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智聚力關注發展 履職盡責心繫民生
湖裡區政協八屆四次會議昨開幕
委員們在金林灣花園安置房調研。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葉舒揚 陸曉鳳 通訊員 韓英 圖/記者 林銘鴻 通訊員 張毅)年終歲末時節,新徵程催人奮進。近200名政協委員滿懷履職為民之心,匯聚一堂。昨天上午,湖裡區政協八屆四次會議正式開幕,特區發祥地迎來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
過去一年,湖裡區政協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為湖裡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中心城區做出積極貢獻;委員們積極建言獻策,反映人民群眾的意願和呼聲,發揮了提案為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為人民群眾代言、為政協工作立言的重要作用。
八屆三次會議以來,湖裡區政協委員、各專門委員會、各界別共提交提案127件,34個承辦單位均已作出答覆。今年,有85%的視察考察活動圍繞民生主題;調研課題中有18個關係民生問題,佔總數的64%;委員正式提案中有46件涉及民生議題,佔到總數的55%。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加快推進島內大提升的關鍵之年。湖裡區政協將突出思想引領、廣泛協商、履職為民、責任擔當等工作方向,奮力推進治理現代化和島內大提升,為譜寫新時代特區發展新篇章交出人民滿意的政協答卷。
聚焦新作為
服務中心工作,助推島內大提升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湖裡區經濟結構面臨著升級調整的壓力。圍繞湖裡區委區政府提出的「2+4+N」發展布局,委員們提出了「建設全市領先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空間的建議」,以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推動湖裡政府服務、製造業升級、社會民生管理的進步。在委員們的推動下,人工智慧創新產業園項目正在湖裡策劃,助力湖裡加大招商力度、加強產業創新平臺建設,促進智能產業聚集。
充分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區政協在助力湖裡中心工作上體現了新作為。緊扣創新創業高素質發展,委員們圍繞加快「三高」企業發展、機場搬遷後的產業布局、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等熱點問題積極建言,為優化湖裡創新創業環境獻計獻策。其中,區政協提交的「關於加快發展我市臨空產業的建議」被市委內參期刊《廈門特區快訊》採用。
而在城區環境高顏值的提升推動上,區政協著眼城區品質提升,結合島內大提升、全域旅遊和高崎機場搬遷等熱點廣泛協商議政。委員們開展「數字湖裡」公共管理集成平臺建設運行專題民主監督活動、關注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情況、推進公園建設與文化融合,多角度呈現湖裡人文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區政協委員從注重城市文脈傳承,提升城區文化特質入題,提出了「關於提前保護湖裡區東部舊村整村改造的歷史文脈的建議」等具有鮮明特色的提案。這些提案的辦理落實,進一步推進了湖裡區政府加強對東部舊村整村改造保護傳承歷史文脈的統籌謀劃工作,為改造工作提供了規範化、具體化指導。
邁出新步伐
堅持團結協作,增強「大家庭」凝聚力
這幾年,湖裡區在創建文明城市的進程中尤其重視提升公廁的文明水平。但公廁布局不合理、外觀和內部結構功能還需改善、衛生保潔不到位影響周邊環境的現象仍長期存在。為此,臺港澳僑委員會的委員們深入實地考察,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關於引入社會化管理機制提升湖裡公廁管理水平的建議」。湖裡區市政園林局對此十分重視,第一時間回函答覆並對公廁開展了改造提升工作。
堅持團結協作、民主協商,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這是區政協凝心聚力、攜手共進,在鞏固統一戰線上邁出新步伐的努力。區政協發揮對臺區位優勢,組織臺籍委員參觀考察五通碼頭,圍繞「進一步優化監管模式、挖掘廈金航線資源」建言獻策,助力打造臺胞登陸第一家園;同時,廣泛宣傳我市「惠臺60條」實施細則和湖裡「惠臺25條」具體措施,助推臺商投資興業、臺胞居住生活、臺青就業創業各項舉措落實落細,擴大交流交往。
這僅僅是一個側面。區政協牢牢把握界別橫向聯繫優勢,以界別活動為紐帶,帶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建言獻策。民革和科技界別針對「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園」發展瓶頸問題開展調研,農工黨和民進界別以校園餐食安全、課後延時服務等民生關鍵小事為切入點,區工商聯界別圍繞「深度開發湖裡區旅遊資源」推進「旅遊+」產業融合,九三學社與民建界別聯合提交「關於建設湖裡區智慧審計平臺的建議」等等……一年來,各界別密切聯繫,開展各項履職活動33次,進一步增強了政協「大家庭」的凝聚力。
湖裡區政協還持續拓寬資政平臺,健全政情通報機制,加密聯合調研考察頻次,幫助委員知情明政,為深入參政議政奠定良好基礎。一年來,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提案立案、大會發言、社情民意信息報送分別佔到區政協報送總數的82%、67%、94%,委員對提案辦理滿意率達到92.8%,建言資政熱情不斷激發,在政協舞臺上彰顯了多黨合作事業的生機和活力。
展示新風貌
完善制度機制,推動履職提質增效
「『數字湖裡』建成並投入運行後,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區政協就此專門進行監督協商、視察調研,認為該平臺還能進一步提升,升級為城市管理『最強大腦』。」社會法制委員會鄭安安委員作為發言代表,現場介紹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數字湖裡』智能化精細化高效化的建議」。這份提案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優化集成平臺功能、完善數據採集應用、強化部門聯動配合、激發居民參與熱情等建議,有力推動了相關工作的開展。
委員履職工作水平的不斷提升,離不開區政協內抓素質、外樹形象,提質增效展示新風貌的決心。過去一年,區政協注重完善制度機制,梳理修訂了工作規則和委員履職規則,堅持完善了聯繫工作機制,創新推廣了常委會專題協商議政流程;同時,系統總結提案工作經驗做法,繼續探索委員街道輪值、委員工作室和委員聯絡點等經常性工作機制,不斷推動履職工作提質增效。
區政協注重強化委員培訓,採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委員履職能力。今年,區政協在松谿縣、東山縣舉辦了2期政協委員培訓班,集中學習新時代政協業務、加強與外地政協經驗交流,委員們踴躍參與「我為湖裡發展出良策——『金點子』徵集」活動。此外,區政協還召開提案工作、社情民意工作和課題調研工作會議,以會代訓,幫助委員提高「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能力。
在提升機關效能方面,區政協建立月工作督查點評機制,激勵幹部保持一線狀態、追求一線作為,同時深化開發委員履職平臺微信2.0版,完善「網際網路+」履職系統功能,提升政協機關工作信息化水平。
【聲音】
黃國富(湖裡區政協特邀研究員):
關注島內大提升
舊村改造要留住鄉愁
湖裡東部舊村改造如火如荼。作為歷史上廈門島內最早開發的區域之一,湖裡區沉澱積累了許多人文、景觀方面的文化遺蹟。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我主要圍繞舊村改造中如何妥善留存該區域範圍內的歷史文化遺蹟方面提出提案。明年我還將持續關注,探討在城市發展中如何留住我們的鄉愁。
梁旭(廈門科湖集成電路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關注高質量發展
激活產業創新動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如今,湖裡區正面臨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因此我結合本職工作,圍繞轄區內科研機構如何發揮優勢作用提出提案。明年我還將持續關注科技創新產業,希望通過整合創新資源等提升湖裡區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