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人稱為「馬桶將軍」,部下每次被訓斥後反而會大擺宴席!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這是我們經常形容不要瞧不起人的一句話。清朝時期國家動蕩不堪,那時候淮軍宿將聶士成的手底下也只有「武毅軍」是一個忠誠勇敢的部隊了。那時候聶士為國捐軀之後,只有一個人敢於冒著槍林彈雨把他從戰場上背回來。這個人就是之後在整個北洋軍閥裡面的一位元老級人物——王懷慶。王懷慶的地盤雖然沒有別人大,可是手底下的人卻不少。
但是要問在整個晚清的坊間裡面,名號最響的是誰?那麼肯定會眾口一詞——馬桶將軍。這個名號和王懷慶的名字一樣都非常有親和力,那麼為何他是一個馬桶將軍呢?原來他不管走到哪裡,槍可以沒有,但肯定要帶上自己的馬桶。這是一個鎏金鑄成的馬桶,並且在上面還有一個大大的「王」字。這個樣子看上去好氣又好笑,所有人看到這個馬桶都知道:好傢夥,王懷慶來了!
大家設想這樣一個畫面,在部隊往前衝鋒的時候,這麼幾個抬著這麼大的一個印著「王」字的馬桶衝鋒在前,瞬間就喜感倍增。而王懷慶連辦公的時候都忘不了自己的這個鎏金馬桶,他不會坐一個辦公椅子就喜歡自己的馬桶。可是王懷慶的名聲在當時的北洋軍閥裡面卻並不臭!那時候所有人都喜歡用科班出身的武官,但是王懷慶卻對於那些農民出身的將士更有好感。
這些被提拔的「農民」自然個個也都不是草包,面對王懷慶的大罵時,他們甚至無條件選擇忍著。更有意思的是前一天還在忍受著王懷慶的痛罵和拳打腳踢,但是第二天的早上升官的委任狀就送到了自己的房門口。慢慢的大家也都明白了王懷慶的路數,所以只要有人挨打挨罵之後,大家都會嚷嚷著讓他請客吃飯!那時候其他軍閥隊伍裡面倒戈是常常發生的事情,到了王懷慶這裡卻一次也沒發生過。
雖然如此沒有倒戈的事情發生,可是隊伍到了戰場之後戰鬥力也實在讓人感覺一般,沒有任何如下山猛虎的勢頭。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王懷慶的北洋部隊一直都在北平成為了一隻「看門狗」。戰鬥力不足,卻這樣的部隊比較穩固也有一定的效率。透過這片防禦的護盾之後,內部散發的確實如同馬桶一般的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