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兒園是孩子離開父母邁向社會的第一步,生活環境不再是單一的家庭生活,離開父母、面對陌生的小朋友和老師,難免會各種不適應,所以在孩子入園之前,父母就要給孩子打個「預防過敏的針」。
說起這支「預防針」,並不在於父母學歷高低,是否經濟富裕,只要肯花時間、抓對機會、循序漸進,就能讓孩子上幼兒園不牴觸。
案例:
幼兒園的劉老師帶過好幾屆小班了,通常到開學的時候,大多數小朋友都會哭哭啼啼,很多天都適應不了。但班裡有個小女孩聰聰很不一樣,第一天來幼兒園就能和媽媽再見,愉快地玩耍、不哭不焦慮。
聰聰的自理能力也明顯比別的小朋友好,如廁、午睡、自己吃飯等等,儼然像個大班孩子。
家長們也誇聰聰真「皮實」,同樣是3歲的寶寶,怎麼入園後的差別就這麼大呢?
劉老師了解情況後知道,聰聰的父母都是城市裡的打工族,爸爸是農民工,媽媽在菜市場賣菜。雖然聰聰的父母學歷不高,在城市的邊緣謀生,但教育孩子方面可不含糊,在上幼兒園前做對了三件事,讓孩子入園變得順順利利。
第一件事,跟寶寶一起考察幼兒園,讓孩子產生期待
入園前的一個月,聰聰父母就帶著孩子一起考察了好幾家幼兒園。從環境、玩具、廁所、老師是否親切等方面,都聽取了孩子的意見。
並告訴孩子在幼兒園可以學到很多本領,是在家裡爸爸媽媽沒有辦法教的。平時看演出的時候,聰聰媽媽會對舞臺上的小朋友誇獎:「上了幼兒園的寶寶真的不一樣,怎麼會的本領這麼多呢?媽媽都想上幼兒園了」,目的是讓孩子對已經上幼兒園的小朋友羨慕,對自己上幼兒園期待。
幼兒園是孩子以後學習和生活的地方,帶著孩子一起去考察幼兒園,參考孩子的意見,更有利於孩子日後儘快適應。
小總結:聰聰小朋友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已經熟悉環境+嚮往生活+喜歡老師,這些,就是聰聰父母做對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做暫時分離演練,讓寶寶離得開媽媽
為了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離開了還會回來,分離只是暫時的,聰聰媽媽把孩子放在爺爺奶奶家,從一兩個小時到半天,再到一整天,再去接聰聰。或者去小區裡小朋友家玩一會兒,約定好時間後,再去接聰聰。
這樣,到真正上幼兒園的時候,聰聰已經不那麼恐慌和無助,因為她已經知道了:「和媽媽只是暫時的分離」「媽媽肯定會來接」「媽媽並不是不要我了」。
暫時的分離演練很重要,假如孩子一刻都沒有離開過父母,猛然間上幼兒園後和父母分開一整天,這樣在心理上孩子會產生過度恐懼,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小總結:像聰聰小朋友平時都能離開父母,即使換成幼兒園的環境也無妨。所以,這就是聰聰父母做對的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在家和幼兒園的作息時間一致
要知道,孩子入園前的作息比較自由,早上起得晚,這樣的作息習慣往往會耽誤入園時間,影響心情,從而讓孩子討厭上幼兒園。所以,早在一個月前,聰聰父母就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並且中午的時候睡個小覺。
我們在選定幼兒園後,也可以詳細了解幼兒園的作息制度,在家慢慢調整孩子的起床時間、上午加餐時間、午餐和午睡時間、下午加餐時間、晚上入睡時間,這樣作息時間合理,孩子很快就會形成生物鐘。
但是注意的是,一個習慣大概需要21天才可以養成,所以即使是周末,爸爸媽媽也要按照這個作息時間來安排。
小總結:聰聰養成了好習慣,作息時間早早的就和幼兒園一致,入園後並沒有打亂生物鐘影響身體,這就是聰聰父母做對的第三件事。
剛上幼兒園的孩子,腦子裡總有許多奇奇怪怪的問題,當孩子問:「為什麼我要上幼兒園呢?」
明智的父母可以這樣來回答
因為你長大了......
每個人長大後都有需要承擔的責任,就像父母每天都要去上班,那麼每天按時上幼兒園,就是寶寶需要承擔的責任哦!
因為你很勇敢......
你已經是個勇敢的孩子了,媽媽相信,就算你獨自在幼兒園也不會害怕,能按時吃飯,和老師和小朋友們好好相處。
因為幼兒園有好多好玩的東西......
幼兒園裡有好多好玩的東西,老師會帶小朋友們一起開心的做遊戲,會講很有趣的故事......寶貝,如果你不上幼兒園,就錯過了這些哦!
因為老師能告訴你,很多爸爸媽媽不知道的事......
花兒為什麼是五顏六色的?月亮為什麼有時圓有時彎?這些你好奇的問題,媽媽可能都沒辦法解釋給你聽。
但老師不一樣,她們會用你聽得懂的方式,耐心地講給你聽,讓你學到更多的知識,到時候,可要再教給爸爸媽媽哦!
優媽寄語:
幼兒園裡有笑語歡聲,也有挫折和眼淚,最重要的是,孩子在幼兒園會不斷進步,會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這正是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得到的最好的禮物。
其實,寶貝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堅強,很多時候,做媽媽的總是擔心這擔心那,以為寶貝離開了自己就會無法適應,但很多擔心都是多餘的。
所以每一次分離,不僅要做好寶貝的心理安撫,更要做好家長自己的心理安撫。
從剪斷臍帶的那時起,寶貝來到這個世界,不再需要母體就可以呼吸,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小生命,這是和媽媽的第一次分離。
從斷奶的那時起,狠心收走寶寶最愛的安撫物,他撕心裂肺地大哭,而當他再也不需要吃奶時,我們卻失落了好久,這是和媽媽的第二次分離。
從孩子背起書包入園那一刻,脫離了我們的保護,需要獨自面對,這是和媽媽的第三次分離。
父母和孩子還會經歷很多次分離,每一次都是一種成長,這種成長會伴隨著父母的心痛,但成長是不可阻擋的,以平和的心態接受它、面對它、擁抱它。
適當的放手,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註: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