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日,共賞一輪月

2020-12-09 且聽師吟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5]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起源

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二十四節氣「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了先民崇拜的對象。中秋節慶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時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

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不過由於後來曆法變動使用陰曆(夏曆),「秋分」這天在夏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後來就將「祭月節」由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

傳統活動

祭月(拜月):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

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賞月,託月追思,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願。祭月作為中秋節重要的祭禮之一,從古代延續至今,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同時也成為現代人渴望團聚、寄託對生活美好願望的主要形態。

燃燈: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賞月: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顯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賞桂花、飲桂花酒: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豎中秋:在廣東一些地方,中秋節有一種富有情趣的傳統風俗,叫「樹中秋」。樹亦作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所以也叫「豎中秋」。

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杆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彩最精巧。

入夜,滿城燈火,如繁星點點,和天上明月爭輝,以此慶賀中秋。

相關焦點

  • 我在他鄉,與你共賞一輪月
    我在他鄉與你共賞一輪月今天我們來聽聽七院人的思鄉情在這中秋佳節將至,我只有懷著一顆感恩的赤子之心給您們送去我最真摯的問候,願爸爸媽媽身體健康,您們辛苦了,我的成長已被您們的愛填滿,無法衡量。也許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加倍努力,用我的一生去報答您們,讓您們幸福。祝福我的家人健康,平安!
  • 中外詩人中秋夜瘦西湖五亭橋吟詩作對共賞月(圖)
    中外詩人中秋夜瘦西湖五亭橋吟詩作對共賞月(圖) 2015-09-27 21:19:23 圖為中外詩人中秋夜瘦西湖五亭橋吟詩作對共賞月。
  • 共賞中秋圓月,杭州城中香格裡拉大酒店中秋戶外賞月宴虛位以待
    中秋的月亮格外圓,在市中心黃金位置的露天草地,和家人團聚品嘗美食之餘共賞一輪明月,豈不妙哉?今年杭州城中香格裡拉大酒店特設露天團圓晚宴,中秋夜齊聚於酒店戶外草坪,共享美食,共賞美景。 以自助形式呈現匯集海陸美食,中西式相結合的饕餮盛宴。
  • 千年嬋娟共一輪 中秋望月懷古同古人共賞皓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又是一年團圓日。」的中秋節又來臨啦,玉盤似的滿月在雲中穿行,賞月自然是大多朋友的保留節目。賞月勝地大比拼,中秋佳節與家人一起沉醉在靜謐的銀色月夜下,同古人共賞一輪皓月吧。中秋到曲江畔賞月,視野十分開闊,適合全家人一同前往。【三潭印月】 杭州 西湖《渡江雲·三潭印月》 宋 陳允平秋夜長,一輪蟾素,漸漸出雲衢。遙看寒光金鏡,皓彩明榼,正人間三五。杭州中秋賞月有個自古聞名好去處——西湖。明代就有了中秋夜到西湖觀賞月色、遊玩娛樂的習俗。
  • 夜遊黃鶴樓共賞中秋月,隔江遠眺「黃鶴起舞」
    10月1日,武漢城市地標黃鶴樓開放夜間體驗,《夜上黃鶴樓》行浸式光影演藝體驗版正式亮相,首批「嘗鮮」遊客當晚登上了黃鶴樓共賞中秋圓月。晚上8時許,跟隨遊覽動線,一路遊覽了鵝池、詩碑廊、崔顥詩壁等景點的遊客,陸續前往黃鶴樓主樓。10月1日晚,黃鶴樓和圓月。
  • 內地港澳臺生與青聯委員共度中秋:共賞一輪月,同唱一首歌
    共賞一輪月,同唱一首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華民族傳統佳節中秋前夕,來自香港、澳門和臺灣的40餘名在京高校讀書的青年學生,與內地的青聯委員相聚在北京,體驗傳統文化,共迎中秋佳節。參觀北新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展廳和文化園林交流·心相連9月12日,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北京高校的港澳臺學生,齊聚昌平北新科學城,開啟了中秋佳節傳統文化體驗之旅。
  • 孔雀城大湖,共賞中秋月
    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孔雀城大湖科普小課堂中秋節來歷: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
  • 共賞一輪月 同念家國情——各地群眾歡度中秋節
    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 9月15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這個充溢著濃濃親情愛意的日子,全國各地群眾舉辦多種多樣的活動,共賞一輪月,同念家國情。校徽月餅、文物月餅新鮮親切今年中秋節,北京、天津部分高校相繼推出了印有校徽圖案的特色月餅,讓古老中秋節有了更多的新鮮。
  • 中秋丨聚是一輪月 散是滿天星
    中秋丨聚是一輪月 散是滿天星 2020-09-30 15: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就是那一輪中秋月
    又是一年中秋至,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今夜,全球華人將共同仰望那一輪明月,時光流轉,不變的是中華兒女共同的鄉愁。  中秋記憶裡總少不了賞月。一年中,月圓十二度,但總是在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人們覺得「萬裡此情同皎潔,一年今日最分明」。
  • 共祝祖國好 共賞一輪月
    校方介紹,根據當前疫情形勢和校園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廈大嘉庚學院今年的國慶假期從往年的8至9天調為4天,即10月1日至4日放假休息。「多數師生選擇留校休息,所以,我們也想以推出『國慶面』的方式陪大家一起過節。」吳韶清說。
  • 中秋國慶節同賀;天上人間月共圓
    王安全 喜聚中華,中秋國慶節同賀; 光盈天宇,天上人間月共圓。 (二) 邀朋共賞中秋月; 待客同烹下界茶。 倪紅 (一) 天作之合,一餅成雙慶; 人成之美,雙節共一歡。
  • 中秋,那一輪滿月
    瞬間又是庚子中秋月滿圓>我們伴著疫情從冬走到秋樹上的杏葉從嫩綠都熬成了金黃沉甸甸的稻穗也到了收穫的季節我們在煎熬中看到了收穫的希望陰有圓缺也終有月圓之日瞬間又是一年中秋月滿圓我們一代又一代傳承著她生生不息的循環她優美的神話那一茬茬濃情的思念那一年中最美的清輝一段縷縷不斷的眷戀瞬間又苦了中秋那一輪滿月
  • 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冠軍唱「月」感動中秋夜
    揚子晚報網 9月14日訊(記者 姜婧儀 攝影 褚旭峰 視頻 王夢曉)昨晚6點40分,中秋佳節的明月在十裡秦淮上搖曳浮動之時,由秦淮區委區政府、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辦的「月圓秦淮·詩意中秋——2019我們的節日·秦淮中秋詩會」,在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的墨池舞臺上正式上演。
  • 中秋月最明 月映人心正是中秋情懷的最大寫照
    中秋臨近,面對漸漸圓起來的月亮,他竟有一些不知所措。吳比決定在中秋夜背上相機,去西山拍攝今年的中秋月,紀念這第一個離家的秋天。   和無數離鄉的遊子一樣,佳節之時難免感懷和思鄉。舉頭望明月,他鄉的月光是否和家鄉的一樣清亮柔和?也許,月映人心,正是中秋情懷的最大寫照。   月是今年明   吳比想要去拍攝的,是今年中秋獨有的景致。
  • 10首最美中秋詩詞:一首詩詞說牽掛,一輪明月送相思
    下面十首最美中秋詩詞,一首詩詞說牽掛,一輪明月送相思。最瀟灑的中秋詩詞《折桂令·中秋》元·張養浩一輪飛鏡誰磨?辛棄疾藉此中秋無月之時,將自己那種欲「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的怨恨,那種報國無門、濟世無望、壯志難酬的悲憤全都傾注於問「月」之中,連帶著中秋之月,也帶著神傷之感。
  • 中秋共賞古詩詞——那些和中秋有關的詩句
    民間又稱為中秋、八月半等等。「中秋」這個詞,早在儒家經典書籍《周禮》一書中已有記載。《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文中並沒有說到月餅,說到的是粥,難道那時候祭月、拜月是用的粥嗎?中秋節賞月的習俗,據說最初來自古代宮廷的文人墨客,之後才逐漸擴散到民間的。
  • 最團圓夜是中秋,關於中秋月亮的經典唐詩宋詞,中秋賞月用的上!
    中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這一天整個大中華都沉浸在闔家團圓的,和和美美的氛圍中。當中秋遇上明月,那真正是良辰美景只待與君共賞,唐代司空圖在《中秋》詩中說:「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在月圓中秋夜,家人雖不能團圓,但卻能共賞一輪明月,遙寄彼此間的祝願。
  • 「一輪秋影轉金波」:天文專家支招如何欣賞中秋月
    新華社天津9月11日電(記者周潤健)「十二度圓皆好看,其中圓極是中秋。」中秋將至,如何更好地欣賞這一輪寄託著國人美好情感的「白玉盤」,天文專家為人們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