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年 最大一筆土地交易4500兩銀子買下120畝地

2020-11-28 鳳凰網江蘇站

成都保存最早的土地契約。

最大交易金額的土地契約(交易面積)。成都市龍泉驛區檔案局(館)供圖

廖家賣產業不請四鄰做見證,這件土地契約疑點重重。成都市龍泉驛區檔案局(館)供圖

在成都市房產信息檔案館、龍泉驛區和新都區等檔案局(館)留存下來的土地契約中,目前發現最早的土地契約,留存在成都市房產信息檔案館中。

康熙30 年(1691)二月十八日,哈榮盛「今因乏銀使用,闔家相商,願將祖遺成邑東御街中段空地一塊,憑證出賣與清真東寺管業」。

土地契約中寫道:「(產業)實取賣價銀五十兩正,賣主一手收清,並無分釐下欠。自賣之後,任憑買主挖高補低,修造房屋,賣主不得異言。」

對這塊空地的界址,契約中也寫得很清楚:「其界東與馬姓為界,南與河心為界,西與郭姓為界,北與街心為界。四界分明,毫無錯亂。」

為防止交易後再生是非,契約中還約定:「其地自賣之後,哈姓家族人等不得異言。若有他故,惟賣主是問。其地一賣千秋,永無贖取。恐口無憑,特立賣約一紙,交清真東寺收執,永遠為據。」

《祖遺》空地天府廣場旁黃金地段

在契約上簽字畫押的有保正1人、街約1人、甲長1人、鄰居4人、中證2人、代筆1人。

這份契約,有買賣雙方、產業四界、交易金額、交易時間和見證人等,行文簡單,對產業的描述較為簡略,看不出來這塊空地到底有多大面積。

這與後來的契約趨於明細、對所買賣房地產的結構、材質、鋪院形態、四界位置、庭園果木等詳細註明,是有明顯區別的。

眾所周知,明末清初時,四川遭受了一場大浩劫,長期處於大規模戰爭中:先是張獻忠起事入川,後來又入蜀建立大西政權;張獻忠死後,殘部孫可望、劉文秀與明軍戰火不斷,後又在川北與清軍激戰;清軍最後得勢,清剿農民軍,搜捕明軍殘餘;吳三桂叛亂,攻入四川,清軍平叛……

這些戰爭前後持續數十年,四川人口銳減。直到康熙20 年(1681)底,四川境內的戰爭才算結束。據康熙24年(1685)的人口統計,經過大規模戰事的四川,川西人口只有9萬多人了。

康熙33 年(1694),康熙帝正式頒布「招民填川」詔書,持續上百年、轟轟烈烈的湖廣填四川大型移民運動拉開序幕。

這份土地契約,是在四川境內戰爭停息10年後、「湖廣填四川」前3年籤訂的。而且,賣主哈榮盛在契約中明確說這塊空地是「祖遺」下來的,位置在今成都城區天府廣場側邊,典型的黃金地段。這表明,隨著當時成都社會經濟的逐漸恢復,成都城區內的居民已經開始了新的生活。

這份看似簡單的土地契約,對研究當時成都的社會經濟情況,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典型契約4500兩銀子買下120畝地

在成都市龍泉驛區檔案局(館)留存的賣地定金契約中,有一份契約可謂是目前所有土地契約中最大宗的一筆交易,交易總金額高達紋銀4500兩。

同治3年(1864)八月十三日,謝竹屏、謝銳臣「情因移窄就寬,弟兄商妥,將己名下」總面積為120畝多的兩段水田、一所基址、一塊旱地,連同所有住宅、瓦房「五向共十七間……一併隨田搭賣,毫無提留」,出售給蘇國寬。

籤訂賣地定金協議的同時,蘇國寬交定銀100兩,「在正價內算。賣主不賣,得一賠十;買主不買,定銀全丟。」

如此大的一宗土地交易,非同尋常,僅僅中間人就多達12個。

仔細分析這份定金契約會發現,這宗交易並非是單純的土地交易,而是混搭了房產等在內。土地是主要的交易對象,房產是附加在土地上的,沒有單獨核算價錢,即所謂「捆賣」。

交易總金額高達4500兩紋銀,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那麼,這筆交易為何能達成呢?

在農村,能擁有120畝土地的人,除大家族外,僅僅是兩兄弟的家庭,其經濟實力再差也差不到哪去。更何況,他們的房產是17間瓦房。

在那個年代,農村住房一般都是草房,瓦房是比較少見的,就好比現在的別墅。

從賣地原因來看,謝氏兄弟不是缺錢用,而是因為有了更好的發展前途。「移窄就寬」表明,他們有可能搬家到城鎮去生活了,所以把農村的產業全部賣掉。

再來看買主。龍泉驛區檔案局(館)檔案編研負責人胡開全說,蘇國寬是居住在成都東山如今十陵街道青龍村青龍埂的大望族蘇氏家族的代表人物。

蘇氏家族財力雄厚,蘇國寬的父親蘇邦賢曾在30年裡,在龍泉驛一帶買了上千畝水田,花去兩萬多兩銀子。

如此一個富豪型家族,靠著良好的經營方式,在蘇國寬時代,仍在繼續往上升。那個時代農村大望族積累財富的方式,買地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所以,看起來是一筆巨款的4500兩銀子,蘇國寬是有魄力拿得出來的,而且是現貨交易,定金直接就是100兩。

一個真心實意想賣,即使把價值不菲的房產捆綁在土地中也不覺得吃虧;一個是鐵了心要買這宗優質產業,即使是出價4500兩也毫不猶豫。這樣一來,你情我願,這筆交易就成了。

這筆交易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現實:農村的富豪財主,通過貨幣購買方式,大量進行土地兼併,造成土地流轉向少數人手裡集中。

或者說,財富向少數人集中,這樣下去的後果是,社會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同一宗土地21年增值1210兩

道光23年(1843)正月二十四日,寡婦雷楊氏與3個兒子雷一文、雷一興、雷一成,以及侄孫雷聲文、雷聲煃、雷聲肅,「情因各負外債,無銀償還,是以母子、弟兄、叔侄商議,甘願將祖遺留溫江縣二甲,地名板板橋側近」的一份田業出售。

這份產業有97畝多田,「河邊溝坎基地約計二十畝零」,以及坐房二院,「瓦上房二向」共10間,「瓦廂房二向」共12間,糞房、牛欄、豬圈共14間,接簷3間,水井兩口,糞池8個,河邊草房兩處共6間,以及其附著物,全部賣給謝六樨堂,總價為九七三色紋銀3290兩。

21年後,謝六樨堂的謝竹屏、謝銳臣兩兄弟,把這份產業賣給蘇國寬,賣了九九色紋銀4500兩。

謝六樨堂從雷家買下這份產業後,到賣給蘇國寬,產業還是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在田產上,雷家出售時,是97畝多田加上「河邊溝坎基地約計二十畝零」,不到120畝。到謝氏兄弟出售時,是「水田二段、基址一所、旱土一塊」,共計120畝多。條糧均為2.48兩。

這說明,謝家買下田產後,在21年裡,陸續新開墾了接近3畝地。

在房產上,雷家出售時如上所述。到謝氏兄弟出售時,為瓦房五向17間,兩個倉庫,瓦樓門一座等。

相比之下表明,謝家買下雷家的房產後,進行了整改。雷家原有的房產加起來為四向22間,到謝家出售時,為五向17間。這說明謝家對雷家的房屋整改較大,增加了一向,縮減了房間數量。

綜合分析推測,謝家看起來是把房間數量減少了,但提高了房屋質量,其中應該有一定數量的房間是新建的,而且都是瓦房。

雷家和謝家出售這份產業時,都是以田產為主,房產是「捆賣」在地產裡的,房產對成交價格的影響基本上很小。所以,在價值上,還是要看土地的價值。忽略銀子的成色問題,從3290兩到4500兩,短短21年裡,增長了1210兩。

成都市龍泉驛區檔案局(館)檔案編研負責人胡開全說,這實際上反映了雖然在道光、鹹豐時期,由於鴉片貿易導致白銀大量外流,土地價格在回落,白銀在升值,但到了同治年間,土地因為具有稀缺性的本質特徵,加上新開墾的土地遠遠不能抵消人口的增長,土地價值又開始上升的社會現實。

張家賣產業

鄰居為何來十人做見證?

嘉慶12年(1807)二月十九日,華陽縣三甲五十一支卓家店村民張宗仁父子,因少銀使用,將家裡先前置辦的田地、堰塘、草房、碾坊、廂房等產業賣給馮仁海,價格為九七砝碼的足色紋銀1900兩。

在張家賣這份產業的土地契約中,畫押的人員有29人,其中鄰居見證人多達15人,卓家就佔了10人,這是為什麼呢?

從土地契約的內容中可以發現,張家這份產業的土地界內,有16座墳。這麼多墳墓,難道張家的土地中有一個墳墓群?

其實,不是這樣的。土地契約中雖然沒有寫明張家的土地有多少畝,但寫明了「條糧銀一兩一錢八分整」。

成都市龍泉驛區檔案局(館)檔案編研負責人胡開全說,要計算每兩條糧實際上繳的金額,即土地所有者實際的稅賦額,因為地域不同而千差萬別,是比較麻煩的問題。但是,從龍泉驛區檔案局(館)留存的土地契約中,可以推測出,一兩條糧大約要對應40畝的上田。假如張家的這些土地都是上田,以條糧來換算,張家的土地應該至少有水田45畝多。但實際上,從土地中多達16座墳墓來看,張家的土地肯定算不上全都是上田。農村人對土地金貴得很,哪裡捨得把上田用來做墳地,墳地一般會選擇坡地。所以,這樣來看的話,張家的土地至少在50畝以上。

那麼,這50畝又是怎樣的一個概念呢?我們用標準足球場來換算,這樣會直觀形象一些。國際足聯規定的標準足球場,長為105米,寬為68米,面積為7140平方米。一畝等於666.67平方米,7140平方米大約為10.7畝。也就是說,張家的土地,面積大約有5個標準足球場那麼大。此外,契約中提到「山嶺」「草山」字樣,表明張家的田產不僅有田,也有旱地、山坡等。那些墳墓,應該就在「山嶺」「草山」中。

在16座墳墓中,卓家的墳墓有6座:卓家祖墳,卓淑璝墳,卓淑琨墳,卓淑明墳,卓淑璋母墳,卓家的一座生基墳。

所謂生基墳,是不埋死人的,只埋活人的生辰八字和毛髮、指甲、血、衣、鞋等物品,裝在壇內埋入地下,俗稱生墳、壽墳。

生基墳早在唐朝就有相關記載:唐朝著名政治家,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並稱為唐朝四大賢相的姚崇,在萬安山修築生基墳,預作壽終的壽墳。這種風氣一直延續到清朝,原因是舊時人們迷信生基墳能催官、增壽、求子、招財,現在已經絕跡了。

2014年8月4日,四川古藺縣一個建築工地發現了一座明朝古墓,除了墓碑上有奇異的花紋外,墓中沒有金銀玉器,也不見棺木和屍骨,這就是一座生基墳。在張家的土地上,卓家有6座墳墓,舊時人們對逝去的人非常尊重,自然要引起卓家重視。卓家出動10個人來見證張家賣地,也在情理中。

胡開全說,這塊土地位於卓家店,是由卓家先插佔再賣出來的,但客家風俗賣地不賣墳,所以留了卓家的很多墳地。

廖家賣產業

背後隱藏了什麼秘密?

光緒32年(1906)四月二十六日,簡州義三田一支仰天窩村民廖廷華父子,因需籌錢應用,擬將前一年置辦的山地、房屋、林園、竹木、陰陽二宅基址等賣給陳奕超。價值銅錢300釧(串),由此產生的附加費用等一切喜禮銅錢,共40釧(串)。

所賣草屋院落內外一切附屬土木石竹、釘鐵瓦草以及所賣土地四至以及其內草木、土石、神壇、社廟、古泉、古井、古基、古墓等附屬物,以及「已見未見、已成未成、天覆地載、秋毫之末」一切筆未盡錄之物,均「掃土盡售,毫無提留」。這份清朝滅亡前5年籤訂的土地契約,比較典型又真實地反映了清末的時局以及農村的一些現狀。

首先,相比清朝前期和中期的土地契約,該契約過多地強調杜賣的決絕性。

其次,廖家出售的這份產業,邊界涉及到周、韓、邱、李、董、吳姓等鄰居。

按慣例,在籤訂契約時,都要把涉及到的鄰居請來做見證人。但契約中,卻沒有一個鄰居,只有4個中證人,甚至連最重要的賣主都沒有落名籤字。再次,契約中關於欺詐可能性的警告、避規相當嚴厲,出現了「明抵暗當」、「夫糧不楚」、「內事不明」、「外債當押」、「捏造暗藏不清」等措辭。結合第二、第三個問題,我們不由得要對這份蓋了官府大印的土地契約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產生懷疑:為什麼不把與這次出售產業相關的利益人如鄰居請來做見證?邊界涉及到6家人,難道任何一家都沒時間或不敢來做見證?賣主為何不落名籤字?

這是很反常的事情。鄰居沒來做見證,有可能是賣主不願請鄰居,契約是悄悄籤訂的。

對賣主廖家來說,這份產業肯定是合法擁有的,之所以要悄悄出售,契約中對賣主那麼多苛刻的約束語言,背後一定有說不出的秘密。最大可能,是迫不得已出售,是一次不公平的交易;也有可能是急於脫手而匆匆行事。

契約中,還有一項附加費用,更加複雜詳細,如「老衣脫業、移神下匾、畫字、交界、釧底」等喜禮銅錢均在內。這份產業總價是300串,賣方另出的附加費就有40串,這當然是比較貴的,所以出現另算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喜禮」二字。大多數土地契約的賣主是缺錢使用才賣產業,參與買賣的人可以隨喜得禮,這是龍泉驛的客家民俗,無可厚非。但到了清末,這種喜禮變了味,數額巨大。以上種種,折射出的深層次背景,是清末的時政亂象。 封面新聞記者黃勇

特別鳴謝:成都市龍泉驛區檔案局(館)。

相關焦點

  • 成分複雜的義和團公開買地 特殊的兩件土地契約
    這份田地的總面積為8畝9分1釐4毛4絲8忽,總價為374.23兩銀子。坐落華陽三甲二百三十支,小地名牛王廟。」劉馮氏一家商議後,決定把凡屬其份內該分的公共產業部分,以及「先年添修房屋並自另修房屋一院」,全部出售。最後,這份產業,轉賣給了劉氏家族蒸嘗會的族人劉高澍,總價為181兩銀子。
  • 70年代花幾十億買下3萬畝荒地,一直未開發,20年後將價值萬億
    能在別人都想不到的時候就拿下上萬畝的「荒地」,還能克制自己一直不去開發,等到20年後這又是一筆驚為天人的財富。自從港珠澳大橋成功建成,大灣區的東風就吹遍了廣東地區,而廣東南沙的房地產瞬間火爆全國,均價更是從1.5萬直接飆升至超3萬。但是當人們開始關注的時候才發現,霍英東才是南沙最大的「地主」。
  • 特斯拉計劃在柏林超級工廠附近再買180畝土地 此前已購入4500畝
    來源:TechWeb9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今年1月份宣布購買4500畝土地用於建設柏林超級工廠之後,特斯拉計劃在這一工廠附近再購買180畝土地。特斯拉計劃在柏林超級工廠附近再購買土地,最初是當地媒體援引內部人士的透露報導的,當地媒體在報導中表示,特斯拉計劃在柏林超級工廠所在地布蘭登堡州格倫黑德再購買土地。從外媒的報導來看,特斯拉計劃購買的土地,靠近正在建設的柏林超級工廠,共12公頃,也就是約180畝。
  • 最大筆的土地交易,路易斯安那購地案如何影響美國的領土擴展?
    土地,永遠是文明產生社會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農業文明的作物根基是扎在土壤當中的,遊牧文明的牛羊蹄子也是踩在土地上面的,工業發展需要土地建立工廠,城市發展需要土地建設基礎設施,我們的生活每一分每一秒都無法離開土地。在近現代美國發展的進程中,土地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
  • 怡心湖再放175畝巨無霸土地
    封面新聞訊(記者 毛茂沙)10月25日,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最新土拍公告顯示,4宗共計375畝的土地將於11月14日拍賣出讓,其中龍泉2宗,雙流2宗,分布於近來熱門的龍泉、雙流東升和怡心湖3個板塊。
  • 2016年,4500萬英鎊買下狼隊,郭廣昌如今賺了多少錢?
    除了正好出現的機會之外,或許最大的動力就是郭老闆所說的他想通過買下狼隊為中國球員留洋製造機會,幫助中國球員。SO,問題來了,2016年,4500萬英鎊買下狼隊,郭廣昌如今賺了多少錢?那啥,還請諸君聽我往下細細道來。
  • 50天「搶」出4500畝,橋林荒地飄稻香
    橋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楊春雨走上田埂,彎下腰託起一把稻穗掂了掂,「還有個把月,這4500畝水稻就能開鐮收割!」 很難想像,就在5個月前,這裡還是一片瓦礫成堆、雜草叢生的拆遷廢棄地。今年5月,為落實國家和省、市糧食穩產增收的要求,浦口區將3000畝新增水稻種植面積交給橋林。
  • 清朝山東大地主牟墨林,如何將一千畝地變成四萬畝地?
    牟氏莊園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佔地2萬多平方米,有廳堂樓廂480多間,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古樸典雅,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地主莊園,每年都吸引了眾多中外遊客前來參觀。對了,據媒體報導,從目前到2020年12月31日,全國醫務工作者憑有效證件(醫師證或護士證)可以免費參觀牟氏莊園。
  • 《雍正王朝》裡的「攤丁入畝」說的是什麼?
    舉例說,比如說人頭稅每年每人交1錢銀子。張老漢家是一家貧農,家裡3口人,每年人頭稅交3錢銀子。李大戶家是地主,家裡有良田千頃,一家也是3口人,每年人頭稅也交3錢銀子。3錢銀子對於李大戶家來說是九牛一毛,但是對於張老漢家來說可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 清朝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有什麼依據呢?
    清朝的流動貨幣是銀子,而我們在看電視劇時會經常看到,很多人在結帳時,會拿出一個小口袋來,把裡面的銀子交給店家,而銀子就是當時的貨幣,那麼在清朝時期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呢?有什麼依據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而從古至今糧食一直是重要的計量單位,所以現在還是依據糧食來推算一下清朝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在清朝初期一兩銀子就等於一千文銅錢,而當時十個銅板可以買一升大米,而古代的一升相當於現在的一點五公斤,而一兩銀子可以買150公斤大米,而現在的米價為3元一斤,一公斤就是6元,哪清朝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900元錢。
  • 一兩銀子為何物?換算成如今的單位,大觀園花了多少銀子?
    而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紅樓裡面劉姥姥的那筆「螃蟹帳」上找到答案。劉姥姥說:「五分一斤,十斤五錢,五五二兩五。」五分一斤,那麼十斤等於五十分,五錢等於五十分,換言之一錢等於十分;五五二兩五,五個五錢就是二兩五,那麼二十五錢等於二兩五,也就是一兩銀子等於十錢。那麼關於分、錢、兩的換算就是一兩=十錢=一百分。
  • 劉姥姥兩進榮國府,拿走128兩銀子,放到今天價值多少?
    前兩回都滿載而歸。當然,劉姥姥絕不可能只來三次,三是代指而已。當然,劉姥姥來賈家,不僅僅是出洋相那麼簡單,還有拿走的128兩白花花銀子。這筆錢對賈家來說九牛一毛,卻足以改變劉姥姥一家的命運。那麼,這128兩銀子放在今天大概價值多少呢?算清楚這個還真沒那麼容易。計算曆朝歷代的貨幣價值,一直有專門的專家著書立說。各種比價也都不一而足。
  • 土地延包三十年 能富我家三代人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黨的好政策給力,太行深山區的農民楊增林說——「土地延包三十年 能富我家三代人」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張莉、王藝11月1日上午,邢臺內丘縣崗底村「么兩帕」家庭農場主楊增林,一邊在果園接待採摘客,一邊高興地說:「十九大開幕那天,村裡組織村民進行集中收聽收看,當習近平總書記講到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時,大家都鼓起了掌。我琢磨著,土地延包三十年,能富我家三代人。」楊增林家有六口人,父母、妻子,兩個兒子大的16歲,小的10歲。前些年,他家果樹少,收入低,日子過得緊巴。
  • > 武漢市土地交易中心
    ,最新武漢市土地交易中心信息,武漢市土地交易中心的最近新聞資訊,武漢市土地交易中心是什麼,武漢市土地交易中心專題,土地資源網為您詳細報導。記者查詢武漢市土地交易中心數據發現,171畝地被劃分為三塊,其中近136畝用於住宅開發,通過「招拍掛」出讓給三家開發企業,合計成交價超過8.8億元。與收儲價相比,價格增加了6.3億元。...
  • 吃頓飯要花幾百兩?看看清朝一兩銀子能買什麼?老百姓有多少銀子
    我們在看清朝時期電視劇的時候,常會見到裡面的人張口閉口就是幾萬兩銀子,甚至連上館子吃個飯一次都要花上幾百兩。那麼真實情況中,清朝一兩銀子能買什麼呢?根據《大清五朝會典》記載,清朝康熙到乾隆年間,每升優質的大米價格在10餘文(一兩銀子等於1000文)。
  • 眉山市仁壽縣大化鎮天府大道旁迎來優質供地,起拍價120萬/畝!
    從眉山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網站公告(眉仁公資告〔2020〕第58號)獲悉到2020年12月22日10時將以拍賣方式組織出讓3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大化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緊鄰天府大道重要交通線路,境內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基礎設施配套完善。
  • 曹雪芹家被抄時土地19萬頃 在南京住房13處
    隋赫德上報《細查曹頫房地產及家人情形折》中說:曹家到雍正五年(1727年)底被查抄時,尚有「房屋並家人住房十三處,共計四百八十三間,地八處,共十九萬頃零六十七畝。家人大小男女共一百十四口。餘則桌椅、床杌、舊衣零星等價及當票百餘張外,並無別項,與總督所查冊內仿佛。又家人供出外有所欠曹頫銀,連本利共計三萬二千餘兩。」
  • 新鄉延津縣3宅地網拍,1自然人1億元買下86畝地
    57258.29平方米(85.89畝),土地用途為商住用地,規劃容積率在1.0-2.0,建築密度不大於20%,綠化率不小於35%,出讓年限為商業用地40年、住宅用地70年。掛牌起始價為120萬元/畝。該地塊以起始價成交,成交金額為10306.4922萬元,樓面地價為900元/㎡,被自然人張英傑競得。
  • 開年最大一筆PE投資:37億元 麥當勞中國被賣給了中信資本
    FFHL持有麥當勞中國管理有限公司合計52%的股權,算下來就是,通過此次交易,中信股份將麥當勞中國22%的股權出售給中信資本。同時,中信資本旗下的CCHL將承擔價值約為2.17億美元的同比例之未償還股東貸款,出售總代價為5.33億美元(約37億人民幣)。不出預料,麥當勞中國被中信賣給中信了,這也是2020年開年最大一筆PE投資。
  • 經適房未滿5年不能交易,上海老夫妻買下後「錢房兩空」
    經適房未滿5年不能交易,上海老夫妻買下後「錢房兩空」 澎湃新聞記者 陳伊萍 通訊員 王治國 朱君儀 2016-09-13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