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說「送親要小,接親要老」說的有道理嗎?老人給你答案!

2020-12-12 趣生活聊文化

導讀:農村老話說「送親要小,接親要老」說的有道理嗎?老人給你答案!

每年到了年底的時候,農村的辦酒席就迎來了高峰期,有時候一天要去好幾個地方喝喜酒,而參加喜酒的時候,你肯定能看到接親或者而是送親的人,而關於這些老輩人就流傳了一句俗語「送親要小,接親要老」,這句俗語的意思也很簡單,送親的人年紀要小一點,接親的人年紀老一點,可是這句話說的有道理嗎?為此,小編還專門諮詢了農村裡的老人家,接下來我們看看老人家告訴我們什麼答案!

首先說「送親要小」,送親那肯定女兒是出嫁了,如果父母長輩去送親,女兒肯定會捨不得離開,父母也會很傷心,這樣女人心腸軟,感情脆弱,送親場面就會哭哭啼啼,這樣是不吉利的;同時,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讓新娘斷了這個念頭,不能什麼事情都要依靠娘家人,畢竟夫家才是自己的家;當然還有離婚、再婚、喪偶的人士儘量不去,因為覺得這樣是不吉利的,畢竟是結婚,感覺這樣的人會帶新婚還來不好的運氣。同時,選擇年紀相對小點的話,就不存在這些情況了,大多都是關係比較好的朋友,也能夠和男方的家人接觸。

其次,接親要老,這是指男方娶迎說的,老一指輩分一老,一指年齡老,這老不僅僅是輩分年齡大些,還指其人的知識技能,名譽地位等等也不差,這既是顯示男方對於女方的尊重,也是在有突發情況後,能夠站出來說話,表明態度,主持大局;二來是年紀大的人所經歷的事情比較多,對於很多的規矩也比較清楚,如此一來就不會出什麼差錯,這樣不但新娘子臉上有光,新郎家也有個好名聲。如果是一個毛頭小子,那不懂規矩就會鬧笑話的。除此之外,還有些地方女方父母結婚之日不能去男方家,只有媒婆與送親客能去,以免亂了禮數,而壓制了吉慶,女方父母也會失了尊嚴。

綜上說述,農村地區操辦婚姻大事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風俗習慣,對於指導現代農村地區年輕人結婚,尊重傳統風俗有著重要的作用;當然了,婚嫁有許多講究,各地習俗有所不同,一則不講,大家不論,一講就要禮尚往來,互相尊重,而作為女方的家庭,也一定不要為難男方家庭,畢竟自己的女兒未來要在人家生活,「送親要小,接親要老」,你覺得是這樣嗎?歡迎留言討論,歡迎點讚轉發,感謝大家的支持!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說「送親要小,接親要老」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結婚都是要送親接親的,很多都還保留著傳統的習俗,還是比較有講究的,比如就有姑不接姨不送的說法,新郎方姑姑不接親,新娘方姨不送親。那麼「送親要小,接親要老」這句話又是怎麼理解呢,今年就來說說這句話。
  • 農村結婚習俗:「送親要小,接親要老」是什麼意思?了解下有好處
    農村老話說「送親要小,接親要老」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了解下有好處!文/農夫也瘋狂每年到了年底的時候,農村的辦酒席就迎來了高峰期,有時候一天要去好幾個地方喝喜酒,其中主要是以結婚和喬遷的居多。農村裡辦酒席講究還是比較多的,尤其是結婚這樣的大喜事,雖然現在年輕人好多不懂了,但是有些規矩還是要遵守的,不然是會被讓人說閒話的。在不少的地方現在還有著「接親」、「送親」的習俗,而在接親、送親的時候,也是有講究的,比如老輩人就常說「送親要小,接親要老」,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年輕人了解下有好處的!
  • 俗語:「送親要小,接親要老」說的有道理嗎
    俗語:「送親要小,接親要老」說的有道理嗎結婚可以說是人生大事,自古就有著各種各樣的習俗,而不同的地方也會有著不同的規矩。「送親要小,接親要老」就是其中的一條,並且適用於很多地方。這句俗語的意思也很簡單,送親的人年紀要小一點,接親的人年紀老一點。「送親要小」中的小一般是指輩分比較小,一般是新娘子的哥哥、弟弟,長輩送親的基本沒有。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在以前出嫁以後,新娘子就算是夫家的人了,不能輕易返回娘家。而家中父母長輩不去送親,就有著讓新娘斷了這個念頭,不能什麼事情都要依靠娘家人,畢竟夫家才是自己的家。
  • 為什麼農村俗語說「送親要小,接親要老」?原來如此
    那麼,在農村俗語中,有「送親要小,接親要老」的風俗習慣,是什麼意思?又有何道理呢?所謂「送親要小」是指出嫁的女方,負責護陪送親到男方家的人要小,也就是說年齡要適當小一些,而且輩分也要小一點為好。陪著新娘子去送親,也就相當於伴娘,大多是同輩份的妹妹們,比如堂妹、表妹等,還有就是閨蜜、好友等。
  • 俗語「送親要小,接親要老」,伴娘還要未婚的,有什麼講究
    在不少的地方現在還有著「接親」、「送親」的習俗,而在接親、送親的時候,也是有講究的,比如老輩人就常說「送親要小,接親要老」,這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句俗語的意思也很簡單,送親的人年紀要小一點,接親的人年紀老一點。
  • 結婚講究的「送親要小,接親要老」是啥意思?看完長見識了
    我記得小時候最開心的事就是,村裡有誰家嫁女兒或者娶媳婦,一大幫孩子總要跑去混幾顆喜糖吃。每次長輩都要再三叮囑我們守規矩,婚宴上的講究很多。我就聽過一句:送親要小,接親要老。你知道是為什麼嗎?一般情況下,女兒在出閣時,都會由新娘的弟弟妹妹或者是其他比新娘年紀小,抑或是輩分小的人去送親,長輩是不能送女兒出門的。這樣也是很有道理的,年紀小點的孩子更天真爛漫,婚禮上更活潑愛鬧,會顯得喜慶很多,而且年輕人之間玩鬧也方便。
  • 若你是一名參加婚禮的接親或送親人員,碰上了「月經期」怎麼辦?
    如果你是一名受邀參加婚禮的接親人員或者送親人員,一不小心碰上了「月經期」怎麼辦?來月經接親送親究竟好不好?有什麼講究呢?一、來月經接親送親不好嗎女性月經來了不能去接親送親的這種說法,在現實中是一種比較迷信的說法,在現如今人們的思想都已經相對開化,而且比較相信科學,如果新郎和新娘不介意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去接親送親,但如果有人可以替代,也可以避免這種禁忌。
  • 女方送親一般幾個人? 送親的規矩你造嗎?
    女方送親一般幾個人? 送親的規矩你造嗎?時間:2018-11-01 19:39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女方送親一般幾個人? 送親的規矩你造嗎? 女方送親一般幾個人?
  • 在農村,女子結婚時送親的人不能是姐姐,姐送妹窮三輩,真的嗎
    摘要:農村俗語是幾百年來農民們生活經驗的總結,雖然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但是流傳至今的農諺、農俗至今對人們的農業生產、生活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常言道:「十句農諺九句真,剩下一句七成真。」由此來看,不聽老人言,確實要吃眼前虧。
  • 接親要去幾個人?路線怎麼走?婚禮接親攻略給你答案
    一說到接親,我們聊得最多的就是接親遊戲啦!其實如果有接親環節的話,有些細節禮數會比遊戲更重要。比如:接親要去多少人?哪些人去最合適?安排幾輛車?接親路線怎麼走?……這些問題都是值得考慮的,如果你還沒有考慮到這些問題,那請往下看:接親要去幾個人?這個沒有硬性要求,但最好是雙數這樣寓意更好。
  • 結婚送親環節有什麼講究,不僅要看年齡大小,還要看生肖屬相?
    所以送親這一環一直以來都被當作娶親的重頭戲,哪怕是要遠嫁的女兒,親人也是要提前乘坐交通工具趕過去送親的,就是為了讓婆家覺得自己女兒有人撐腰,是不能隨便欺負的。那麼這麼重要的送親環節究竟有什麼講究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 在農村,老人說「家中有4樣」八成要衰敗,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家中有4樣」八成要衰敗,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如今農民家庭的生活過得也越來越好。而且農村經過幾十年時間的變遷,農村方方面面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 在農村,老人常說「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啥意思,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常說「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有很多農村俗語,它們能一直流傳到現在,也是因為從俗語本身有著獨特的道理。這些俗語都是古人從生活中吸取的點點滴滴。在很多地區,村裡都有自己的方言,用村裡的方言講出來的農村俗語,更是另有一番風味。我們年輕人也經常聽到老人說一些俗語,有一些俗語只要說出來,我們就能記在心裡。
  • 農村老話:「柴米夫妻,酒肉朋友」這句話說的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柴米夫妻,酒肉朋友」這句話其實很多朋友按照現代社會從字面理解也很容易,但是這樣的農村其實在幾千年前就有,那時候可能社會還沒有這麼複雜,一些俗語老話記載的是歷史和文明的發展和變遷,這句話其實很多農村老人賦予了它更深的含義,它所闡述的是做人的道理,這句話也時常被人提及,那麼「柴米夫妻,酒肉朋友」這句話老祖宗能傳下來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你覺得有沒有道理呢?
  • 在農村老人說,70後的人要講究「不端3碗、不發3財」,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70後的人要講究「不端3碗、不發三財」,有道理嗎?隨著社會經濟不斷地發展和進步,如今農村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條件,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以前社會生產力水平比較落後,無論農村還是城市,人們生活都比較艱苦。
  • 農村老話說「兄死叔就嫂,姐死妹填房」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村裡有位兄弟兩個的家庭,哥哥比弟弟年長4歲,哥哥給人開貨車拉貨,出事故死了,十七八年前的事,所以賠償很少,當時哥哥已經娶妻,有一個2歲的孩子,葬禮舉行完之後,村裡有好事的就給這家老人提議,說讓你二兒子娶他嫂子,反正年齡也差不多,這樣一家人以後的日子還能幸福的過下去,當時已經有人問了這個當弟弟和嫂子的意思
  • 農村老人常說:人上了年紀要有「三老」,你知道三老是什麼嗎
    在農村經常聽到老人們說:人上了年紀一定要有「三老」,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說的是啥,其實老人說的「三老」就是:老伴、老房子、老底子(積蓄)。老伴:人老了老伴還在陪伴是幸福的。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人上了年紀,孩子們都不在跟前,有個老伴能夠說說話,相互有個依靠。有個頭痛腦熱的也能有個照顧,人在精神上也不孤獨。如果剩下一個老人,每天進進出出就是一個人,孩子們偶爾過來看看,走了又剩下自己,沒個說話的,內心真的是很孤獨。就算有的老人跟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孩子們也不可能天天守著老人,陪著說話,可見人老了老伴還在是多麼的幸福。
  • 農村老人為什麼經常說:「男怕低頭走,女怕老抬頭」?有道理嗎?
    文/玉濁清農村老人為什麼經常說:「男怕低頭走,女怕老抬頭」?有道理嗎?在農村的生活當中,也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注意,畢竟農村人情世故比較多,他們需要遵循的習俗和習慣也數不勝數。為了教育後人,他們也會編織一些比較流暢的俗語來教育後代其中就有這樣一句俗語:男怕低頭走,女怕老抬頭。其實這句話也是比較好理解的,從字面上來理解意思就是說,男人們最忌諱的就是總低頭走路,而女人們最害怕的就是老抬頭。
  • 在農村,老人說「貓兒狗兒,頂一口兒」啥意思?有道理嗎?
    ①,寧放三天馬,不當一天家對於一些70,80後的農民來說,或許經歷過放牛,放羊的生活,把牛羊趕到有青草的地方,看著領頭羊就行,自己就可以享受藍天白雲,悠閒的唱歌休息了。其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浪漫,夏天要忍受蚊蟲的叮咬,每天還要早早的趕著羊徒步十幾公裡,可以說又枯燥又累。
  • 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說的有道理嗎?答案來了
    雖然說農村很多諸類的說法並不靠譜,但從心理作用上面來講,還真的起到著很關鍵的作用。有的還真的具有一定的道理存在。農村有句老話叫做: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也被叫做眉毛一根長,意思是眉毛裡面有明顯的一根或者幾根特別長的,是一種福氣的象徵,寓意著這人很有福氣,這根長眉能夠抵得上萬擔糧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