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
步入寒冬,又到了孩子們生病的高發時段,不少家長紛紛加厚了孩子的衣物,早早開始預防感冒的侵擾。
當然,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寶寶沒能逃過病毒的侵害,出現了打噴嚏、咳嗽等感冒症狀。此時,除了吃藥、打針,嚴重些的就要吊上幾瓶液了。
上個星期,閨蜜也是頭疼腦熱,在陪她到醫院後,只見急診大廳裡人山人海,其中輸液最多的竟然是小朋友們,爸爸媽媽也都擔心得不行,都在一旁陪著孩子。
看到這麼多孩子都在吊水,閨蜜發現其中大部分小孩的輸液針頭竟然都在頭上扎著,便心生疑慮,「難道這樣不會影響到孩子們的大腦發育嗎?藥液都從腦袋上進去,怎麼想都不太好呀」!
相信很多寶爸寶媽也都有同樣的疑惑,擔心將輸液針頭扎在孩子額頭會對他的健康產生一定影響。事實上,爸爸媽媽們大可放心,這樣做不僅不會影響到寶寶的正常發育,還會帶來其他一些好處。
為何寶寶輸液時針頭要往頭上扎?這四點護士不說,寶媽也要知道
1)頭部血管明顯,方便針頭準確扎入
孩子還小時,手上的血管相比頭上的血管的確不夠明顯,在看不清血管的情況下,護士可能很難一次性找到準確的扎針位置,弄不好還要多試幾次,孩子又疼又受罪。
與此不同的是,雖然針頭扎進頭部的一瞬間會比扎在手上疼一點,但起碼可以一次到位,寶寶也會少受一些罪。
2)毛細血管豐富,藥物更快發揮作用
相較於手上的皮膚,頭部皮膚的靜脈表淺,毛細血管也會更加豐富,這就促使攝入藥物更快地進入體內,更快地發揮作用,讓寶寶儘快好起來。
3)孩子天性好動,防止跑針狀況發生
寶寶天性好動,就算輸著液也會感到無聊,就是安分不下來,如果在手上扎針,孩子控制不住扣扣這、動動那,很容易導致跑針狀況的發生。
即使是聽話、安靜的寶寶也很可能無意識活動扎針的手,而針頭也是很容易刺破血管導致手臂腫脹的,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護士還有重新紮針,寶寶也就要多疼一次,得不償失。
4)藥液溫度較低,扎頭比扎手好受些
相信寶爸寶媽們在吊水的時候都有過這樣的感覺,一開始到沒什麼,液輸到一半就覺得手背或手臂涼涼的,有時還會感到一絲絲陣痛。其實,就是因為藥液的溫度相對人體而言是比較低的,會在手臂局部出現低溫區域。
如果將液輸在寶寶手上,孩子也會有同樣的感覺,甚至更加強烈,很不舒服。可輸在頭部就不一樣了,頭部的溫度比較高,即便輸入溫度較低的藥液,不適感也會大大降低。
再者,因為溫度稍高,在藥物進入體內後,也會受其影響變得更加活躍,快速發揮作用。
您家寶寶冬季愛生病嗎?您一般都會採取什麼方法幫孩子預防病毒侵擾呢?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討論。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圖片來自網絡,與內容無關,如有侵權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