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僅僅是內容創業的時代,更是一個全民創業的時代,我們都知道創業並非一件易事,對於很多創業者來說創業更算得上一件慘事,即使是對那些如今站在世界巔峰的大佬們來說,當初的創業起步階段也遭遇過很多劫難,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
馬雲:問了24個人意見,收穫了23個反對,還被迫擺地攤養公司
根據本月初外媒發布的星期日泰晤士報富豪榜顯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以346億美元的身價成為華人首富,而在馬雲創業初期,那只能用悲慘來形容。1992年,馬雲是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師,每個月的工資不到100元。開創了杭州第一家翻譯公司——海博翻譯社成立了。當時馬雲的翻譯社一個月的營業額是200元,但光房租就要700元。第一年實在不行了,馬雲就背著口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擺地攤賣禮品、包鮮花,用這些錢養了翻譯社3年,才實現了收支平衡。
後來馬雲覺得作外貿有前途,就請了24個朋友來家裡商量。整整講了兩個小時,朋友們都聽得稀裡糊塗,最後其中23個人都說算了吧,只有一個人說你可以試試看,不行趕緊逃回來。馬雲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決定還是幹,哪怕24個人全反對也要幹,這才有了後來的B2B電商平臺阿里巴巴,也才有了淘寶、天貓和如今的阿里巴巴。
王健林:銀行不給貸款,還打了200多場官司
作為前中國首富,更是如今隨時可能把馬雲從首富寶座上拉下馬的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很多人都知道他是當兵出身,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王健林創業初期沒資歷也沒實力,為了公司發展借過高利貸,說好的貸款卻被銀行放了鴿子,人人都不想碰的舊城改造他敢接,因為不懂城市規劃,曾經創下一個項目打了222場官司的記錄。
時至今日,談起創業初期的艱難,王健林還不無感慨的總結說,最困難就是創業創新的時候沒有資金。找國有單位借錢,還要做擔保,還得提供一年25%的回報。
柳傳志:40歲還在擺地攤,創業起家資金被人騙走一大半
如今的聯想帝國雖然日趨衰退,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誰也不敢忽視聯想在PC、晶片製造業的地位。聯想成立於1984年,初始員工只有不到20人,在柳傳志豪氣沖天的表示「未來一定要做出一家年產值200萬元的大公司」的時候,連每個月工資都要發愁怎麼發。
創業初期的柳傳志正好40歲。和同事每天在中關村擺攤,像無頭蒼蠅一樣倒賣冰箱、電子表、旱冰鞋甚至運動褲衩,後來他創業起家的20萬資金還被人騙走了14萬,真是沒有最慘只有更慘。回憶自己的創業經歷,柳傳志感慨,「困難無其數,從來不動搖」。
和這些大佬們的創業經歷比起來,今天的創業環境已經非常的友好了,希望各位創業者能夠勝不驕敗不餒,努力奮鬥不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