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又要抓緊制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永葆生機活力。」中共白城市委六屆六次全體會議指出:「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優化環境,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無疑對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放管服」改革需要持續發力,向縱深推進,打破舊體制、舊規則、舊秩序,科學制定頂層設計、繼續簡政放權、創新政府監管、優化公共服務,才能滿足新時代人民對服務型政府的新要求,讓白城市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日子。
精準發力,簡政放權「減」到位
「放」的方面,需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減少政府對市場不必要的管制,把政府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交給市場,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但在放的過程中要精準發力,控制好「放」的力度。從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角度,一方面,在應該「放」的領域,應該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審批程序,將適合由社會主體解決的事項和提供的公共服務交由社會主體來承擔。但在放的過程中要考慮怎麼放,注意既能做到下放了權力,又能進行有效監管,將簡政放權既能「減」到位,又能「放」到位;另一方面,在不該「放」的領域堅決不能放,如涉及到國家安全,生態環境保護,重大生產布局,重要戰略性資源開發等事關國家利益、人民健康、財產安全的特定領域堅決不能放。這樣才能更好應對權力下放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權力放到位、用到位,以實現政府「補缺位」「糾錯位」「控越位」,讓政府重新歸位,更好實現政府應有的職能。
持續用力,放管結合「加」到位
「管」的方面,要繼續加強和創新政府監管,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推進創新政府的監督管理方式,既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重要保障,也是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環節,更是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一是繼續加強對「雙隨機,一公開」制度的完善,重點規範抽查和公開的內容,嚴格落實「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要求,貫徹執行管好是盡責,不管是失責,管不好要追責的責任意識,健全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二是建立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監管體系,整合監管職能和執法力量,構建統一、權威、系統的監管制度。三是創新監管方式。推行「智能」監管,運用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整合開發各種監管信息資源,實現全覆蓋、立體化、實時性的全面監管,進而做到事中事後監管,監管有權、監管有據、監管有責、監管有效,避免出現監督過度或監管真空的現象。
形成合力,優化服務「乘」到位
「服」的方面,強調的是更直接、更系統、更全面的服務,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方便、更快捷、更舒心。一是要深入推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和服務設施的標準化,提高公共服務的公平性和高效性。二是持續推進白城市「最多跑一次」改革。進一步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與群眾和企業生產生活關係最緊密的領域和事項做起,充分運用「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和大數據,全面推進政府自身改革,倒逼各地區、各部門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促進體制機制創新,讓服務零距離、服務高質量、服務更高效,使體制更順暢、機制更優化、發展更活躍、社會更和諧,打造遇事不求人、規則無偏見、辦事效率高的服務環境,既提高白城市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又能優化白城市營商環境,助力白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中共白城市委黨校(白城市行政學院)】
(文章來源:白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