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了半個世紀的漢陽造的由來

2021-01-18 趣事說

漢陽造步槍原型為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簡稱Gew 88),由於該槍存在著裝彈退彈困難、抽殼可靠性不佳等問題,1898年德國軍方採用毛瑟1898式步槍將其取代。該型步槍遂轉售給土耳其、非洲一些國家和中國的清政府。


基於清政府的洋務派對"毛瑟"品牌的迷信,德國商人謊稱1888式步槍為毛瑟步槍,成功地將設計資料和生產機械賣給了清政府。故從1896年開始,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定名為八八式。1899年江南製造局也開始生產此型步槍,一直到1944年,此型步槍在中國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為當時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一種輕武器,也是自清政府的新軍到抗日戰爭時期,國內各個武裝部隊的輕武器裝備的主要槍型。


由於該槍的主要生產者為位於湖北漢陽之漢陽兵工廠,因此一般稱之為漢陽造。同時,因前期進口的德國產1888式步槍採用了全長式槍管套筒,國內前期的仿製品也採用了全長式槍管套筒,故其早期槍型也被稱之為"老套筒"。


1904年,漢陽兵工廠對此槍進行了改進,去除了槍管的套筒,以上護木取代,刺刀庭改在前護箍下方,其他則參考了德國1898式步槍,改進了照門,通條改放在護木之中等。


由於生產時間長遠,民初中國所有的戰役此槍幾乎無役不與, 其中包括辛亥革命在內。根據當年在新軍第八鎮(師)21標一個士兵的回憶,當年第八鎮的步槍全部是漢陽兵工廠出產。因此,1911年10月10日晚上,程定國所開的第一槍,用的應該是漢陽造,由此打響了推翻千年帝制的辛亥革命。該槍從辛亥革命一直到抗美援朝一直在戰場上發揮作用,是中國戰爭史的一個傳奇的神話。漢陽造88式步槍是清末洋務派大臣、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在漢陽設立的漢陽兵工廠所製造的步槍。雖然當時廣東己有省城內廣東機器局,城外增步軍火局,又在1887年,於廣州大北門外番禺縣屬的石井墟設石井西局,創建製造槍彈廠一所,但是規模太小,制槍又多用為手工。張之洞決定重新購置機器,建設新廠。此事經張之洞與清政府駐俄德奧荷四國大使洪鈞及接任的許景澄的合作下,與德國力拂廠(Ludwig Loewe)商定,購買可日產50桿11mm口徑(.43 Mauser)、 毛瑟1871/84型步槍的機器及附屬設置。毛瑟1871/84型步槍1889年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繼任的兩廣總督李瀚章不願負擔未清的尾款,以及將來開辦後的經常性開支。朝野一陣討論之後,張之洞在1890年爭取到在湖北設廠,決定因素是湖北有大冶縣產鐵。


1891年,張之洞聽說了新型德國制式步槍1888式。在5月電請許景澄, 改訂製造小口徑步槍機器,此項變更,又追加了45萬馬克。採用新型步槍對中國兵工事業最大的衝擊,是計劃採用無煙火藥和金屬包裹彈頭,這在當時世界各國都是先進技術,中國工業能力是無法支援的。同年,江南製造局首先制出了使用無煙彈藥的快利步槍。當時的世界各國,包括美國在內,主要使用黑火藥裝填子彈的單發步槍,因此八八式步槍可說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武器。


在軍閥混戰的時代,一直到抗戰結束,漢陽造在中國一直是主力武器之一,雖然落後了中正式兩代,比日式的三八步槍也落後了一代,但是仍不失為一把結實可靠的步槍,據粗略估計該槍到停產共生產100萬支左右。

相關焦點

  • 抗日著名步槍:「英七七」軍閥大量裝備「漢陽造」使用了半個世紀
    第一款:漢陽造八八式步槍該款步槍因最早設計製造於湖北漢陽而得名為「漢陽造」,定型並生產自1899年時,前身為德國一家公司研發的「委員會1888式無煙火藥步槍」,是世界上最早的幾款使用無煙火藥作為彈藥的步槍之一。自誕生之日起便受到中國軍隊的喜愛,被廣泛裝備、仿造於全國各處。
  • 抗日3大著名步槍:「英七七」軍閥大量裝備「漢陽造」使用了半個世紀
    第一款:漢陽造八八式步槍 該款步槍因最早設計製造於湖北漢陽而得名為「漢陽造」,定型並生產自1899年時,前身為德國一家公司研發的「委員會1888式無煙火藥步槍」,是世界上最早的幾款使用無煙火藥作為彈藥的步槍之一。
  • 張之洞的漢陽造有多牛?用了半個多世紀,抗美援朝都沒扔
    這座中國自己的兵工廠建成後,估計張之洞自己都沒有想到,漢陽造竟然成了中國後來最靠譜的武器。抗日戰爭能打贏,就有他的貢獻。  除了抗日戰爭,到了抗美援朝都還有漢陽造的身影。那麼,這款步槍到底是什麼性能讓他如此耐用呢?洋務運動開始後,原本作為「清流」鄙視洋務的張之洞做了地方大員後,突然意識到先進工業的重要性。
  • 「漢陽造」並非一無是處:縱橫中國戰場半個多世紀
    但有的劇動不動就把「漢陽造」比成「燒火棍」,難道「漢陽造」的質量就真的那麼差勁嗎?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誕生「漢陽造」「漢陽造」還得從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說起。1889年,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將原來打算建在廣州的鐵廠項目帶到湖北,積極籌建「漢陽鐵廠」。1896年,漢陽鐵廠引入民間資本,由「官辦」性質改制為「官督商辦」。
  • 資料:漢陽造步槍(老套筒)
    漢陽造步槍又被稱為「老套筒」漢式(漢陽造)步槍主要生產者為位於湖北漢陽之漢陽兵工廠,因此一般稱之為漢陽造。抗戰時其步槍廠於1938年交與21廠,因此從1939年至1944年生產的漢陽造在槍匣上印有卍字廠徽及『漢式』字樣。漢陽造與88式不同之處,最重要的是去除了槍管的套筒,以上護木取代,刺刀庭改在前護箍下方,其他則參考了98式步槍,改進了照門,通條改放在護木之中等。
  • 中華名槍漢陽造:清末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確定要買造槍的機器了,錢從哪裡來呢?原來,張之洞挪用了1886年至1888年廣東文武官紳及鹽商捐造兵船的80萬兩費用。張一向認為,陸防比海防重要,所以,挪用造兵船的錢去造槍炮廠,實在正常得很。一切敲定之後,張之洞還專門在1889年8月3日向光緒皇帝上了個奏摺,說明籌建廣東槍炮廠的經過。
  • 張之洞的漢陽兵工廠有多厲害?生產的「漢陽造」能繞地球兩圈
    ,而其中對中國近代史產生最大影響的,莫過於漢陽兵工廠生產的漢陽造步槍了。和漢陽兵工廠,雖然受制於傳統官僚思想,兩座現代工廠並沒有直接取得什麼經濟效益,但是漢陽兵工廠還是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漢陽造步槍。
  • 洋務派張之洞的終生成就漢陽兵工廠,燕雙鷹的必備武器漢陽造
    根據當年在新軍第八鎮(師)21標一個士兵的回憶,當年第八鎮的步槍全部是漢陽兵工廠出產。 由此可以推斷,1911年10月10日晚上,程定國所開的第一槍,用的應該是漢陽造,由此打響了推翻千年帝制的辛亥革命,但這只是漢陽造神奇的開始。
  • 百年槍廠:從「漢陽造」到95式自動步槍
    >製圖:歐冠豪 照片拍攝:鄧琴百年槍廠的精神圖騰——感悟重慶建設廠的「強軍報國」之路■吳偉忠 楊兆銘 汪德生長江之畔,鶴皋巖下,排列著大大小小107個半圓形拱門山洞,在綠樹蒼翠掩映下顯得滄桑斑駁,這裡是大名鼎鼎的「漢陽造」在重慶的生產遺址。
  • 原汁原味《漢陽造》邵兵孫寧槍不離手(組圖)
    本報訊(記者耿願)名噪天下的「漢陽造」是我國近代兵工史上的一個裡程碑,也是咱湖北武漢的驕傲。昨日,由董志強執導、邵兵、孫寧、李曼、尹北琛等主演的電視劇《漢陽造》在漢開機,將在「漢陽造」的故鄉講述它的滄桑傳奇。
  • 「漢陽造」步槍:抗戰槍械第一功臣 產量超108萬
    無論國民黨軍隊,還是八路軍、新四軍和遊擊隊,都大量使用「漢陽造」,而且該槍的生產一直持續到1944年,這些都說明「漢陽造」的性能是值得信賴的。  德國設計 中國製造  說起「漢陽造」,就不能不提到清末洋務派大臣張之洞,19世紀90年代起,他在湖廣總督任內開辦漢陽兵工廠,從國外購買專利,進行各類武器製造。
  • "漢陽造"系抗戰時中國軍隊主力槍械 十分耐用(圖)
    德國設計 中國製造  說起「漢陽造」,就不能不提到清末洋務派大臣張之洞,19世紀90年代起,他在湖廣總督任內開辦漢陽兵工廠,從國外購買專利,進行各類武器製造。  漢陽兵工廠從1896年開始正式仿製生產1888式步槍,當時定名為「八八式步槍」,但人們都習慣將其稱為「漢陽造」。  初期生產的「漢陽造」,在槍管外加裝一個隔熱護手的套筒,因此被稱為「老套筒」。從1904年起,漢陽兵工廠去除了這個實用價值不大的套筒,並將槍管加粗。之後,「漢陽造」又出現多種改進型,設計更趨合理。
  • 從清朝開始使用的漢陽造步槍,是如何來到中國的呢?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你們帥氣的小編又來了,我今天給大家說說槍械的故事,說到槍械男生肯定非常激動,哪個男生對槍不感興趣,就是小編一想到都熱血沸騰,可惜我只摸過玩具槍,小時候那可是最喜愛的物件,不過今天要說的是真槍,同時對中國非常有意義的一把槍,那就是漢陽造步槍。
  • 「漢陽造」真的很差勁嗎?
    如今打開電視機,關於抗戰劇中八路軍使用的「槍」,觀眾們耳熟能詳的當數「漢陽造」。但有的劇動不動就把「漢陽造」比成「燒火棍」,難道「漢陽造」的質量就真的那麼差勁嗎?  「漢陽造」還得從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說起。1889年,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將原來打算建在廣州的鐵廠項目帶到湖北,積極籌建「漢陽鐵廠」。
  • 漢陽造的前身,德制M1888委員會式步槍到底是個啥玩意?
    咱們都知道,漢陽造是漢陽兵工廠仿製德制委員會式M1888步槍(也可以叫做Gewehr 88)而成,而漢陽兵工廠是清末張之洞在任湖廣總督時開辦、創立的兵工廠。可以說,漢陽造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支自行製造的制式栓動步槍。
  • 見證歷史的「漢陽造」(一):差點就不在漢陽
    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是一個充滿了血與火的時代。無數英雄人物在歷史長河的這一段展露崢嶸,多少關鍵時刻決定了此後近百年中華的走向。在無數的故事和傳說中,「漢陽造」這個名字幾乎出現在每一個歷史的瞬間,它見證了那些英雄人物的風雲激蕩、見證了那些關鍵時刻的分分秒秒。
  • 寧南山:華為的「新漢陽造」 VS 洋槍洋炮
    任正非前天送別榮耀員工的講話,裡面我比較感興趣的這句:「未來我們是競爭對手,你們可以拿著「洋槍」、「洋炮」,我們拿著新的「漢陽造」,新的「大刀、長矛」,誰勝誰負還不一定呢?」也體現出華為對一定能搞出「新漢陽造」「新大刀長矛」的自信。任正非用「新漢陽造」「新大刀長矛」來比喻幾年後的華為產品解決方案,也就是說華為在未來解決生存問題之後,將面臨晶片核心器件技術力上長時間落後的局面,尤其是那些對晶片性能和功耗要求較高的產品技術性能會受到很大影響。
  • 漢陽造——中華第一槍,譜寫了中國戰爭史上一個個傳奇神話
    從1896年開始,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定名為八八式,1899年江南製造局也開始生產此型步槍,一直到1944年,此型步槍在中國前後生產了將近五十年,為當時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一種輕武器,也是自清政府的新軍到抗日戰爭時期,國內各個武裝部隊的輕武器裝備的主要槍型,由於該槍的主要生產者為位於湖北漢陽之漢陽兵工廠,因此一般稱之為漢陽造。
  • 德國這把軍用手槍,風靡中國長達半個世紀,產量超過千萬支
    20世紀前半葉的中國,沒有一款槍可以比這把手槍更出名。現在只要是關於那個年代的電視劇,都可以看見這種手槍的身影,用風靡全國來形容它一點都不為過,它就是毛瑟手槍。毛瑟手槍,也稱為盒子槍、盒子炮、駁殼槍。它是19世紀末期的時候,由德國佛德勒三兄弟研製而成,同時毛瑟手槍也是世界上第一款軍用自動手槍,它誕生於1893年。毛瑟手槍,口徑為7.63毫米、槍長為305毫米、重為1.12公斤,彈容量為10發子彈。它採用半自動發射方式,槍管採用的是短後坐式自動原理,固定式彈倉供彈,該手槍首創了空倉掛鈎機構,毛瑟手槍的結構比博插特手槍更加完美。
  • 華為的「新漢陽造」VS「洋槍洋炮」-虎嗅網
    也體現出華為對一定能搞出「新漢陽造」「新大刀長矛」的自信。任正非用「新漢陽造」「新大刀長矛」來比喻幾年後的華為產品解決方案,也就是說華為在未來解決生存問題之後,將面臨晶片核心器件技術力上長時間落後的局面,尤其是那些對晶片性能和功耗要求較高的產品技術性能會受到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