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意載同事上班發生車禍,車主該不該負責?看<民法典>如何規定...

2020-12-06 澎湃新聞

閱讀提示

車輛限號、單位停車位緊張,上下班搭乘單位同方向同事的順風車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好意載同事上班一旦發生車禍,車主該不該負責呢?關於這點《民法典》是如何規定的呢?通過案例一起來了解下!

搭同事車出事故,該賠償嗎?

丹東市賽馬林場職工胡先生順路搭載劉某等幾位同事上班。當車輛駛至賽馬岔路村路段時,車輛翻入溝內,造成車內多人受傷,其中劉某傷勢較重,經交警部門認定,胡先生負事故的全部責任。

事後,胡先生和劉某之間的友誼也「翻車」了。劉某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胡先生賠償住院夥食補助費、護理費、傷殘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交通費、營養費、鑑定費等各項損失合計272760.96元。

對此,胡先生大呼冤枉,並稱自己沒收同事一分錢,搭載同事純粹出自內心的善良,結果卻面臨巨額賠償,從情理角度有點說不通,自己難道不應該免賠嗎?

法院:「好意同乘」不免賠

但可減輕賠償責任

丹東中院對該案進行開庭審理,庭審過程中,胡先生稱自己是應劉某要求,在無償的情況下搭載劉某的,屬於「好意同乘」,事故發生純屬意外。他也在第一時間施與救助,並墊付了醫療費,應酌情減輕其賠償責任。

法院審理認為,互幫互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法律應當倡導民事主體積極從事互幫互助的民事行為,鼓勵民事主體互謙互讓,本次搭乘為「好意同乘」,可減輕胡先生在本案中的民事責任。

鑑於胡先生在駕車中亦存在過錯,未履行保障乘客安全的義務,法院酌定減輕胡先生30%的賠償責任,故胡先生應當對劉某的損失承擔70%的賠償責任,且無需承擔對劉某的精神損害賠償。最終,二審判決胡先生還應賠償劉某148114元。

啥是「好意同乘」

「好意同乘」是一個民法術語,是指非營運機動車所有人或駕駛人,出於好意,無償地邀請或允許他人搭乘自己車輛的行為。

本案中,胡先生無償搭載劉某的行為屬於「好意同乘」。如果發生事故後讓胡先生承擔全部責任,顯然不利於傳統美德的弘揚。

但反過來說,「好意同乘」並不表示完全免除好意人的責任,也絕不意味著同乘人自願承擔乘車風險,好意人也不能因為無償而置好意同乘者的生命財產於不顧!「好意同乘」可以作為減輕駕駛人賠償責任的一個因素,但並不能完全免除駕駛人的賠償責任。

減輕善意供乘人責任

倡導助人為樂新風尚

在民法典出臺前,我國法律對「好意同乘」未作出明確規定,由「好意同乘」引發的損害賠償司法裁判不一,容易產生爭議。

即將於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民法典在侵權責任編中,對「好意同乘」作出了明確規定: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七條非營運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無償搭乘人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應當減輕其賠償責任,但是機動車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

此次,將「好意同乘」寫入民法典,將使好意搭載的責任減輕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填補了立法空白,具有重大意義,充分凸顯民法典作為社會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助人為樂的新風尚,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立法更加深入人心。

同時,關於「好意同乘」的新規定也將進一步規範裁量權行使,統一法律適用,確立裁判標準。

「好意同乘」咋認定?

「好意同乘」主要有三大特徵:

一是非營運性,同乘人搭乘的是非營運性機動車輛,非機動車不屬於此範圍;

二是無償性,好意搭乘是一種無償搭乘行為,好意人不向同乘人收取報酬。雖然有的同乘人也支付了一定費用,但只要好意人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仍屬於「好意同乘」的範疇;

三是合意性,同乘人的搭乘行為是經好意人同意的,包括邀請和允許。未經同意而搭車者,不構成「好意同乘」。

以下幾種不屬於「好意同乘」:

一、酒店、大型超市促進經營提供的免費班車;房產開發公司的免費看房車系以營利為目的,不屬於「好意同乘」。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乘客損害的,不適用「好意同乘」條款。

二、搭乘人明知機動車存在超載或者駕駛員酒後駕駛、未取得駕駛資格等行駛風險,受害人堅持搭乘的,應當適當減輕被搭乘方的責任。

來源:豫法陽光

主辦單位:澗西區人民法院政治部

原標題:《好意載同事上班發生車禍,車主該不該負責?看如何規定...》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好意載同事上班沒收一分錢,結果發生車禍被索賠27萬,該賠嗎?
    本是出自好意,胡先生開車上班時載了順路的同事,沒想到,路上出了車禍,他被同事索賠27萬!胡先生覺得很委屈。2020年8月24日,一起交通事故賠償案件在遼寧省丹東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結,「好意同乘」是否可以減輕賠償責任成為爭議焦點。
  • 【民法典】「好意同乘」出事故,司機到底冤不冤?
    【民法典】「好意同乘」出事故,司機到底冤不冤?生活中的「好意同乘」無處不在,比如順路捎帶朋友、同事,應陌生人請求搭載陌生人等。「好意同乘」作為一種善意施惠、助人為樂的行為,屬於互幫互助的傳統美德範疇,發生交通事故後讓駕駛人承擔全部責任,不利於傳統美德的弘揚。在《民法典》制定前,尚無關於「好意同乘」的明確法律規範。
  • 好意搭載同事出車禍,被索賠110萬……民法典來了,法院這樣做!
    好心開車免費搭載他人發生事故,司機因此背上巨額賠償冤不冤?《民法典》首次對「好意同乘」作出了明確規定,為善意的供乘人減輕責任。2021年1月4日,《民法典》實施後,南京首例「好意同乘」案調解結案。2019年初夏,50多歲的江某(化名)開越野車,帶著劉某(化名)等三名同事去安徽遊玩。途中江某駕駛的越野車偏離了路線,衝向了一旁的樹林,翻車後墜入水庫。除副駕駛位置上一名同事倖免於難外,江某和劉某及另外一名同事全部身亡。當地的交警部門認定:江某在駕駛過程中存在超速行為,承擔這起事故的全部責任。
  • 「好意同乘」發生事故誰買單?民法典為善意減責
    1月6日,王某駕駛普通二輪摩託車無償搭載李某,途中與金屬護欄發生碰撞致王某、李某受傷。經交警認定,王某負本次事故全部責任,李某不負責任。 事發後,李某即被送往醫院治療,出院後,經司法鑑定,李某已構成人體損傷二處十級傷殘。
  • 福建風雲丨民法典時代!莆田「好意同乘」首案宣判,你怎麼看?
    根據福建日報社報導:近日,福建莆田法院就宣判了民法典實施以來的「好意同乘」首案。案件經過2020年1月21日,林某駕駛普通二輪摩託車無償搭載林子某,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林子某人體損傷二處十級傷殘,交警大隊認定林某負本次事故的全部責任。2020年7月1日,林子某以林某拒不賠償為由,將林某訴訟至法院,請求賠償其各項損失共計176235.9元。
  • 假如同事之間發生了關係,該如何處理才能相安無事?
    「假如同事之間發生了關係,該如何處理才能相安無事?」根據問題的描述,通過分析,我理解為三種關係:1. 正常的職場同事關係,朋友關係。2. 更進一層,可以發展成為職場上的男女朋友關係,彼此單身,互相欣賞和心甘情願接受的男女關係。
  • 古代是如何處罰老賴的?一起來看古代那些有趣的法律規定
    這是立馬說法團隊推送的第 606 篇法律常識我國民法典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如今的很多民事習慣,都是在歷史發展中逐漸認定和形成的。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流行過的那些民事習慣。
  • 車禍患者在救護車裡又出意外,誰該為她的死亡負責……
    「當時(妻子)不說話了就手可能有感覺醫生在搶救她 打吊瓶吊針」道路交叉口,總有各種突發意外,車輛行人時常發生碰撞,原因何在?如何做才能遏制悲劇的發生?上班途中遇車禍應屬工傷?對於這起交通事故,尹新亮認為妻子是在上班途中遭遇事故導致死亡,所以屬於工傷。因此,尹新亮向永福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交了工傷申請,同時將桂福星禾木業制板廠的老闆蘇瓊珍告上法院。
  • 同事之間發生了關係,該如何處理才能相安無事?
    說到同事之間發生關係這件事,我們之前公司就遇到類似的事情。老闆的三弟在公司是運營總監,臨近年末的一次出差,帶上了客服經理參加客戶答謝宴會,客服經理是公司最靚的女同事,深得老闆和客戶的認可。客服經理陪他到酒店後,害怕他吐瀉太多需要照顧,於是不敢回自己的房間休息,半夜趴在床邊睡著了,總監迷迷糊糊讓她一起休息,於是乾柴遇到烈火……客服經理畢竟剛出校園不到兩年,還沒有對象,而總監有自己的家室,這讓客服經理一時之間難以接受,出差幾天後,總監單獨回來,客服經理以個人原因為由請假了幾天。
  • 偷電瓶車被電死,車主無責卻判賠5萬?民法典:不會再「和稀泥」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有個小偷,他去偷別人家的電瓶車,結果因為電瓶車漏電被電死了,家屬現電瓶車的車主索賠20萬,在這個案例當中,即使作為電瓶車的車主,他沒有任何的過錯,甚至自己還有損失,那就是電瓶車被撬了,可是最終判決的結果是,電動車的車主需要賠付對方5萬,作為死者的精神損失費。
  •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235條)|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該...
    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該怎麼辦?無權佔有一般包括哪些情形?我們一起去看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編「物權」第一分編「通則」第三章「物權的保護」第二百三十五條的解析吧!相關閱讀民法典·條文解析(第234條)|因物權的歸屬、內容發生爭議時,利害關係人該怎麼辦民法典·條文解析(第233條)|物權受到侵害有哪些解決途徑民法典·條文解析(第232條)|非依民事法律行為享有的不動產物權變動有何特殊規定民法典·條文解析(第231條)| 因事實行為而設立或消滅物權的,何時發生效力民法典·條文解析
  • 懷集法院開展民事案件旁聽庭審活動 讓文本上的民法典活起來
    >民法典講堂問民法典如何處理民間借貸糾紛民法典對民間借貸糾紛處理沒有作出規定。當事人持有的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沒有載明債權人,持有債權憑證的當事人提起民間借貸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被告對原告的債權人資格提出有事實依據的抗辯,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原告不具有債權人資格的,裁定駁回起訴。
  • 好意借住卻惹來禍事 家屬索賠百萬誰負責
    好意借住卻惹來禍事 家屬索賠百萬誰負責 2020-11-26 0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弟弟把新車借給同事 結果出了車禍被撞報廢 同事:賠償3萬?
    鄭州的王女士的弟弟把家裡的新車借給同事,結果出了車禍,車子直接被撞報廢了,賠償問題談了大半年也沒協商好。 聽王女士說,借車的是她弟弟的同事小張,在水果市場裡工作,不過記者沒有見到小張,商戶說,小張曾經在這裡上班,已經很長時間沒見過了。
  • 上班女子目睹事故誘發精神疾病 誰該為驚嚇損失買單
    王峰/漫畫女職工在上班期間目睹了車間裡發生的一起慘烈意外事故,因受到過度驚嚇誘發精神疾病——誰該為「驚嚇損失」買單上班期間,一女職工目睹了身旁不遠處發生的慘烈意外事故,受到過度驚嚇,誘發精神疾病,雖經長時間治療,仍不能正常上班,單位在合同到期後終止了與該女職工的勞動合同。
  • 好心載人卻出車禍,七旬老人該不該被起訴?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羅莎莎 通訊員唐健 應同村村民張某請求,75周歲的駱某駕車搭載張某,不料途中發生事故造成張某重傷不治身亡。好心載人卻出了車禍,七旬老人該不該被起訴?2019年8月4日,駱某駕駛電動三輪車外出辦事,回家時遇到張某。
  • 民法典來了|「緊急自衛權」,行使需有道
    >面對正在發生的不法侵害,是訴諸公權力救濟自身合法權益?法院經審理認為,王亮的行為符合正當防衛的構成要件,且在王亮打了吳剛面部後,吳剛就停止了繼續追打王亮的行為,王亮也未再採取其他防衛措施,因此不存在防衛過當,依法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故判決駁回吳剛的全部訴訟請求。該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法官解讀上述案例系正當防衛作為免責事由在民事侵權案件中的適用。
  • 追蹤|保全期間產生「天價」停車費,該由誰付仍無規定
    17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報導了濟南市民陳先生因發生交通事故車輛被扣,10個月後拿著《領取車輛通知書》前去取車,卻被告知需繳納高達21000元的停車費的事情。法院、交警面對這「天價」的停車費都各有「證據」拒不承擔,導致了陳先生想取車卻「取不起」。那麼究竟這一塊「空白」費用該由誰承擔,記者進行了追蹤採訪。
  • 私自駕駛他人三輪摩託發生車禍 車主被判承擔20%賠償責任
    私自駕駛他人三輪摩託發生車禍 車主被判承擔20%賠償責任 2020-12-05 08:55:31 來源: 南通網 本網訊 如皋的袁某私自騎走了認識的人的三輪摩託車,沒想到路上出了車禍撞了人。
  • 「即」日起航|如何看待「民法典」
    如何看待「民法典」 日積三言 名言警句,信手拈來·如「反抗」的主題,可以這樣說:「尼採曾說:『沉默不等於同意或了解,沉默倒是像表示逃避。』無聲的沉默帶來的不僅是死一般的沉寂,更是心靈的妥協退讓,甚至是舉旗投降。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只有學會在黑暗裡勇敢反抗,才有希望找到黎明的曙光。」 03 一個士兵不是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