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常說「桑皂杜梨槐,不入陰陽宅」,到底是為什麼

2021-01-09 鄉下小土著

農村裡依舊流傳著許多傳統風俗習慣,各地之間既有關聯又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比較流行的東西,而到了另一個地方可能會非常的排斥。正如人們所說「十裡不同村,百裡不同俗」一樣。特定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人文習俗,對此我們對此應該給予足夠的尊重,入鄉隨俗也避免在交流過程中產生矛盾。

在農村裡對於建房最為講究,對於位置,朝向,高矮等等都有不同的說法。對於用料來說更是如此,聽朋友講過這樣一句老話「桑皂杜梨槐,不入陰陽宅」,不僅活人住的宅子不能用,連人去世做的棺材也不能用。不管這些木頭是否能夠蓋房,直接便全部給否定了,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感覺非常不可思議,明明都是好木頭為什麼不能用呢。

桑樹

按照自己在農村裡生活的習慣來說,人們平日裡生活都圖一個吉利,尤其以前窮苦日子有各種條條框框制約。若是不小心犯了什麼禁忌,一定會遭到說教,認為把運氣都給帶走了。到了現在農村裡移風易俗,對於那些論道早並不是太在意了,可潛在的仍然有著一些影響力。朋友在蓋房的時候還問,家裡面有這些木頭是否能用來蓋房呢?

皂莢樹

過去農村裡認知有限,往往從事物的名字來判斷「吉兇」。桑樹通「喪」,被認為不吉利;而皂木是黑色,是農村葬禮上的主色;杜樹通獨,唯恐自家子嗣不旺;梨則是通離,用了怕和家人分離;槐樹更不必多說,因為帶一個「鬼」字,被認為容易招鬼。這些樹從字面意思來看都不太好,被人們以不吉利的樹類歸類到一邊,在蓋房的時候從來不用。

杜梨樹

而在現實中這些都是不可多得好木材。過去農村裡的農具木叉大都是桑樹做的,並且桑樹還有家桑的叫法,桑葉可以用來養蠶,桑葚也是一種不錯的水果;皂是皂莢樹渾身是寶,過去人們洗頭洗衣服就是用它結的果子,皂莢還能入藥。它木質很是堅硬細膩,過去馬車的木頭輪子等許多就是皂木的。

梨樹

杜是杜梨樹,木質非常緊密密,通常會用來做一些器皿,家裡面有個砸蒜罐就是杜犁木的;梨樹更不必多說,質地很堅硬是做家具的好材料;而槐樹也被人們稱為國槐,在老家通常種在門口,木質又硬又堅韌,其實用來做房梁很合適。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出來,這些樹木也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若是不好怎麼有這麼多人在用呢。

槐樹

農村裡的俗語老話都是經驗的總結,但過去人們認知畢竟有限,不乏摻雜了許多個人情感在其中,對此我們應當正確的看待。「桑皂杜梨槐,不入陰陽宅」,並非這些木頭不夠好,只是根據字面意思被嫌棄了。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頭不頂桑,腳不踩槐」,說的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叫「頭不頂桑,腳不踩槐」是什麼意思?在過去農村裡是有著很多的禁忌的,其是貫穿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禁忌在過去也被稱之為「規矩」,古人都是嚴格遵守的,很少有人去觸碰。當然了,其中有些規矩是不好的,比如女人是不能上桌吃飯,也有很多的規矩是很好的,比如老人常教育我們的坐有坐相、站有站像,坐著不能蹺二郎腿等等。那你可聽過「頭不頂桑,腳不踩槐」這樣一句老話,知道其說的是什麼意思嗎?這也是古時候就流傳下來的一個規矩,即便是在今天,很多的農村裡還是有老人會遵守的,由此可見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 家裡有槐到底好不好?為什麼老人會說「門中有槐,富跚三世」?
    這些俗語中有老祖宗的識人術「龜背蛇腰不可交,瞟眼看人不用刀」;還有「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種生活經驗;還有「房前不栽樹,屋後不種花」這種關於生活環境的俗語。說道生活環境的俗語,其實還有這麼一句,那就是「門中有槐,富跚三世」。在一些地方,會認為家中有槐,是一種不好的象徵。那麼,為什麼這裡還會有「門中有槐,富跚三世」的說法呢?
  • 俗語「桑棗杜梨槐,不宜進陽宅」,啥意思?古人的智慧之談
    就連種樹也不例外,什麼樹不能種,什麼樹種了能交好運等等在如今看來可笑至極的情形在古代可是久經不衰的。民間有句俗語說的「桑棗杜梨槐,不宜進陽宅」,光從字面意思看就是一股濃濃的封建氣息,雖然如今已被淘汰,但其含義所折射的古代人文風貌卻是頗有一番韻味。
  • 俗語:頭不頂桑,腳不踩槐,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農村老話叫「頭不頂桑,腳不踩槐」是什麼意思?在中國農村,有兩件事最為重要,一是建房,二是結婚。特別是建房,簡直就是所有農村人的夢魘。因為整個建房的過程就是一個受苦受難的過程,不僅要經歷從設計到建造的艱難過程,更要把握其中的每一個細節,還要注意不要觸碰一些忌諱。
  • 農村俗語「頭不頂桑,腳不踩槐」,如何理解?
    農村俗語「頭不頂桑,腳不踩槐」,講的是民宅修建時,木料如何使用中的一種禁忌,這裡特別指的是民宅使用部位的禁忌。意思是房屋頂不能用桑木,民宅用能踩踏之地不能用槐樹木。桑樹和槐樹都是木材中比較優質的,對於一些木材不多的地方來說,也算得上是上等的木材了。
  • 在農村,老人常說:「生不睡柳,死不睡楊」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著太多讓人印象深刻的俗語老話,這些老話也包羅萬象,有從田間地頭來的農諺,也有生活中的風情民俗,人情世故的老話,這些老話是許多農村智者的生活經驗、酸甜苦辣、悲歡沉浮的精煉再現,像一本本言簡意賅的教科書,告訴我們生存的真實,生命的真理,生活的道理。
  • 農村老人常說:「門中有槐,富跚三世」,說的什麼意思,你懂嗎?
    農村在種植樹木方面有著一定的講究,不論是樹木的種類、數量還是位置,都有著一定的種植要求,也就是什麼樣的位置就該種什麼樣的樹。也許是因為樹木本身自帶的屬性不一樣,對種植地的要求也不一樣,所以在這方面,農村人還是很重視的。
  • 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有道理嗎,為啥會有這樣說法
    當然還有五種樹可以不進宅的,比如桑樹,柳樹,槐樹,柏樹,梨樹,松樹等,所以也就有了「五樹進宅,人窮家敗」之說,那麼為啥會有這樣的說法呢?下面我來一一說一下在農村裡不進宅的五種樹和進宅的五種樹:第一,桑樹不進宅俗話說,「前不栽桑,後不栽柳樹」,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宅子前面是不能栽桑樹的。
  • 俗語:「頭不頂桑,腳不踩槐」有什麼含義?不說你未必知道
    在農村的大街小巷有許多古老的諺語,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人隨隨便便就能給你整幾句!雖然只有幾個字,但它包含了豐富的知識!這是農民在實踐中總結數千年的智慧結晶。在民間最受關注的莫過于禁忌類的俗語了。例如,「頭不頂桑,腳不踩槐」。起初,我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在我詳細詢問老人之後,我完全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今天分享一下!農村最重要的是建房子。在建造房屋以選擇梁的木材時,規則和習俗實際上不止一些!例如,在北部鄉村,大多數人使用桉樹作為屋頂梁,也可以使用松樹或楊樹。如果您有良好的家庭條件,您還將使用樟木和楠木!
  • 人死後為什麼必須要用紙遮臉?看似迷信,其實都有科學依據
    在中國有一個說法,人故去後,一定在在其臉上蓋上一塊白布或者白紙,許多人不明白這是為什麼,就簡單的將這個做法歸結成封建迷信,其實不然,這裡面有很多說法,而且作用還很大。死亡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事情,生死是大事,也是必然之事,既不需要太過在意,也不能太過隨意,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死亡率很高,隨便一個傷風感冒就能要了一個壯漢的性命。
  • 農村老人常說「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哪5樹呢?什麼意思?
    農村老人總結了千萬年的經驗,我來給大家說說,這五樹指得是桑、柳、楊、槐、柏樹,這五種樹在農村人的眼裡有特殊的寓意,如果種植在家裡,那就會帶來不好的寓意。1、楊樹在農村中楊樹還是比較多見的,它的樹木看上去比較高,也有著濃密的樹葉,一旦栽種在庭院之中,到了有大風的夜間,樹葉譁譁作響,聽起來如同鬼拍手一樣,讓人聽了後很是忌憚,因此為了家庭的平靜生活,農村人並不會去在夜間栽種。
  • 農村老話「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候辰」到底什麼意思,有何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候辰」到底什麼意思,有何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辰八字,尤其是在一些偏遠的農村,一些老人對生辰八字特別在乎。很多老人都覺得,一個人的生辰八字代表著以後的動勢,同時也代表著他的命運。從一個人的生辰八字就可以看出很多的事情,「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這句老話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但你們知道這句老話到底什麼意思嗎,它有何道理?
  • 農村老人常說「生不睡柳,死不睡楊」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有著很多的農村老話俗語讓人印象深刻,同時這些老話也包羅萬象,其中有田間地頭的農諺,有生活中的民俗,以及一些人情世故的老話,而這些農村也都是由農民的生活經驗,酸甜苦辣,悲歡沉浮的一種精神表現。
  • 在農村,老人常說「姐送妹,窮三輩,娘送女,窮到底」,啥意思呢
    常在農村生活,時常可以聽到老一輩的農民口諭傳承一些老話,這些老話很多都是老一輩的勞動人民根據生活中一些現象,生活規律和所見所聞總結出來的,經過多年歷史的推敲,之所以能傳承至今,是因為這些農村老話接地氣而且實用性廣,折射出的人生道理更是很多書本上也學不到的。
  • 道先生講風水:關於陰陽宅址和陽宅斷事口訣!值得收藏
    關於陰陽宅選址,在風水學說中,是關於建築和設計規劃的一門學問,古人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中國古時候,大到造城,小到建造民房,對風水的重視程度都相當高。道先生今天給大家講一講陽宅與陰宅址的條件:陽宅選址的條件:第一、陽宅重局不重龍平原陽宅選址與局大、氣厚為佳。山區陽宅選址則與龍脈支腳開帳,結陽宅以真。
  • 說古道今:典故北京說典故——著名作家劉一達《典故北京》新書發布...
    對於一般北京人,更不必說新北京人,北京到處都有古代文化的遺存,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習焉不察地使用著一些其實很有來歷的說法,卻少有人往深裡探究,想深究的人往往也無從下手。這便凸顯出了《典故北京》這部作品的文化價值。作品探尋老北京「三山五頂」「五大鎮物」,趣說造辦處與「燕京八絕」;解密老北京「四大兇宅」「八大胡同」,回溯京城牌匾逸事、鏢局往事。海澱當年叫「海店」?豐臺為什麼叫豐臺?
  • 農村老話說「家中有四項,家興人也旺」,到底是說的哪四項
    農村老話也叫俗語也叫民間老話,我們都知道在以前農村接觸文化知識的人群比較少,而很多人想學習知識或者人生經驗需要通過長輩們的教導,就這樣一代傳一代,而與此同時出現了一個統稱叫做老話,只要家裡有上了年紀的人,經常聊天的時候會說這老話說的好,做人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很多農村老輩人連字都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