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是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他出身在將門,受父親教育影響,從小喜愛軍事,並立志做一個正直的文武全才的軍人。17歲那年,他繼承父親的職務,開始了金戈鐵馬的軍事生涯。戚繼光一上任,擺在他面前的嚴峻問題就是倭寇為患。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
那麼,在風雨飄搖的明代,內憂外患,戚繼光是如何能夠擊敗倭寇成為一代名將並流芳百世呢?我認為戚繼光得天時地利人和之利,並運用自己的智慧,善於抓住機會,從而幾百倭寇,後又抗擊蒙古。
天時
戚繼光到任浙江之後,倭寇橫行,便針對當前形勢,提出了許多條合理化建議,並上報領導,雖沒有得到任何回音,但他依然堅持。終於,機會到了。不久之後,為加強防務,朝廷決定設置寧紹臺參將一職,這個職位大致相當於寧波、紹興、台州三地分軍區司令員,位高權重,是個肥差。許多人開始積極活動,請客送禮,拉關係走後門,希望能混到這個差事,只有戚繼光無動於衷,繼續幹自己的工作。很快,任命結果公布,讓無數人大跌眼鏡的是,就任這個職務的人,竟然是不動聲色的戚繼光。
這是個不折不扣的奇蹟。
地利
戚繼光作為一名軍事家,精通軍事戰略,他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戰役不在少數,當然這也離不開他能夠及時結合地形布陣。其中,最有名的戰役——台州戰役,想必大家都聽說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至五月發生的戰爭,在明抗倭的戰爭中,參將戚繼光率領戚家軍百在台州(今浙江臨海)附近的新河、花街、上峰嶺、長度沙等地連續九次挫敗倭寇的著名戰役。史稱「台州大捷」,亦稱「台州九戰九捷」。
這便是戚繼光能夠充分結合地形打贏戰爭的一個例子,不管是街道、小巷,還是河流、亦或是山嶺,戚繼光都能隨機應變,充分發揮地形優勢,擊敗倭寇。
人和
戚繼光善於變通,其實在抗倭名將的光環後,戚繼光是一個善於搞關係、迎合領導、請客送禮、拉幫結派的人。因為雖然他清正廉潔,雖然他剛正不阿,但這一切毫無用處,沒有人理會他,也沒有人幫助他,他的理想和信念或許很高尚,卻根本無法實現。俞大遒作為前車之鑑,使戚繼光清楚地明白了,自己在外打仗,必須得有朝廷內的支持,否則一旦仗打完很容易被人陷害,於是他聯合了張居正。事實證明,戚繼光極具眼光,選中了張居正,張居正也選擇了他,有了張居正的背後支持,戚繼光才得以無憂無慮抗擊倭寇、抗擊蒙古。
優良的武器裝備,合理的戰略戰術,優秀的指揮將領(他自己),戰鬥力超強的戚繼軍,再加上戚繼光又能充分發揮天時地利人和之利,戚繼光才能屢次抵抗外來侵略,維護國家領土完整,保家衛國,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