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的孩子入園不哭不焦慮,「皮實」的背後,父母做對了3件事

2020-12-14 優優小工坊

上幼兒園是孩子離開父母邁向社會的第一步,生活環境不再是單一的家庭生活,離開父母、面對陌生的小朋友和老師,難免會各種不適應,所以在孩子入園之前,父母就要給孩子打個「預防過敏的針」。

說起這支「預防針」,並不在於父母學歷高低,是否經濟富裕,只要肯花時間、抓對機會、循序漸進,就能讓孩子上幼兒園不牴觸。

案例:

幼兒園的劉老師帶過好幾屆小班了,通常到開學的時候,大多數小朋友都會哭哭啼啼,很多天都適應不了。但班裡有個小女孩聰聰很不一樣,第一天來幼兒園就能和媽媽再見,愉快地玩耍、不哭不焦慮。

聰聰的自理能力也明顯比別的小朋友好,如廁、午睡、自己吃飯等等,儼然像個大班孩子。

家長們也誇聰聰真「皮實」,同樣是3歲的寶寶,怎麼入園後的差別就這麼大呢?

劉老師了解情況後知道,聰聰的父母都是城市裡的打工族,爸爸是農民工,媽媽在菜市場賣菜。雖然聰聰的父母學歷不高,在城市的邊緣謀生,但教育孩子方面可不含糊,在上幼兒園前做對了三件事,讓孩子入園變得順順利利。

第一件事,跟寶寶一起考察幼兒園,讓孩子產生期待

入園前的一個月,聰聰父母就帶著孩子一起考察了好幾家幼兒園。從環境、玩具、廁所、老師是否親切等方面,都聽取了孩子的意見。

並告訴孩子在幼兒園可以學到很多本領,是在家裡爸爸媽媽沒有辦法教的。平時看演出的時候,聰聰媽媽會對舞臺上的小朋友誇獎:「上了幼兒園的寶寶真的不一樣,怎麼會的本領這麼多呢?媽媽都想上幼兒園了」,目的是讓孩子對已經上幼兒園的小朋友羨慕,對自己上幼兒園期待。

幼兒園是孩子以後學習和生活的地方,帶著孩子一起去考察幼兒園,參考孩子的意見,更有利於孩子日後儘快適應。

小總結:聰聰小朋友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已經熟悉環境+嚮往生活+喜歡老師,這些,就是聰聰父母做對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做暫時分離演練,讓寶寶離得開媽媽

為了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離開了還會回來,分離只是暫時的,聰聰媽媽把孩子放在爺爺奶奶家,從一兩個小時到半天,再到一整天,再去接聰聰。或者去小區裡小朋友家玩一會兒,約定好時間後,再去接聰聰。

這樣,到真正上幼兒園的時候,聰聰已經不那麼恐慌和無助,因為她已經知道了:「和媽媽只是暫時的分離」「媽媽肯定會來接」「媽媽並不是不要我了」。

暫時的分離演練很重要,假如孩子一刻都沒有離開過父母,猛然間上幼兒園後和父母分開一整天,這樣在心理上孩子會產生過度恐懼,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小總結:像聰聰小朋友平時都能離開父母,即使換成幼兒園的環境也無妨。所以,這就是聰聰父母做對的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在家和幼兒園的作息時間一致

要知道,孩子入園前的作息比較自由,早上起得晚,這樣的作息習慣往往會耽誤入園時間,影響心情,從而讓孩子討厭上幼兒園。所以,早在一個月前,聰聰父母就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並且中午的時候睡個小覺

我們在選定幼兒園後,也可以詳細了解幼兒園的作息制度,在家慢慢調整孩子的起床時間、上午加餐時間、午餐和午睡時間、下午加餐時間、晚上入睡時間,這樣作息時間合理,孩子很快就會形成生物鐘。

但是注意的是,一個習慣大概需要21天才可以養成,所以即使是周末,爸爸媽媽也要按照這個作息時間來安排。

小總結:聰聰養成了好習慣,作息時間早早的就和幼兒園一致,入園後並沒有打亂生物鐘影響身體,這就是聰聰父母做對的第三件事。

剛上幼兒園的孩子,腦子裡總有許多奇奇怪怪的問題,當孩子問:「為什麼我要上幼兒園呢?」

明智的父母可以這樣來回答

因為你長大了......

每個人長大後都有需要承擔的責任,就像父母每天都要去上班,那麼每天按時上幼兒園,就是寶寶需要承擔的責任哦!

因為你很勇敢......

你已經是個勇敢的孩子了,媽媽相信,就算你獨自在幼兒園也不會害怕,能按時吃飯,和老師和小朋友們好好相處。

因為幼兒園有好多好玩的東西......

幼兒園裡有好多好玩的東西,老師會帶小朋友們一起開心的做遊戲,會講很有趣的故事......寶貝,如果你不上幼兒園,就錯過了這些哦!

因為老師能告訴你,很多爸爸媽媽不知道的事......

花兒為什麼是五顏六色的?月亮為什麼有時圓有時彎?這些你好奇的問題,媽媽可能都沒辦法解釋給你聽。

但老師不一樣,她們會用你聽得懂的方式,耐心地講給你聽,讓你學到更多的知識,到時候,可要再教給爸爸媽媽哦!

優媽寄語:

幼兒園裡有笑語歡聲,也有挫折和眼淚,最重要的是,孩子在幼兒園會不斷進步,會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這正是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得到的最好的禮物。

其實,寶貝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堅強,很多時候,做媽媽的總是擔心這擔心那,以為寶貝離開了自己就會無法適應,但很多擔心都是多餘的。

所以每一次分離,不僅要做好寶貝的心理安撫,更要做好家長自己的心理安撫。

從剪斷臍帶的那時起,寶貝來到這個世界,不再需要母體就可以呼吸,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小生命,這是和媽媽的第一次分離

從斷奶的那時起,狠心收走寶寶最愛的安撫物,他撕心裂肺地大哭,而當他再也不需要吃奶時,我們卻失落了好久,這是和媽媽的第二次分離

從孩子背起書包入園那一刻,脫離了我們的保護,需要獨自面對,這是和媽媽的第三次分離

父母和孩子還會經歷很多次分離,每一次都是一種成長,這種成長會伴隨著父母的心痛,但成長是不可阻擋的,以平和的心態接受它、面對它、擁抱它。

適當的放手,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註: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幼兒園開學,孩子哭得兇,面對分離焦慮,父母這樣做才能幫到孩子
    時隔這麼久,我們家的寶兒要再次回到幼兒園了,身為父母的我們,到底怎麼做才能更好的協助孩子順利二次入園呢?這裡要提醒的是,這個分離經驗要儘可能是溫和的、短暫的、循序漸進的,如果父母一聲不響突然消失一周乃至更久,孩子知道的就是爸爸媽媽不見了,他們不要我了,會有一種被丟棄的不安全感。分離焦慮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又有不同的表現。
  • 又是一年入園季,孩子第一次離開家上幼兒園,家長需要做些什麼
    馬上就是幼兒園入園的日子了,想必很多父母都在焦慮,從來沒離開過自己的三歲的寶寶,突然間要離開自己一整天在幼兒園裡度過,不知道寶寶適應不適應、不知道會不會遇到一個負責任的老師、不知道小朋友們是不是友好、不知道幼兒園的飯菜是不是合胃口、不知道寶寶離開媽媽會不會想……等等一系列問題就接踵而來,想來應該是十分焦慮的。
  • 超長假期後:家長擔心孩子「入園焦慮」?家園合作才是硬道理
    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不管是我的父母,還是現在的我自己。所以孩子的路畢竟是要自己的走,父母不能跟一輩子,孩子最終都會長大的。在朋友的問題上反映的是典型的小班幼兒園入園分離焦慮症。
  • 家園合力應對幼兒入園焦慮: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一定不能用消極的情緒,比如「有沒有人欺負你」「今天有沒有哭」,更要杜絕用物質刺激來哄孩子入園「明天不哭,給你買個新玩具」等等。  家長的行為、情緒會直接影響幼兒的入園焦慮,家長也需要「斷奶」。  走好第一步從家訪開始  面對即將進入的「新家」,教師一定要提前拜訪幼兒家庭,與幼兒有個初步的接觸。
  • 哪個孩子入園不哭?可你真的了解他們為何而哭?
    昨天和社區一個媽媽聊天她家孩子還有不到一周就要上幼兒園了最近一直在看入園相關的「指南」誰知道越看她倒越心疼,還悄悄抹眼淚孩子哭鬧捨不得爸媽怎麼辦孩子吃不飽怎麼辦不會上廁所怎麼辦孩子一個人玩不知道交朋友怎麼辦孩子受欺負了怎麼辦看來媽媽們的「入園綜合症」一點都不比寶貝輕哦別慌別急,小霸王用一套書的時間幫你解決以上所有憂心的問題!
  • 不讓孩子哭,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父母要知曉
    前些天,平平和爸爸外出不小心摔了一跤,害怕爸爸罵自己,他使勁忍著眼淚回到家。結果到晚上洗澡才發現,腳已經腫得老高。媽媽心疼得直掉眼淚。人是有情感的生物,遇見開心的事情會笑,不開心的事會哭,如果父母一直不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們要麼會變得對一切無動於衷,要麼會對父母敬而遠之。
  • 孩子總和你頂嘴?與父母做這4件事脫不了干係!
    實際上,這些想法都是不客觀的,唯有我們先從自身找找問題,反省反省,才能區分孩子到底是具備獨立思維,還是不尊重家長?孩子總和你頂嘴?往往與父母做這4件事脫不了干係!1、父母「孩子就是一切」的觀念我們想思考一個問題,孩子為何會頂嘴?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在發洩不滿情緒,我們首先要接收這種情緒,然後再根據背後表達的訴求,給予正確引導。
  • 了解、做好以下幾件事兒,父母能夠幫孩子順利度過入幼兒園適應期
    孩子留給父母的第一次背影入園剎那,媽媽也要堅強情緒體驗:準備了那麼多「如何順利入園」,卻沒有人告訴過我原來看著孩子哭著進去的瞬間,是如此地撕心裂肺。兒子哭著,被老師抱進幼兒園,門在關上的剎那,我的喉嚨裡像卡住了一顆棗核,深深地嵌在舌根,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我硬裝作堅強的假面再也撐不住,眼淚瞬間湧出。
  • 3歲孩子一直牴觸上幼兒園,真正的原因竟然是
    她曾經為了孩子入園很長時間無法適應的問題來找我。後來我就觀察到,她每天送孩子上幼兒園都很傷心,總覺得孩子會發生什麼不好的事,覺得孩子太弱了不能適應,怕孩子在班裡被小朋友欺負,怕老師對孩子不好,但是她又不得不送孩子去幼兒園,她每天都對孩子入園這件事充滿了憂慮。孩子是很敏銳的。
  • 六個月的孩子氣性很大,稍不如意扯開嗓子就哭,父母這樣對症下藥
    第二、孩子對不得不跟媽媽分離這件事很焦慮。這麼小的孩子是不得不接受母親分離這種情況,導致了孩子的情緒上的焦慮。地如果再次見到母親的話,他想表達的是不肯再跟母親分離,有很多媽媽離開孩子的時候是不敢讓孩子看見,悄悄地出門去上班的。
  • 幼兒園老師表示: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多半出自這3種家庭
    相信做家長的都能體會到,每到幼兒園開學的時候,總是免不了孩子哭哭啼啼,許多家長也對此司空見慣,覺得是正常現象。"不去,我不要上幼兒園!"當孩子上幼兒園時,有的家長就開始擔心焦慮起來,害怕孩子吃不好,受到欺負。
  • 教會孩子兩句話,寶寶入園不生病!
    開學啦~幼兒園也迎來了新成員,不過剛入園的小朋友往往會因為對環境不適應,情緒不佳而生病,各位家長可要長點心哦!對於這種現象,兒科專家建議爸爸媽媽要提前教會孩子說兩句話,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生病。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幼兒園開學入園迎接流程,這樣做就對了!
    新學期來臨,對於假期整天和父母「膩」在一起的孩子來說,回到幼兒園或多或少會有些不適應,產生「分離焦慮」。入園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第一個環節,好的入園流程不僅能讓孩子消除陌生感,喜歡上幼兒園,而且能很好地體現園所的精神風貌。
  • 孩子害怕上幼兒園怎麼辦?三種方法應對分離焦慮
    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崔永華指出,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首先需要家長改變對孩子入園問題的態度,並注意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如果經過上述處理仍然恐懼上幼兒園,需要尋找有無其他特殊原因,必要時接受相應的心理行為治療。有一種焦慮叫分離焦慮  崔永華指出,上幼兒園可以說是人生的第一次分離。
  • 聰明的父母不幫孩子做3件事,讓其「知感恩,懂孝順」,這很重要
    在傳統的育兒理念中,要求孩子孝順感恩似乎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甚至在古代,即使父母的想法很錯誤,但是子女仍然要堅定的執行下去,否則就是被評價為不孝順,是在忤逆父母。雖然如今家長們不再要求孩子愚孝,但是對孩子的教育中,引導孩子孝順自己的行為表現卻沒有停止。
  • 應對寶寶入園焦慮:家長先「斷奶」 增強幼兒歸屬感
    ■郝衛鋒  又是一年「入園季」,如何幫助幼兒度過這個焦慮期,再次成為家長、幼兒園關注的焦點。一定不能用消極的情緒,比如「有沒有人欺負你」「今天有沒有哭」,更要杜絕用物質刺激來哄孩子入園「明天不哭,給你買個新玩具」等等。  家長的行為、情緒會直接影響幼兒的入園焦慮,家長也需要「斷奶」。  走好第一步從家訪開始  面對即將進入的「新家」,教師一定要提前拜訪幼兒家庭,與幼兒有個初步的接觸。
  • 剛去幼兒園,孩子天天哭,晚上睡覺做噩夢,是怎麼回事?
    對於剛入園的孩子會出現哭鬧、不來幼兒園的情況,是正常的,這叫做「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指:嬰幼兒於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結系後,又要與之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以表示拒絕分離。是嬰幼兒焦慮症的一種類型,多發病於學齡前期。
  • 三伏天不能給孩子做的4件事,父母關心則亂,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當然對於父母來說,這個夏天如何幫助自家娃度過才是個難事,大孩子不用操心,要不就在家學習,要不就送去補課,而嬰幼兒就比較麻煩了,他們必須有父母的陪同才可以。豆豆今年兩歲了,而夏天的到來,讓孩子變得很熱,每天晚上都會踹被子。
  • 父母常做這幾件事,往往會傷透孩子的心,但願其中沒有你!
    最近網上流傳比較火的帖子——《大家來說說小時候父母對你做過最狠的事情、或者最難聽的話吧》吸引了很多父母和孩子的注意。幫媽認真的看完網友們的留言後,覺得非常有必要分享給爸爸媽媽們,幫大家在「育兒課上」畫下重點。
  • 明年打算送娃上幼兒園的家長看過來,五條妙招教你緩解入園焦慮
    下一個學期是明年三月份開學,有的家長有疑問,為什麼這麼早就開始寫入園焦慮的文章?人的心裡有焦慮是很正常的,撫平焦慮是需要時間的。所以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入園前要準備什麼?一般包括:戶口本複印件、體檢單(提前帶幼兒去指定醫院做)、幼兒信息說明表等。家長還需要把幼兒的被褥、園服等物品領回去,清洗完畢以備幼兒開學之需。這些都比較簡單,只要按照幼兒園的要求做就行。今天主要聊的重點就是幼兒園分離焦慮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