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元宵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為豐富節日期間的群眾文化生活,進一步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按照中央電文明辦的要求,結合實際,長春市深入挖掘春節、元宵節所凝結的文化內涵,不斷創新形式和載體,廣泛深入開展了「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節」系列節慶主題活動,收到了較好的成效。
「大走訪」溫暖百姓心。利用春節、元宵節有利時機,長春市認真組織開展了向困難群眾、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拜年走訪、慰問交流、座談聯歡等形式的活動。春節前夕,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振華帶領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先後看望慰問省道德模範劉春玲、市道德模範聶永軍,為他們送去慰問金和新春祝福。市文明辦不僅為104名道德模範和好市民集體參保了人身意外保險,還對劉景林、金蘭花等18名生活比較困難的道德模範進行幫扶。與此同時,各縣市區、開發區、各部門也通過邀請道德模範參加春節聯歡會,為困難群眾解難題等多種方式,開展節日「大走訪」送溫暖活動,讓他們過上一個愉快祥和的新春佳節,感受到黨的溫暖和政府的關懷。
節日文化服務惠民生。節日期間,市文化、廣電、教育、衛生、涉農部門以「服務群眾、推動發展、促進和諧、共享成果」為主題,組織專業文藝團體、文藝工作者、醫務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深入到農村、社區、企業、軍營,廣泛開展了「三下鄉」、「送歡樂下基層」等活動,為廣大幹部群眾送去幸福快樂,提升文化素質,增強法律意識,提高健康水平。市文化局與市評劇院、市話劇院、市雜技團,精心策劃了一系列迎春公益演出,雜技「大球高車踢碗」、評劇《劉伶醉酒》、童話劇《灰姑娘》等迎春好戲的連續上演,讓廣大市民在節日期間過足了眼癮。為了幫助農民備耕生產,市司法局在春節期間開展了法律服務為「三農」、送法下鄉等活動,組織法律援助工作者進村屯,向農民發放《土地法》、《合同法》、《春耕生產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問答》等與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最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宣傳材料1000餘份,預防打擊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等坑農、害農事件,幫助農民把好農業訂單的籤約和審查關。農安縣組織醫務工作者以農民常見病、多發病和傳染病、地方病預防知識為重點,宣傳疾病防治知識,並組織醫療小分隊到各鄉鎮衛生院開展義診和免費健康檢查活動,贏得百姓的一致稱讚。
群眾性活動豐富多彩。節日期間,長春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不斷創新形式和載體,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民俗活動和文化娛樂活動,引導群眾在參與活動中體驗健康快樂。市總工會、市圖書館、長春農博園等多家部門單位舉辦了大型的「元宵佳節燈謎會」、 「鬧春觀花燈」等活動,使廣大市民既可觀賞到各式各樣的花燈,又能欣賞到好看的節目,還能得到精美的小禮品。二道區東站街道十委社區、吉柴社區舉辦的「迎春年畫展、「新春象棋賽」、「桌球友誼賽」活動,讓居民在文化活動中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節日。朝陽區解放大路小學的學生們以「喜迎新春」為主題,先後舉辦三場「創意空間、精彩無限」手工藝品製作大賽,在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時為假期增添了喜悅歡樂氛圍。
志願服務促社會和諧。長春市文明辦與團市委聯合下發《關於開展「紅紅火火過大年」主題志願者服務活動通知》以後,全市各類社會志願者緊緊圍繞辭舊迎新、團圓平安、孝老愛親的主題,廣泛開展送溫暖、送文化、送健康、送衛生、送平安等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傳遞親情友情,共享和諧美滿的幸福生活。 寬城區南廣街道東三條社區工作人員攜手志願者開展了助老、愛老年前走訪慰問活動,為廉鳳岐、梁桂芝、孫桂英三位特困高齡老人送去了生活補助金300元,為傷殘退伍老兵王躍財送去了電壓鍋,為轄區內居住平房的特困殘疾人每人送去700多公斤冬儲煤。來自吉林大學等6所高校的首批「春運志願者」,在長春站進站大廳和售票室附近,義務為有困難的旅客提供熱情周到服務。長春工業大學的志願者們走出校園,以建基地、結對子的方式為農民工子女開展了學業輔導、親情陪伴、自護教育、愛心捐贈等志願服務活動。春城志願者服務聯盟工作人員陪同十餘位抗美援朝老兵到長春同仁眼科醫院檢查眼部健康,並進行募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對老兵的敬意和關愛。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公司抗洪志願者代表,還奔赴到樺甸市二道甸子鎮,慰問當地10戶貧困家庭,為每戶送去慰問金500元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宣傳推介創濃厚氛圍。節日期間,長春市組織新聞媒體通過新聞報導、專家訪談、群眾討論、公益廣告等形式,多側面、多角度地宣傳介紹春節、元宵節相關知識,及時報導各地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的情況,營造了濃厚輿論氛圍。市電視臺播出的「沃土歡歌」2011年長春市農民新春聯歡會,成為首屆長春「農民春晚」,備受廣大農民群眾歡迎。長春日報、長春晚報製作的迎春特刊,通過不同角度讓市民看到了春節的變遷,感受了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綠園區綠園小學的學生繪製了節日小報《歡歡喜喜過春節——餃子》,一家人團團圓圓包餃子、煮餃子、吃餃子的熱鬧場面躍然紙上。市第十八中學的師生為貧困學生送上親手製作的賀卡,並向他們捐贈課外書籍等。同時,「網上拜大年」和「網上燈謎徵集」活動得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鍾愛,先後有162.8萬人次參與「我們的節日——春節」網上大拜年活動,利用網絡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成為又一重要的宣傳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