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服裁棕葉,雲冠剪鹿皮。
臉紅雙眼俊,面白細髯垂。
陣法方諸葛,陰謀勝範蠡。
華山誰第一,朱武號神機。
——《水滸全傳》
神機軍師,亦復名下無虛。
不止是苦計,亦實有義氣也。
——金聖歎評朱武
劉善林
朱武,綽號「神機軍師」,廣有謀略,精通陣法,足智多謀,一直是作為盧俊義一方的軍師,身份極為重要,多次協助盧俊義破敵,為生還的十五員偏將之一。雖僅排在地煞星之首,但他是一位被嚴重低估的好漢。在不同《水滸》版本中都提到他「陣法方諸葛,陰謀勝範蠡」、「智可張良比,才將範蠡欺」。
劉善林:重慶開州人,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副教授,湖北省十堰市美術家協會漆畫藝術委員會主任,湖北省十堰市美術家協會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擅長漆畫、中國畫。本科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碩士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總體印象:健談、有獨立主見、思想有深度、對漆畫有獨到見解。他的漆畫融思想性與藝術性為一體,將靈魂拷問與宗教作為漆畫題材是亮點和特點,用思想去駕馭漆畫就是他的鮮明寫照。可惜偏居湖北十堰,遠離藝術中心和集散地,是被嚴重低估的年輕有為的漆畫藝術家,故點名為地煞星之首「神機軍師朱武」。
對我來說,劉善林就好像一位具有畫家身份的哲學家:他描繪一些作為人類的核心主題:生命、死亡、身份。他對時事並不太感興趣,也不想讓觀眾參與他的個人生活。當我在欣賞他的作品時,我仿佛在讀一本重要的厚厚的書。他像一位學者一樣, 為自己的作品謹慎地挑選準確的「詞彙」,所有作品的名字取得非常精巧,幾乎都來源於傳統文化,也都有源可考。
劉善林的作品,我的解讀,概括為三性:音樂性、文學性和哲學性。
音樂性
劉善林,他運用豐富多彩的材料,千變萬化的技法,注重色彩、形體以及材料在視覺上的協調平衡,時而有金光銀輝的燦爛色彩,時而配深邃含蓄的瑩瑩漆黑,或者運用白色蛋殼的樸素天然的龜裂紋,極富變化,賞心悅目,使漆畫具有神出鬼沒的魔力,就像跳動的音樂一樣,直沁心扉。象《火之末》、《沉》、《沉澱》和《定》。本人特別喜歡《定》:主要講述殘荷的枯敗裡,藏駐著一種不折的神韻,一種淡定不驚的氣場。夏天繁茂的荷妖媚跋扈,有勃勃生機的美,可秋天殘敗枯萎時,雖不再有了耀眼的花衣,依然以清香的筋骨佇立,是一幅殘缺的美卷。它更能讓人看清生命的枯榮與頹敗,似乎還在告誡人們花無百日紅,一歲一枯榮,人生一世活的就是個心態,世間萬事萬物一切都會過去。所以人還是淡泊名利點,臨了方能像殘荷一樣,留下一點風骨和氣象。
文學性漆畫有種天生的美,那就是端莊靜穆,這是一種崇高的美、靜謐的美、雋永的美,是超出於感官之上的心靈的感應。非常具有文學性。而劉善林就充分利用了天然大漆的特點,通過材料、通過製作,畫的意境、作者的思想,將大漆的深邃、蘊藉、含蓄、深厚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這就是漆畫特有的屬性:靜穆、靜謐。
象《非》、《見山》、《泛》、《中國石》等,無一不是表現了這點。筆者特別喜歡《泛》,它既是無言的詩,也是無聲的樂曲:運用抽象的手法,運用到大漆的黑色與金箔來描繪一種歲月滄桑的痕跡,作者呈現的是抽象的形式,從而也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空間。
因此,我們不難理解,漆畫擅長於表現肅穆莊重、含蓄深沉的境界,也適合表現抒情般的恬淡情調。漆畫家常說:漆畫的語言是詩的語言。我們不妨把這種詩的語言理解為漆畫的文學性。
哲理性
「欣賞漆畫就像水中觀魚一樣」,他這樣對我說,「畫家和觀者幾乎異口同聲地驚嘆漆畫的神秘。深沉的大漆,燦爛的金銀,一遍又一遍的髹塗,一遍又一遍地打磨,使漆畫產生一種特有的斑駁迷離的神秘感。這種神秘感往往給人以哲理的意味」。「我一直在思索和探討漆畫和禪的關係。有人說漆畫長於表現宗教題材和富有理念的主題。我就把這種語言理解為哲理性。」
他侃侃而談:「哲學,就是藝術的靈魂。人類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吃飯而活著。人在解決了溫飽之後,就會追問宇宙和人生的意義,藝術、宗教和哲學是人類追索這類問題的途徑。所以,藝術和宗教與哲學一樣,是真理的負荷者。一旦藝術開始拒絕思想和真理,它就開始在拒絕自己了。」
象他的《林泉的回憶》、《傾城》、《融》、《降》和《妙音破》等,筆者還是喜歡《林泉的回憶》:作品韻味幽微淡遠,格調清爽空靈,著力表現作者內心對自然的嚮往與回歸,給人以靜謐、和諧、雅致的深切感受。通過一幅雅致、悠遠、清新的「林泉」小景,努力呈現一種恬靜、散朗、清新雅淡的審美境界,使觀者「如真在此山、此林、此景中」,體味可遊、可居的奇妙感受,從而給心靈以釋然和淡泊的滿足。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這句杜甫的千古名句,就送給善林兄了,就此擱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