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多國專家稱湄公河次區域旱災與中國建壩無關

2020-12-12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4月3日電(記者 楊駿 雷柏松 李勍)近期肆虐湄公河次區域的旱災與中國在湄公河上遊(中國瀾滄江段)建築水壩無關,而是全球氣候變化的結果,泰國國家災害預警中心主任史密斯·達瑪薩洛納日前對媒體如是說。

    中國西南省份和湄公河次區域有關國家目前正遭受百年一遇的旱災,旱災造成湄公河次區域缺水。目前,由於大旱,湄公河流經泰國和越南境內某些河段的水位大降,當地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寮國及緬甸也出現缺水及船隻停航等情況。

    有媒體稱,湄公河次區域的乾旱及河流水位過低與中國在上遊修建水壩蓄水有關。對此,湄公河次區域國家有關專家表示,旱災是由氣候異常引起的。他們還對中國及時提供湄公河上遊水文信息表示讚賞,並呼籲本國政府與中國合作抗旱。

    湄公河次區域旱災是氣候異常所致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越南氣候變化問題政策顧問科斯·內夫傑對新華社記者說,去年冬天以來越南南部湄公河三角洲地區遭遇多年不遇的乾旱,這主要由厄爾尼諾現象導致,而不是像某些媒體報導的因中國在湄公河上遊修建水電項目所致。

    內夫傑說,中國修建水庫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獲取水電資源,水庫蓄水後很快要放水才能發電,這樣水實質上又很快流回瀾滄江,並沒有被長時間攔蓄。目前中國西南省份也面臨大旱,水庫無水可放,這正說明此次乾旱是氣候原因導致。

    瀾滄江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流出中國國境後被稱為湄公河。湄公河流經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在越南胡志明市注入南海,全長約4880公裡。研究數據表明,瀾滄江段雖然約佔幹流全長的44%,但其水量僅佔湄公河水域總流量的13.5%。

    「某些人士認為湄公河水位下降是受中國建壩影響,這些人是不了解事實才這麼說的」,柬埔寨國家湄公河委員會秘書長比敦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說,從技術角度講,電站水壩可有效調節河水流量,還能使旱季水流量增加。

    比敦說,湄公河委員會今年2月發表的聲明已經指出,有關研究表明,泰國、越南等國的旱情是由於湄公河流域雨季提前結束造成的,而雲南等中國西南省份的嚴重旱災也是氣候變化導致的,可以說這是若干年一次的氣候周期現象。

    此外,越南水文氣象和環境研究院以及越南自然資源與環境部近來也對媒體表示,今年的乾旱主要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受其影響,越南去年迎來暖冬,雨季提前結束,今年旱季又格外少雨,造成了此次乾旱。

    「感謝中國及時提供的水文氣象數據」

    「在目前這個關鍵時刻,我們面臨著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旱災,特別要感謝中國及時提供的水文氣象數據」,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長素威日前在會見中國駐泰國大使管木時說。

    中國不久前宣布向湄公河委員會緊急提供上遊的水文資料,每周一次。此舉受到有關國家的普遍歡迎。湄公河次區域國家有關專家指出,中國這一舉措能使他們提前預知旱情下一步發展趨勢,以便對當地一些可能受影響的老百姓採取救援行動。事實上,中國很早就開始與該地區有關國家分享有關信息。

    比敦對新華社記者說,湄公河委員會成員國(泰國、越南、寮國和柬埔寨)與對話夥伴國中國的關係日益密切。根據雙方2003年籤署的合作備忘錄,中方堅持每年向湄公河委員會成員國提供雨季時中國雲南景洪和漫灣兩座電站的水文資料。「今年3月15日,我們開始收到中方提供的旱季時中國雲南景洪和漫灣兩座電站的水文資料,我們對此表示歡迎和感謝。」

    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長素威說:「我認為這(中國及時提供水文信息)將極大地增進中國與湄公河委員會成員國間的相互了解,並將有助於解決各方目前面臨的乾旱及湄公河水位下降等問題。」他表示,希望在泰國華欣市召開的湄公河委員會峰會上,能加強中國與湄公河委員會各方間在水資源及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合作。

    湄公河委員會主席伯德則對媒體表示,這(中國及時提供水文信息)表明了中國與低盆地國家合作的誠意……它還將促使有關各方共同解決這一區域其他的重要問題,如糧食安全及氣候變化等問題。

    許多專家在接受採訪時均指出,從氣象角度來說,作為一個區域整體,中國西南省份和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均受旱災影響,中國與有關各方的信息交流大大有利於抗旱工作。

相關焦點

  • 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邊境衛生合作成為南南合作典範
    記者 彭錫 攝  雲南網訊 (記者 彭錫)3月26日,2019年度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部分邊境地區瘧疾和登革熱跨境聯防聯控協調與疫情交流會暨第二屆記者從會上獲悉,雲南省與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泰國等國啟動的邊境瘧疾項目、愛滋病聯防聯控和登革熱防控等項目被國際機構和國際社會廣泛關注與認可,成為南南合作的典範。  據介紹,瘧疾和登革熱是大湄公河次區域地區的主要流行疾病,隨著國際化邊貿和旅遊業的發展,瘧疾和登革熱傳播日趨嚴重。
  • 大湄公河次區域禁毒國際合作穩步推進
    本報記者 孫廣勇攝   大湄公河次區域各國加強禁毒合作,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機制不斷深化。2011年,在中國的倡導下,中老緬泰四國建立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機制,共同打擊跨國犯罪,維護流域安全穩定。
  • 鄱陽湖建壩:院士被招安?
    對於鄱陽湖這樣江湖聯通的區域,要像防止戰爭一樣來防止建壩。得知鄱陽湖建壩的消息,中科院政策所副所長王毅找到陳宜瑜和曹文宣、李文華、劉興土等15名院士專家,形成一份諮詢報告,聯名籤字上書國務院,認為「如果鄱陽湖建壩的話,會在生態方面產生許多負面的影響,不僅影響下遊大城市的供水安全,而且必然延長鄱陽湖換水周期,希望政府能給予研究。」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溼地生態與環境研究專家劉興土告訴《科學新聞》。
  • 大湄公河次區域五國是我國和東南亞國家發展關係的基礎與核心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12月14日開始對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進行正式訪問,出席在哈薩克斯坦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會議、在塞爾維亞舉行的第三次中國-中東歐領導人會晤,並赴泰國出席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五次領導人會議。
  • 商務部就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走廊論壇答問(全文)
    商務部就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走廊論壇答問(全文) 2008年06月04日 16: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6日,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走廊論壇將在昆明舉辦。  1、問:請您介紹一下成立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走廊論壇的背景。   答: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經濟合作是由亞洲開發銀行(簡稱亞行)於1992年發起的一個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由中國、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和越南等瀾滄江—湄公河沿岸六國共同參與。我國雲南、廣西是參與GMS合作的主要省份。
  • 湄公河三角洲多國混戰依舊 越南總理叫停大壩
    中國的鄰居們——柬埔寨、緬甸和越南等湄公河下遊的國家停止建壩的呼聲此起彼伏。宣言稱「為了支持被沙耶武裡大壩威脅生命和生計的6000萬柬埔寨人、寮國人、泰國人和越南人」,而其一年的期限則是根據沙耶武裡項目開發商的建設日程提出的。根據日程,大壩的跨幹流建設將於2015年2月左右開始,宣言稱其「將對整個下湄公河流域系統造成巨大且不可逆的生態和水文影響」。
  • 美緊盯湄公河11座大壩,衛星照令白宮如坐針氈,東協各國一片憤慨
    而按照官方介紹,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簡稱瀾湄合作),是我國與湄公河五國共同發起和建設的新型次區域合作平臺,各方努力將瀾湄合作打造成為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金字招牌」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瀾湄流域各國均擁有合理開發利用流域水資源的權利。根據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統計,湄公河國家依據本國發展需要,在湄公河幹流支流建有300餘座各型水電站。
  • 美國要搞「湄公河大壩監視」究竟監視啥?
    原標題:美國要搞「湄公河大壩監視」究竟監視啥?丨北京觀察發源於中國青海省,流經西藏、雲南後,瀾滄江在流經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時換了個名字——湄公河。按照官方介紹,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簡稱瀾湄合作),是我國與湄公河五國共同發起和建設的新型次區域合作平臺,各方努力將瀾湄合作打造成為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金字招牌」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這樣的一塊「金字招牌」,美國又來抹黑了。
  • 湄公河慘案主犯移交中方 涉嫌殺害13名中國船員
    據西雙版納一名熟悉情況的政府官員10日向《環球時報》記者透露,雖然這次行動是中國警方和多國一起進行的,但抓捕的嫌犯與殘殺13名中國船員有關,所以移交中國審理是公平的,「有關這名嫌犯的最終量刑將由法官來裁決」。泰國《民族報》10日報導稱,寮國警方將此前落網的涉嫌造成13名中國船員被殺的「金三角」地區特大武裝販毒集團首犯糯康移交給中國。
  • 越南等國採取行動清理湄公河沿岸塑料垃圾
    湄公河在流入東海之前流經中國、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約7000萬人依靠這條河提供的水源。 然而,河岸河面亂拋亂扔垃圾使其成為世界上十大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目前,湄公河次區域各國已經採取行動清理湄公河沿岸塑料垃圾。
  • 湄公河,其上遊是中國境內的瀾滄江,下遊三角洲在越南境內
    湄公河幹流全長4908千米,是亞洲最重要的跨國水系,世界第七長河流,亞洲第四長河流;主源為扎曲,發源於中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流經中國雲南省、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於越南胡志明市以南省份流入南海。
  • 被百餘大壩截斷的湄公河
    跨境河流的上遊國天然地享有影響下遊的優勢條件。東南亞國家間曖昧的利益關係,加上敏感的地緣政治地位和伺機入場的強國資本,令湄公河水政治這盤棋,看上去更加撲朔迷離。從沙耶武裡大壩和棟沙宏大壩建設開始,各方的巨大利益分歧屢屢成為磋商的障礙;2016年寮國無視各方異議,自作主張在湄公河幹流建Pak Beng大壩。一位在今年一月參加了巴勒大壩的相關會議的專家接受半島電臺採訪時直言,寮國對鄰國的關切置之不理,協商會議只是在白費功夫。泰國和柬埔寨則陷入矛盾境地。
  • 湄公河血案泰軍方稱「執勤軍人是按職責行事」
    而據泰國《民族報》30日報導,泰國副總理差林稱,警方有「確鑿證據」表明,13名中國船員被殺時,武器是從泰國這面開火的。「對於9名軍人發出逮捕令,是警方在進行了縝密的調查後採取的行動。警方有確鑿證據表明,這些士兵涉嫌殺害中國船員,必須承擔法律責任。」差林還稱,對13名中國船員的背景調查證明,13名中國船員與販毒集團無關,沒有證據表明他們染毒和參與販毒。
  • 在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領導人會議上的講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企業積極參與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羅勇工業園區、賽色塔綜合開發區建設,為當地創造了大量稅收和就業,實現了互利共贏。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增進流域人民福祉。瀾湄合作專項基金重點用於改善民生,在衛生、教育、減貧、婦女等領域支持開展了400多個項目,為湄公河國家提供了4萬多人次的培訓,推動本地區人力資源潛能加快釋放。
  • 李克強在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領導人會議上的講話(全文)
    中國企業積極參與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羅勇工業園區、賽色塔綜合開發區建設,為當地創造了大量稅收和就業,實現了互利共贏。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增進流域人民福祉。瀾湄合作專項基金重點用於改善民生,在衛生、教育、減貧、婦女等領域支持開展了400多個項目,為湄公河國家提供了4萬多人次的培訓,推動本地區人力資源潛能加快釋放。
  • 美國要用衛星搞「湄公河大壩監視」 究竟監視啥?
    發源於中國青海省,流經西藏、雲南後,瀾滄江在流經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時換了個名字——湄公河。按照官方介紹,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簡稱瀾湄合作),是我國與湄公河五國共同發起和建設的新型次區域合作平臺,各方努力將瀾湄合作打造成為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金字招牌」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這樣的一塊「金字招牌」,美國又來抹黑了。
  • 「都江堰建壩之爭」的報告:騎虎難下怎麼辦?
    現在,「建壩之爭」正從表層走向深入。  「釣魚」之僵  調查組一個接著一個來,足見國家重視。其實把話說白了,「建壩之爭」表面上在爭1.3公裡處該不該建楊柳湖大壩,而問題的實質是———上遊6公裡處花70億元已經在建的紫坪鋪電站怎麼辦?要想70億花得不冤,1.3公裡處就得築壩蓄水;當然也可以不築,但70億元怎麼交代?
  • 印度傳中國將在雅魯藏布江興建水壩 擔心水源被切斷
    雅魯藏布江在我國境內流經的多是人跡罕至的高原地區,印度媒體也承認在此建壩印度政府正為一項傳聞中的中國水利工程「寢食難安」。    雅魯藏布江在我國境內流經的多是人跡罕至的高原地區,印度媒體也承認在此建壩「難度太大」。印度政府正為一項傳聞中的中國水利工程「寢食難安」。
  • 張潔:「湄公河慘案」給中國的警示
    這是一場毒販引發的刑事案件,還是一場針對中國的政治陰謀? 兩艘中國貨船是在湄公河上遊的金三角地區被劫,屬緬甸境內,這裡曾經是世界上重要的毒品生產地。遭劫貨船在泰國境內被發現,系經短暫槍戰被警方奪回。據報導,被劫中國貨船上發現大量毒品。目前,圍繞毒品的來源、毒品與船員被害一事之間的關係這一核心問題,至少出現了三種版本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