的必然結果。

在道教思想中,找不到「捨己從人」的思想。如前所述,道教以神仙方術為核心,追求長生不老、飛升成仙。因此,注重修今生長生不老的道教理論,與要舍掉自己的「舍已從人」思想是不一致的。綜觀上述六點,把明代《內家拳》傳說中的宋·張三峰或明代的張三丰與楊氏太極拳聯繫起來,都不可信。

太極拳健身理論的核心

「太極拳」是武術體系中的一個拳種《武當》譚先生在今天上午的學術報告中說(大意):太極拳有南派、北派、散派、還有本山派。他解釋說,我們認識太極拳不能僅從太極兩個字認識,要從太極的哲理含義認識。除了太極兩個字之外,還有表達太極含義的不同的字,陰陽就是太極。因此,譚先生舉例說,太乙也稱太極,所以「太乙五行拳」是太極拳的一種;太極就是太和,所以「太和拳」也是太極拳的一種。魚門拳、兩儀拳都講陰陽,也都屬於太極拳。1980年前後,由時居杭州的金子弢演練的「太乙五行拳」是本山派太極拳。這一新異的說法,我講兩點感想,請各位指正,也與譚先生交流。

太極拳健身理論的核心

應該從認定拳種的原則界定太極拳體系,太極拳是個「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風格獨特、自成體系」的拳種,而不是一個概念。中國武術的任一拳種都是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土壤中萌發成長起來的,都以陰陽學說指導技法,我們不能因各具特色的上百個拳種都講究「陰陽」而把它們都說成是太極拳。

相關焦點

  • 太極拳與太極
    太極拳與太極 一、認識太極 許多練了多年太極拳的朋友,搞不清太極拳與太極有什麼關係,不知道太極拳為什麼叫太極拳,它的太極含意究竟是什麼。
  • 一個太極拳世外高人談:烏煙瘴氣的太極拳!
    當然,楊露禪本人所練和他向貴族王胄們所傳很有可能不同,不過這無礙楊式太極已經「修正」「篡改」了本身技擊實戰性極強的原傳風格。因為不如此,那些貴族貝勒是無法接受艱苦的拳學修煉的。練過技擊的朋友知道,如果你所學拳學是為了技擊,那麼一定要經過艱苦的、常人難以接受的身體訓練和對抗訓練,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些對於那些養尊處優的王爺貝勒是斷難接受的。這種改變,雖然於健身大有好處,但離技擊卻越來越遠。
  • 太極拳「化打合一」的理論和實踐
    以上講述的是從理論上認識太極拳「化打結合」的原理。那麼,我們在實踐上如何練習呢?首先,我們要把太極拳十三勢搞清楚,也就是把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的技術方法搞清楚。我們練習太極拳,不能只是理解陰陽、太極,五行、八卦等玄虛的東西。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竟還有這麼多道道……(連載)
    太極是國粹。太極文化的動態標誌是太極拳。太極拳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陰陽五行變化、中醫經絡學、導引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剛柔相濟、內外兼修的傳統拳術,已經成為一種國粹。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好!太極拳好!太極拳好!(完)
    4月,河南省首屆太極拳、劍及推手賽在溫縣舉行;4月22日~25日,湖北省體委主辦的「國際太極拳(劍)邀請賽」在武漢舉行,成為太極拳走向世界的開端;9月,全國太極拳、劍邀請賽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舉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武術運動的第一次專項比賽,這次大賽是建國以來武術運動的第一次專項比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它極大地推動了太極運動在全國的普及和發展,把儘快提高太極拳技術水平和理論水平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
  • 太極拳「拳」的技擊用法(一)·零基礎學習太極拳系列04
    欲學太極拳應先明技擊拳理,拳理不明,則失習承傳武根本,也終難登堂入室。因時代與傳承的問題,太極拳技擊多被詬病。我愛太極,故願做扯下遮羞布之人,以古譜為參照,以實踐為根基,採眾家之言,切磋推敲太極技擊之技藝。水平有限,只願還太極拳以清清白白之原貌。望拋磚引玉,廣大拳友寬宏雅正!
  • 練太極拳十年來所收集的太極拳秘籍230本,堪稱最全的太極拳秘籍
    TJ180武式太極拳(郝少如)TJ181武式太極拳闡秘(龐大明)TJ182武式太極拳及其防身應用(陳建雲)TJ183武式太極拳競賽套路:教與學TJ184武式太極拳競賽套路練習與技擊運用(黃康輝)[汪永泉授楊氏太極拳:內勁核心的感悟].元豐.掃描版TJ190武式太極拳小架(翟維傳)TJ191武式太極拳新架(陳固安)TJ192武式太極拳正宗(薛乃印)TJ193武式太極拳樁功(翟維傳)TJ194心意太極拳
  • 太極拳與太極到底有啥關係?這次總算弄明白了
    作者 | 黃鑫  一、認識太極  許多練了多年太極拳的朋友,搞不清太極拳與太極有什麼關係,不知道太極拳為什麼叫太極拳,它的太極含意究竟是什麼。  也有一些人知道太極拳理根太極,但它到底用了太極的什麼理,根在哪一點還是說不出來。
  • 太極拳簡史:給你全新的見解
    太極拳經典揭示了太極拳的科學原理,而經典太極拳,即符合太極拳科學原理的拳架、器械、內功和打手等,則是實現太極拳科學原理的工藝流程。太極拳經典理論建設,以光緒七年(1881),李亦畬集王宗嶽、武禹襄、李亦畬拳論,手書三冊傳世,標誌著這一系統工程基本完成。後世稱為《廉讓堂太極拳譜》,是迄今發現最早的太極拳理論著述和史料文獻。
  • ​話說太極拳|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太極拳居然還有……(連載)
    這是太極拳名家陳鑫對太極拳技擊功能及原理的概括總結,真可謂是提綱挈領,一語中的。「太極拳」是歷代聖賢智慧的結晶。太極拳以哲學為理論,也稱哲學拳,它按照生理結構、力學原理,利用圓的運動變化將武術「踢、打、摔、拿」四大傳統技法放鬆地隱藏其中,並且獨創「靠」的技法,在圓的運動中不斷地練習,使人體各器官的功能得到完善發展。
  • 太極拳這樣練,健身養生效果好!
    太極拳在保持獨特技擊性的前提下,健身性和藝術觀賞性逐漸成為主流。筆者在基層做太極拳的普及工作,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習練太極拳的目的是為了健身。只要一提起太極拳,無論練不練的,也不管對太極拳懂多少的,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告訴你:太極拳對健身好,修身養性。 看來太極拳的口碑不錯,我們太極拳人深感自豪,同時也感到責任重大。
  • 話說太極拳|都是大師!還有太極八法技……(連載)
    ,河南太極健身培訓中心總教練。然而太極拳源遠流長,理論著作精深浩瀚,想對先輩的論述做出取捨,系統通俗地整理出書,確非易事!於是,每天在練拳、教拳的閒暇,陳正雷鬥室的燈光總是亮到深夜。他博取廣涉,系統整理各種太極拳資料。對陳式太極拳論、拳術套路、器械套路等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功夫不負有心人。
  • 太極拳是否能實戰 看看傳統太極拳的幾種技擊表現形式
    傳統武術技擊的表現形式有徒手、器械、徒手與器械三種,發展至當下,傳統武術技擊的表現形式主要有武術散打、太極推手、短兵對抗等。太極拳雖屬傳統武術範疇,技擊亦是它的本質所在。但是較其他傳統武術技擊形式而言,太極拳卻是具有自己獨特的技擊風格特點和表現形式。
  • 武式太極拳秘傳拳法:八卦太極拳
    獨得秘傳的祁春生師伯(中)武式太極拳秘傳拳法:八卦太極拳李新方相對於十三勢架的由法而意,以意為主,意久自神而言十三勢架的著勢是集大成而止至善的,技擊目的包括制而不傷和出手見紅兩個方面,炮捶則重點突出了出手見紅,把內勁、暗勁和化勁明顯地表現出來。而八卦太極拳的技術定位是精而博,至廣大而極精微,雖名曰八卦太極拳,而實際上幾乎囊括了各家武術實用技法。
  • 太極拳:傳統武術是否真的不堪一擊?中國人應該怎樣看待太極拳?
    太極拳記憶 太極是中國道家文化的重要概念,太極拳是道家武術的核心組成。在大多數中國人的心目中,太極拳乃是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丰所創,以太極為核心的武當武術,在江湖上佔有極高的地位。 大家之所以這麼認為,其實都是受兩部小說所影響,《倚天屠龍記》《太極張三丰》被翻拍成電影、電視劇,在各大衛視輪番播放,尤其是80後、90後這兩代人,對此更是深信不疑。
  • 以美學的觀點詮釋太極拳(不說技擊)
    太極拳,民族文化遺產之一, 也可說是 武術流派之一。現在大凡習拳的正宗傳人、 或矢志研究太極拳者, 都駐足在套路介紹,技擊劃解。實際上,技擊是推手,為太極拳技擊理論的又一驗證方式,它和太極拳是有區別的。太極拳主於演練,它的目的在於表現太極拳的技擊思想和演練者自己對這些思想的主觀態度 。
  • 太極拳的流派,陳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
    太極拳的流派太極拳經過長期的流傳,演變出許多流派,其中流傳較廣、特點較為顯著的主要有: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以及武當、趙堡等流派。雖然流派不同,太極拳的風格、姿勢也各有異處,但總體的套路結構和動作順序是基本一致的,而練拳的目的和宗旨也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強身健骨、健身治病、延年益壽等。養生太極拳是一種身心兼修的練拳健身運動。練拳時注重意氣運動,以心行氣,疏通經絡,平衡陰陽氣血,以提高陰陽自和能力。
  • 【正宗武當功夫】什麼樣的人適合練習太極拳
    正宗武當功夫【師和功夫會館sell】什麼樣的人適合練習太極拳,太極拳好,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不僅是我們中國人,就連國外也是一樣,太極拳能夠在美國引起很大的關注度就可見它的價值所在、那麼什麼樣的人更適合練習太極拳呢?
  • 太極拳的前世今生!
    面對冷酷的現實,陳王廷萬念俱灰,晚年隱居故裡,以《黃庭經》為伴,潛心研究民間和軍旅武術理論,汲取了大量武術精華,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加上自己平生習武所悟,在其晚年創編了以太極文化為理論根基的太極拳。 「太極拳原先一直在陳氏家族中傳播,直到楊露禪到陳家溝拜陳長興學習太極拳後,太極拳才逐步走出家門。」
  • 李慎明:讓太極文化和太極拳在全國進一步普及並儘快走向世界
    讓太極拳進一步在中國普及並走向世界,必須把振興太極拳列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國家戰略和「十四五」規劃,為太極文化和太極拳的發展定好位;用太極精神推動太極拳事業及太極拳文化產業的發展,樹立大太極拳觀念;建立國家級太極拳段位分級評審機制,制定科學化、標準化的太極拳健身普及版本;積極發展技擊太極拳,爭取將技擊太極拳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把太極文化和太極拳納入國家的相關教育體系,開辦太極文化和太極拳大學以及各類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