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人類出現在地球上已經過去了大約數十萬年的時間,而人類文明的誕生卻僅僅只能追溯到七、八千年之前。
作為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當中重要的國家政治形態,"帝國"的產生和發展在歷史上留下了許多難以磨滅的痕跡。帝國的歷史有多麼悠久呢:如果細數史上九大帝國,以五千年文明自豪的我們甚至沒法排進前三名。
根據目前已知的信息判斷,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帝國被認為是居魯士二世於公元前550年建立的波斯帝國。建成波斯帝國的波斯人原本受到米底王國的統治,但居魯士二世帶領他們反抗奴役,並在消滅米底王國後建立了一個"帝國"。
此後多年,波斯帝國不斷向四周發展,逐漸形成了以波斯高原為根基,國土邊緣東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北非尼羅河流域、北抵高加索山脈,版圖橫跨亞、歐、非的統治局面。隨著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的徵討,波斯帝國存在兩百餘年後走向了滅亡。
從廣義上來講,此後在波斯建立的薩珊王朝等也可以被稱作是波斯帝國,因此,一種說法認為波斯帝國興於公元前550年,而滅亡則是在1736年。
上文提到了滅亡波斯帝國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作為人類史上傑出的軍事家,他南徵北戰建立起了一個同樣橫跨歐、亞、非,且疆域面積、國家實力遠超波斯帝國的馬其頓帝國。出於對他的尊敬,人們也常常直接稱之為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帝國興起得迅速,滅亡得也比較草率,在存續了一百多年之後,它被新興的羅馬共和國所滅,其大部分領土被佔領,少部分領土則分裂成了數個小王國,並陸續被羅馬所滅。
第三個帝國是印度帝國,它由"月護王"旃陀羅笈多於公元前322年建立,作為印度歷史上第一個帝國氏政權,它的另一個名字更加為人熟知,那便是"孔雀王朝"。總之,印度帝國是在受到亞歷山大大帝東徵的影響下建立的,它一度統一了整個印度半島,但最終還是沒能成功便走向了滅亡。
相比於誕生更早但也比較短命的其它王朝,由我國自秦朝開始歷代王朝組成的"中華帝國"這一廣泛概念可謂十分長壽。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大一統封建王朝秦朝開始,我國的歷代政權以帝國形式存在了足足兩千多年,我們熟悉的漢、唐、宋、元、明、清都能夠算作是其中的組成部分。
接下來誕生的是大名鼎鼎的羅馬帝國,它由"奧古斯都"屋大維所建立,曾經盛極一時,但也因為沒法管理好遼闊的疆土而分裂為了東、西兩部分。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這也代表著羅馬帝國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阿拉伯帝國建於公元632年,在我國史書當中,它又被叫做"大食"。作為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廣闊的帝國之一,阿拉伯帝國受宗教影響十分深刻,這一方面推動了其前期發展,另一方面卻也導致了其後期內部矛盾尖銳劇烈。1258年,蒙古帝國的鐵騎攻入了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達,宣告了存在六百餘年的阿拉伯帝國正式覆滅。
將時間回溯到阿拉伯滅亡的五十年前,1206年,蒙古高原上成功統一各部落的"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建立了後來橫掃歐亞的蒙古帝國。儘管蒙古帝國自從鐵木真的孫子蒙哥去世便分裂為了四大汗國和後來的元朝,但嚴格來說,直至17世紀初,蒙古帝國才算是最終被清朝所消滅。
1299年,奧斯曼一世在小亞細亞一帶建立起了一個多民族帝國,後世稱之為奧斯曼帝國或土耳其帝國。以小亞細亞為根基,奧斯曼帝國發展十分迅速,甚至一舉消滅了東羅馬帝國。值得一提的是,奧斯曼帝國仗著佔據歐亞通道的便利一度斷絕歐洲與中國、印度的交流,而這也成為了大航海時代開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後,人類歷史上最後一個大帝國便是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帝國的前身本是蒙古帝國分裂而成的金帳汗國轄下一個小小的莫斯科公國,但經過多年的篳路藍縷,莫斯科公國先是改稱沙皇俄國,後來又因為其統治者彼得一世加冕為皇帝而成為了帝國。
有趣的是,奧斯曼帝國滅亡東羅馬帝國後以羅馬帝國繼承人自居,而俄羅斯帝國的前身沙皇俄國的締造者伊凡四世則因為娶了末代東羅馬皇帝的侄女而也自詡羅馬正統。另外,這兩個帝國都是因為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且受挫而走向了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