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4日電 12月4日,中共北京市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北京市委十二屆十五次全會精神。北京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談緒祥同志介紹了「十四五」時期北京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建設的具體情況。
談緒祥介紹,「十三五」以來,北京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建設,高水平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首批市級機關順利遷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要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市委全會通過的《規劃建議》更加突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地位和分量,在2035年遠景目標以及「十四五」時期的指導思想、基本要求、主要目標中都有相關表述,並把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任務擺在重要位置。「十四五」時期,北京將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兩翼齊飛,構建現代化都市圈,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
城市副中心作為北京「重要一翼」,將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高水平規劃建設,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更好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一是牢固確立綠色發展定位。藍綠交織、水城共融是城市副中心最突出的特色和亮點,將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各項工作之中,打造綠色發展新優勢。積極拓展綠色生態空間,打造便利可達的城市濱水生態體系,建設潮白河生態綠帶,創建大運河5A級景區,推動和天津、河北旅遊通航。推動企業清潔生產,推行綠色建築,建設北京綠色交易所。二是實現城市框架基本成型。堅持一年一個節點,每年保持千億以上投資強度,引導各方面資源優先向城市副中心投放。建成行政辦公區二期,實現第二批市屬行政事業單位遷入,帶動更多功能和人口轉移。高標準運營環球主題公園,謀劃推動建設二三期工程。建成綜合交通樞紐、三大文化設施、通州堰、六環路入地改造、人民大學通州校區、路縣故城遺址公園等項目。有序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確保張家灣設計小鎮、臺湖演藝小鎮、宋莊藝術小鎮精彩亮相。三是圍繞「3+1」主導功能謀發展。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將城市副中心打造為發展高地。大力建設運河商務區、文化旅遊區、臺馬科技板塊和中關村通州園等片區,辦好網絡安全產業園,打造高端商務、文化旅遊、數字信息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吸引一批符合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重大產業項目,承接央企、市屬國企等優質資源落地。推動老城雙修,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質量,提高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四是抓好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規劃落地實施,推動一體化發展。健全完善統籌協調機制,引導適宜產業向北三縣延伸,打通道路堵點,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優化居住、養老等配套布局。
雄安新區和城市副中心同為北京「兩翼」。北京將堅持把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建設作為分內之事,將雄安新區發展與北京一體謀劃、統籌考慮,助力雄安新區提升承接能力。一是深化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合作。建成投用支持雄安新區「三校一院」交鑰匙項目,分別由北海幼兒園、史家胡同小學、北京四中、宣武醫院等提供辦學辦醫支持。發揮北京優質資源優勢,在基礎教育提升、支持醫療衛生發展、支持職業培訓創新等領域深化拓展合作幫扶力度。二是提升創新發展水平。共同推進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規劃建設,引導更多北京創新資源在雄安新區布局發展。三是加強接駁順暢的交通體系建設。建成京雄高速等項目,實現交通路網順暢銜接,為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提供支撐。
未來五年,北京將增強與天津、河北聯動,構建更加緊密的協同發展格局,推動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更大成效,實現「軌道上的京津冀」暢通便捷,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機制更加完善,區域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取得突破性進展,推動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主幹構架基本形成,使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工人日報記者賴志凱 郜亞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