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瑞獸貔貅,它是何來歷,又有什麼寓意
文/@成長新視點
貔貅,是中華民間傳說的瑞獸之一,更是中國老百姓心中的財獸,也稱為「闢邪、天祿、百解」。在中華文化中,貔貅的寓意主要是招財進寶、闢邪、轉運和雄師四個方面。從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極度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
由於貔貅長得身形如虎豹,首尾似龍狀,色亦金亦玉,肩上長有一對羽翼卻不可展,且頭生一角並後仰,所以民間又叫它「四不像」。
貔貅
一、貔貅的來歷和形象。
貔貅,傳說是龍的第九子,又傳說它是一種兇猛的瑞獸。但它又分有雄性和雌性,其雄性名為「貔」,雌性名為「貅」。
貔有一角,代表財運,掌管財祿,又叫天祿。貅是兩角,代表財庫,有財要有庫才能守得住。貅又叫「闢邪」,能鎮宅驅邪化煞。
貔貅作為吉祥招財的神獸,確實有公母之分,公為「貔」,母為「貅」。我們在分辨貔貅的公母時,可以將其放於手心,尾部朝向我們,觀察其頭部,頭朝左則為公,頭朝右則為母。而擺件的話,我們需要觀察它的腳,左腳在前則為公,右腳在前則為母。
貔貅的形象,自唐代以後鮮有出現,到了清代乾隆年間時,由於乾隆皇帝喜歡收藏和古文化,對古玉更是有著非同一般的痴迷與喜愛。自乾隆開始,貔貅才逐漸被廣泛宣傳,更被賦予了豐富的寓意,也有了很多的傳說故事。
現在一些乾隆年間宮廷所藏的數件古玉貔貅身上,可以看到乾隆皇帝親自授意刻於其上的御製年款及御製詩詞,足可見對他的重視和喜愛。
貔貅
二、貔貅的寓意。
中國傳統有裝飾「貔貅」的習俗,貔貅寓意豐富,人們相信它能帶來歡樂及好運,古時候人們也常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隨著社會和文明的不斷發展,貔貅文化也受到了現代很多人的喜愛,尤其是深得一些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和經商的人士所青睞。
它與「鳳凰」、「鴛鴦」類似,「貔貅」本為公貔貅和母貔貅的統稱,它的區別公貔貅主招財,母貔貅主守財,所以多數人收藏一對寓意是招財守財兩不誤。貔貅的寓意,總體來說有四個方面。
1.招財進寶。貔貅是古代龍王之子,它身體有一個非常神奇之處,沒有排洩的地方的,也就是說它從來都是有進無出的,它平常的吃食又都是金銀珠寶,所以貔貅招財來自這個典故。
2.闢邪作用。傳說貔貅是天庭中的守衛,平常就守衛著天庭的安全,威武勇猛,那些邪祟都十分懼怕貔貅不敢靠近。只看它那四不像的形象,就可以震懾宵小邪祟。
貔貅
3.轉運功能。貔貅有強大的闢邪能力,可以幫助驅逐人們身邊的晦氣,讓人獲得更多的好運及機遇。
4.威武雄師。貔貅造型多以兩角為主,古代也用貔貅來化指勇猛的戰士。在京劇《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中,諸葛亮曾有一句唱詞「各為其主統貔貅」,意思是各為自己的主人統領勇士,這裡的「貔貅」是指威武的雄師。
結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貔貅與龍、鳳、麒麟一樣,都是一種虛構的動物,人們相信它能帶來歡樂及好運,所以賦予了它們很多的寓意,也編制了無數個美麗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