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學.第218篇》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2020-12-22 悟學十八子

《悟學.第218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十五)

悟學.十八子 20200425 亥-子

1518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譯文】孔子說:「君子把義作為根本,依禮而行,用謙遜的語言來表達,靠誠信來實現,這就是君子啊!」

修身克己

【集解】鄭曰:「義以為質,謂操行。孫以出之,謂言語。」

《論語筆解》:韓曰:「操行不獨義也,禮與信皆操行也。吾謂君子體質先須存義,義然後禮,禮然後遜,遜然後信,有次序焉。」李曰:「上雲君子者,舉古之君子也。下雲君子哉者,言今之學者能依此次序乃能成君子耳。」

修身克己

《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帳號,看《悟學》系列之第219篇……

相關焦點

  • 《悟學.第273篇》子曰:惡紫之奪朱也
    《悟學.第273篇》論語. 陽貨第十七.新解讀(十七)悟學.十八子 202005041717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重出,見《悟學.第十七篇》1718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譯文】孔子說:「我憎恨紫色排擠紅色,憎恨鄭國的歌曲擾亂雅樂,憎恨巧嘴利舌而使國家顛覆的人。」
  • 《悟學.第191篇》子言衛靈公之無道
    《悟學.第191篇》論語. 憲問第十四.新解讀(十七)悟學.十八子 20200415 亥-子1419 子言衛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喪?」用人之道這一點我們又要看歷史了,翻開古今中外的歷史,一個主管,是不是善於用人,非常重要。就是在商業上,一個做老闆的,善於用職員,也是很重要的成功因素。
  • 《悟學.第262篇》恭、寬、信、敏、惠
    《悟學.第262篇》論語. 陽貨第十七.新解讀(六)悟學.十八子 20200503176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 」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 《悟學.第74篇》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
    《悟學.第74篇》論語. 述而第七.新解讀(八)悟學.十八子 20200224 亥-子716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曲肱而枕,樂亦在其中《論語·學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 《悟學.第十二篇》人性之辨
    《悟學.第十二篇》人性之辨悟學.十八子 20200102 子時關於人性,戰國時期告子與孟子的人性之辯,影響深遠。《孟子·告子上》描述了這場辯論。由於告子與孟子的思想衝突,告子反對孟子人性本善的觀點。留下千古名言:「食色,性也」。
  • 《悟學.第313篇》夫子之牆數仞
    《悟學.第313篇》論語.子張第十九.新解讀(二十一)悟學.十八子 202005101923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類,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譯文】叔孫武叔在朝堂上對大夫們說:「子貢比仲尼更賢。」子服景伯把這一番話告訴了子貢。子貢說:「拿圍牆來作比喻,我家的圍牆只有齊肩高,可以從牆外窺見房屋的美好,老師家的圍牆卻有幾丈高,如果找不到門進去,你就看不見裡面宗廟的富麗堂皇,和房屋的絢麗多彩。
  • 《悟學.第212篇》殺身成仁
    《悟學.第212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八)悟學.十八子 20200424 亥-子159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譯文】孔子說:「志士仁人,沒有為了求生而損害仁的,只有犧牲自身來成全仁的。」
  • 《悟學.第223篇》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悟學.第223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十九)悟學.十八子 20200425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公冶長篇5.10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評析:「不以言舉人」是用人之道,「不以人廢言」是納言之道。
  • 《悟學.第245篇》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悟學.第245篇》論語. 季氏第十六.新解讀(三)悟學.十八子 202000501163 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魯自東門襄仲殺文公之子赤而立宣公,於是政在大夫,爵祿不從君出,至定公為五世矣。文子、武子、悼子、平子。三桓,謂仲孫、叔孫、季孫。三卿皆出桓公,故曰三桓也。仲孫氏改其氏稱孟氏,至哀公皆衰。」
  • 《悟學.第90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悟學.第90篇》論語.泰伯第八.新解讀(六)悟學.十八子 20200310 亥-子8.8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唐以前古注】皇疏:「學禮若畢,次宜學樂也,所以然者,禮之用和為貴,行禮必須學樂以和成己性也。」[邢疏]此章記人立身成德之法也。興,起也。言人修身,當先起於《詩》也。立身必須學禮,成性在於學樂。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既學《詩》、《禮》,然後樂以成之也。
  • 《悟學.第156篇》皓首窮經以致用也
    《悟學.第156篇》論語. 子路第十三.新解讀(五)悟學.十八子 20200412 亥-子135 子曰:「誦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譯文】孔子說:「把《詩》三百篇背得很熟,讓他處理政務,卻不通曉;派他出使別國卻又不能獨立應對;書讀得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 《悟學.第379篇》道者善人之寶.帛書老子.62
    《悟學.第379篇》帛書老子.62悟學十八子 20200607《德經》第62章【原文】「道者,萬物之注也,善人之寶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賀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6)四馬:即駟馬,意思是指駕一車之四馬。指顯貴者所乘的駕四匹馬的高車。表示地位顯赫。(7)坐:古人雙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腳後跟上。(8)進:奉上,呈上。進奉,進獻。(9)此:指『道』。(10)謂:通「為」,因為。(11)三卿:《禮記·王制》:「大國三卿,皆命於天子。」 孔穎達 疏:「 崔氏云:三卿者,依周制而言,謂立司徒,兼冢宰之事;立司馬,兼宗伯之事;立司空,兼司寇之事。
  • 《悟學.第385篇》信言不美.帛書老子.68
    《悟學.第385篇》帛書老子.68悟學十八子 20200613《德經》第68章最後老子從『天之道』引申到『人之道』『天之道』「利而不害」與第8章「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
  • 《悟學.第268篇》色厲內荏
    《悟學.第268篇》論語. 陽貨第十七.新解讀(十二)悟學.十八子 202005041712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 yú)之盜也與?」為人如此,猶小人之有盜心。穿,穿壁。窬,窬牆。」【唐以前古注】皇疏:「言其譬如小人為偷盜之時也。小人為盜,或穿人屋壁,或踰人垣牆,當此之時,外形恆欲進為取物,而心恆畏人,常懷退走之路,是形進心退,內外相乖,如色外矜正而心內柔佞者也。」
  • 《悟學.第96篇》舜禹之有天下而不與
    《悟學.第96篇》論語.泰伯第八.新解讀(十二)悟學.十八子 20200316 亥-子818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譯文】孔子說:「多麼崇高啊!舜和禹的擁有天下,卻不佔有它。」
  • 《悟學.第222篇》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悟學.第222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十九)悟學.十八子 202004251522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矜而不爭【唐以前古注】皇疏引江熙曰:「君子不使其身侻焉若非,終日自敬而已,不與人爭勝之也。君子以道相聚,聚則為群,群則似黨。群居所以切磋成德,非於私也。」
  • 《悟學.第335篇》貴言自然.帛書老子.17
    《悟學.第335篇》貴言自然.帛書老子.17悟學.十八子 20200524《道經》 第十七章【原文】「大上,下知有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貴言也。功成事遂,而百姓皆謂:我自然。」【譯文】「最好的君主,百姓只知道有他存在。
  • 《悟學.第226篇》有馬者借人乘之
    《悟學.第226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二十一)悟學.十八子 202004251526 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有馬者借人乘之【集解】包曰:「古之良史於書字有疑,則闕之以待知者也。有馬者不能調良,則借人使乘習之。孔子自謂及見其人如此,至今無有矣。言此者,以俗多穿鑿也。」
  • 《悟學.第214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
    《悟學.第214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十)悟學.十八子 20200425 亥-子1512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譯文】孔子說:「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三不智是:一是私藏大蔡之龜,二是縱容魯文公將其父僖公牌位升置於魯閔公之前,三是盲目祭祀海鳥爰居。後因以「展禽見抑」為不重用賢臣之典。
  • 《悟學.第十篇》知人善人
    《悟學.第十篇》知人善人悟學.十八子 20191227 子時「知人善任「:知人是前提,善任是目的。司馬光《資治通鑑》 第一篇 德才論: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雲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則不能以入堅;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範,不砥礪,則不能以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