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寶寶輸液時針頭要往頭上扎?這四點護士不說,寶媽也要知道

2020-12-11 宋媽說育兒

文丨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

步入寒冬,又到了孩子們生病的高發時段,不少家長紛紛加厚了孩子的衣物,早早開始預防感冒的侵擾。

當然,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寶寶沒能逃過病毒的侵害,出現了打噴嚏、咳嗽等感冒症狀。此時,除了吃藥、打針,嚴重些的就要吊上幾瓶液了。

上個星期,閨蜜也是頭疼腦熱,在陪她到醫院後,只見急診大廳裡人山人海,其中輸液最多的竟然是小朋友們,爸爸媽媽也都擔心得不行,都在一旁陪著孩子。

看到這麼多孩子都在吊水,閨蜜發現其中大部分小孩的輸液針頭竟然都在頭上扎著,便心生疑慮,「難道這樣不會影響到孩子們的大腦發育嗎?藥液都從腦袋上進去,怎麼想都不太好呀」!

相信很多寶爸寶媽也都有同樣的疑惑,擔心將輸液針頭扎在孩子額頭會對他的健康產生一定影響。事實上,爸爸媽媽們大可放心,這樣做不僅不會影響到寶寶的正常發育,還會帶來其他一些好處。

為何寶寶輸液時針頭要往頭上扎?這四點護士不說,寶媽也要知道

1)頭部血管明顯,方便針頭準確扎入

孩子還小時,手上的血管相比頭上的血管的確不夠明顯,在看不清血管的情況下,護士可能很難一次性找到準確的扎針位置,弄不好還要多試幾次,孩子又疼又受罪。

與此不同的是,雖然針頭扎進頭部的一瞬間會比扎在手上疼一點,但起碼可以一次到位,寶寶也會少受一些罪。

2)毛細血管豐富,藥物更快發揮作用

相較於手上的皮膚,頭部皮膚的靜脈表淺,毛細血管也會更加豐富,這就促使攝入藥物更快地進入體內,更快地發揮作用,讓寶寶儘快好起來。

3)孩子天性好動,防止跑針狀況發生

寶寶天性好動,就算輸著液也會感到無聊,就是安分不下來,如果在手上扎針,孩子控制不住扣扣這、動動那,很容易導致跑針狀況的發生。

即使是聽話、安靜的寶寶也很可能無意識活動扎針的手,而針頭也是很容易刺破血管導致手臂腫脹的,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護士還有重新紮針,寶寶也就要多疼一次,得不償失。

4)藥液溫度較低,扎頭比扎手好受些

相信寶爸寶媽們在吊水的時候都有過這樣的感覺,一開始到沒什麼,液輸到一半就覺得手背或手臂涼涼的,有時還會感到一絲絲陣痛。其實,就是因為藥液的溫度相對人體而言是比較低的,會在手臂局部出現低溫區域。

如果將液輸在寶寶手上,孩子也會有同樣的感覺,甚至更加強烈,很不舒服。可輸在頭部就不一樣了,頭部的溫度比較高,即便輸入溫度較低的藥液,不適感也會大大降低。

再者,因為溫度稍高,在藥物進入體內後,也會受其影響變得更加活躍,快速發揮作用。

您家寶寶冬季愛生病嗎?您一般都會採取什麼方法幫孩子預防病毒侵擾呢?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討論。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圖片來自網絡,與內容無關,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為啥寶寶輸液針頭不扎在手腕,而要扎在頭上?別奇怪,這就是原因
    文|文兒最近換季氣溫不穩定,不少寶寶都開始發燒、感冒,我小侄女就是其中的一個。昨天,我嫂子就帶小侄女到一家門診看病,在醫生的建議下,嫂子決定讓小侄女輸液。據嫂子說她正準備擼起小侄女的袖子,方便醫生給小侄女扎針,醫生卻說「一會兒針頭不扎在寶寶手腕上,而是要扎在頭上」。
  • 帶寶寶輸液,為啥針頭要扎在頭上?原因醫生不會細說,家長要知道
    每逢季節交替,風寒感冒的人就越來越多,嚴重的還需要到醫院輸液,這個時候寶寶由於抵抗力差,非常容易感冒發燒,就需要去醫院輸液。我們可以經常看到很多寶寶在輸液的時候都是把針頭扎在頭上,看起來有點嚇人,也很心疼小寶寶,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寶寶輸液時要把針頭扎在腦袋上。
  • 為什麼寶寶輸液是扎在頭上而不是手臂上,醫生不說,寶媽也很疑惑
    朋友的寶寶前段時間生病,孩子病癒了之後,她說那段時間可能是感冒時間高峰期,醫院裡好多小孩,排隊都排不過來,沒有足夠的床位,家長坐在椅子上抱著孩子輸液。「你說孩子為啥和咱不一樣,輸液的針頭扎在腦袋上而不是手臂上?這樣會不會把寶寶腦子輸壞了啊?
  • 嬰幼兒輸液,針頭扎在頭上,對大腦會有影響?這些原因你要知道
    相信寶媽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寶寶生病以後護士經常在寶寶的頭上扎針,用這樣的方式給寶寶打吊針。最近就有一位寶媽給我留言,寶寶最近生病了要打吊瓶,可是看到護士拿著那麼粗的針頭扎在了寶寶的小腦袋上,自己很是揪心。
  • 寶寶輸液時,為什麼會被扎頭而不是扎手,醫生不說家長也得知道
    ,只能帶寶寶去醫院輸液,等到了醫院才發現,兒科門診是人滿為患,隔了老遠就能聽到孩子的哭泣,還有被打針時那「豬叫」的聲音,等輪到思思兒子的時候,寶寶反應比較激烈,醫生見怪不怪,很有經驗的朝著寶寶的頭上扎了一針,等到思思帶著兒子出門的時候,還發現了很多「同款」,真的是哭笑不得。
  • 寶寶輸液為什麼不扎手,而是「扎在頭上」?這些好處媽媽要知道
    不過,一般來說,成年人輸液一般都在手部,感覺沒有那麼疼,可為什麼小寶寶輸液需要在頭上?有哪些禁忌嗎?今天就為大家解答一下。關於寶寶在頭部扎針,家長有哪些誤區?寶寶扎針的針頭和大人不同,他們的針頭會更小,家長完全不用擔心會留疤的問題。特別是在醫院扎針時,寶寶的周圍都會有若干名醫生和護士,即使出現任何問題也會第一時間處理。
  • 為什麼小寶寶輸液偏向扎在頭部?醫生不會主動說,但家長要明白
    氣溫的忽高忽低,很多孩子都會由於睡覺時踢被子,或者吹風著涼,就會生病感冒。這個時候診所和醫院裡,大多數孩子腦袋上面都會被扎著一個針頭,上面輸著液。一些沒當過爸媽的年輕人都會很疑惑:為什麼輸液時要在孩子的頭上扎針呢?醫生或許不會說,但家長要明白。為什麼孩子輸液喜歡扎在頭上?
  • 為什麼寶寶輸液時扎針要扎在腦袋上?這些原因,父母心裡要有數
    現在醫學水平在不斷的提升,治療的方式也在日益改善,然而生活中很多寶媽帶孩子去看病時還是心有很多疑惑的。寶寶輸液,居然扎針腦袋上前幾天,鄰居家的林姨兩歲的孫子發燒,得去醫院輸液治療,令林姨很納悶的是:一般生病不是扎手,或者是紮腳,再者打屁股針嗎,怎麼現在還在生病扎針要扎腦袋上了?不過她還是選擇相信醫生的做法自有道理就沒多問。後來林姨回家上網查了個明白。這些原因,家長心裡要有數。
  • 寶寶生病輸液,為啥扎腦袋上?醫生說出內幕,這些好處外行人不懂
    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每次去醫院,總能看到兒科門診裡有很多孩子打吊針扎腦袋上,看起來就可憐,然而你們知道嗎?其實,這樣做有下面這些好處——這主要適用於2歲以下的幼兒,專家給出如下原因:1、方便扎針因為幼兒年齡較小,身體各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其四肢靜脈血管非常的細,再加上大部分的寶寶都胖嘟嘟,更難找準血管。然而幼兒頭皮比較薄,頭部的表淺靜脈(皮下靜脈)相對比較明顯,更方便醫生扎針。
  • ...打針,暈針,制服,哈哈哈,公舉,護士,傷風,針,破傷風,針頭,-社會...
    @鄭容和89的小迷妹:這反差也是萌萌噠,誰內心不是住著個小仙女是咋的  @海空昊:「勞資狗都不怕,但是寶寶怕針啊」  也有網友道出了殘酷的真相..  告誡派  @世界是用來探險的:搞半天還沒有打  皮試  二十分鐘後還要來一針  @Tsun-dere:兄弟挺住,這只是皮試,真針在後面  @律師幫平臺:如果這支針是皮試,過敏的話要打分五次打屁股。  @-好勝:兄弟,還早,打完破傷風還有狂苗,狂苗要打5次……
  • 1歲寶寶腦門扎針輸液還亂跑,爸爸無奈舉著藥瓶緊跟,像釣魚一樣
    這段視頻是在父母倆帶著孩子去醫院輸液時拍攝的,剛剛1歲寶寶頭上扎著針正在輸液,但是腳上卻絲毫停不下來。只見這個1歲寶寶醫院輸液滿地跑,腳步踉踉蹌蹌卻也一直奮勇向前,爸爸為了遷就寶寶只能舉著藥瓶一路緊跟,看到這段視頻的網友笑道,這模樣像釣魚一樣。
  • 輸液結束護士不及時拔針,真的會進空氣嗎?
    護士主要從事於臨床護理工作,每天與患者及家庭相處,往往會遇到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輸液是護士最基本工作,在輸液過程當中,護士會不定期巡查,結束後拔針是必要的,若是不及時拔針,真的會進空氣嗎?許多有經驗護士給出的答案是,不會進空氣,具體原因會是什麼?
  • 靜脈輸液護士來換藥,先要輸點葡萄糖?連續輸液為何需「衝管」?
    有細心的患者在輸液的時候發現,在兩組不同的藥品中間,護士往往會先給他們輸氯化鈉注射液或者葡萄糖注射液,這是為什麼呢? 靜脈輸液治療一般都是聯合用藥,藥物的相互作用已經越來越成為合理用藥內容的組成部分了。 在連續輸液時,為了避免上下兩組藥物發生配伍禁忌,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醫生多開兩組液體,放在有配伍禁忌的兩組液體之間緩衝,俗稱「衝管」。
  • 輸液好得快、通血管?關於輸液的10個真相
    除此之外,輸液時的『尖叫聲』還有很多:護士,快!我這手回血了!護士,我這手鼓了個包! 護士,你看我這手青了!這些問題究竟是因為什麼?又有沒有危險呢?所以遇到小氣泡,請護士處理就行,即便進去一點也無大礙。2、輸液有『回血』是怎麼回事?輸液針扎進血管時出現回血是正常現象,恰恰說明扎的位置是正確的。輸液過程中出現回血,很可能是輸液部位高過了『滴鬥』導致壓力不足。只要重新讓輸液部位低於『滴鬥』,一般就會恢復。
  • 輸液拔針後一定要記住護士說的這3句話!
    輸液拔針後,針眼處出血、穿刺部血腫、感染等等。杜絕這類「拔針後遺症」的發生,請記住護士的3句話。輸液結束後拔針,大家都認為是很簡單的事情。甚至有的病人輸完液後,不等護士操作,就自行進行拔針,往往拔針後會出現青紫、血腫等現象。第一句話:請把棉籤豎著按從輸液操作方面來說,由於進針的角度及針梗走行方向的不同,針尖刺入血管壁的位置要比皮膚上肉眼所見針眼稍高。血管壁破損是針眼處出血的主要原因,為了止血,這一部位於皮膚表面上的針眼一樣需要得到有效按壓。
  • 寶寶喉炎一定要輸液嗎
    因此針對這些急性喉炎引起的臨床症狀,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輸液,通過口服藥物以及口含一些清咽利喉藥物均可以將急性喉炎能夠徹底治癒。所以針對一些免疫功能比較差的嬰幼兒,如果患有急性喉炎時儘量以口服藥物給予藥物治療,一般不主張使用靜脈輸液。
  • 輸液時沒有及時拔針怎麼辦?會進空氣嗎?讓醫生告訴你正確答案
    有不少人在輸液時,都會關注自己的輸液瓶裡還有多少藥水,等到快沒有的時候就會立馬喊護士來拔針,就是害怕沒有及時拔針會讓空氣進入體內。人對無法看見的、未知的事情總會有一絲恐懼,當輸液瓶的藥水都被用完後,就會猜想空氣會不會進入血管,血液會不會被空氣稀釋,血管會不會被撐起。
  • 寶寶的頭兩邊不對稱怎麼破?睡覺時,寶媽要注意糾正寶寶的姿勢
    寶寶的頭兩邊不對稱怎麼破?睡覺時,寶媽要注意糾正寶寶的姿勢想必現在有很多的寶媽會有這樣的發現,不知道小孩是睡覺姿勢不對,還是吃得多變胖了,看著小孩的臉兩邊並不是相同的,頭不大對稱,這讓寶媽看著小孩總是感覺很怪。
  • 護士速來!扎針、拔針小技巧,讓你的患者一點都不疼!
    患者對於護士扎針技術的評價標準有二:第一,能不能一針紮上?第二,打針疼不疼? 說實在的,扎針沒有不疼的。你去想,用針頭刺破皮膚哪有不疼的呢?但是,為什麼有些護士能夠讓患者幾乎感覺不到疼?這裡面就有技巧了,護士能做的就是用熟練的技術、良好的溝通,最大限度減少進針的疼痛感。
  • 「最歡樂爸爸」帶寶寶打預防針,孩子哇哇大哭,自己笑得合不攏嘴
    在照片中可以看到,孩子開始還一臉若無其事地坐在爸爸大腿上喝奶,但是,當護士姐姐把針頭扎進去他的胳膊時,他才有了知覺。突然間,孩子就哇哇大哭,痛得連奶也顧不上喝了,除了疼還是疼,哭得是一臉絕望啊。再看看抱著他的爸爸,卻一臉幸災樂禍,笑得合不攏嘴,與痛苦的寶寶形成鮮明的對比。估計這時候看著樂開了花的爸爸,寶寶的內心獨白是:壞爸爸,我痛死了,還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