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絕「野味」,抓住這些關鍵詞

2020-12-10 中國市場監管報

曾經,吃一頓「野味」對有的人來說僅僅是炫耀的談資。直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人們方才驚覺,撒向野生動物的獵網,困住的不僅僅是它們,還有人類自己。集非法撲殺、買賣、濫食於一體的「野味產業」,已對公共衛生安全造成了重大隱患,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那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該抓哪些關鍵詞?

關鍵詞一:「禁限用」

在南京市江寧區經營12年「大別山野味居」的楊老闆,這幾天申請了變更營業執照名稱,把飯店名字從「大別山野味居」變更為「大別山風味居」。

「今後不再做野味生意了。」楊老闆說,「畢竟這裡面的衛生安全隱患太多。」在提出申請的當天,他便從南京市江寧區市場監管局領取到新的營業執照。

目前,江蘇省從登記源頭把關,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將「野味」「野生動物」等字樣加入全省禁限用字詞庫:對市場主體申請辦理設立登記或變更登記業務時,名稱和經營範圍中使用「野味」「野生動物」等字樣的,登記機關應重點關注,依法從嚴控制,可作出不予登記的決定。

採取同樣措施的還有雲南省。3月3日,雲南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馬翔公開表示,將採取有力措施加強野生動物市場監管,開展市場主體名稱清理規範,嚴格市場主體名稱審核,將「野味」「野生動物」字樣加入全省市場主體名稱禁限用字詞庫,在登記註冊中含「野生動物」「野味」字樣申請一律不予核准通過;對於已經登記的,應當及時予以變更。

上海、雲南、廣東、浙江等地還對廣告中涉及「野生動物」的關鍵詞進行嚴格監測,禁止發布含有出售、購買、利用野生動物以及禁止使用的獵捕工具內容的廣告,不得為違法出售、購買、利用野生動物製品提供廣告服務。

關鍵詞二:「篩查暗語」

「香子」「棒子」「塑料」……如果不加解釋,普通人恐怕很難將上述詞語同麝獐、獵隼、象牙等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聯繫起來。然而,這些「暗語」已經悄悄出現在一些線上交易當中,成為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的「偽裝網」。

「不管是『暗語』也好還是傳統名稱,都會進入我們的監測範圍,納入電商平臺篩查的敏感詞或者關鍵詞庫,受到監測和處理。」市場監管總局網監司負責人表示。

連日來,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迅速行動,上海加強網上野生動物交易監管,下線涉嫌野生動物經營商鋪14家,督促下架(刪除、屏蔽)疑似野生動物交易信息4053條。浙江共檢查電商平臺155個次,檢查網點4766個次,屏蔽涉及野生動物交易信息1012條。雲南監測電商平臺(網站)2.3萬多個(次),發現並核查涉及野生動物交易信息16條。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27日,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共監測電商平臺(網站)152.7萬個次,發現野生動物交易信息18.6萬條,督促下架(刪除、屏蔽)野生動物交易信息17.3萬條。

關鍵詞三:「聯合監管」

2月14日,四川省達州市市場監管局在對全市網絡交易平臺定向監測中,發現一家名為「戶外夾套電媒裝備店」的淘寶店鋪涉嫌發布野生動物捕獵工具交易信息。

當地市場監管局聯合林業、公安等部門,對該淘寶店實地經營場所突擊檢查,現場查獲絆腳圈1副、絆腳排6套等捕獵工具和3隻活體七彩山雞。

經查,當事人現場無法提供馴養證明,涉嫌無證馴養野生動物和違法發布獵捕工具廣告。達州市市場監管局依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規定,查扣涉案捕獵工具和野生動物。目前,該案已依法移交公安機關。

上述行動是各地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的案例之一。連日來,各地市場監管、農業、林草等部門協同打出線上線下「組合拳」,加大對農貿市場、電商平臺檢查力度,開展打擊野生動物違規交易專項執法行動,從源頭做好疫情防控。

廣東省開展了清理整治涉野生動物違法犯罪重點區域聯合行動,檢查農貿市場5139個次,檢查活禽經營者10349家次,檢查餐飲服務單位29299家次,重點檢查蛇類、梅花鹿等養殖場。浙江省檢查涉野生動物交易場所8936個次。江蘇檢查各類經營場所8611個次。上海對涉嫌銷售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斑蛙、在App平臺銷售豪豬野味等2起案件立案調查。湖南永州查獲某個體工商戶經營的野生竹根鼠、野生蛇等,依法扣押相關涉案產品並立案調查。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共出動執法人員832.2萬人次,檢查經營場所497.6萬個次(其中農貿市場115.8萬個次),檢查經營戶1378萬戶次(其中市場內經營者631.1萬戶次)。

同時,市場監管部門通過全國12315平臺向社會公眾提供統一投訴舉報服務,對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問題線索優先處理、從嚴查處。

關鍵詞四:「完善法治」

從源頭控制風險,當務之急是以雷霆之勢強化法律責任。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日前表決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為保護野生動物和疫情防控的有效開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對此,社會各界同聲支持,並提出相關建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並實施的《決定》,解決了野生動物交易監管中存在的野生性質認定難、處罰標準決定難、源頭管控難等問題,為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全鏈條打擊提供了法律依據。」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執法指導處處長陸立權說。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局長麥教猛表示,最近廣東省人大已依據《決定》啟動修訂《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工作,省市場監管局積極參與,希望以此為契機,儘快通過法規形式出臺野生動物經營的「白名單」,明確合法經營野生動物的條件並向社會公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湯維建認為,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的範圍僅限於「珍貴、瀕危、有益的和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其他普通野生動物則不在法律的保護範圍之內,範圍顯然過窄。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蔡學恩建議,我國要及時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上收管理權限,進一步限制出售、食用、利用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外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建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動態調整機制,探索建立野生動物利用黑名單制度。

針對目前執法實踐,江西省市場監管局執法稽查局主任科員王飛建議,在健全野生動物相關法律制度時,明確具體部門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職責,增加相關強制措施規定,提升對出售、收購、利用、運輸、寄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等處罰條款的可操作性。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主任彭靜建議,通過增加公眾參與機制,加強公眾監督,讓全民融入監督機制中,有關部門可以建立行之有效的有獎舉報措施,鼓勵大眾對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監管缺位等問題進行舉報。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既是思想觀念的轉變,也是方式方法的深刻變革。明確禁絕「野味」的4個關鍵詞,是為了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切實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權」及其生態環境,也是為了革除濫食野生動物之陋習,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中國市場監管報記者 李晶 倪泰

採寫手記

擎法治利劍 斬黑色交易

「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猶如一張大網,每個物種都是網上的一道經緯,任何一個物種的滅絕都會使這個大網上出現孔洞,任何一個孔洞對人類來說都是絕對危險的。」著名歷史學家梁從誡曾經的告誡,在當下尤為令人深思。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日前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決定》的通過意義深遠、十分重要。

斬斷獵殺的手,管住濫吃的嘴,必須要有法治保障。《決定》為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提供了法治保障,明確提出違反野生動物保護現行法律規定的行為,「在現行法律規定基礎上加重處罰」。同時,《決定》倡導社會各界在移風易俗上共同努力,提出全社會成員要自覺增強生態保護和公共衛生安全意識,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法治利劍業已鑄造,監管力量逐漸充實,社會共治的合力正在凝聚。在近期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相關部門在介紹依法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工作情況的同時,不約而同提到了引導大眾飲食觀念的變革。市場監管總局按照《決定》精神要求,廣泛開展宣傳教育,面向社會公眾倡導健康飲食消費。國家林草局積極發動社會團體、志願者、公眾以各種形式參與到野生動物保護行動中來,樹立生態文明新風尚。同時,社會各界積極行動起來,「禁食野生動物,爭做自律青年」等一系列倡議活動在線上線上啟動,廣大群眾積極響應、廣泛參與。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從立法立規、嚴格執法,到移風易俗、革新風氣,一系列有力舉措紮緊了需求側的口子,剎住非法交易、濫食野生動物的風氣。隨著一項項有力舉措的實施,曾經圍捕野生動物的黑色「獵網」正被撕碎,依法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的恢恢「天網」已經布控。敬畏自然,摒除陋習,為了它們,也是為了人類自己。(礪 巖)

圖片製作:倪泰

相關焦點

  • 要付出多少生命的代價,才能管住無知食客吃野味的嘴?
    而人類之所以中招,一大原因就是吃食所謂的野味。就拿我們國家來說,遠有2003年的SARS冠狀病毒,近有2019年的肺鼠疫。前者被最終證明來自中華菊頭蝠。果子狸與之接觸後被感染,那些野味食客在吃果子狸的同時也接盤了致命病毒。後者則源於嚙齒類動物和野生食肉動物。當時內蒙古一位患者,就曾吃過在野外發現的野兔。
  • 400年前,李時珍就把野味的真相告訴了後人,這些野味不能吃!
    點擊查看 明代的著名中醫、藥師李時珍出生於湖北薊春縣的中醫世家,他在《本草綱目》中曾將野味分為「鱗、獸、鳥(水禽)、蟲」四大類,以此告誡大家勿食野味,以免自己染上疾病,避免瘟疫的傳播。
  • 公職人員頂風吃「野味」啥滋味:惹禍上身或被調查或被免職
    近日,一條「官員吃穿山甲」的微博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而其中,「公職人員」與「野味」兩個關鍵詞更是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 國家正式確定「野味」的英文翻譯,想不到竟是這個詞!
    有網友提出能否改名為「野味肺炎」? 一方面指出此次肺炎的源頭是「野味」,另一方面也有利於警鐘長鳴。 我文章裡評論說「野味肺炎」有點像調侃,網友們叫叫還可以,國家層面定這個名字顯得不太嚴肅。另一個問題是,「野味」不太好翻,不利於外國朋友理解。
  • 印尼集市明目張胆兜售野生動物,蝙蝠負鼠等野味一應俱全
    近日英國媒體曝光了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上一處集市,這裡的攤販竟然明目張胆地售賣各種野生動物,包括蛇類、蝙蝠甚至是負鼠等野味一應俱全,讓人看了毛骨悚然。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4日報導,在印度尼西亞北蘇拉威西省蘭戈旺(Langowan)傳統集市,這裡的攤販公開兜售琳琅滿目的野味
  • 申論快速提分,必須抓住這些關鍵詞!
    但我們往往要從那幾行字中快速找到關鍵詞,那麼審題要怎麼審呢?要怎麼找到那些關鍵詞呢?判別的依據一般看關鍵詞,如果出現「歸納概括」等詞彙屬於歸納概括題;如果出現「分析啟示看法」等詞彙屬於綜合分析題;如果出現「措施建議」等詞彙屬於提出對策題;如果出現「講話稿、短文」等一系列文種屬於貫徹執行題以及比較好判斷的作文題。
  • 看見吃野味、賣野味的,不要猶豫!馬上報警!
    吃人血饅頭的,還有能比吃「野味」更甚者嗎?當你發覺身邊還有人吃野味、賣野味的,不要猶豫,馬上報警!不然,你可能就是為他們承擔這嚴重後果的無辜者!新型冠狀病毒極可能源於「野味」此次疫情,極有可能源於野生動物。
  • 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休市,網上仍有人賣野味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袁國勇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也呼籲,我們都不應該吃野味。1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來到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看到網傳售賣多種野味產品的「大眾畜牧野味」商鋪,目前已閉店。附近銀行工作人員稱有店家告知,市場每家商戶除了獲得1萬元補貼外,所進貨物按照進價稱重後計價賠償。
  • 野味改名「異寵」?這類野味須提高警惕,食用野味有哪些危害?
    其實這「野味」,不分保護級別,大體上分兩類。 一類叫無證野味,也就是除了豬牛羊雞鴨鵝以及魚之外,不常見的動物被搬上餐桌,我們就要懷疑是不是野味了。一般在農家樂出現的像是野豬、野兔、黃麂/麂子、狍子、竹鼠、果子狸、豬獾、狗獾、老鼠、旱獺等,都屬於這一類。還有一些像是蛇、青蛙、蟾蜍,包括長的很像蟾蜍的虎紋蛙,都是不可食用的。
  • 江蘇明確企業起名禁用詞:野味、火神山、新冠……這些詞不能用
    比如在很多鄉村景點,有不少土菜館,喜歡取名「某某野味」。不過今後,新登記企業想要申請「野味」、「野生動物」這樣的名稱或者經營範圍,將一律不予通過。【「野味」變「風味」 南京一餐館響應號召改名轉型】位於南京江寧區的這家「大別山野味居」,已經經營12年了,主要經營野豬、野兔等野味。
  • 疫情下的「野味」:有商家轉場網絡掛靠資質「洗白」
    然而記者了解後發現,這些飯店也常年幫海鮮市場的顧客加工野味。一家海鮮美食城的廚師告訴記者,每斤175元的果子狸「買貴了」,屬於「過年價」。其稱,美食城員工也會在市場買野味來吃,平日果子狸售價約為每斤135元,「過年嘛,又有武漢那事,比平時貴40塊左右。」
  • 一句話總結2020上半年 網友:被野人和野味毀了2020上半年的女人
    #一句話總結2020上半年#1、一句話總結我的上半年,被野人跟野味禍禍了2、2020上半年關鍵詞:野。3、是被野人和野味毀了2020上半年的女人。4、生活總是酸酸酸甜苦苦苦苦辣辣辣辣辣。5、躺著過的。6、一毛不掙,一毛沒剩,只剩一口氣。
  • 2020年全民營養周活動啟動 倡導合理膳食拒絕野味
    2020年全民營養周活動啟動 倡導合理膳食拒絕野味 2020-05-19 1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日本人吃什麼樣的野味?
    但是海鮮之外,在日本能吃野味的地方也並不少,野味甚至成為一些餐廳的招牌,其中不少還相當有聲譽。 在那時,日本各地常見狩獵食用的主要野生動物是野鹿、野豬、野兔、獾和熊,這些動物顯然也是今日野味愛好者的食用來源。 二戰後,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更加西化,豬肉和各種家禽的飼養和消費越來越常見,即便是住在山區的人也逐漸開始順應這種趨勢,習慣於食用海鮮以及正常肉食。
  • 新型肺炎疫情起源於亂吃野味!再次回味舊約聖經中關於飲食潔淨的智慧
    可是,伴隨著新型肺炎疫情的調查,人們發現或許我們國人的飲食習慣要變得更注意些了,尤其是面對野生動物不要總想著把它變為「盤中餐」,「今天,一起轉發呼籲:為了你我的健康,支持禁絕野味市場! 」也成為越來越大眾的呼籲。因為,人們發現此次疫情的背後和人們亂吃野味有脫不開的關係。
  • 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來自野味 武漢多家餐廳曾售賣獾、刺蝟等
    作為此次疫情的首發地,武漢的野味銷售情況如何?在流行病疫情中,野味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並發現當地一些原來曾經營野味的餐館,目前或已「下架」野生動物類菜品,或不再經營。
  • 拒絕野味,珍愛生命!這些有靈性的小動物,最好也不吃,果報很大
    除「胡黃白柳灰」五大家族外,這些小動物超有靈性,吃了會招惹禍端。01珍愛生命,拒絕野味!野味究竟有多可怕,數據顯示,目前超過70%的傳染病都來源於野生動物。2003年的那場瘟疫,就是因為人們吃了果子狸,導致了一場烈性傳染病的爆發,17年後的今天,再次因為食用野味,引爆了一場全國性的疫情。
  • 「野味」難擋:佛山市場暗售果子狸 武漢商家可訂土撥鼠
    然而記者了解後發現, 這些飯店也常年幫海鮮市場的顧客加工野味,▲海鮮市場內多家餐廳提供「野味」宰殺烹飪服務。新京報記者 劉浩南 攝一家海鮮美食城的廚師告訴記者,每斤175元的果子狸」買貴了「,屬於「過年價」。
  • 野味帝國
    龐大的吃野味人群普通人很難想到,這些野生動物都會在哪些餐館出現,又會是哪些人喜歡食用。李蓓剛好就是一個武漢姑娘,她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父親是大學老師,母親是社區幹部。畢業後她在珠江新城的一家醫療器械外企工作多年,日常喜歡遊泳,喜歡去國外旅遊,喜歡漢服與cosplay,以及,喜歡吃野味。
  • 從SARS到新型肺炎:有些人怎麼就戒不掉這口「野味」?
    然而記者了解後發現,這些飯店也常年幫海鮮市場的顧客加工野味。一家海鮮美食城的廚師告訴記者,每斤175元的果子狸「買貴了」,屬於「過年價」。其稱,美食城員工也會在市場買野味來吃,平日果子狸售價約為每斤135元,「過年嘛,又有武漢那事,比平時貴40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