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想必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一個「難題」,那就是去年買的衣服,放到今年就不想穿了,總感覺不好看。所謂「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說的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了。然而,現在的衣服質量都普遍不錯,想讓它「自生自滅」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丟了吧,又捨不得,感覺很可惜。放在柜子裡吧,又太佔用空間,而且也明白自己根本不可能再穿!
而最近這幾年,相信大家都沒有這種「煩惱」了,因為現在很多小區裡都擺放有一個回收舊衣服的箱子。而這種回收箱的存在,對於那些廢舊衣服比較多的人來說,確實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為大家普遍認為,這些被回收的舊衣物,是用於公益用途的。所以,這就給自己的「喜新厭舊」找到了一個心安的理由,認為自己這並不是丟棄,而是變相做好事了。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那些被你丟進舊衣物回收箱的衣服,最終都去了哪裡?
看到這個問題,很多讀者可能要忍不住吐槽小編了,說你自己不是已經解釋過了嗎,這些回收的舊衣服,會被捐給那些有需要的人。而且在捐衣服的時候,回收箱上也明明白白地寫著一些公益宣傳標語。其實,真實的情況是,有些舊衣服回收箱確實是公益組織設立的。但是,更多的舊衣物回收箱其實並沒有取得公開募捐資質,背後的人收集這些衣服也不是為了做公益事業,而是打著「公益」的幌子,來做賺錢的買賣。
從生意的角度來說,舊衣服回收屬於資源型回收行業,主要包括回收、加工、銷售三個領域,而那些在大家眼裡認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衣服,在這些回收公司眼裡,則是一個個「金元寶」。比如有的公司,會把回收的舊衣服分揀、消毒,然後打包賣掉,或者粉碎之後再加工,繼續做成新的衣服或者其它一些商品,這樣就可以變廢為寶了。
除此以外,衣服上的一些金屬,比如拉鏈、紐扣等等,都是可以進行再加工。而一些棉花、羽絨之類的東西,則更加值錢。當然了,和收廢品一樣,或許一件衣服的利潤只有幾毛錢甚至是幾分錢,但卻擋不住量大。所謂「量變」引起「質變」,很多人就靠此營生賺取了「暴利」。據悉,很多個人和公司,都靠著回收的舊衣服,一年就賺到了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不等。
據了解,在一個小區放一個舊衣服回收箱,一年大概就能收取1噸左右的舊衣服,至於成本,如果是個人運營,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而1噸左右的舊衣服,目前再生資源回收公司的收購價格為1200元/噸左右。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一個小區一年就可以為你帶來1200元的收益。如果在城市裡放置1000個回收箱,那麼一年就是120萬元。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回收舊衣服雖然利潤較高,但對於那些不具備募捐資格,卻打著公益慈善的標語開展舊衣物回收的組織或個人,有關部門可以依法進行處置,最高可處以20萬元的罰款。所以,在這裡也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處理這些舊衣服的時候,一定要認準捐贈和商業的區別,以免自己的愛心成為別人牟利的道具。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