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追問:對雙方影響多大?未來走勢如何?

2020-12-08 中國搜索

中美貿易戰升級:美國公布對華加稅清單 中國對等反擊

美國對原產中國的1333項商品加徵25%關稅;中國對原產美國的106項商品加徵25%關稅;涉及金額均為約500億美元

4月4日,財政部網站發布公告,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徵25%的關稅,。實施時間另行公告。

另據商務部網站消息,4月4日,中國就美國對華301調查項下徵稅建議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提起磋商請求,正式啟動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

美國對原產中國的1333項商品加徵25%關稅

2018年4月4日,美國政府發布了加徵關稅的商品清單,將對中國輸美的1333項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25%的關稅。這些商品主要涉及信息和通信技術、航天航空、機器人、醫藥、機械等行業的產品。

隨後,4月4日下午3點30分,根據中方在世界貿易組織項下的權利和義務,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相關規定,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徵25%的關稅。依據商務部官網,此次加徵關稅舉措,涉及2017年中國自美國進口金額約500億美元。

實施日期將視美國政府對我商品加徵關稅實施情況,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另行公布。

「美方這一措施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嚴重侵犯我國合法權益,威脅我國家發展利益。」財政部在發布的公告中稱,中國對美方部分商品加徵關稅是捍衛自身合法權益、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正義行為,是符合國際法基本原則的正當舉措。

大豆排中方反制選項第一位

記者注意到,中方公布「對美加徵關稅商品清單」一共106項,其中,美國的黃大豆和黑大豆位列第一和第二項。

對此,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介紹,美國的大豆對中國的出口佔美國全部出口大豆的62%。美國2017年向中國出口的大豆是3285.4萬噸,佔中國整個進口的34.39%,出口量太大,中國種植大豆的農民向相關協會提出了訴求,美國政府方面的補貼已經影響到了中國種植大豆農民的利益,中國政府要尊重中國農民的要求,尊重中國大豆協會的政策訴求。「所以在這方面,大豆就作為了這次我們反制的一個選項。」

除了大豆,反制商品還包括牛肉、菸草、汽車、飛機等。朱光耀強調,我們同美方反覆嚴正交涉,提請美方注意,用所謂「301條款」、「國家安全」理由,來處理經濟問題,最後會損害美國自身,損害中國,也損害全世界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被迫作為反制行動提出了相關的產品目錄,提出的這些目錄和相關順序是有依據的。記者 沙璐

■ 反應

財政部:希望以建設性的方式解決問題

中美貿易衝突有升級的趨勢,中方會不會以減持美國國債或者讓人民幣匯率貶值的方式來反擊美國?朱光耀表示,李克強總理曾進行了權威闡述,中國是國際資本市場負責任的投資者。

他進一步解釋,首先,中國確實擁有超過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是人民的財產。中國外匯儲備運作的原則首先是安全性,要確保我們投資的安全性。第二是流動性,第三是適度的盈利性。多年來,中國正是根據這些指導原則來進行外匯儲備的運作,保護人民財產的安全。從國際角度看,中國是國際資本市場負責任的投資者,就表現在我們對國際資本市場運作規律的尊重,並在這個原則下進行具體操作。

如果衝突繼續升級中方是否有能力應對?朱光耀強調,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中國從來沒有對外部壓力屈服,外部的壓力只能使中國人民更加奮發圖強,外部的壓力只能使得我們更加聚精會神,促進經濟的發展。他表示,希望都能夠從雙方各自的利益出發,以建設性的方式,解決好我們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不要用一種任性、衝動的行為舉止來對待對中美兩國人民福祉如此至關重要的中美經濟關係。 新京報記者 沙璐

商務部: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4月4日,中國就美國對華301調查項下徵稅建議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提起磋商請求,正式啟動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美方罔顧世貿規則、背棄自身對世貿組織的承諾,公布對華301調查項下徵稅建議,擬對中國約1300個稅號的產品加徵25%關稅,將涉及我約500億美元出口。這種單邊主義做法不僅嚴重損害了中方的合法權益,更是對世貿組織規則的公然違背,勢必將減損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強調,中方不願意打「貿易戰」,因為在「貿易戰」中沒有贏家,但是我們也不怕打「貿易戰」。中方一貫的立場是,談判、磋商解決問題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如果美方願意談,我們願意在平等磋商、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磋商,解決分歧。如果有人堅持要打,我們奉陪到底,如果有人願意談,大門是敞開的。 新京報記者 沙璐

資本市場:全球股市受挫 大商所提示風險

受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影響,全球股市近日普遍下挫,周二(4月3日)亞太股市多數股指收跌,歐洲三大股指集體下跌,美股也出現「黑色星期一」,遭川普連續抨擊的亞馬遜重摔5.2%,導致科技股全面下殺,道指盤中最低下挫758點,創下今年最低點。截至北京時間4月4日22:18,道瓊指數下挫逾300點,下跌1.31%,標普500指數下跌0.82%。

A股方面,由於市場對中美貿易摩擦心存憂慮,A股近期表現整體較為弱勢,最近1周,上證指數累計下跌1.19%、深證指數下跌1.69%、創業板指數下跌3.35%。

截至4月4日收盤,滬指下跌0.18%,報收3131.11點;深成指下跌0.65%,報收10684.56點;創業板下跌1.9%,報收1836.81點。僅農業、黃金、國產替代等貿易戰受益股逆勢拉升,工業網際網路、計算機應用、鋼鐵等板塊跌幅居前。

股指期貨方面,4月4日股指期貨三大合約小幅高開,隨後震蕩上行,尾盤受貿易摩擦信息影響,股指期貨全線跳水。截至下午收盤,IH1804報2698.0點,漲0.13%;IC1804報5976.0點,跌0.54%;IF1804報3841.6點,跌0.19%。

受貿易戰影響,大宗商品出現劇烈波動,截至發稿時,美大豆期貨暴跌4%,一度下跌5%。倫敦金大漲1.04%,達每盎司1346.55美元。

針對商品期貨的劇烈波動,大商所4月4日晚間稱,據商務部公告,中國政府將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等農產品、汽車、化工品等進口商品採取加徵關稅措施,最終措施及生效時間將另行公告。請各會員單位關注市場動態,加強風險管理,引導市場參與者理性合規交易。記者 王全浩

聚焦

中美貿易戰大事記

3月22日(北京時間2018年3月23日凌晨)

美國總統川普正式宣布對中國多種商品徵收多達600億美元的懲罰性關稅貿易戰。

3月23日

商務部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並徵求公眾意見。

3月29日

中方向世貿組織通報了中止減讓清單,決定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徵關稅,以平衡美方232措施對中方造成的利益損失。

4月1日深夜

中國宣布對自美進口的128項產品加徵15%或25%關稅。

4月2日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自2018年4月2日起對自美進口的128項產品加徵15%或25%的關稅。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此發表談話。

美東時間 4月3日

美貿易代表公布對華301調查徵稅建議,並在公開徵求意見。徵稅產品建議清單將涉及我約500億美元出口,建議稅率為25%,涵蓋約1300個稅號的產品。

4月4日上午

中國商務部回應美301調查徵稅建議,近日將公布同等力度規模的對等措施。

4月4日下午

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宣布將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等農產品、汽車、化工品、飛機等進口商品對等採取加徵關稅措施,稅率為25%,涉及2017年中國自美國進口金額約500億美元。

■ 追問

1 從清單看有哪些領域中招?

美方主要針對高科技領域,而我們此次是針對農產品進行反擊。

「從中方公布的清單來看,都是美國出口的主力產品,對美國有一定的震撼力。相比美國對華的清單中1300種產品,除了清單產品集中、重點突出,中國制裁美國的力度更大。中國出口美國1美元商品可能才賺幾分錢,但美國出口中國商品附加值更高,可能賺2毛、3毛錢。如此看,美方受到的損失更大。」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分析,來而不往非禮也,我們反擊的力度、反擊的時機、反擊的對象都是有講究的。川普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主要是針對高科技領域,這是中國的一個痛點;而我們此次是針對農產品進行反擊,也是美國的一個痛點,因為中國是美國乾果等小宗商品的大買主。目前,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的第二大消費國,僅次於加拿大。

「事實上由於中國對他制裁的這些產品包括了汽車、大豆等等這些製造業和農業的相關的產業,而這兩個行業當中這個就業的人員是川普選民當中最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一旦這兩個行業因為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而受損,川普的支持率可能會進一步下降,對於他重新選舉是非常不利的。」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認為,對於現有的情況來看,如果雙方貿易衝突升級之後,雙方都會評估本國可能帶來的產業、就業等經濟方面的損失。美國政府也許會改變策略。

「川普2018年面臨著重新選舉,但他競選當中的承諾大多數落空也會導致選民對他的不滿。事實上根據DNN的調查,在2月底川普的支持率已經降到了歷史最低點,只有35%。」趙萍分析,這是歷史上任期一年總統支持率最低的,對於川普的重新選舉非常不利,如何才能把他在競選過程當中開過的空頭支票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把這種國內的矛盾引向國際是美國政治當中一個傳統的做法也是比較有效的做法。利差減不下去但是把怒火發到中國身上,並且打著為了保住藍領工人就業這樣的旗號可能對他的選民是有一定的號召力。 新京報記者 任嬌

2 對中美雙方影響幾何?

短期內美國承受的壓力要大於中國,涉及中國科技產品「船小好掉頭」。

「目前雙方發布的加徵稅清單,從短期內來看對我國的產業影響是比較有限的。首先,中國出口的通訊、信息技術相關的產品固然屬於高附加值產品,單獨每一個行業當中任何一個行業出口到美國市場首先在美國市場的佔有率是非常低的。」趙萍分析,這些行業出口到美國市場的金額佔到整個行業出口金額的比重也不是很高,內需是這些行業的主要市場,不是出口導向型的。就是說大部分的產品是需要出口,大部分是服務國內市場,絕大多數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非常低,所以說屬於「船小好調頭」。

「如果美國對我們出口產品徵收高額的關稅,導致中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下降,中國可以通過拓展多元化的市場對美國市場實行替代。這種可能性會比較大,但是對美國來說就不一樣。」趙萍分析,美國出口到中國的產品,中國要麼是它最大的單一市場,要麼是它的主要市場。它的出口中國的金額當中佔到整個出口的比重特別巨大。比如從20%到60%不等,如果它想通過拓展多元化市場替代中國市場可能是非常小的。

趙萍分析,制裁結果對中國的損害是遠期的,而對他們的損害是眼前的,立即就會產生損害。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國針對的這些產品當中,製造業就業人口是川普的主要選民,對川普的政治意圖中期選舉獲勝可能會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所以短期內美國承受的壓力要大於中國。

「首先對於川普來說,他在競選的過程當中有了很多過高的承諾。比如指責中國、德國等一些順差比較大的國家是匯率操縱國,在貿易當中獲得了過多的利益,並且聲稱要對這些國家徵收45%的關稅。在他上任這一年多來,真正能夠落地的只有減稅法案。」趙萍分析,在其他方面比如減順差方面並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實際上美中的貿易利差反而進一步擴大。這就說明美中之間的經濟是相互需求的,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融這樣的格局,並不會因為人的幹預就改變經濟的客觀現實。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中美問題專家時殷弘分析,美國對中國產品每年加徵500億美元規模的高稅,雖然還沒有正式實施,企圖迫使中國在壓力下談判,做出非常大的讓步。之前我們對自美國進口的產品加徵30億美元關稅,雖然數額較小,其實就是前奏和警示,希望可以緩和矛盾,也是警告川普政府如果對中國實行更嚴重的貿易懲罰。這次我們實行同等的貿易懲罰作為回應,表明我們有底氣和實力這樣做。 新京報記者 任嬌

3 未來走勢如何?

中美兩國的貿易結構是具有天然的互補性,合作還是大勢所趨。

「現在的情況應屬中國開始正式還手,不是打貿易戰,我們如果用法律語言來說應該叫正當防衛。」趙萍分析,我們這種做法也符合WTO規則,根據WTO的保障措施協定,如果一國遭受其他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損害可以採取對等的措施來減少損害。中國根據WTO的保障措施協定,根據美國提出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對我方造成的影響,為了衝抵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們造成的負面影響,所以提出了一個對等的清單——金額對等、稅率對等。

趙萍認為,未來雙方還是會以談判來結束這次的貿易衝突,「和還是大勢所趨。」首先從中美經濟發展格局來說,中美兩國雖然說是世界第一大、第二大經濟體,中美兩國的貿易衝突升級受害的是全世界各國,而不僅僅是中美兩國。因為世界各國也會希望看到中美兩國的經貿關係會走向合作。其次,從中美兩國現有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來說,中美兩國的貿易結構是具有天然的互補性,合作更有利於兩國的經濟發展。「未來如果美國主張談判,中國隨時會進行談判,可以說合作的大門一直是敞開的。我覺得從雙方的經濟利益、未來的發展需求以及國際環境來說貿易衝突是暫時的,合作還是大勢所趨。」

時殷弘分析,如果川普政府還要這樣硬來,損害中美貿易關係,我們可能會有力度大的多的貿易報復。記者 任嬌

■ 評論

堅持打「貿易戰」,美國並無優勢

川普妄圖在經濟和戰略上形成對中國的雙豐收,但這種思維定式恰恰需要被打破:作為世界貿易大國,中國有能力保護自身利益,也有能力打擊貿易保護主義。

據媒體報導,4月4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吹風會,介紹中美貿易有關情況。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稱,任何國家和地區如果在貿易方面對中國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或者類似的措施,我們必須要採用相應的措施予以應對。其同時表示,如果美國堅持要打「貿易戰」,中國奉陪到底;如果願意談,大門是敞開的。

近來,貿易戰的愈演愈烈引發各界關注,面對美方的強勢態度,中方如何行動也成為公眾關注焦點。

與作為儲蓄經濟型的中國不同,美國是信用經濟國家,政府鼓勵消費刺激經濟發展。這使得美國經濟發展面臨著雙重困難:一方面政府財政赤字巨大,不可能通過投資拉動經濟建設,另一方面對外貿易赤字巨大,美國雖可以大量發行美元貨幣,但也會增加美元貨幣貶值壓力。

如今,美國試圖通過提高利率,回籠部分貨幣減少國際市場美元流通量,以確保美元作為國際儲備和結算貨幣的地位,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對美元貨幣的信心走弱,美元貨幣體系正面臨危機。

正因如此,美國希望通過發展工業,解決經濟發展的空心化和虛擬化。如今的貿易不平衡,在於中國處在工業化發展階段,而美國已處在後工業化發展階段。美國所發動的貿易戰,正是因其在工業領域已處落後地位,這一舉措是為保護美國國內市場。

不過,「貿易不平衡」的理由卻並不充分。誠然,如果只考慮傳統貨物貿易,中國對美國有巨大貿易順差;但若考慮到整體,在金融服務和智慧財產權貿易方面,美國對中國具有巨大貿易順差。

目前,美國主要依靠高端科技產業鞏固工業霸權地位,通過收取專利使用費獲得智慧財產權收益,但是,這種現象不會長期存在。如果中國在晶片特別是通信晶片領域實現獨立生產,美國的壟斷地位可能被打破。

再看美國向中國出口的農產品,中國可以從其他國家進口;商用飛機,中國可以從空中巴士公司進口。同時,中國正在研製大型商用客機,並可能成為世界第三大商用客機製造國家,彼時,美國在工業領域的競爭優勢將會消失。加之,美國經濟結構已發生實質變化,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如果在工業製成品市場和他國競爭,美國並沒有絕對優勢。

因此,中國之所以在貿易戰中表現出強硬立場,恰是因中國在這場貿易戰中處於有利地位,希望美國重視中國的正當利益,希望美國以平等談判代替貿易制裁。

不過,美國的綜合國力不可小覷。

鑑於其在軍事科技及外交領域的影響力,可能會聯合日本、歐洲聯盟對中國施加經濟壓力,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從而使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境困難。倘若其強化對中國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限制措施,對於中國部分產業發展並不樂觀。

上述背景下,一方面,中國需要通過雙邊或多邊談判爭取平等貿易地位,發揮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同時以貿易戰為契機,促使美國政府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並爭取美國開放市場,向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另一方面,也需對美國可能採取的遏制政策做好最壞打算。

誠然,部分學者把川普看作商人,認為其為了商業利益可以放棄一切。果真如此嗎?事實上,川普不是「小商人」,幾十年的摸爬滾打,讓他意識到戰略談判的重要性,這位美國總統既要在商業領域取得勝利,又希望在戰略上牢牢控制中國。

川普的這種思維方式,代表了大多數美國政客們對待中國的態度,也反映出中美兩國貿易不平衡的政治原因。正因如此,這種思維定式需要被打破:作為世界貿易大國,中國有能力保護自身利益,也有能力打擊貿易保護主義。作者 喬新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

相關焦點

  • 外媒:中美雙方尋求達成貿易共識 中美兩國誰都不願投降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參考消息網2月16日報導 外媒稱,隨著中美雙方尋求達成貿易共識,兩國貿易爭端呈現出和解跡象。德國《商報》網站2月14日發表題為《美中貿易爭端展現和解跡象》的文章稱,美國似乎考慮同中國進行建設性對話。文章援引彭博新聞社的報導稱,美國正考慮把同北京談判的時間延長60天。
  • 2018中美貿易戰分析 貿易戰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川普是個商人,今年3月2日川普就發推特稱:對美國,貿易戰是好事。假設我們與一個國家貿易往來虧損了 1000 億美元, 那就停止與他們進行貿易,我們就贏了,就這麼簡單!  中美貿易戰的深層原因是爭奪全球高端產業線。
  • 雷思海:中美貿易戰,終局大推演
    這是一場避無可避的貿易戰。  它也是一場遲到的、經濟質變渡劫禮。  今天凌晨,美國公布500億美元的對華加徵關稅清單。中美貿易戰升級得到確認,人們關注的是,它將如何演進?  任何趨勢,都先見於微末,中美貿易戰的未來,也是如此。  其實,今天美國公布的關稅清單裡,就有兩個微末的細節,可以看作是中美貿易戰走向的趨勢之先。  1  第一個細節是總價值500億美元,而3月23日,川普提到的是:最多600億美元。可見,不是頂級覆蓋,原因或是中國的強硬姿態,或是確實難找更多產品來打。
  • 滕建群:疫情對中美關係在供應鏈的影響超過「貿易戰」
    會上,CCG 特邀高級研究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滕建群就疫情對中美關係和供應鏈的影響展開分析,他表示,抗疫為中美關係未來發展提供合作契機,中美在產業鏈上「脫鉤」是不可能的。以下為滕建群發言全文:謝謝,在這樣一個條件下開會,應該是第一次。我覺得非常榮幸跟諸位國內大咖交流。首先我就從中美合作來說。簡單地介紹一個問題,就是「脫鉤」。
  • 政經學者雷思海:中美貿易戰,終局大推演
    這是一場避無可避的貿易戰。它也是一場遲到的、經濟質變渡劫禮。今天凌晨,美國公布500億美元的對華加徵關稅清單。中美貿易戰升級得到確認,人們關注的是,它將如何演進?任何趨勢,都先見於微末,中美貿易戰的未來,也是如此。
  • 中美貿易戰,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20日接受福克斯電視臺採訪時,美國財長姆努欽也說,中美取得很有意義的進展,我們就框架達成協議,我們停止加徵關稅,停止貿易戰。一句話:史詩級的貿易戰不打了,可能毀滅一個出口產業的高關稅不徵收了,美國的高粱船又可以掉頭回來了。真是不打不相識,真是高潮迭起,現實比戲劇還要戲劇。
  • 中美貿易戰成為A股大跌導火索,但根本原因是什麼?
    然而,隨著中美貿易戰的開啟,卻打破了這一互利共贏的格局。然而,在中美貿易戰開啟之際,受衝擊影響的,已不僅僅是中美兩個大國,而對於全球市場的衝擊影響也是不可小覷。一方面是美國貿易逆差的擴大,並創出近年來的新高水平;另一方面則是美國開展轟轟烈烈的稅改行動,而大規模的減稅政策也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本土的財政赤字。
  • 中美貿易戰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本文分析了歷史上的國際匯率戰與貿易戰、中美貿易戰的背景及原因及其對我國人民幣匯率的影響,以期望能夠在客觀應對中美貿易戰、理性看待人民幣匯率的宏觀目的下對進出口企業帶來一定的指導意義。  北京時間2018年3月22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備忘錄,依據「301調查」結果,指令有關部門對從中國進口約600億美元商品大規模加徵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
  • 中美貿易戰,這15個城市受影響最大!
    而中國方面,3月23日也公布了首批反擊的商品名單,主要針對美國出口到中國的鮮水果、乾果及堅果製品、葡萄酒、豬肉等,徵收15%到25%不等的關稅,涉及商品大約30億美元。於是,目前中美貿易戰形成了如下態勢: 很多網友看到這個對陣圖都笑了:第一種觀點認為:這是時空錯亂吧,原來美國買中國的都是高端產品,賣到中國的都是農產品,美國是菲律賓嗎?是越南嗎?
  • 中美貿易摩擦丨機構點評中美貿易戰:哪些行業受衝擊最大
    至於對其他行業的影響如何,還需要進一步等待美國完整的名單公布。中金王漢鋒:中美貿易摩擦升溫 雙輸可能性在上升貿易戰可能引發雙輸局面,但也不宜過分誇大其影響。美國對中國出口的產品則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儀器(30%,主要是資本品)、運輸設備(20%)、化工產品(10%)、塑料及橡膠製品(5%)等;3)從積極的方面來看,未來中國可能為應對中美貿易戰加大對一些領域的開放,包括汽車、醫藥醫療、金融、養老、傳媒產品等。
  • 中國財經媒體對「中美貿易戰」的新聞報導框架分析
    長達一年多的中美貿易戰,給中美兩國和世界帶來了巨大影響。「中美貿易戰」日趨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國內外媒體也密切關注「中美貿易戰」的發展和動向。其中,尤以財經媒體最為突出。本文試圖探究中國財經媒體在「中美貿易戰」的新聞報導中如何通過選擇新聞框架進行議題建構,傳統財經媒體和財經新媒體關於「中美貿易戰」新聞報導框架的各自特徵。
  • 中美貿易戰的大辯論:雙方觀點與客觀評價
    中美貿易戰美方真實意圖是什麼?未來如何演變?如何應對?  2、中美貿易戰還具有深層次的社會政治原因:美國製造業衰落以及中國崛起。,2018年《國防戰略報告》將中國首次定位為「戰略性競爭對手」,中美開打貿易戰。
  • 中國企業應如何應對中美貿易戰
    中美貿易戰開始,對於中美兩個貿易度非常高的國家來說都不是好消息。你給我加稅,我也不會讓你好過。神仙打仗,殃及池魚,中美兩國的企業感覺壓力山大。其三,是以上兩個因素,在美國股市上被放大,影響到投資者信心,壓低了股價,公司在資本市場上也需要分心抵禦。總之是春秋無義戰,川普一時痛快,各地的公司都叫苦連天。
  • 中美貿易戰背景下 棉花市場怎麼走?
    報告摘要  中美貿易戰長期複雜。6月15日中國針對500億美元商品採取對等反制措施後,美方威脅將制定2000億美元徵稅清單。6月19日,中方做出強硬回應。  中美貿易戰中,棉花作為涉及到的大宗農產品(000061,股吧)之一,多空影響交織。此外,北半球棉花陸續進入生長關鍵期,天氣狀況成為後期關注重點。
  • 胡錫進解析:中美打了22個月貿易戰的本質是什麼?
    原標題:胡錫進解析:中美打了22個月貿易戰的本質是什麼?北京時間16日凌晨,美國白宮發生了一件全球矚目的事情,中美籤署了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老胡說實話挺感慨的。美國發動的這場貿易戰打了22個月,總算達成了一個最初的協議。
  • 社評:為了中美和世界,一步步結束貿易戰
    中美新一輪經貿高級別磋商取得實質進展,緩解了雙方的貿易戰緊張,再次燃起了兩國公眾及國際社會對中美最終達成協議的希望。的確,中美經貿關係牽動全球,緩解兩國貿易衝突,有利於中國,有利於美國,也有利於世界的繁榮與和平。此次雙方就這些利益關係談到了一起,非常難得。中美貿易戰打了快20個月了,這是去年初時全世界幾乎沒有人能夠想像得到的。
  • 林毅夫:我對中美貿易戰的三個觀點
    原標題:林毅夫:我對中美貿易戰的三個觀點貿易是互利的,不是美國給中國的恩惠!連日來,不斷升級的中美貿易摩擦引發多方關注。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 (孫秋霞 攝)以下為演講實錄:去年我們曾在[朗潤·格政]談過中美貿易戰的問題,非常遺憾,一年過去了,這個問題還存在,而且還可能惡化。
  • 中美貿易戰:美國在貿易戰中受到了哪些影響
    首先從消費人民的心理來說(心理學其實對市場也是有影響的),中美的貿易戰讓中國人民對美國貨產生牴觸的心理,雖然也有理性的消費者依然按照價值原則來購買物品,但大多數時候消費其實非理性的。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來說,美國的貿易戰也對自己的一些行業產生了打擊。比如服裝和家電行業。
  • 盤點美國曆次貿易戰:從未贏過 此次中美貿易戰也不例外
    [文/山哥 山哥看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近期中美之間爆發的貿易爭端成了國內產業界及民間關注的焦點,中國和美國作為世界上經濟體量第二大和第一大的國家,若發生貿易戰,對世界經濟發展無疑是場災難。此次中美貿易爭端後續會如何發展,各方意見不一。筆者從歷史角度,盤點了美國歷史上歷次貿易摩擦事件,最後發現歷次貿易摩擦,美國從未獲勝過。
  • 如果說鴉片戰爭是悲劇,那麼中美貿易戰很可能「喜劇」收場——重讀...
    論壇第一期聚焦「中美貿易戰」這一最新最熱話題,圍繞中美貿易戰中國為什麼一定會贏,美國在怕什麼以及中國該怎麼辦等觀點作出深度解讀和前瞻判斷。論壇主辦雙方領導、三位資深專家學者參與此次論壇研討。論壇第一期關注中美貿易戰非常必要、及時,中美貿易戰是外交問題、現實問題,對中美雙方的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影響巨大,今天聆聽各位專家的觀點,就是希望能夠獲得更多新的思考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